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3-证治准绳·疡医-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自利脐腹冷痛,腹满饮食减少,时发昏愦,于左乳下黑尽处,灸二七壮,又处以干 
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活类药, 咀一两半,欲与服。或者曰∶诸痛痒疮,皆 
属心火,又当盛暑之时,用干姜,附子可乎?予应之曰∶理所当然,不得不然。《内经》曰∶ 
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吃逆者,胃中虚极也,诸肿疮疡,皆属心火, 
是定理也,此症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症,非大方辛热之剂急治之,则不能愈也,遂投之。 
诸症悉去,饮食进,疮势温,脓色正,彦和又与五香汤数服,月余平复。噫!守常者众 
人之见,知变者大人之事,知常而不知变,细事因而取败者亦多矣,况医乎。守常知变岂 
可同日而语哉,陈录判母治案,(见脑疽。) 
x托里温中汤x 治疮为寒变而内陷者,脓出清解,皮肤凉,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 
便微溏,食则呕气短促,吃逆不绝,不得安卧,时有昏愦。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陈皮(各一钱) 木香(各一钱半) 羌活 干姜(炮,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 黑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以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外发,阳 
气自里之表,以为君。羌活苦辛温,透关节;炙甘草甘温,补脾胃,行经络,通血脉;胃 
寒则呕吐吃逆,不下食,益智仁,丁香、沉香大辛热,以散寒为佐;疮气内攻,气聚而 
为满,木香、茴香、陈皮苦辛温,治痞散满,为使也。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时,温服。忌一切冷物。 

卷之二溃疡
补虚
属性:x〔薛〕x 一童子,腋下患痈不敛,脓清,脉大,倦怠懒食,少寐,自汗口干,以内补 
黄汤,及豆豉饼灸之两月而愈,凡疮脓溃而清,或疮口不合,或聚肿不赤,肌寒肉冷, 
自汗色脱者,皆气血俱虚也,非补不可。一男子,腰患毒,脓熟不溃,针之脓大泄反加 
烦躁,以圣愈汤四剂而宁,更以人参养荣汤,加麦门冬、五味子,两月而愈。此人后患湿 
气遂为痼疾。凡疮脓血去多,疮口虽合,尤当补益。务使气血平复,否则更患他证,必 
难治疗,慎之。一妇人,患臂痈,疮口紫陷,脓清不敛,彼以为毒未尽,欲服攻毒之剂,予 
谓∶疮疡之证,肿起坚硬,脓稠者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虚也,遂用附子饼灸之,及 
饮十全大补汤百剂,始愈。一妇人,患附骨痈,久而不敛,致腿细短软,脉来迟缓,以 
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杜仲及附子饼,灸之两月余而愈。凡脓溃之后,脉涩迟缓者易愈,以 
其有胃气故也,脉来细而沉,时直者,里虚而欲变证也,若烦痛尚未痊也,洪滑粗散者 
难疗。以其正气虚而邪气实也。一男子,腰中患此,发而不溃;其气血止能发起,不能 
培养为脓也,投大补药数剂而溃,又数剂脓出尚清,乃服参 归术膏斤余,脓少稠;数 
斤脓渐稠,肌肉顿生。大凡痈疽藉气血为主,若患而不起,或溃而不腐,或不收敛及脓少 
或清,皆气血之虚也,宜大补之,最忌攻伐之剂。亦有脓反多者,乃气血虚而不能禁止 
也;若溃后发热作渴,脉大而脓愈多,属真气虚而邪气实也,俱不治。常见气血充实之 
人,患疮皆肿高色赤,易腐溃而脓且稠,又易于收敛。怯弱之人,多不起发不腐溃,及 
难于收敛,若不审察而妄投攻剂,虚虚之祸不免矣。及患后当调养,若瘰 、流注之证, 
尤当补益,否则更患他证,必难措置,慎之。一上舍,年逾四十,因怒胁内作痛不止。数 
日后,外结一块,三寸许,漫肿色不赤,按之微痛,予谓∶怒气伤肝,致血伤气郁为患, 
以小柴胡汤对四物,倍用芎归、黄 、贝母、肉桂治之。彼谓∶丹溪云,肿疡内外皆壅,宜 
托里表散为主。又云,凡疮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断不可用。况此证为气血凝滞,乃 
服流气饮愈虚,始信而复求治。视之虚证并臻,诊之胃气更虚,彼欲服予前药。予谓∶急 
者先治,遂以四君子汤加酒炒芍药、炮干姜,四剂少得;更加当归又四剂,胃气渐醒,乃 
去干姜,又加黄 、肉桂、芎归数剂,疮色少赤,并微作痛,又二十余剂而脓成,针之 
