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62-做最成功的父母-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爸爸教你做。”然后爸爸就一步一步地把解题方法告诉了桐桐。    
    又过了几天,桐桐让爸爸帮助检查作业并签字。爸爸看了她的作业,发现有一道题做错了。这道题目是这么说的:有一个水池,进水管的流量20立方米/分钟,排水管的流量是10立方米/分钟。问如果同时打开这两个水管5分钟后,水池里有多少水?    
    爸爸感到非常奇怪,这和他那天晚上教给桐桐的题是一个道理。于是他问桐桐:“还记得前几天我教你的那道数学题吗?”    
    “记得。”桐桐干脆地说。    
    “那你能重复一遍那天的解题方法吗?”爸爸问。    
    “可以啊。”桐桐一边说,一边拿起笔把那天的题目一步步地解了出来。爸爸一看,完全正确,爸爸感到更奇怪了。    
    “那你看这道题和和前几天那道是不是一样的?”爸爸问。    
    “这,好像不一样啊。”桐桐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然后一脸迷茫地看着爸爸。    
    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求助于父母或家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往往为了帮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获得快乐和满足,而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想办法,甚至亲历亲为,代替孩子去做这件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独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懒于思考,事事依靠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    
    不让孩子自己思考,不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就算父母教给他做事的方法,他也不一定能真正掌握。当遇到一些变化时,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一个针对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当你遇到问题或麻烦的时候怎么办?”有70%的学生选择了“找父母或别人帮忙”,而只有30%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解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接触各种人和事物,也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麻烦。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的事都揽过来,应该通过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麻烦,逐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天,小茹从学校回来,愁眉苦脸地对爸爸说:“我们班要组织一次野餐活动。老师告诉我们,所需要的钱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向家长要,我该怎么办呢?”    
    “那你就应该想办法自己解决啊。”爸爸微笑着说道。    
    “可是我到哪里去想办法啊,我又不会挣钱,不如爸爸你给我点钱好吗?”小茹央求爸爸。    
    “那当然不行,一定要按老师说的,这个问题自己解决。不过爸爸要提醒你,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去挣到钱,不要想歪门邪道。好好想一想,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决的。”爸爸很严肃地对小茹说。    
    小茹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想起办法来。想了很久,她终于想出办法了:她和几个同学在附近的小区收废品,然后卖到废品站。虽然比较辛苦,可是一个星期下来,竟也挣了不少钱。到了周末,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去野餐了。    
    要相信孩子具有的潜力,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鼓励他们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自己去解决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孩子,终究得自己去面对问题,面对人生,如果没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没有善于思考的头脑,就不能取得发展和进步,也就可能被社会所淘汰。何况有很多问题,父母根本无法代劳。因此,建议所有的父母,赏识并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细心留意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决定和行动的过程,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不过,父母只能充当一个顾问的角色,而不能亲自参与到事情中去。    
    只有通过一次次地实践,让孩子认识到怎样是错误的,怎样是正确的,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了问题,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向你求助时,如果这件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不要急于帮忙,而应该说:“再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你自己可以解决!”    
    当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该给他们适当的提醒和指导,你应该说:“你再仔细看看……,相信你可以做好!”


