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槽风
属性:或问∶牙龈肿痛,寒热大作,腐烂不已,作疳治之无益何如?曰∶此骨槽风也,一名
穿腮毒。由忧愁思虑,惊恐悲伤所致。初起生于耳下及颈项间,隐隐皮肤之内,略有小
核,渐大如胡桃,日增红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牙关紧急,不能进食,先用鹅翎探
吐风痰,服黄连解毒汤、活命饮加玄参、桔梗、柴胡、黄芩,切不可用刀针。有一人因
用药点破,入风虚火上升,呕吐血痰,谵语臭秽,不食而死。又一人,上齿根连外肿痛,
后齿根溃脓,医者皆以牙痈治之,久而不敛,浓汁不绝,询其故?乃曾生广疮欤,即以结
毒治之而愈。
x东垣神功丸x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龈肉将脱,牙落血出不止。
黄连(去须净,酒洗,一两) 缩砂仁(半两) 生地黄(酒浸) 甘草(各三钱) 藿香叶 木香 当
归身(各一钱) 升麻(二钱) 兰香叶(如无,以藿香叶代之,二钱)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一百丸加至二百丸止。白汤下,食后服。兼
治血痢及下血不止,血下褐色或紫黑色,及肠 下血,空心米饮送下,其脉洪大而缓。及
治麻木,厥气上冲,逆气上行腰间者。
卷之三口齿部(四)
上痈
属性:或问∶上 生疽,状如紫葡萄何如?曰∶是名悬痈,属手太阴、手厥阴心包络。令人
寒热大作,舌不能伸缩,口不能开阖,惟欲仰面而卧,鼻中时出红涕,属手足少阴经,及
三焦积热所致。宜黄连消毒饮加桔梗、玄参,急刺出恶血,犀角琥珀膏敷之,壮实者,一
粒金丹下之。过时不治,饮食不入,神昏脉乱者死。
卷之三口齿部(四)
唇疮
属性:x〔世〕x 唇疮,以甑上滴下汗敷之,累效如神。
x〔罗〕多效散x 治唇紧疮及疹。
诃子肉 五倍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干粘贴效。
x〔丹〕x 唇黄泡肿,乌头炒灰研,香油调敷之,(胡氏方)。
唇上生疮,连年不瘥。以八月蓝叶一斤,捣取汁洗之,不过三日瘥,(《千金方》)。
唇上生疮,用白荷花瓣贴之,神效。如开裂出血者即止。
卷之三项部(五)
百脉疽
属性:《鬼遗》云∶百脉疽,肿起环颈项疼痛,身体大热,不敢动止, 不能食,此有大
畏恐骇,上气咳嗽,其发引耳,不可以肿,十五日可刺导引,不刺导引见血,八十日必死。
卷之三项部(五)
项痈
属性:《灵枢》云∶发于颈者,名曰夭疽。其痈大而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
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或问∶颈上生痈疽何如?曰∶是颈痈也,属
手少阳三焦经,郁火、积愤、惊惶所致。初觉即隔蒜灸,服活命饮加玄参、桔梗、升麻,
及胜金丹、夺命丹汗之。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若
溃而不敛,烦躁胀满,小便如淋,呕吐者死。
一妇颈痛不消,与神效栝蒌散六剂,少退,更以小柴胡加青皮、枳壳、贝母数剂,痛肿
减大半,再以四物对小柴胡数剂而平。 一人神劳多怒,颈肿一块,久而不消,诸药不
应。予以八珍汤加柴胡、香附,每日更隔蒜灸数壮,日饮远志酒二三盏渐消。一妇月
水不行,渐热咳嗽,肌体渐瘦,胸膈不利,颈肿一块,日久不消,令服逍遥散月余,更服
八珍汤加牡丹皮、香附,又月余,加黄 、白蔹两月余,热退肿消,经行而愈。一人年
逾三十,每劳心过度,颈肿发热,服败毒散愈盛,用补中益气汤数帖而消。 一人因暴
怒,项下肿痛,胸膈痞闷兼发热,用方脉流气二剂,胸膈利,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热退,
肝脉尚弦涩,以小柴胡加芎、归、芍药四剂,脉证顿退,以散肿溃坚丸一料将平,唯一核
不消,服过神仙无比丸二两而瘳。 一儿甫周岁,项患胎毒。予俟有脓刺之,脓出碗许,
乳食如常,用托里药月余而愈,又一儿患此,待脓自出,几至不救。大抵疮浅宜砭,深
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则易消也。况小儿气血又弱,脓成不针不砭,鲜不毙矣。