却与十全大补汤,喜其谨疾,又两月余而瘳。夫气血凝滞,多因营卫之气弱,不能运散,岂 
可复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各经气血多寡不同,心包络、膀胱、小肠,肝经多血少气,三 
焦、胆、肾、心、脾、肺少血多气。然前证正属胆经少血之脏,人年四十以上,阴血日 
衰,且脉证俱属不足,肿疡内外皆壅,宜托里表散为主,乃补气血药而加之以行散之剂, 
非专攻之谓也。若肿 痛甚烦躁脉大,辛热之剂,不但肿疡不可用,虽溃疡亦不可用也。 
凡患者须分经络气血,地部远近,年岁老幼,禀气虚实,及七情所感,时令所宜而治之。常 
见以流气、十宣二药,概治结肿之证,以致取败者多矣。 
x〔赵〕x 无锡华氏,年六十,患背疮溃发,大如旋盘而色赤,想是平日多服金石药毒发 
所致,问之果然。因令侵晨饮羊血三五升,始用退热解毒、生气血之剂, 以生肌膏,半 
月后肌生脓少,予因归,令服此药百余帖,方可安全。一月后,复来招往视,其疮皮肉已 
坚浓如常,但食少无力,因问前日之药服几何?曰∶疮将平,遂止不服,脉之沉微甚,因 
知其气血,止可供给疮平而已,于真气则已竭,不可治,即古人所谓死于疮结痂之后,果 
不出半月而死,不独此脓出后之虚,若因虚而发痈疽者亦然,若以常法攻之,则气血不 
胜药力之散而愈虚,邪得以乘机入内,多成不救。 
x加味十全汤x 治痈疽溃后,补气血,进饮食。 
黄 (蒸) 地黄(蒸) 当归 川芎 人参 茯苓 芍药(炒) 白术 陈皮(各一两) 粉草(炙) 
桂心 五味子(各半两) 乌药(七钱) 
上 咀。每服一两,用水一碗,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分作二服,留渣晒干为 
末,服之。丹溪云∶加味十全汤,须看年之老壮,资之强弱,症之缓急,时之寒热,加 
减用之。 
丹溪云∶加味十全汤治痈疽后,补气血,进饮食,实为切要。盖脓血出多,阴阳两虚, 
非此药何以回生起死,惜其不分经络,不载时令,又在识者触类而长之。今之外科,于 
疮疡肿平痛宽,遂以为安,漫不加省,往往于结痂后,两三月或半年,虚证乃见,医者 
不察,病者不悟,无补接调养之功,因而转成他病者,惜哉。予治一士夫,因脚弱求诊, 
两手俱浮洪稍鼓,饮食如常,惟言问不答,肌上起白屑如麸片,时在冬月,予作极虚处治。 
询其弟,乃知半年前,曾于臂、背、腿三处,自夏至秋冬,节次生疽,率用五香连翘汤、十 
宣散与之,今结痂久矣。予为作参 白术当归膏,以二陈汤化饮之,三日后尽药一斤,白 
屑没者大半,病者自喜呼吸有力,补药应效以渐,而病家反怨药不速应,自作风病论治, 
炼青礞石二钱半,以青州白丸子作料,煎饮子顿服之,予谏之不听,因而不救书以为警 
云。 
x补中益气汤x 治疮疡之人,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 
或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痛或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黄 (炙,一钱五分) 甘草(炙) 人参 当归(酒拌) 白术(炒,各一钱) 升麻 柴胡 陈皮(各 
三分) 
作一剂。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盅,空心服。 
x人参养荣汤x 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黄,吸吸短气,饮 
食无味,不能收敛,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若大疮愈后,多服之,不变他病。 
白芍药(一钱半) 人参 陈皮 黄 (蜜炙) 桂心 当归(酒拌)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酒拌) 五味子(炒,杵) 茯苓(各七分半) 远志(去心,炒,五分) 
作一剂,水二盅,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x四君子汤x 治脾胃虚弱,或因克伐,肿痛不散,溃敛不能,宜用此以补脾胃,诸症 
自愈。若误用攻毒,七恶随至,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食而难化,或欲作呕,或大便不 
实,若脾胃气虚,疮口出血,吐血便血,尤宜用之,盖气能摄血故也。凡气血俱虚之证, 
宜于前汤,但加当归,脾胃既旺,饮食自进,阴血自生。若用四物沉阴之剂,脾胃复伤,诸 
症蜂起。若命门火衰而脾土虚寒,必用八味丸,以补土母。 
人参 茯苓 白术(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x六君子汤x 治脾胃虚弱,或寒凉克伐,肿痛不消,或不溃敛,宜服此汤以壮营气,诸 
症自愈。即前方加陈皮半夏。 
