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8-养生导引法-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前人的一些经验,编制了“五禽戏”。《后汉书·华佗传》说∶“佗语普曰,‘人体欲得 
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 
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 
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 
齿牙完坚。”华佗因“晓养性之术,则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五禽戏收入《道藏》 
后被冠以《太上老君养生诀》,有“佗行之年过万岁,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等不实之词。但 
所述五禽动作,模仿动物的姿态逼真,运动量大,反映了古代五禽戏朴实求真的面目。 
1、虎戏,模仿猛虎出行。四肢手脚盘踞于地,成四肢蹲地式,先用前肢(手)原地踏步 
三次,后用后肢(脚)原地踏步三次,然后将肌肤放松伸展,四肢踞地突而前进,突而后退地跳 
跃,前后各跳跃七次。最后抬头仰天,形如虎视长鸣,收功。 
2、熊戏,模仿卧熊抬头张望姿态。仰卧,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头向左侧地面及胸前转动 
环视七次,再向右侧七次。然后翻身四肢踞地,手左右托地各七次。 
3、鹿戏,模仿鹿的舒展昂扬姿态。四肢踞地,伸颈抬头左右回顾各三次,回顾时向左侧引 
颈将右脚伸直,向右引颈将左脚伸直,左右伸缩,也是各三次。 
4、猿戏,模仿猿的攀树登枝,敏捷灵活。用两手攀物(如树枝等)使身体悬空,引体向上, 
伸缩肢体,上下七次;然后用脚勾着树枝等物,倒悬肢体,左右摇动各七次;然后,坐位,伸直 
两腿,用左右手勾脚低头向下以头着脚,各七次。 
5、鸟戏,模仿鹤立,轻翔自如的姿态。站立,一足踏地,一足屈起,成白鹤独立式,伸展两 
臂,上下用力扇动,如鸟飞翔,左右换足独立七次。然后坐位,伸脚,用手拘足指,左右各做七次 
。再伸直收缩活动两手臂,左右各做七次。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以只练一戏,也可以五戏同时练。应根据身体情况,尽力而为,以微有汗 
出为度。 

十四、补益门
(十二)服气吐纳诀
属性:〔原文〕 
字∶ 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 ,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湿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解说〕呼吸时有一种配以默读字音的锻练方法,叫做“服气吐纳诀”或“六字气诀”。这六字 
是、呵、呼、 
吹、嘻。六字分别配属于肺、心、脾、肝、肾、五脏和三焦。 字配属于肺,肺主气,开窍 
于鼻,肺气贯注于五脏。肺受风即鼻塞不通。肺有疾病,可在呼气时默读“ ”以治疗。呵字 
配属于心,心开窍于舌,统摄五脏。心经有热即口舌干燥。心有疾病,可在呼气时默读“呵” 
字以治疗。呼字配属于脾,脾开窍唇。所以古人说∶脾停湿口唇干燥。脾有疾病,可在呼气时 
默读“呼”字以治疗;嘘字配属于肝,肝开窍目。所以古人说∶肝气过盛即目赤疼痛。肝有疾 
病,可在呼气时默读“嘘”字以治疗。吹字配属于肾,肾开窍于耳。所以古人说∶肾虚则耳聋。 
肾有疾病,可在呼气时默读“吹”字以治疗。嘻字配属于三焦。三焦有疾病,可在呼气时默读 
“嘻”字以治疗。 
x小结∶x 
呼吸时配合默读口诀治病的锻炼方法,首载于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吐 
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 ,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 
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 
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 以解极。后世将六字又配属于五脏和三焦,以及四季。如隋代智 