一人项下患毒,脓已成因畏针, 延至胸,赤如霞,其脉滑数,饮食不进,月余不寐甚倦。
予密针之,脓出即睡觉而思食,用托里散两月余而愈。又一人患此,及时针刺,数日而
愈。一人素虚患此,不针,溃透颔颊,血气愈虚而死。一妇因怒颈肿,后月水不通,四
肢浮肿,小便如淋,此血分证也,先以椒仁丸数服,经行肿消,更以六君子汤加柴胡、枳
壳数剂,颈肿亦消矣。亦有先因小便不利,后身发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宜葶苈丸
治之。《良方》云∶妇人肿满,若先因经水断绝,后致四肢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
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矣,宜服椒红丸。
卷之三项部(五)
项中疽
属性:或问∶颈后脑下发疽何如?曰∶此即对口疮也,属督脉。阳独盛,气有余,火炎上
而发疽也,急服乌金散、胜金丹汗之,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稍迟溃出脓水,入风发
搐者,难治。有毒邪壅盛,鲜血暴涌而死,毒攻心腹,膨胀谵语者死。此证 赤肿痛可治,
若根大精神昏愦,即难治也。量表里虚实,而为汗下、内托、内消,外用大围药箍住,中
点六灰膏之类破泄其毒,不可走失根脚。若欲流两肩脊者,不可疗也。或云∶先服追疔
夺命汤二帖,后服活血化毒汤。
治对口疮效方 用新鲜茄蒂七个,秤若干重,又用鲜何首乌,秤同茄蒂重,用水一
盅半煎服。一服出脓,一服收口。如无鲜茄蒂、首乌,干者亦可,但不及鲜者有力。此
方轻剂不可以治重病,观者勿泥也。
卷之三项部(五)
天柱疽
属性:或问∶天柱骨上,极痒入骨,恶心吐逆,肩背拘急何如?曰∶此名天柱疽,急隔蒜灸,
痒止为度,无蒜明灸可治。服活命饮加羌活、桔梗,乌金散、胜金丹选用。灸而有泡者吉,
无泡者凶。服汗剂得汗可治,无汗难治。若溃烂神昏,呕哕恶心,血不止者死。
卷之三项部(五)
杼疽(参耳后)
属性:或问∶颈上、两耳后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肿,但痛痒不时而出清水,渐
渐长大,如玳瑁斑点者是也,亦名化骨疮。急服八阵散、夺命丹、活命饮加桔梗、柴胡。若
过时,溃烂日久出骨者,大恶之证也。此证多生于积郁之人,七恶多见,犯禁者不治。
卷之三项部(五)
夹喉疽
属性:或问∶喉之两旁生疽何如?曰∶此名夹疽,属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
火热毒上攻而然。宜琥珀犀角膏、犀角散、黄连消毒饮、活命饮、加玄参、桔梗、黄连。溃
内者难治,虚火上升,痰壅饮食不进者死。
卷之三项部(五)
结喉痈
属性:《灵枢》云∶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
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或问∶当结喉生痈何如?曰∶是名喉痈,又
名猛疽。以其势毒猛烈可畏也,属任脉、及手太阳、手少阴经,积热忧愤所致。急宜清
热攻毒,用琥珀犀角膏、及黄连消毒饮、紫金丹、乌金散选用,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
若过时不治,溃穿咽嗌者死。
卷之三项部(五)
瘰马刀
属性:(结核连续者,为瘰 。形长如蛤者,为马刀。一云,瘰 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后耳前,或在耳下连
及颐颔,或在颈下连缺盆,皆谓之瘰 。或在胸及胸之侧,或在两胁,皆谓之马刀。手足少阳主之。)
《集验》云∶夫瘰 疮者,有风毒、热毒、气毒之异;瘰 、结核,寒热之殊。其证皆
由忿怒、气逆、忧思过甚,风热邪气内搏于肝经。盖怒伤肝,肝主筋,故令筋缩结蓄而
肿也。其候多生于颈项、胸腋之间,结聚成核,初如豆粒,后若梅李,累累相连,大小
无定。初觉憎寒壮热,咽项强痛,肿结不消者,盒饭服散肿溃坚汤,或五香连翘、漏芦
汤之类散之。或用牡蛎大黄汤,疏利三两行,疮上可用十香膏之类贴之,及诸淋洗、敷贴
等药治之,庶得消散。若不散,可用内消丸之类消之,或隔蒜灸之。仍断欲、息气、薄
滋味调理之。不然,恐日久变生寒热咳嗽而成劳瘵之疾,不可治矣。又有马刀疮,亦生
