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是一个独具风采的教育大课堂,深刻影响着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们。第1届奥运会只有13个国家、311名运动员参加,到第23届发展到有140个国家和地区的7960名运动员,第27届悉尼奥运会有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0名运动员参加,全世界收视人数和通过英特网参与的人数近40亿人,覆盖220个国家和地区,总转播时间达到3400小时。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一起,演绎出了一场真正的盛会,种族、肤色、文化、经济的差异都消失了,只有公平竞争和不断超越的精神与激情在统驭整个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以其特有的竞技运动形式强烈地感染世人。这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全民奥林匹克教育,它的深远影响难以估量。奥林匹克的文化教育功能在于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它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的伦理道德及社会规范方面的教育作用,具有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其教育辐射力是任何一种活动或思想所无法比拟的,抓住这个机会对中小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三,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终生体育兴趣的养成。奥林匹克文化以体育运动为主要载体,并结合多种文化形式共同构成了奥林匹克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一个生动、具体、持续的文化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
第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能对青少年行为趋向、道德升华、心理感受、文明导向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学会关注国家、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第五,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相互融合的要求,我们国家正投入巨资来改善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到了2008年北京将以清新、绿色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但是能不能做到人物合一是最终人们衡量2008年奥运会的砝码。因为一个城市真正的魅力来自于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来自于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人杰地灵才是一个城市无限发展的潜力。
第六,在中小学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世界形成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及和平的社会。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意义上,奥林匹克教育目标和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一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有利于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培养,这种教育并不是抽象的宣扬,而是在竞技运动的组织与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旨在使社会教育与人格教育融为一体,其生动、直观的形式更易于为学生接受。因此,大力提倡奥林匹克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改善其精神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意义。
第七,在中小学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在当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开始和世界市场全面接轨之际,承办奥运可以推动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可以使世界更好地接纳中国,使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三部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
二、在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
(一)开发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
编印青少年奥林匹克读本系列丛书和教师用书,根据青少年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制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连环画、卡通片等多种形式的普及读物。
(二)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作用
随着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成了影响和引导人们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它将精彩纷呈的体育活动展示给广大群众,引起人们对体育的兴趣,并使之保持持久。其中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正是现代新闻媒介的重要方向。由于传播媒介的广泛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关注奥林匹克运动并且投身于体育运动当中。新闻媒介不仅为体育运动提供了观众,也提供了未来的运动员,这些人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奥运会的群众基础。正因为现代媒体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和影响力,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应充分发挥媒体的特殊功效,它生动而丰富的形式比单纯的说教、一味的宣讲更让人易于接受,学生在观看精彩赛事、关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站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
(三)寓奥林匹克教育于师资建设之中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心交流,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魂交流的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实施奥运教育计划的教师承担着传播奥运知识的重任,因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奥林匹克文化修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奥林匹克文化修养,只有熟识奥运知识、对奥林匹克精神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做到运用自如、灵活实施、效果显著,才能更好地实施奥林匹克教育。
(四)寓奥林匹克教育于学校教育之中
学校可以通过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讲演、讲座、文艺节目、校园电台、校园网、校运会等多种教育活动和多种教育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五)寓奥林匹克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
奥林匹克文化以体育运动为主要载体来传播其奥林匹克精神,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进行奥林匹克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育与奥运所提倡并体现出来的公平竞争、光明磊落、合作等体育道德和价值观不谋而和,从这一点来说更应该把奥运教育落实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实践课、游戏课、理论课、讨论课、观看录像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并结合课改精神,努力发展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加大对奥运知识、奥运项目的介绍和宣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奥运精神和体育精神的熏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提高其体育文化素养。
(六)寓奥林匹克教育于群众体育之中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应该与各级各类的群众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与社区的奥运教育计划结合起来,使整个社会的群众体育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顽强拼搏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格言的不断追求中,磨炼意志,培养进取精神,进而把这种精神内化为人生理想。
在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初始阶段,可以采取分期分批的形式来进行,并配以评估体系,以便随时调整、完善奥运教育计划,为奥运教育的全面铺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委员会)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三部分对奥林匹克知识知之不多
让奥林匹克精神在农村地区生根发芽赵起云郭书华
《奥林匹克宪章》开宗明义地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顾拜旦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体育来进行教育,教育一直是奥林匹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始终驱动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竭力追求的是一个努力使人和整个世界趋向完善的崇高理想,奥林匹克始终把教育作为己任。它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有助于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有助于传播和普及体育知识和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助于推动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