HT述《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六字配属五脏歌诀”说∶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 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本书“二十七、老人门”引《修真书》“六字配属四季歌诀”说∶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阑, 
秋 定知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记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宝神丹。 
至于六字诀的具体练法和主治功能本书“二十七、老人门”有详细论述。 


十五、消渴门
属性:〔原文〕一法∶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赤松于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 
治饮食不消。 
〔解说〕人睡卧时,不要张口,否则日久会引起消渴病及使颜面失去血色。赤松子说∶ 
卧,闭眼,不息十二通,可治饮食不消化。 
〔原文〕二法∶解衣 (谈。安静)卧,伸腰 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 
阳。解衣者,使无挂碍。 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使肾无逼蹙。 者,大努使气满, 
小腹者,即摄腹牵气使五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 
阳者,饶气力。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亦避,恶 
日时节不和时亦避。导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 
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眇着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并与气 
和,即真良药也。 
〔解说〕赤松子,古代气功家。相传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曾跟随赤松子学导引辟谷术 
于天门山。赤松子吃首乌、黄精,教张良行眼观鼻,鼻对脐,双肘压期门等导引术。《云笈七 
签》卷五十九有赤松子服气经序一篇,序曰∶“天道悠长,万品不齐,人生为贵,阴阳同阶, 
天道坦坦,修之不迷……故曰∶休粮绝食为生道,阴阳还精为重宝,能常行之永寿考,何为恣欲 
自使老。千金送葬无亿兆,悲呼哭泣自懊恼,岂若无为为服气,好修之不释升天。”《列仙传 
》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这完全把人神仙化了。据 
史书记载来看赤松子是汉代气功家,曾为张良之师是确有其事的。 
解开衣服,安静而卧,伸腰,使气沉小腹,五息止,引气入肾中,可除消渴,调和阴阳。 
解衣,是使导引时气行不受阻碍。静卧,是使心中没有妄想,气容易在体内营运。伸腰,是为了使 
肾脏不受压迫。 腹者,是吸气使气至丹田,令小腹胀满,此时收腹聚气,五息方止。引肾,是 
引肾水到咽喉,润泽上部,以祛除消渴枯槁病。调和阴阳,可使人气力健旺。在导引中如出现虚弱 
现象,就要根据时节而进行避忌。刚刚进食之后和过度的饥饿时,这两个时候,不能进行导引,因其 
会损伤人体。还应避开不好的日子及时辰节令不和的时候。导引完毕,要先步行一百二十步,多者 
可行一千步,然后进食。进食不要太冷太热,要五味调和。陈腐的隔夜食物,虫蝎吃过的剩余食物, 
都不能吃。进食时,要小口细嚼慢咽。食后,不要立即睡觉。这就叫谷药,再加上气和,可谓真正的良 
药了。 
x小结∶x 
本节重点讨论练功时姿式和意义,以及注意事项与饮食禁忌。所述甚详,不另再议。 


十六、胀满门
属性:〔原文〕一法∶蹲坐,住心,卷两手发心下,左右手摇臂,递互欹身,尽膊势,卷头筑肚, 
两手冲脉至脐下,来去三七。渐去腹胀肚急闷,食不消化。 
〔解说〕蹲坐,收心定意,卷曲两手从心向下,然后左右摇动两臂,交替侧斜身体,两肩尽 