于项腋之间,有类瘰 。但初起其状如马刀,赤色如火烧烙极痛,此疮甚猛,宜急治之,不
然多成危殆也,临证辨之。
丹溪云∶夫瘰 初发,必起于少阳经,不守禁戒,必延及阳明经。大抵食味之浓,郁
气之积,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二端,招引变换,须分虚实。彼实者固易治,自非痛
断浓味与发气之物,虽易亦难,殊为可虑,以其属胆经,主决断,有相火而且气多血少。妇
人见此,若月经行不作寒热可生,稍久转为潮热,其证危矣。自非断欲,绝虑,食淡,虽
神圣不可治也。
戴复庵云∶瘰 之病,皆血气壅结,根在脏腑,多结于颈项之间,累累大小,无定
发作,寒热,脓血,溃烂,或此没而彼起,宜于隔宿,用米饮调下桂府滑石二钱盅,动时
进黑白散,必有物如葡萄肉,从小便出至数枚,其肿核则愈。仍常服四七汤加木香,或
苏子降气汤,其匝颈者,俗名蟠蛇 难治。
薛新甫云∶瘰 之病,属三焦肝胆二经,怒火,风热,血燥,或肝肾二经精血亏损,虚
火内动,或恚怒,气逆,忧思过甚,风热邪气内搏于肝。盖怒伤肝,肝主筋,肝受病,则
筋累累然如贯珠也。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项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恶热,咽项强痛。
若寒热 痛者,此肝火风热而气病也,用小柴胡汤以清肝火,并服加味四物汤以养肝血。
若寒热既止而核不消散者,此肝经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六味地黄丸
以生肾水。若肿高而稍软,面色痿黄,皮肤壮热,脓已成也,可用针以决之,及服托里
之剂。若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脓水淋漓,肌体羸瘦者,必纯补之剂,庶可收敛,否则
变成九 。《内经》曰∶陷脉为 ,留连肉腠。即此病也。外用豆豉饼、琥珀膏以驱散寒邪,
补接阳气,内服补中益气汤、六味丸以滋肾水、培肝木、健脾土,亦有可愈者。大抵肝
胆部分结核,不问大小,其脉左关弦紧,左尺洪数者,乃肾水不能生肝木,以致肝火燥
而筋挛,须用前药以滋化源,是治其本也。《外台秘要》云∶肝肾虚热,则生 。《病
机》云∶瘰 不系膏粱丹毒火热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止宜补形气,调经脉,其疮自
消散。盖不待汗之、下之而已也。其不详脉证经络受病之异者,下之则犯经禁、病禁,虚
虚之祸,如指诸掌。若脉洪大,元气虚败,为不治。若面 白,为金克木,亦不治。若眼
内赤脉贯瞳人,见几条则几年死。使不从本而治,妄用伐肝之剂则误矣。盖伐肝则脾土
先伤,脾伤则损五脏之源矣,可不慎哉。按∶《脉经》云∶人年五六十,其脉浮大者,痹侠
背行,苦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可见瘰 之证,多起于虚也。薛氏之论,可
为典要。故详着之。
x〔治疗次第〕x
初觉憎寒壮热,咽项强痛,肿结不消者,以羌活连翘汤,又宜长服消 丸。却以棱针
刺破出血,以拔毒汤热淋洗,一日洗五七次,针五七次,放蟾酥末少许于针处上,以琥珀
膏贴之,更以内消膏贴之,久久自然而消也。如不散者,用铁筒拔毒膏点破,次以下品锭
子取去恶肉,可作溃疡治之,用十宣散之类托里。若毒攻心呕吐者,用粉乳托里散发出
毒,此要兼针灸法同施。若已溃不愈者,宜益气养荣汤,八物汤加柴胡、地骨皮、夏枯
草、香附子、贝母多服取效。凡用锭子药线,必用托里之剂服之。 赤肿痛,脉沉数者,
邪气实也,宜泄之,以化毒消肿和里散,加减。肿痛憎寒发热,或拘急,脉浮数者,邪
在表也,宜散表,以荆防败毒散加减。因怒结核,或肿痛,或发热者,宜疏肝行气,以
小柴胡汤加青皮、青木香、红花、桃仁。肿硬不溃者,宜补气血,以益气养荣汤。
抑郁所致者,解郁结,调气血,以益气养荣汤。溃后不敛者,属气血俱虚,宜大补,以
益气养荣汤,次用十全大补汤加香附子、贝母、远志。 虚劳所致者,宜补之,先以补
中益气汤,次以益气养荣汤加减。 因有核,溃而不敛者,腐而补之,以针头散腐之;以
益气养荣汤补之。 脉实而不敛,或不消者下之,以羌活连翘汤。 肿痛发寒热,大便
秘,以羌活连翘汤,次以神仙活命饮。 耳下结核肿痛,发寒热,宜荆防败毒散,表证