x异功散x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即四君子汤加陈皮。 
x四物汤x 治血虚发热,或因失血,或因克伐,或因溃后致晡热内热,烦躁不安,皆 
宜服之。经云∶血生于脾,若脾虚不能生血者,宜用四君子汤加当归、酒炒白术,以补 
脾。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芍药(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上水煎服。 
x八珍汤x 调和荣卫,顺理阴阳,滋养血气,进美饮食,退虚热,此气血虚之大药也。 
当归(酒拌) 川芎 芍药(炒) 熟地黄(酒拌)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炒,五 
分) 
作一剂。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x十全大补汤x 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清,或自汗盗汗及流注、瘰 
、便毒,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不敛。若血气不足之人,结肿未成脓者,宜加 
枳壳、香附、连翘,服之自消。 
人参 肉桂 地黄(酒洗,蒸焙) 川芎 白芍药(炒) 茯苓 白术(炒) 黄 (盐水拌炒) 当 
归(酒拌,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作一剂。用水二盅,姜枣煎服。 
x归脾汤x 治忧思伤脾,血虚发热,食少体倦,或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吐下。或健忘 
怔忡,惊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盗汗。或肢体肿痛,大便不调。或妇人经候不准,晡 
热内热。或唇疮流注等症,不能消散溃敛。 
白术 白茯苓 黄 (炒) 当归 龙眼肉 
远志肉 酸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五分) 甘草(炙,三分) 人参(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x黄 人参汤x 治诸疮破后,食少无睡,及有虚热秽气所触者。 
黄 (二钱) 人参 白术 麦门冬 苍术 陈皮 升麻 五味子 当归身 甘草(各一 
钱) 黄柏(炒,四分) 炒曲(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远服。 
x托里当归汤x 治溃疡气血俱虚,疮口不敛。或晡热内热,寒热往来。或妇人诸疮,经 
候不调,小便频数,大便不实等症。 
当归 黄 人参 熟地黄 川芎 芍药(各一钱) 柴胡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x内补黄 汤x(见痈疽兼症,痛条。) 
x人参散x 治痈疽,内虚不足。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枸杞子(各一两) 熟地黄 黄 (锉,各二两) 桂心 白芍药 当 
归(微炒)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碎。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 
服。 
x麦门冬汤x 治痈疽溃后,脓水不绝。 
麦门冬(去心) 黄 (锉) 五味子(炒)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参(去芦) 官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 远志(去心) 芎 (各一两) 甘草(炙,七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擘碎,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x护壁都尉x 治诸发已溃,去旧生新,老人气血虚弱,宜补之。此溃后服至愈而止。 
防风(去芦) 浓朴(去粗皮,姜汁炒) 苦梗 白芷 黄 (炙,各半两) 川芎 甘草 柳桂 
当归(各三钱) 人参(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盐、酒调服。至疮口合后更服为佳。不饮酒,木香汤、 
兼服降气汤,尤妙。 
x六味丸x(一名六味地黄丸) 此壮水之剂。夫人之生,以肾为主,凡病皆由肾虚而致,此 
方乃天一生水之剂,无有不可用者,世所罕知。若肾虚发热作渴,小便淋秘,痰气壅盛, 
咳嗽吐血,头目眩晕,小便短少,眼花耳聋,咽喉燥痛,口舌疮裂,齿不坚固,腰腿痿软, 