量用力,低头向肚,两手沿冲脉按到脐下,上下反复二十一次。可逐渐去肚腹胀闷,食不消化。 
〔原文〕二法∶腹中若胀有寒,以口呼出气三十过止。 
〔解说〕腹中若是胀满有寒气,以口呼气,三十次为止。 
〔原文〕三法∶若腹中满,食饮苦饱,端坐伸腰,以口纳气数十,满吐之,以便为故,不便复 
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解说〕如果腹中胀满,食后苦于作饱,可正坐直腰,用口吸气数十次,气吸足后吐出,以所苦 
消失为止,以后胀饱时仍可再行此法。如有寒气腹内不适,也可以施行此法。 
〔原文〕四法∶端坐伸腰,口纳气数十。除腹满,食饮过饱,寒热,腹中痛病。 
〔解说〕正坐伸腰,口吸气数十次。可消除肚腹胀满,饮食过饱作胀,恶寒发热,腹中痛等病。 
〔原文〕五法∶两手向身侧一向,偏相极势。发顶足气散下,欲似烂物解散。手掌指直舒,左 
右相皆然,去来三 
七。始正身,前后转动膊腰七。去腹肚胀,膀胱腰脊臂冷,血脉急强悸也。 
〔解说〕两手伸向身体一侧,尽力侧转并行气,使气从头顶下散脚,以意念想象就如腐烂的 
东西那样使气散开。手掌手指伸直,左右相同,来回做二十一次。然后转正过身来,前后转动肩臂 
和腰部七次。可祛除肚腹作胀,膀胱、腰脊和臂部寒冷,血脉急强悸动等病。 
〔原文〕六法∶若腹内满,饮食善饱。端坐伸腰,以口纳气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 
〔解说〕见本篇第三法。 
〔原文〕七法∶脾主土,暖如人肉始得发汗,去风冷邪气。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上 
下并气海,不限遍数,多为佳。始得左回右转三七,和气如用,腰身内一十五法,回转三百六十骨节, 
动脉搓筋,气血布泽,二十四气和润,脏腑均调。和气用头摇振,手气向上,心气向下,分明知去 
来。莫问平手,欹腰转身。摩气蹙回动尽,心气放散,送至涌泉。一一不失气之行度,用之有益。不解 
用者,疑如气乱。 
〔解说〕脾在五行属土,土气温暖,人体便能发汗,汗出可祛除风冷邪气。若腹内有气作胀,要 
先温暖两脚,并按摩肚脐上下和气海,次数不限,越多越佳。至少要左回右转二十一次。要使气平和, 
当用腰身内一十五法,回转三百六十骨节,血脉流动,筋骨通利,气血布泽各脏腑,就可使二十四气调 
和,脏腑协调。要使气和,须知用气之法,头要转动摇振,以意念引手气上行,心气下行,使上下来去 
分明。不论是平手、斜腰、转身、按摩行气、动作退出,都要使心气放散,送至涌泉,每一个动作, 
都要根据法而行,不能 
失气营运的规律。气不失度,用之有益,气若失度,可致气乱。 
x小结∶x 
本篇对腹胀提出了摇手臂转体,以手沿腹正中冲脉上下按摩的动功和以口吸气,满吐之, 
存思使气从头顶向下散布至脚,如腐烂东西那样松散和自然地使气下行的静功。这两种功法均 
有理气舒腹,健脾除满的作用。强调练功时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坚持反复练习, 
才能收到良效。对呼吸主张以“口纳气”,“口呼气”为主,以口大幅度的深呼吸,可使腹内 
充分受气,胀满消除。最后一条又强调指出,治胀要先理脾,理脾消胀,可先暖足,摩腹,活动 
腰内,摇头,后以意引手气向上,心气向下,气血和调,中焦得通,则胀自除。引气时要使上下 
来去分明,各循其经,心气始终要松散自如,如此则气可行送于涌泉。引气一定要根据法而行,不失 
其度,方可有益,若失其度,反而会使气乱,引起头昏、目眩、胸闷、腹胀等不良响应。 


十七、眼目门
属性:〔原文〕一法∶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去 
胫中痛痹,风目耳聋。 
〔解说〕见“一、中风门”第七法。 
〔原文〕二法∶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 
伸拜起,去胫中疼。 
一本云∶除风目暗,耳聋。 
〔解说〕见“一、中风门”第九法。 
〔原文〕三法∶以鼻纳气,左手持鼻。除目暗泣出。鼻纳气,口闭,自极七息。除两胁下积 
血气。 
〔解说〕用鼻吸气时左手按鼻。可消除目昏流泪。用鼻吸气时闭口,尽力行气七息。可消除 
两胁下瘀血积气。 
〔原文〕四法∶端坐伸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暗,泪若出,闭目吐气。鼻中息肉 
,耳聋亦然。除伤寒头痛洗洗,皆当以汗出为度。 
〔解说〕正坐位伸腰,缓缓用鼻吸气,用右手按鼻,闭目用口呼气。能消除目昏流泪。鼻中息 