《做最成功的父母》 赏识与激励细节19 鼓励孩子克服紧张

    张女士的孩子快考试了,她怕孩子会因为紧张而影响成绩,于是心里非常不安。她反复告诉孩子“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紧张”,每天都叮嘱孩子“快去复习,别玩了”,“注意身体,别感冒了!”;在孩子复习的时候,她忙着帮孩子查资料、找例题、检查练习。    
    最后,孩子对她说:“我本来不紧张,被你这么整天唠叨着,反而紧张了!”    
    听了孩子的话,张女士一下懵了。    
    面对考试或比赛,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压力和紧张情绪,有时甚至会因为紧张而影响发挥,陷入“学得好考不好”的怪圈。作为父母,为孩子分忧解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把“弦”绷得太紧,这样只会增加紧张气氛,让孩子压力更大。    
    在孩子考试或比赛之前,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也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别嘴里说着不紧张,行为中却处处透露着紧张,以致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或比赛。    
    明智的父母要从赏识孩子的角度出发,积极地鼓励和安慰孩子,通过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让孩子树立“只要努力,我一定能考好”的信念,缓解孩子的压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尽快从紧张情绪中走出来,从容面对考试。    
    小武要参加运动会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运动会,他报的项目是跳远。赛前的几天,小武很紧张,连做梦都在“跳远”。    
    早晨起来,爸爸问小武:“快开运动会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这需要做什么准备吗?”小武疑惑地问爸爸。    
    “那当然啊,只有做好了准备,比赛的时候才不紧张,你现在紧张吗?”    
    “紧张,我怕自己跳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的!”小武说。    
    “不用担心,让爸爸教你几招,保证你跳出好成绩,爸爸以前可是跳远运动员呢。”    
    “好啊,那你快教我吧!”小武拉着爸爸的胳膊,着急地说。    
    “好吧,首先你要有信心,‘其他同学都不如你跳得远,你才是最棒的!’然后呢,这几天你要多作运动,把身体活动开,到时候才能跳得更远;另外,你应该先在沙坑练习跳一跳,熟悉一下场地环境,这样到比赛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陌生了。最后再告诉你一个方法,那就是要把助跑的步子量好,你可以从起跳线往回跑,在速度最快的时候停下,并记下那个位置,下次助跑的时候就从那个地方起跑。你按爸爸说的试一试,如果不明白再来问我,好吗?”爸爸耐心地说道。    
    “好的。可是如果我都按你说的做了,到时候还是跳不好,那该怎么办呢?”    
    “不用担心,相信你一定能拿到满意的成绩,即使今年拿不到好成绩,明年还可以再比,到时候还可以拿冠军!”爸爸把手放在小武的肩膀上,认真地说道。    
    “嗯,我明白了,我一定会按爸爸说的做!”    
    果然,小武按爸爸说的练习了几天,信心越来越足。在几天之后的比赛中,小武跳得非常棒,还获得了第一名。    
    当孩子紧张不安的时候,父母要以身作则,冷静面对孩子的焦虑,帮助孩子分析所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给孩子一些赏识和指导,让他明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即使失败,父母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支持他。这样,可以让孩子正确面对考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同时,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对孩子提过高或过严格的要求,要允许孩子出现失误,并对他的失误表现出宽容,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更加坚定孩子的信心。    
    当孩子面临考试或比赛出现紧张情绪时,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赏识和鼓励。告诉孩子:“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相信你!”    
    如果孩子担心自己考不好,你可以说:“不要担心,以平常心面对,即使这次考不好,下次还有机会!”    
    当孩子缺乏必要的准备时,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孩子有更充分的准备。你可以说:“孩子,让我来教你几招!”


《做最成功的父母》 赏识与激励细节20 鼓励孩子自我激励

    海宾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小学六年里,他一直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奇怪的是,海宾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成绩,学习起来也挺放松。海宾的父母认为,不应该要求孩子为分数而拼命,所以他们非常支持孩子对学习的这种态度。    
    现在,海宾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但是,他的学习成绩还是老样子,不好也不坏。这可急坏了海宾的父母。如果照这样的成绩,进入重点中学的可能性不是太大。而海宾好像并不在乎自己能够进什么学校学习,照样是写完作业就去玩。    
    海宾的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努努力,争取考入重点中学。”海宾却说:“妈,什么中学都无所谓。”    
    自我激励是一种习惯内化的结果。鼓励孩子自我激励,让孩子不只重视父母的赞扬或者物质上的奖励,更注重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并能正确地面对物质上的诱惑。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有所进步时,父母虽然可以不断地赏识和夸奖孩子,但最终还是要靠他自己的力量来自我激励,从而强化自己的行为。    
    鼓励孩子形成自我激励的力量,首先要对他所做的事情给予赏识,然后提醒他从内心承认自己,从而强化他的自信心。    
    孙云晓的女儿孙冉考大学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考得很不理想,孙冉心里很不好受。考完试,孙冉就哭了,回到家后,脸上依然挂着泪水,神情黯然。这时,孙云晓对女儿说:“没事,你考得不错。现在这个成绩上大专够了,又不是不上线,没问题。现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只要你努力,是有可能发生奇迹的。”    
    然后,孙云晓让孩子做了一件自我激励的事情。他从复旦大学的一本报考手册上看到这样几句话:“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选择的成功的人生!”孙云晓让女儿每天早晨起来,在阳台上把这几句话大声地喊三遍。第一天,女儿喊的声音非常小,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听得见。孙云晓对她说:“你这样是不行的。你这样就是不相信自己,要大声地喊,使劲地喊。”    
    后来,女儿真的放开嗓子喊了。结果,她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非常好,每天精神抖搂。这种自我激励一直坚持到高考。最后,孙冉高考成绩比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提高了100分!    
    鼓励孩子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赏识、尊重、信任及指导,这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并保持继续努力的积极态度。    
    在赏识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鼓励孩子自我激励、自我赏识。    
    帮助孩子确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当一个孩子因为背不过课文而苦恼时,你可以告诉他,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潜能全部开发之后,可以记住5亿本书的内容。这时,如果孩子能为记住5本书而努力,他就已经迈出了自我激励的第一步。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可以鼓励孩子经常向自己说一句自我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行”“我会做得更好”。再次,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难过,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变这种状态。    
    改变赏识用语的主语。让孩子不再依赖外部赏识的一个最方便的方法是,在你对孩子的赞扬中改变主语:只要把“我”改成“你”,把父母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改成孩子对自己的赞扬。这种简单的变化去除了赞许声中家长自我强调的色彩,而是更多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如:“你今天这么用功,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可以改为:“你今天这么用功,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    
    鼓励孩子自己赞扬自己。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比如,你的孩子在做了一件错事后主动承认错误,这时,你可以告诉他:“承认错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了不起的事。’”    
    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把孩子对自我的肯定稳定下来,并且加以强化。让孩子领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奖赏。经常鼓励孩子记录自己获得的成功,告诉孩子,成功的定义是:自己对自己作出的任何改进,以及为这种改进付出的努力。也可以鼓励孩子在自己行为良好或尽了全力追求成功的时候,写一封信给自己,在信里描述自己认为好的行为,并且对此提出赞赏和鼓励。    
    注意在鼓励孩子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时,要让孩子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比如“我一定成功”,而不说“我不可能失败”;说“这件事对我来说很容易”,而不说“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难”。因为肯定的语气在孩子的大脑中种下的是成功的因子,他的潜意识会指挥他去“成功”;而否定的语气往往会埋下失败的因子,他的潜意识会给自己设置“失败”的障碍。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有所进步时,要把父母的鼓励转为孩子对自己的激励。你可以说:“你真棒,你一定在为自己感到自豪!”    
    当孩子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要鼓励孩子自我肯定。你可以说:“孩子,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我很棒!’”