一、许多人对奥林匹克知识知之不多
我们学校地处北京市的一个远郊区县,在这个农村地区也曾有过对奥运的期盼和沸腾。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申办成功的时候,这里也和全国一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可见奥林匹克之风已经吹遍了祖国各地。高兴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喜悦会不会昙花一现,它的高温又会持续多久?奥运会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心中又会如何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曾在2003年对沈家营地区12个自然村的24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
表12003年沈家营地区奥运基础知识调查
测试问题答案及选择结果知道不知道准确答案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1。()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220917%2083%220917%2。在北京举办的是第()届奥运会。52217%148783%2083%3。奥运会的格言是()。1042%230958%417%4。国际奥委会的主席是()。86358%154642%53221%5。奥运会每()年举办一次。95396%145604%80333%6。北京举办奥运会我们应该怎样做?150625%90375%100417%
从结果中我们发现,奥运会在人们心中渐渐远去,学生们知道的只是“2008”、“北京”等字眼。而对于那些奥运常识则知之甚少。一般在谈及体育时,大多数人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的事情,从事体育工作的人以及参与活动的人则被称之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等等。这种“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依然深深印在经济实力比较落后的山区人的心灵深处。
我国提出举办一届具有绿色、科技和人文特点的奥运,为此,我们应该把新北京、新奥运理念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北京又是千年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热情好客、礼貌待人、遵守社会规范等,理应是每一位北京公民的行为准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行为与“礼仪之邦”的称谓大相径庭。不顾红绿灯警示,横穿马路者大有人在;到处丢垃圾者随处可见;说脏话者有之;打架斗殴张口骂人者有之;公共场合抽烟和随处丢烟头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没有公德的表现。另外,在我们的教育、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不讲信义、坑蒙拐骗、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的违法案件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说明,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丧失了“法制”观念、缺乏诚信意识和基本的公德准则。如何提高农村地区人口对奥运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呢?这就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让学校这块沃土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奥运使者,让他们把奥运的种子撒播在农村地区,在那里生根、发芽。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三部分教育在农村小学需要加强
二、奥林匹克教育在农村小学需要加强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适龄儿童将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他们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奥林匹克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然而,奥林匹克教育在农村小学校情况又是如何呢?据我们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经济实力相对于城区比较落后,正因为在贫穷和落后思想的制约下,家长始终处于“重文轻武”的状态,认为只有学习文化课才是最好的出路;加之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升学率偏低,就业压力大,因此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受很大的学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学科不被人们重视,奥林匹克教育自然也没有机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多数学校不重视体育,甚至忽视体育的现象仍很严重。每逢考试,体育课就会被停掉,时间被用于其他主科的复习上,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体育教学经费挪作他用、体育场地被占用、体育设施陈旧、年久失修、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不能够同工同酬,甚至被人们称之为:“只会蹦蹦跳跳的体育棒子”等等都是久已存在的问题。更有甚者,一些教师振振有辞:体育就是让学生活动的课程,还要编什么教材,等等,不一而论。如此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我们怎能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的体育,怎能去迎接奥林匹克教育的挑战?因此,奥林匹克教育在农村小学中应进一步加强。
三、在农村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培养奥运小使者结合农村小学特点,本着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宗旨,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来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让奥林匹克精神在农村地区生根发芽。
(一)把奥林匹克教育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加强奥林匹克教育,落实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应当重视运动技术的传习。加深对该项运动的深入了解,从而产生对于运动真正的兴趣,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规,还有助于其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学练运动技术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增加体育人文精神的含量。另外,应当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充实到学校体育的理论教材体系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更多地接触到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讨论以及组织观看录像等形式展开教学,也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强对奥林匹克的了解。并通过开展:“我是奥运小记者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媒体、报刊、杂志等多渠道来收集有关奥运的小常识,并在每天的晨会上进行“报道”,这样的活动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参与奥运教育的兴趣,同时大大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增加体育人文精神的含量。
《奥林匹克优秀论文集》 第三部分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
(二)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
奥林匹克作为一所全世界最大的“学校”,主要通过在社会上开展体育运动来实现对人的教育功能,因而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教育。奥林匹克主义作为一种超越体育和竞技运动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和运动,它赋予了体育伟大、深刻、崇高的意义与价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曾明确指出:“竞技运动是一种身体训练,在以全部身心为非物质目标进行的努力奋斗中,人就从其运动性的基础上得到升华”。萨马兰奇也认为“由于体育有助于将身体置于为心智服务的位置,它在任何文明的文化需求中都值得居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或个体通过体育运动强健身体的活动,其最高目标在于,通过体育运动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聚集在五环旗下,使大家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和进步的目的。”因此说要在学校中普及奥林匹克教育,需要大力开展课外体育竞技活动。结合农村地区特点,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样能够使学生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一种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使他们在各种竞技运动的组织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如:开展一年一度的师生运动会,富有民族特色的推铁环竞赛活动,以及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民间武术等等体育竞赛活动。
(三)培养奥运小使者,架起学校与农村家庭的桥梁
从现在起到2008年奥运会前,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北京奥运会做贡献。与此同时,还要有专门机构抓好青少年志愿者语言能力、服务意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他们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结合农村学校特点,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为培养奥运小使者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首先,开展我与父母签协议,和奥运共成长活动通过我们对沈家营地区农村调查情况分析发现,农村地区的农民对奥林匹克精神及各种常识了解甚微,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