肉、耳聋也可用同法治疗。若治伤寒后头痛,洒洒恶寒,当以汗出为度。 
〔原文〕五法∶蹲踞,以两手举足五趾,头自极,则五脏气遍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 
则令发白复黑。 
〔解说〕踞坐,用两手搬举两足五趾,尽力低头,行气,使五脏之气到达头部。则可治耳不能 
闻声,目昏暗不明。久行此法,可使白发变黑。 
〔原文〕六法∶仰两足趾,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聪。久行,眼耳诸根,俱无挂碍。 
〔解说〕见“一、中风门”第二法。 
〔原文〕七法∶伸左胫,屈右膝纳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病,令人目明。根据经为之,引肺 
中气,去风虚病,令人目明,夜中见色,与尽无异。 
〔解说〕见“十四、补益门”彭祖谷仙卧引法。 
〔原文〕八法∶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解说〕鸡鸣时两手互相摩擦使热,然后用热手按摩熨 
眼,如此三次,再用手指按摩两眼。可使两眼有神,眼明亮,不生病痛。 
〔原文〕九法∶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以甘泉 
漱之,洗目,去其翳垢,令目清明。上以内气洗身,中令内睛洁,此以外洗去其尘障。 
〔解说〕面向东坐,不息两通,口唾两手中指十四次,然后两指相摩使热用以揩眼。可使人 
眼睛明亮。用唾液漱口后洗眼,可去目翳和眵垢,使眼睛清爽明亮。练功到一定程度,可以使内 
气上引洗身心,中间引而入眼底,使眼内洁明,外边再用唾液洗去眵垢翳障,效果就更好。 
〔原文〕十法∶卧,引为三,以手爪项边脉五通。令人目明。卧正偃,头下却亢引三通, 
以两手指爪项边大脉为五通。除目暗患。久行,令人眼夜能见色。为久不已,通见十方,无有际限。 
〔解说〕卧位引气三次,用手抓后项旁的筋脉五次。可使眼睛明亮。仰卧正身,头低下向上用 
力牵引三次。用两手指抓后项旁的大筋脉五次。可消除目暗之病,久行此法可使人眼睛在夜里能分 
辨颜色。久做不断,可以看到远方,没有极限。 
〔原文〕十一法∶鸡鸣欲起,先屈左手啖盐,指以指相摩,咒曰∶西王母女,名日益愈,赐我 
目,受之于口。即精摩形。常鸡鸣二七着唾,除目茫茫,致其精光,彻视万里,遍见四方。咽二七唾 
之,以热指摩目二七,令人目不瞑。 
〔解说〕鸡叫即起床,先屈左手拿盐少许啖(同 、 。吃或给人吃)入口内,以唾液相合, 
然后将盐唾液用两手指相互摩擦。念咒语∶“西王母女,名曰益愈,赐我 
目,受之于口”。用两手指按摩两目。如常能在鸡鸣时着盐唾液按摩两目十四次,可治目茫茫 
视物不清,使其恢复精光,能视远物,甚至“彻视万里,遍见西方”。此外还可以采用咽唾十四 
次,以两指着唾液不加盐,相摩使指热,擦目十四次的方法,此法也可以使人眼目不昏暗。 
x小结:x 
本篇除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导引功外,重点讲述了眼的保健功。功法有∶ 
1、手掌按摩法∶ 
如“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 
2、手指按摩法∶ 
如“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3、唾液着指按摩法∶ 
如“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咽二七唾之,以热指摩目二七”。 
4、以盐与唾液混合后着指按摩法∶ 
如“先屈左手啖盐,指以指相摩”。“即精摩形”。 
5、以两手提抓项后大筋。 
这些功法简单实用,对防治近视眼及老年性眼病有较好效果,现代的眼保健操大多都采用 
了这些功法。 


十八、喉舌门
属性:〔原文〕一法∶一手长舒合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 
动,两向侧极势,急挽 
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 
〔解说〕一手伸长,手掌向上;另一手握住下巴向外拉,连续尽力作十四次。左右都这 
样作。然后手不动,向左右两侧尽量转动,作快速牵拉动作十四次。可祛除颈椎活动障碍, 
头痛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