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北京、广州、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大城市、老少边穷地区(老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
经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原大城市地区、西部地区
城乡:城乡差别
直辖市户口、城市户口、农村户口
性别:男女差别
男女出生率失衡(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求职机会(男性总体高于女性)、职业待遇(男性高于女性)、婚姻家庭(男性拥有更大主动权)
民族:相对平等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执行得较好,所以中国各民族间相对平等,民族歧视现象不明显,仅在网络上有个别出于历史情感上的民族谩骂言论,不足为凭
宗教:几乎无歧视
中国是一个世俗国家,宗教信仰从来没有获得政治权力,因而宗教信仰一般属个人事情,在中国民间社会中宗教冲突几乎没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只有民族和宗教两个方面的矛盾不显著,其他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依然有待改进。
帝国的陷阱茶壶论的反思(1)
有一句话说得好,那就是不管学什么东西到了中国都得走样。我们今天倡导学习西方现代的一些先进文明,但如果像辜鸿铭那样的学习法也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辜鸿铭这位混血儿的确有些杂交优势,颇有语言天赋,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情在东洋,而仕在北洋,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阅历和能力者真的不多,的确令人佩服。
他对中国封建文化的理解也算得上十分深厚,但他独到的见解却并不多见。他著名的茶壶论也只是以西方的幽默回应西方诘问,而并非是他提出什么反驳古今的理论。在“茶壶”辩论中,也只是一种偷梁换柱而已。人不是茶壶,茶壶的确一般都是一个茶壶配几个杯子,这本就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单独的茶杯或者茶壶都失去了作用和功能,如同太阳系有一个太阳和九大行星一样,彼此分开了,这个太阳系也就不存在了。而男人和女人是彼此对等的,在社会中彼此都是单独的社会成员,具有完整的、可以彼此割裂的生活,即使是夫妻也是各有各的社会角色。
你可能会说,非洲草原上的狮群就是采用一头公狮和几头母狮的模式,的确,类似的还有许多物种,辜鸿铭的家庭模式就是这种模式,但并不能说明这种模式有多么科学,现列举这种模式的九大罪状。
(1)违背人类基本平衡
从社会学角度看,茶壶论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模式。人类社会是一个二元社会,男人和女人的数目基本是一样的,即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而不是像狮群的社会,公狮和母狮是有比例的,母狮的数量是公狮的数倍,这也是一种自然生物平衡,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模式,如果彼此混淆,这个社会必然混乱,甚至威胁到这个物种的生存。
(2)违背人类繁衍的基本模式
从生物学角度看,茶壶理论必然造成社会上男女婚配比例失调,1:1的基本家庭模式被一对多的家庭模式代替,有许多人就会得不到婚配,这就有可能造成人类基因的偏向发展,有些优势基因就可能丧失,而有些带有遗传病的或者不适应将来的基因就可能得到延续。
(3)违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的婚配经历了乱婚、辈分婚、族外婚、对偶婚和现代一夫一妻制的婚配演化过程,辜鸿铭的茶壶论其实就是对人类婚姻发展规律的倒退。这其中原因众所周知,不必多说。
(4)茶壶论还违背了现代社会基本原则,即男女平等
如果你既要求拥有现代社会又希望拥有茶壶家庭,那就只能有一个解决办法,即也同样允许女性也当茶壶,也拥有众多茶杯——合法的丈夫,你不觉得这样的社会实在混乱不堪,毫无廉耻并丧失礼教了吗?
(5)违背现代经济社会的要求
茶壶论如果成为社会普遍法理,则必然要求一部分男人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另一部分男人则必须处于破产的边缘,才能不与前者竞争。即如果一个社会有10个男人和10女人,其中2个男人每人娶了5个女人,那么这2个男人就必须拥有这个社会全部财富的3/5,而另外8个男人则只能拥有其余2/5的财富,这显然要求有相应的经济制度与之配合才能保证社会财富和资源保持在这2个男人手中,这实际就是一种保证垄断的制度,而垄断只会带来社会的倒退。
(6)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辜鸿铭的茶壶论,其实只是偏执地继承了古代中国社会现实的一面,但却根本违背了儒家的基本精神,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向往和谐社会,辜鸿铭本人确实有才,但他本人并没有真正透彻地领悟儒家哲学的基本精神,所谓学贯中西其实是杂乱无章,他只是为掩盖内心的自卑而偏激地认为凡是中国社会的就是好的,这也就难怪了,当时有个西方人指着大街小巷中“童叟无欺”的广告(而事实上却大行商业欺诈之术)对辜鸿铭说,这可见中国人的虚伪和奸诈,辜当时无言以对。也就是说,他内心其实是清楚中国社会的阴暗面的,一个走遍世界的人怎么会不清楚晚清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差距呢?
