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透视崔恩卿-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间+娱乐+服务+资本”为核心,将“新生派”的报业形象继续扮演下去,全面冲击市场,为北京百姓提供更时尚,更具价值、充满活力的新闻与服务。只有这样,广告业主才会找你。    
    另外,还需要一定约品牌效应,今年我们删掉了征婚广告,一年500万元。征婚广告审核不当容易出问题、再就是医药广告要限制,要多做一些品牌广告。我们基本上采用广告代理制,将来会是规模性生产。我们尽力保护广告代理公司的利益,品牌公司直接来做,广告价高于代理公司。    
    将来信报在房地产、汽车、IT等方面的广告市场都要占一席之地。    
    摘自《时代传媒》2002年12月号


总附录第51节 中国传媒走势(1)

    崔恩卿    
    9月21日14点人民网现场直播崔社长答网友17个问题(摘要)    
    '崔社':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我今天来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度一个很美好的下午,我们一块聊聊天,大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可以各抒己见,谢谢各位!    
    报业发展历经四阶段    
    '网友l:崔社长,您怎么么看待中国传媒业的走势。    
    '崔社':中国传媒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应该算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观在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约是从建国到1979年的30年,这是传铣办报时期,是计划经济形态下传统的报业模式。    
    进入了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提出,我们的报业也进入一个新的状态,用十年的时间孕育,中国报业开始进入改革时代。    
    90年代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管这个时期叫报业转型期:90年代开始出现了报业经济和报业市场,所以,这是很重大的变化。    
    进入2000年,中国报业进入了第四阶段,应该是发展阶段。    
    我理解中国报业的发展期大概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特征是卖方市场,报纸的主要的特征是宣传、教育,传递信息有以宣传教育为主。    
    第二阶段孕育期,是80年代孕育着改革。进入报业的转型期。    
    第三阶段是90年代,中国的报纸刚刚出现实质性的变化,也就是在单一的宣传、教育的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双向的信息传递的内容。这是报业转型期很重要要的特征——信息传递,这个特征我们叫市场化。这个时期为什么叫报业转型期?因为这个时期,我们报业的主体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无论是党报系统、青年报刊界系统还是以都市报命名兴起的报业群体,还不能代表中国报业的主流。90年代中国报业市场形态的基本特征,应该说是边缘报纸闯市场,主流媒体守旧营,就是说边缘的报纸开始了市场化。这个时期我们的党的机关报大多数还是基本保留原来的办报模式和它的操作运营手段。    
    进入21世纪,中国报业进入了发展期,可以说是进入了第四阶段。进入发展期有几个依据,都市报纸应该以主流资讯服务于主流人群,原先的机关报应该走进市场,使自己能够贴近市场,这是21世纪的一个基本特征。即都市报纸主流化,主流报纸市场化。    
    这种发展和90年代不一样,90年代基本是—种自发的形式,随着形势的需要开始生长,但是21世纪报纸要实现“三贴近”,这要求我们的党报应该进入市场,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这是对报纸内容的基本要求,也是党报改革的出路,党报改革的方向。    
    比如说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社会效益是报纸的前提,经济效益是报纸的结果,所以,报纸必须以经济效益来支持社会效益,又要以社会效益去赢得经济效益。两个效益是—个统一体,所以,统一的观念非常重要。    
    比如说报纸要进入资本市场,李长春同志在讲到《北京青年报》的时候明确指出,像《北京青年报》这样的报纸可以上市,这就为报纸的市场化,为报业的资本运营指明了方向。    
    所以,我理解,中国的报纸和报业要做到一、二、三。一就是报业可以资本化,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运营。二就是两个效益统一。三就是报纸要“三贴近”。这三个方向,我理解应该是都市报纸主流化和主流媒体市场化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个人理解中国报业的基本走势。    
    信报丰富市民生活    
    '网友':您好,崔社长,您怎样评价信报在北京报业中的地位?    
    '崔社':我觉得首先应该从《信报》的创刊和发展来看《信报》是2000年10月9日创刊,到今年国庆节正好是四周年。《信报》在创刊时,市场化的报纸基本有三家《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晨报》,当时的北京报业市场竞争不激烈,这个时候是《信报》进人市场的最后时机。四年来北京市场已经开蛤发育成熟,今天北京报业市场上除了大的党报、行业报之外,市场化的报纸有六七家。如何评价《信报》在这几个报纸中的地位?我想应该这样说,《北京娱乐信报》为北京的报业市场又增加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个为大众服务的工具,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评价。    
    如果讲报业的竞争,由于《信报》的发展,使得北京报业的竞争开始形成—个竞争的局面,这种竞争的局面,客观上会提高北京的办报水平,会提高编采人员的水平,会提高传媒对百姓的服务水中。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使得北京的信息传递更加开放、更加快捷,这是址第二。    
    第三,如果从广告市场上来讲,《信报》的发展为广告业主提供了新的广告媒体,新的广告宣传的渠道。这对推动北京市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四,如果说现代媒体除了新闻之外,又能增加了服务、生活消费指导的功能,那有了《北京娱乐信报》的加盟,会使得北京市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更加充实。    
    这就是《信报》所起的作用。    
    讲到《信报》在报业中的地位,可能会讲到《信报》现在的状况。我自己的判断是在《京华时报》出来之后,《信报》和《京华时报》应该成为北京在早报市场上的两匹黑马,这是我两年前的判断。此后《新京报》创刊,我当时记得讲过这样几句话,在最近几年,北京报业市场的基本形式仍然是《北青》、《北晚》领先,《信报》、《京华》比肩,这是两句基本的判断;在最近的几年,《北青》、《北晚》,为北京市场化报纸的第一方阵,《信报》和《京华》在第二方阵。《新京报》,我讲的是京报标新.扬名京城,它确实给北京报业市场带来新的气象。比如说它的大手笔,它的深度报道,它的大信息量,以及它的言论都是新的气象,都会影响北京的报业。现在有又有了《法制晚报》的创刊,《法制晚报》会借助《北京青年报》的影响力,再加上来自《北京青年报》的办报人员的能力,《法制晚报》也会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市场。但是,在今年、明年,《法制晚报》和《新京报》等等,可能还会在第三梯队里面徘徊。这可能就是《北京娱乐信报》在报业中的地位。    
    至于《北京娱乐信报》现在的日子,我也可以说几个数字,说几个情况。首先,《北京娱乐信报》的质量稳定上升,北京读者反馈良好,它的影响力已经全面覆盖北京;其次,《信报》的发行量自8月I日以来是—种“井喷”的形态,现在已经全面覆盖北京市,包括郊区;第三,《北京娱乐信报》的广告市场良好,9月份的广告刊出额预计会突破1个亿,9月份当月会产生良好的利润;第四,《北京娱乐信报》的凝聚力加强,现在正在大批量地招聘新人,为明年的《信报》发展做准备。这就是《北京娱乐信报》的现状。至于日子好不好过?热心人可以继续关注。


