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99-暗访淮河-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华社2001年12月17日郑州电:今后污染淮河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河南省环保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淮河水质的环境监督管理,严防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对污染淮河情节严重者,必须依法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报道提出“十五小”死灰复燃,工业污染源限排等。从报道“紧急通知”、“追究刑事责任”等用词,可见污染反弹之迅疾与严重。……检索沿淮四省的地方媒体,类似报道唾手可得。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2002年的COD排放量110。63万吨,与国务院要求的2000年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的COD总量控制目标相比,超标2。02倍;2003年在经历了50年未遇的洪水之后,COD排放量仍然达到123万吨,比2002年又有了较大增长。按国务院1996年6月29日批复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2003年COD排放量应为36。8万吨。对淮河流域省界调查显示,2001年、2002年五类和劣五类水比例分别为76。9%和77。8%,应该说,2003年50年不遇的大水,再次减轻了人们对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感官刺激。过量的径流不仅可以稀释并带走污染物,还可以冲刷土壤,使地下水质有所改善。阜阳市政府负责救灾扶贫的副秘书长牛中民介绍:“当年降雨时间长,从5月初开始,直至整个汛期。雨水积存时间也很长。平原地区平均水深1—2米,汛期过后积存数月,至初冬仍有未退水处。”后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抽检,2003年后,沿淮和淮北地区的地表以下10米左右的土壤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浅层地下水水质普遍改善。在长期浸泡地区,20米以下地下水也有变化。综上所述,淮河水质污染的“回归”并不突然,有明显的踪迹可循。2004年初人们猛然觉得淮河水污染“回到十年前”,仅仅是由于量变引发了质变,质变警醒了舆论和公众而已。


第四部分:面对淮河——谁能让13亿人搬迁并非“原点”

    并非“原点”进入2004年,冬旱使淮河流域污染加重趋势无法掩盖,淮河水质持续恶化,淮河干流13个断面监测结果全部超标,10年治污后很多指标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规划保护处提供了2004年3月、4月、5月三个月数据并介绍:1月上、中旬,部分地区水质还能达到三类水,水量比较大;1月下旬到2—3月间,水质逐渐恶化。2月份监测淮河干流13个断面,全部超标。大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渠道,是水污染重点控制区。淮河流域规划目标也是三类水。    
    目前设置了21个水质监测站,从监测结果看,大运河下游一段,骆马湖、洪泽湖一带水质达标,越往北部水质越差,超标几倍,个别地方甚至超过十几倍。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化工企业。安徽省政协的一份报告中谈到,如果不考虑1998年水量偏大的影响,2000年以前水质达标率是在逐年提高,之后却在逐渐下降;淮河流域年污废水入河量在1993年时为37。4亿吨,到2003年增加到43。69亿吨;此外,另一个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入河排放量更是增势强劲,2002年排放量比1998年增长了30%。这份调查报告中还指出,“正是由于大量的工业企业不能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以及部分关停企业死灰复燃,地方有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造成目前水污染如此严重的局面。”安徽省淮河流域监测哨自2003年10月份以来,对淮河干流及7条主要支流的13个监测点位进行了每旬一次的监测,并结合水质自动站的监控作用,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最新的监测结果表明,淮河干流上游入境水质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超标1。6倍。7条主要支流中除沱河、淠河水质为三类外,颍河、涡河、惠济河、奎河和西淝河等5条支流水质均为劣五类,污染严重。涡河流域面积较大,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沿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于2004年2月下旬对12个城镇34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监测。他们提供的一份资料数据显示,监测的息县、周口等12个城镇34个入河排污口中,超标排放的有24个,超标率为70。6%;化学需氧量超标的有21个,超标率为61。8%;氨氮超标的有20个,超标率为58。8%。其中颍上县、阜阳市化肥厂入河排污口、淮南杨郢孜排污总口、蚌埠市席家沟排污总口超标非常严重。同样是污染,几乎同样的五类水分布比例,媒体传播给公众的印象是淮河水污染回到了大规模治理时的“原点”。但是,表象的相同绝不是本质的相同。    
    10年后的淮河污染,污染物已由以工业排放COD为主,到以工业排放、生活排放、面源污染三结合的氨氮、磷污染为主。这决定了淮河水质污染治理难度上升了远不止一个数量级。而且,我们再难以“××××年达标”的形式,来控制或要求流域水污染治理进程!就污染而言,水质的综合指标是判断的惟一依据。现在淮河流域水利、环保部门的众多监测装置,均以综合指标来衡量水质污染水平。就感官判断而言,COD污染与氨氮、磷等污染则有非常大的区别:COD使河水变色、变味,让人一看就知道污染的程度。氨氮、磷等污染则从视觉、味觉的角度,难有明显的特征。但污染的危害,并没有区别。2004年7月下旬淮河干流突发的污染事故,颜色比以往的污水团要轻一些,但到洪泽湖还毒死了野鸭,是历史上所没有的。可见,只要是污染,不论COD还是氨氮或其他,其性质是一样的。    
    就污染源而言,淮河流域的COD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整治目标明确,范围相对较小。环保部门和行政部门统计,加上隐形数据,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大、中型规模的有近500家,小型的约4000家。据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6月的最新统计,仅造纸行业,COD排放量约占到47。5%。换言之,如果淮河流域的造纸厂全部关闭,估计损失经济贡献率约3。4%,但淮河水的刺目的颜色、难闻的气味却可以减少一半。氨氮、磷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随着流域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此类污染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占流域人口80%的农村地区,如果没有革命性的科技手段,在可以预见的“小康时代”(2020年)和“现代化时代”(2050年),将难有根治措施。换言之,淮河治污在“污染源治理”时代尚未结束的时候,新的征程必须开始。淮河流域还有一个特殊情况:粮、油、棉产量占全国的1/5。    
    中国是人口大国,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加工业原料来源等任一角度,国家和地方在相当长时间内都要将扶持农业生产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氨氮和磷为主的化学肥料仍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肥料之一。上世纪70年代,化肥在淮河流域开始使用,80年代有所普及,90年代则成为农业生产依赖性极强的基本资料。现在,使用量仍有增加的趋势。根据目前淮河流域农村的施肥、用肥方式,土壤吸收率上限为25%,而农作物转化率更低,大约在15%以下。其他氨氮、磷通过径流进入河流,成为水质污染来源之一。或经过土壤下渗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的循环与排泄,最终还是成为河流的污染物。淮河水利委员会有关专家还进一步提醒:农村地区的面源污染,尤其是大规模的养殖业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水域边的养殖对水体污染程度尚未引起重视,当然也就没有计算在污染源范围之内。