儒家的和谐社会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执行先祖遗志,正相反,它是要适应社会变化,适应规律,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儒家哲学将来会成为普遍哲学的原因。
(7)违背人性竞争的原则和合作原则
人类社会无疑是体现人性的社会,而人性要求既有相互竞争也有彼此合作。这是矛盾的一对。茶壶家庭模式必然要求女性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才能保证其不起来造反,也就是说必须要让社会有一套类似“三纲五常”的东西和强制的歧视性政策,才能保持女性处于无权利无地位的状态,否则,人性中基本的平等原则会呼唤女性争取平等的努力,这样,社会等于自我消灭了社会中一半(女性)的能量,并且还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来镇压女性的抗争。一个一夫一妻制的西方社会和一夫多妻的中国社会彼此力量对比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了,西方社会从来没有将力量消耗在这方面,即使在罗马帝国的时候罗马皇帝也只有一位正式的妻子。
(8)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人类的婚配制其实也是一场男权和女权的争夺战。在中国历史上,后宫代表的女权和皇帝代表的男权任何时候都处于竞争状态,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后宫很多,也因此屡屡上演宫廷政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武则天了。这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现象,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后宫权力角逐戏在上演。
帝国的陷阱茶壶论的反思(2)
(9)违背中国统一的传统
中国自辛亥革命之后,其实就在内心和制度上都接受了一夫一妻制,这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共识,而如果在台湾地区实施茶壶家庭的话,实际上是逆势而动,如果台湾社会已经广泛接受了茶壶家庭,那么势必要与大陆的一夫一妻制相矛盾,这实际上是在民间制造反统一的矛盾根源,人性有贪的一面,一个男人如果有能力,当然愿意多娶几个老婆,如果要重新回到一夫一妻制他当然不愿意,这些人实际上掌握着台湾的权力和资源,自然也就倾向制定反对统一的策略。
茶壶论的思想心态根源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为历史的发展所唾弃,毕竟儒家追求“和谐”的思想更适合于中国现代社会。
。c。3。文明的自私者
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即中国文明就是中国独有的文明,不是周边国家的文明。
实际上,类似黄河文明、红山文化这样的古老文明其实是东亚文明所共同的,而并不是中国独有。
其实,对人类文明而言,并不是说它今天在你的国境内就是你的文明,明天这片土地变成别国属地就成为他的历史了,国境线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文明则一直在蔓延。文明起源具有共同性,而不具有排他性。
其实,中国应该鼓励文明起源的共同性,而不是强调这个文明是在我们的领土上的,也就是为我们所独享,这种思想不但是狭隘的,而且不利于中国与周边邻居的融合。求同存异是全球化中一种聪明的外交手段,将文明起源分享给我们的邻居这有利于消除他们对中国的排斥心理。中国人是善于交流的,并且更重要的是,中国更善于在交流中获利,这点对于全球化中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不要让他们认为我们是一个文明的自私者,应该让他们渐渐融入到我们的文明中,这样不但有利于消除彼此文明间本来就不必要的矛盾和对抗心理,也有利于从心理上消除隔阂,增加共性。亨廷顿曾经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实际上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他明显地表现了基督教徒那种蔑视天下的心理,将伊斯兰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置于敌对位置。中国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将中华文明的子系文明融入到统一的中华大文明中来,从软势力上讲,这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削弱对手、增加朋友的机会。
美国:现代国际政治第一命题美国:现代国际政治第一命题
一次,德国政治家瓦尔特?乌布里希(1893~1973年)说:“一个空前太平强盛的国家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他的助手在一边附和,说:“很好!”然后又有些疑问地说:“空前的太平盛世真的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吗?”