总附录第52节 中国传媒走势(2)

    阴差阳错续报缘    
    '网友':有文章说:“崔恩卿是中国报业英雄时代的最后一个英雄,你自己怎么看待这句话?”    
    '崔社':这是煤介一些朋友对我的一个评价,我自己很难再评论。事实上我很自卑,我也不自信,我认为我在媒介大约20年,第一个时期是在1983年底到1996年秋,共13年,在《北京青年报》工作,当时我自己认为是误人报门,所幸的是,90年代初我们开始悟出了报业发展之道,开始了自觉的市场化之路。所以有了《北京青年报》的发展。在我离开《北京青年报》之后,《北京青年报》的团队继续发展,创造了《北京青年报》新的业绩,所以,后来我是沾《北京青年报》的光,这是在《北京青年报》时期。    
    在1999年以后,我在北京市文联工作,任党组副书记,由于分工的原因,我又接触《戏剧电影报》,而且开始对《戏剧电影报》进行改革,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规模化的思路发展,这就是后来的《北京娱乐信报》。我自己的评价是阴差阳错续报缘,是由于分工的原因    
    让我和这张报结缘。在报业的发展上,我始终认为,报纸是靠团队,不是靠个人,不是靠大腕,我的指导思想是团队办报办给大众,《信报》的发展同样也证明这一点,是信报人把《信报》发展起来的。我只不过起了决策的作用,在一些关键的时期,比如说困难的时期起了一些稳定军心的作用、凝聚人心的作用和鼓舞人心的作用,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评价。    
    北青上市标志报业走势    
    '网友':是您把北青推入市场,您.又怎么样看待它的上市?    
    '崔社':关于《北京青年报》上市的问题,也是中国报业走势的—个表现。我对《北京青年报》的上市评价比较简单,第一,中国报业应走向市场,走向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大趋    
    势。因为上市本身就是融资,就是规模发展。第二,我提过这样汁一句话:如果《北京青年报》下半年能够在香港上市成功,标志着中国报业资本运营和集团运营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报业开始步入资本市场。    
    报业竞争读者受益    
    '网友':如何看待北京报业市场的竞争,是不是会剩下一张报纸?    
    '崔社':事实上不可能剩下一张报纸,剩下—张报纸就不可能竞争,既然竞争就不会剩下—张报纸。我看待竞争,就是大家共同在市场当中拼搏,共同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竞争本身就是—种发展。实质上是说,你追我赶,这样整个报业就会兴旺,就会繁荣,社会就会受益,这是竞争的本质。当然,竞争也会有不良现象产生,就是不择手段、恶性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信报》在竞争当中追求的是生存、是发展,使自己的报纸能够适应读者的需求。    
    信报服务主流人群    
    '网友':信报可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定位呀,小心沦为低级小报。    
    '崔社':有的朋友很关心《信报》,说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小心沦为低级小报。我刚才讲了,21世纪中国报业的走向是都市报纸主流化,作为北京地区有影响的报纸,必须走向主流化,主流化的特征就是以主流资讯服务于主流人群,主流人群的概念就是发展人群,就是充满活力的人群。《北京娱乐信报》的定位是以娱乐为特色的综合新闻纸,综合新闻纸的本质要有主流新闻,要有实用性的新闻,要贴近百姓,要服务百姓,《信报》现在这样做的,将来也是这样做。    
    以德治报诚信双赢    
    '网友':媒体在招聘新人时是不是对其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特别看重,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非新闻、中文专业毕业和没有媒体工作经验但又有志于媒体的年轻人来说,又能做些什么呢?    
    '崔社':《信报》是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对专业背景应该有所考虑,但不是主要的依据。我想我们的报纸需要新人来,需要年轻人来办,需要有朝气的人来办,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来办,因此,不完全依靠专业背景。所以,我们《信报》招聘人才需要受聘人在《信报》实习,通过实习、通过实践反映你的能力,在《信报》对新招聘的.人才培训会上,我讲到几条,就是《信报》是以德治报、诚信双赢,这是信报的理念。要求《信报》的员工,应该首先树立这个理念,《信报》对员工的要求是两条:第一条是做人。是做有职业道德的人,因为记者非常重要,是无冕之王,没有职业道德是做不成的。第二,是做事。是踏踏实实的做事。要从小事做起,要以平常心做平常事,不能好高骛远。有了这两条,在实践当中去积累自已的经验,去积累自己的才能,去积累自己的人品,你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我想这就是《信报》对招聘新人的要求,也是对编采人员的基本要求,其中能力和德相比,德是第一位的。