第四部分:面对淮河——谁能让13亿人搬迁形神相似的“地下淮河”(1)

    行将枯竭的“血液”流淌着的一河水,却丧失了水的功能:不能作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灌溉用水。于是,淮河两岸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地理教科书上所说的“丰富的地下水”。从上世纪80年代政府倡导打机井、电井,到目前为止,淮河流域已有超过130万口的水井。城镇居民饮用水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总体约为70%。我们此次采访淮河,面对高污染的地表水,无奈地将目光投向地下。可从上游到下游,从支流到干流,老百姓都抱怨地下水的气味越来越难闻,水井越打越深。这启发了我们对沿淮省市地质部门的采访。后了解到,中国地质调查院2002年立项,开始布置淮河流域的“环境地质调查”,这使得我们有条件进行针对性采访。    
    根据地质、地矿部门的最新调查和记者沿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作为淮河流域居民主要饮用水源的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中深层地下水资源有限,且局部地区因过量开采已造成严重地质灾害。地下水,特别是中深层地下水,是地球的“血液”。同样也是流域社会生态的“血液”!如果任其枯竭,我们粗略估算,淮河流域将有约1亿多人口面临生存危机。    
    1。形神相似的“地下淮河”淮河流域有一奇特现象:淮河地下水系基本与地上水系一致。淮河地下水系亦发源自桐柏山区一带,南以江淮分水岭与长江地下水系相隔,北以黄河故道与黄河地下水系分界。其分界线也与地表水完全一样。而且“地下淮河”的流向也与地表一样。沂沭泗水系地下水基本上具有地表同等的独立性。地质学家称淮河流域地下水系为“地下淮河”。“地下淮河”由于不同地域的地质状况、海拔高度不同,地下水分层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一般说来,相对高度…50米以上为浅层,…50米以下到…300米以上为中层,…300米以下为深层。中深层地下水非常缓慢地从伏牛山、桐柏山地区经安徽流向江苏北部。浅层地下水则通过地表下渗提供补充。浅层地下水是地下水使用最便捷、最普遍、最大量的水资源。我们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地下淮河”重要组成部分浅层地下水现状:污染,还是污染!历史上,淮河流域的确富水,多涝而少旱。平原地区由于比降很小,加上黄河泥沙冲积面积较大,地下水排泄有一定难度,造成浅层地下水位较高。在皖北的阜阳、亳州以及沙颍河、泉河沿岸地区,上世纪90年代前,不少地方挖下一两米即可见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加之地质调查不充分,过去政府、水利部门和老百姓,都认为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地下水富集区。    
    这样,上世纪80年代后,淮河流域开始出现缺水现象,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各地倡导并扶持城乡群众打井饮用和灌溉。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到2000年底,全流域地区共打井132万多眼,年开采地下水超过120亿立方米。地下水成为淮河流域城乡的主要饮用水源。我们进一步采访发现,现在的水利部门开始限采地下水。但近几年,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经济能力增强,加之现在流域的河流水视觉和气味均不好,干旱季节甚至无水可流,小城镇、农村几乎全部就地打井饮用地下水。县城以上规模城市,除淮南市、蚌埠部分地区少量地下水可开采外,基本上以地下水为饮用水主体。阜阳市自来水厂原来的饮用水源就以地下水为主。因过量超采,上世纪90年代后期,阜阳把茨淮新河作为新的水源,建成日供水10万吨的二水厂。    
    现在,实际每天供应仅5000吨。除水源不够充足外,水体状况不好,消毒粉气味太重,居民不愿接受,这是主要原因。阜阳城及郊区的居民还是千方百计寻找地下水作为自己的饮用水源。我们在采访中耳闻目睹了整个流域的人们都在抱怨“水井越打越深、地下水怪味越来越重”。河南、安徽的淮河平原地区,10年前挖一两米就有地下水,现在30米以上基本无水。河南省项城县张寨村民,在沙河边打井,也要打到40米左右,而水质混浊,有气味。上游污染状况最轻、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河南信阳市,居住在城郊河河边琵琶山村的一位姓强的老汉告诉记者:“河水又黑又臭,没法用了。花几千元打口井,水味道怪怪的,也不敢送去化验。如果化验说是不能喝的水,难道就不喝水了?”河南省《淮河流域地质环境调查报告》中称,地下水“水质受污染程度主要表现在味腥臭、咸、苦涩,居民通俗讲法为味怪、水垢大”。这个有语病的句子告诉我们的不是“污染程度”,实际上是污染表现。在淮河流域,无论城乡,这样的抱怨充塞耳畔。我在淮河流域采访的前两周,因不习惯在饮用水里加盐、加糖,只能像在沙漠中一样,克制饮水。采访中间找机会回到合肥,当晚坐在餐桌边一气喝下两暖瓶开水。2003年底和2004年初,沿淮四省地质调查部门分别完成了“地下淮河”的污染状况普查主体工作,发现全流域50米以内的浅层水中,目前已有50%以上成为五类水。即和地表水一样,严格意义上不能浇地、不能作工业用,更不能饮用,丧失了“水”的功能。沿淮四省中地表水量最丰的是江苏省环洪泽湖地区。