《做最成功的父母》 赏识与激励细节21 鼓励孩子勇敢表达

    淼淼今年5岁,马上就该上幼儿园中班了。按常理来说,这个年龄应该正是小孩子活泼好动的时候,小嘴应该喋喋不休才对。可是淼淼一见到生人,就急忙躲在大人的背后,小脸也变得通红,更不用说主动与人交谈了。淼淼平时的爱好,就是坐在电视机旁看卡通片,从来也不和其他孩子玩耍。    
    淼淼的父母很焦急,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分析来分析去,还是觉得主要是自己工作太忙,与淼淼沟通玩耍的时间太少。不仅如此,由于工作辛苦,他们很少有耐心听淼淼讲话,即使有时候淼淼问一些问题或者想和他们说什么,他们也爱搭不理,有时候甚至嫌淼淼烦,训斥她一顿。久而久之,淼淼就变得沉默寡言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与孩子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冷冰冰的玩具、电视或电脑,把给孩子讲故事的任务交给了录音机。我们总是让孩子面对各种没有生命和温度的“物”,却恰恰忘记了孩子最需要的是和“人”的交流。    
    要想让孩子大胆说话,关键还在于父母的赏识和激励。而赏识和激励孩子的前提,是和孩子多交流,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可以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提问一些问题。孩子回答之后,要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扬,即使孩子问得不对、说得不对,也不能因此而表现出不耐烦,甚至训斥孩子。    
    可以用给孩子讲故事的方法鼓励孩子说话,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述出来,提一些“你认为结局会怎样”、“你觉得故事里的小松鼠怎么样”等问题。    
    要主动把孩子介绍给生人。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要鼓励孩子和客人说话,或者给客人唱首歌,并及时给予赏识和鼓励。而不是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为由把孩子支到一边。    
    鼓励孩子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我们有心想让孩子多说话,却因为方法不适当而让孩子有话说不出来。    
    请看下面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妈妈对孩子说:“你回来了?”    
    “我回来了。”孩子回答。    
    “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妈妈问。    
    “没做什么。”孩子回答。    
    “什么都没做?那你去幼儿园干什么去了?”妈妈有点生气。    
    “我都忘记做什么了。”说完,孩子回自己房间去了。    
    案例二: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了,妈妈高兴地迎了上去。    
    “宝贝回来了,让妈妈看看!今天一定玩得很快乐是不是?”妈妈仔细端详着孩子。    
    “对呀!我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