“毋庸置疑!”乌布里希不以为然地解释说:“你知道词典里是怎么解释‘地平线’这个词的吗?它是一条想像中的线,一走近它,它就重新变远了。”
不错,冷战后的美国也赢得了空前
美国:现代国际政治第一命题衡量美国的强盛(1)
之所以说美国是国际政治的第一命题原因很明显,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它的利益遍布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可以说,从任何一个国家的最内部核心到荒凉的火星都有它的利益所在——人类社会的边界从来都只是停留在地图上,利益从来不会在边界前嘎然而止。
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说明美国和其它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就以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相比:2000年,美中俄三国的GDP之比为50:5:1。这就决定了在这三者之间不可能是等边三角,而是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参与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也就是说,是美国在定游戏规则,中国和俄罗斯参与。
“由于美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中国和俄罗斯,甚至远远超过了两国的总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冷战时代推动三角关系演变的主导力量,在于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①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也认为,“为了保持全球秩序的稳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必须保持与非敌非友的地区性大国的合作。”布热津斯基实际上已经明确地说明了中国和俄罗斯就是这样的非敌非友的大国——中国虽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地区大国;俄罗斯的衰落也就自然从全球大国降格为地区大国。实际上相对美国来说,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是地区大国;而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和俄罗斯以及法国、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不再是敌人也不再是盟友了。
美国是我们的榜样,但不是我们的未来。美国作为一个现代大帝国,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学生学习老师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能和它平起平坐,而是要做得更辉煌。
我在这里不断地提到美国,是因为它是一个现代超级大国,它的影响力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甚至连南极的企鹅都会敬畏它,不是吗?别忘了美国同样控制着这片冰封的大陆,这些土著企鹅有了新主人了。
美国无论在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都对世界有深刻的影响。
初到美国,你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感觉到一点,那就是美国文化的肤浅,这似乎和美国强盛的国力有些不相一致。观察美国各种文化的影响力你会发现,它的影响和它的汉堡包一样只是一种快餐文化,它能解决饥渴,吃的时候也味道极好,只是不能回味无穷,如果说餐饮是文化的一种表现的话,那么为什么美国没有法国大餐一样的膳食思想,为什么没有中国菜系的丰富多彩呢?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的文明沉淀实在很浅,如果你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那里是那么单调,走遍美国,各大城市或乡村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色差别,可以说美国的地理风貌远比它的人文景观要美好得多,
但美国的确影响着整个世界,并且从一杯咖啡到航空母舰几乎无所不包,美国的肤浅很显然是由于这个国家过于年轻——200年的历史实在太短了。而美国之所以能影响世界是因为它的效率、工作热情和完善的法律。毫无疑问,美国这种制度是成功的,它如同一个疯狂的赚钱机器,它的效率令人刮目相看,尽管你看过之后会发现除了效率和美元外,原来它一无所有,但这就足够了。
衡量一个帝国的强盛及强盛的程度是什么呢?我想应该从最基本的几个因素来衡量,即思想、知识、财富、武力、国际关系和持续性这六个方面。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个帝国,但没有一个帝国像美国这样无与伦比。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过去的帝国往往只在六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两个领域拥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或者是同时存在的别的帝国也拥有的,就是说历史上的帝国实际上是处在相对制衡的状态中。
而美国,首先我们衡量一下它在思想领域的优势。美国的思想体系主要是三者的复合体,即基督教、“民主和自由”、开放的法律系统。基督教维系了人们基本的社会秩序,“民主和自由”构成了美国的思想理念,而开放的法律系统则维系了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即公平。之所以说美国的法律是开放的,是因为它既制约着从流浪汉到总统的每一个人,又将这种制约公平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人都处在竞争环境中、机会均等、信仰自由,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是一种制度社会学竞争,即是一种机会均等制度下的公平竞争,人人不得例外的竞争。对现代人而言,人们并不害怕贫穷的出身,害怕的是没有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当时非常先进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欧洲曾大力引进过这种可以从底层选拔优秀人才的政治制度,因为它不限制出身,人人可以参加考试,并且,只要通过考试你就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机会对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是均等的。在现代社会,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信仰的自由,人类社会不就是一个从解放生命自由到解放人身自由,再到解放思想自由的过程吗?奴隶社会学会了控制奴隶的生命从而控制社会的统治方式,封建社会学会了控制人身的自由从而控制社会的稳定,美国学会了放弃一定的控制,也就释放了每一个人的能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当然任何社会都有竞争失败者,但他们不是罪犯,而应该给他们社会保障,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第二次竞争,这就是美国的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
接着我们考察美国的知识体系。美国立国之初,也同样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但美国的政治体系更为现实直接。例如美国的专利制度就是非常公平,没有丝毫的歧视的制约,这使爱迪生这样的天才能够得到机会,也没有社会险恶的嫉妒阴谋等待侵吞他那富可敌国的财富。正是这种专利制度成就了美国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领先地位又引导世界经济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帝国的意义在历史中早就写明了,几乎所有的文明古国都是技术的发源地,每一个大帝国也都有科学技术这根支柱。美国今天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占据的统治地位,说到底是因为它的经济根植于其作为世界首要技术大国的地位之中,20世纪90年代末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的研发经费接近于其它7个最富有国家研发经费的总和。
美国:现代国际政治第一命题衡量美国的强盛(2)
现在再来看看美国的财富。历史上有过许多富有的大帝国,如罗马,它的征战史就是一部掠夺史;还有阿黑门尼德帝国,它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几乎就是当时世界富贵之地的代名词;还有大唐帝国的长安,在西方人的眼中,那是充满丝绸、瓷器、富贾商旅的东方圣地;还有西班牙帝国,它庞大的舰队为马德里从世界各地带来了无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