五脏齐损,肝经不足之症,尤当用之,水能生木故也。若肾虚发热,自汗盗汗,诸血失 
血,失喑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也。 
熟地黄(生者,自制,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上地黄杵膏,余为末,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滚汤下。 
x八味丸x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寒而患流注、鹤膝等症,不能消溃收敛, 
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脐腹疼痛,夜多漩溺,即前方加肉桂、附子各一两。经云∶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方也。 
加减八味丸 治症同前。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各一两。 
x东垣痈疽用药加减法x∶如发背疔肿,脓溃前后,虚而头痛者,托里药内加五味子。恍 
惚不宁,加人参、茯神。虚而发热者,加地黄,栝蒌根。潮热者,加柴胡、地骨皮。渴 
不止者,加知母、赤小豆。虚烦者,加枸杞、天门冬。自利者,加浓朴。脓多者,加当归、 
川芎。痛甚者,加芍药、乳香。肌肉迟生者,加白蔹、官桂。有风邪者,加独活、防风。心 
惊悸者,加丹砂。口目 动者,加羌活、细辛。呕逆者,加丁香。藿叶。痰多者,加半 
夏、陈皮。 

卷之二溃疡
作痛
属性:丹溪云∶脓溃之后,肿退肌宽,痛必渐减而反痛者,此为虚也,宜补之。(托里消毒散, 
去后三味,加参 、归地。)脉数虚而痛者,属虚火,宜滋阴。(托里散,加生地。)脉数实而痛者, 
邪气实也,宜泄之。脉实便秘而痛者,邪在内也,宜下之。(清凉饮。)脉涩而痛者,气 
血虚寒也,温补之。(定痛托里散。)亦有秽气所触者,宜和解之。(东垣黄 人参汤。丹溪云∶芍 
药,乳香之类。)亦有风寒所逼者,宜温散之。(败毒散,丹云∶防风、桂枝之类。) 若有脓为脂膜 
问隔不出,或作胀痛者,宜用针引之。或用利刀剪之。腐肉堵塞者,去之。 
x〔丹〕x 权小娘,疟后,右腿股生疖。破后筋吊疼,脉虚而涩。询之小便时疼处亦相 
应,宜与生血导热。 
川芎 当归头 条芩 生地黄 赤芍药 牛膝 黄柏 甘草(炙,二分) 青皮(炒) 槟榔 
(五分) 通草(三分) 桂皮(一钱) 
上煎,食前热饮之。 
x人参内托散x 治疮疡,溃脓而作痛者。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浓朴 防风 桔梗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余见后兼证痛门,宜参看。 

卷之二溃疡
发热
属性:戴院使云∶未溃之际,憎寒壮热,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脓去已多而大热不休者,似 
为难治。盖毒之得脓,犹伤寒表证之得汗,汗已而反太热,则为坏伤寒矣。又云∶患痈毒 
人,脓血已溃,所去过多,津液枯渴。多病于渴,纵有发热躁扰等证,不可以治,宜用 
益荣生津之剂,若大热不止者,难疗。脉浮或弱而热,或恶寒者,阳气虚也,宜补气,(补 
中益气汤。)脉涩而热者,血虚也,宜补血,(四物汤,人参养荣汤,圣愈汤。) 午前热,补气为 
主,(四君子汤,黄 六一汤。) 午后热,补血为主,(四物汤,圣愈汤。) 脉浮数发热而痛者,邪 
在表也,宜散之。脉沉数发热而痛者,邪在内也,宜下之。 
x〔薛〕x 疮疡,发热烦躁,或出血过多,或溃脓大泄,或汗多亡阳,或下多亡阴,以 
致阴血耗散,阳无所根据,浮散于肌表之间而非火也。若发热无寐,血虚也,用圣愈汤。兼 
汗不止气虚也,急用独参汤。发热烦躁,肉 筋惕,气血虚也,用八珍汤。大渴面赤,脉 
洪大而虚,阴虚发热也,用当归补血汤。肢体微热,烦躁面赤,脉沉而微,阴盛发躁也, 
用四君加姜附。东垣云∶昼发热而夜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安静而夜发热,是阳 
气下陷于阴中也。如昼夜俱发热者,重阳无阴也。当峻补其阴,治者详之。 
托里消毒散加减法∶头痛发热,邪在表也,本方加川芎、羌活。若外邪在表,而元 
气实者,暂用人参败毒散。头痛恶寒,表虚也,去金银花 连翘二味,倍参 。发热饮 
冷便秘,内热也,去参 、归术,加大黄。发热饮热便秘,内虚也,去二味,加参 、归 
术。面目赤色,烦热作渴,脉大而虚,血脱发躁也,去连翘、金银花、白芷三味,倍黄 
、当归。如不应,暂用当归补血汤。身热恶衣,欲投于水,脉沉微细,气脱发躁也,去 
三味,加肉桂、附子。如不应,暂用附子理中汤。若妇人劳役恚怒,或适经行,发热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