悉退,以散肿溃坚汤。 溃后核不腐,以益气养荣汤,更敷针头散腐之。 肿硬久不消,
亦不作脓,服散坚败毒药不应。宜灸肘尖、肩尖、服益气养荣汤而消。 气血壮实之人,脉
沉实而大者,亦不觉损,方可进必效散、遇仙无比丸下其毒。若其毒一下,即止二药,更
服益气养荣汤调理。 疮口不敛,宜用豆豉饼灸之。以琥珀膏、十香膏贴之。 溃后发
热,烦躁作渴,脉大无力,此血虚也,宜以当归补血汤,次以圣愈汤,再八物汤加贝母、
远志。 每劳心过度,颈肿发热,服败毒药愈甚,以补中益气汤数剂而消。
x〔治验〕x
阁老,杨石斋子,年十七,发热作渴,日晡颊赤,左关尺脉大而浮,此肝肾阴虚,用
补阴八珍汤五十余剂,又加参 二十余剂而溃。但脓水清稀,肌肉不生,乃以参、 、归、
术为主,佐以芍药、熟地、麦门、五味,脓水稠而肌肉生。更服必效散一剂, 毒去而
疮口敛。 容台张美之,善怒,孟春患此。或用伐肝之剂不愈,余以为肝血不足,用六味
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至季冬而愈。 一儒者,愈后体瘦,发热昼夜无定,此
足三阴气血俱虚,用八珍加麦门、五味二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及六味
丸而愈。 儒者张子容,素善怒,患此久而不愈。疮出鲜血,左关弦洪,重按如无,此
肝火动而血妄行,证属气血俱虚,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用六味丸以滋肾肝而愈。
一人耳下患五枚如贯珠,年许尚硬,面色痿黄,饮食不甘,劳而发热,脉数软而涩,以
益气养荣汤六十余剂,元气已复,患处已消,一核尚存,以必效散二服而平。 一人先于
耳前、耳下患之将愈,延及项侧缺盆三年,遂延胸腋。诊之肝脉弦数,以龙荟、散坚二丸
治之将愈,肝脉尚数。四年后小腹、阴囊、内股皆患毒,年余不敛,脉诊如前,以清肝养
血,及前丸而愈。 一人因怒,耳下及缺盆患 ,溃延腋下,形气颇实,疮口不合,治
以散肿溃坚丸而愈。 一人因劳而患,怠惰发热,脉洪大按之无力,宜用补中益气汤。彼
不信,辄服攻伐之剂,吐泻不止而死。 大抵此证原属虚损,若不审虚实而犯病禁、经
禁,鲜有不误。常治先以调经解郁,更以隔蒜灸之多自消。如不消即以琥珀膏贴之,候
有脓则针之,否则发生他证,设若兼痰、兼阴虚等症,只宜加兼症之剂,不可干扰余经,
或气血已复而核不消,却服散坚之剂,至月
余不应,气血亦不觉损,方进必效散或遇神仙无比丸,其毒一下,即止二药,更服益气
养荣汤数剂以调理。疮口不敛,豆豉饼、琥珀膏贴。气血俱虚,或不慎饮食起居七情者,
俱不治。然此证以气血为主,气血壮实,不用追蚀之剂,彼亦能自腐,但取去,使易于
收敛,若气血虚,不先用补剂,而数用追蚀之药,适足以败矣。若发寒热,眼内有赤脉
贯瞳人者亦不治。一脉者一年死,二脉者二年死。 一人患之,痰盛胸膈痞闷,脾胃脉
弦,此脾土虚,肝木乘之也,当实脾土,伐肝木为主。彼以治痰为先,乃服苦寒化痰药,
不应。又加破气药,病愈甚,始用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饮食少思,以补中益气汤倍加
白术月余,中气少健,又以益气养荣汤四月,肿消而血气亦复矣。夫右关脉弦,弦属木,乃
木盛而克脾土为贼邪也,虚而用苦寒之剂,是虚虚也。况痰之为病,其因不一,主治之法
不同,凡治痰,利药过多则脾气愈虚,虚则痰愈易生,如中气不足,必用参术之类为主,
佐以痰药。 一人久而不敛,神思困倦,脉虚,予欲投以托里,彼以为迂。乃服散肿溃
坚汤半月余,果发热,饮食愈少,复求治。投益气养荣汤三月,喜其谨守,得以收救。齐
氏曰∶结核瘰 初觉宜内消之。如经久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肉冷,或脓汗清稀,毒瓦斯不
出,疮口不合,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证不明者,并宜托里。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
已溃者,使新肉早生。血气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大抵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