总附录第53节 中国传媒走势(3)

    报纸走向集团化    
    '网友':你对西方报业理念中的—城一报怎么看?北京现在的报纸是不是太多了?    
    '崔社':我的看法是北京的报纸还会继续增多,因为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北京也是发展中的北京,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应运而生是不奇怪的。所以,找认为北京的报纸现在还是一个发展的阶段,发展一定通过竞争来体现,报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会走向集团化,报纸市场会成熟。关于西方—城一报的问题,多数大概是在小城市,因为这个情况我不大了解,不能多说。    
    同质竞争中求特色    
    '网友':请问崔社长,您有没有对信报的读者有一个定位?    
    '崔社':我对这个问题做一个解释,但是我的解释是一个模糊的,我这个人比较主张模糊管理。《信报》的读者定位分两个方面,第—方面就是地域性的定位,这个地域就是北京市;第二个定位是北京市的主流人群。主流人群指的是发展中人群,如果用年龄来划线,是指30岁平均线上下浮动的人群,这就是我的模糊概念。主流人群本身就是北京的百姓,所以,《北京娱乐信报》要以这一人群为主休。    
    对凡是阅读《北京娱乐信报》的百姓都要尽心服务,这就是贴近百姓、服务百姓的宗旨。这里我稍微说一下关于报纸的同质化问题,很多同志讨论,报纸要有特色,不能雷同。我的看法是报纸应该是大致雷同,这就是同质,因为一张报纸只能包揽一个年龄段部分人群。不同的报纸可以在同一个人群、同一个年龄段作为它的对象,比如说《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服务的对象基本一致。所以,综合媒体、综合日报的同质化是一个规律,在同质化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特色。地域化也是一样,所谓竞争,必须在同一个市场展开,所以,北京几张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报纸,全是在北京的市场上展开竞争。    
    未来主流报=新闻+服务    
    '网友':服务也有导向功能,而且是非常强大的。你们在这些方面又有哪些考虑?把读者带到哪里去呢?    
    '崔社':服务业有导向功能,而且非常强大,我非常赞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引领时尚”,就是导向,就是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媒体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传递有用的信息,包括社会新闻,服务性的新闻,生产、消费性的新闻等,所以,现在很多的报纸增加了消费信息的功能。谈到北京报业的时候,我和朋友们讲过这样的话:中国主流的城市报公式就是现在的新闻纸+精品购物指南,《精品购物指南》是北京的一张以消费指南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如果把现在的新闻纸和精品购物指南结合起来,就是未来的主流报纸。《北京娱乐信报》是按照这个方向走,所以,报社应该服务性的新闻做好。    
    一流人形成一流团队    
    '网友':以您的了解,北青报能走到今天,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崔社':我以为《北京青年报》的成功,关键是在办报观念上的突破,在90年代,《北京青年报》人已经开始了自觉的市场化之路,它勇敢地迈出了—步。第二,是《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团队,当年在90年代初,有的大报的记者评价《北京青年报》用三流的人把《北京青年报》办得比较成功。我的看法正好是相反,能办成一流的报纸,肯定是—流的人,一流的人形成了—个团队,形成了一流的智慧团体。所以,我认为《北京青年报》的成功,过去和现在,都是《北京青年报》人集体努力的结果,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这是它的成功。    
    信报五年成就影响力    
    '网友':信报什么时候上市呢?有打算吗?还是等着被兼并收购?    
    '崔社':其实在一个月之前,香港的《明报》的记者也来采访我,因为在香港已经有了很多说法,说《信报》要在香港上市。我的回答是,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