第四部分:面对淮河——谁能让13亿人搬迁形神相似的“地下淮河”(2)

    江苏省地质调查院2004年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其中氟化物大量超标,氨氮、硝酸盐、锰等均超标,锰超标率达46。9%。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杨则东介绍,根据他们对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的调查,“浅层水的污染一方面来源于长期以来的面源污染,另一方面是工业污染的渗透。”我们在采访中获得淮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质状况的材料后,在上10公斤的资料中,看到了专家介绍的非常明显的规律:其一,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进入地下,地表看不到径流,在地下形成污染源。我们在沙颍河沿岸地区,干流的一些地区,了解到一些乡镇小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利用淮河流域平原砂土松散,将排放的污水存放到一段深沟里。干旱季节,大气蒸发掉大部分水分,部分污染物再下渗到土壤中一部分,剩余的“精华”利用雨季,择机冲刷。这样“零”排放的企业,即使环保部门查出来,处理也较困难。周口市环保局执法监督站张云海告诉我们:“周口80%左右的小企业,排放污水是到不了河里的”。言下之意,这些企业只是污染了周边环境,并没有污染淮河。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安徽省涡阳县有一些偷偷办起来的小造纸厂,设于农庄,四周围上高墙,半夜生产。他们就是利用田边地头的渗水沟,将排放的污水囤积起来。小的企业往往只会有百十米长的污水沟,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安徽省界首市、太和县的铅回收企业,也是属于污水排放量少(但污染度高)的行业。每到一个企业,就发现后面会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有一个大坑,用作存放污水。乍一看,还以为是农家的污水塘。更让人吃惊的是,在周口沙颍河大闸北面,在城市里面,居然还有一排这样的企业。与安徽、山东部分地区污染企业不同,他们囤积污水的大池塘就在门前,一个接着一个。水深尺余,五颜六色。上面常常漂浮着半固体状的发泡物,偶尔还有一两个半腐烂的误入其中丧命的小动物的尸体。一眼瞟过,顿时五脏翻腾,直是作呕。我每每看到这种地方,都有毛骨悚然的恐惧感,情不自禁联想到小时候走在农村生产队的大粪坑边的情形:直径10多米、深约五六米,里面存放着全村人和动物的粪尿。表面结起硬硬的壳,周边绿草异常繁茂。小猪、小羊一不小心跌落其中,几次挣扎,即不见顶,硬硬的壳又聚拢起来,恢复死寂。只是十天半月后,会有一个肚子硕大的尸体顶破硬壳浮上来。    
    据大人说,附近村庄经常发生小孩失足其中,其下场如同小猪、羊。这一切,大概是我童年对丑恶、恐惧印象最深的回忆。其二,城镇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真正农村的生活污染是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洁净能力分解消化的。与其他河流流域不同的是,淮河流域地处中国的中、西部落后地区,流域中心城市最大的是淮南,其次要数蚌埠、周口、枣庄等,人口密集,却没有现代化程度高的大城市。数十个地级市、100多个县城和2000多个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如同散落在流域27万平方公里上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污染制造厂:这里每天要排放生活污水、便尿、垃圾等。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准要高于农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也要高于农村人口。据专业部门的测算,城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