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82-2049,相信中国-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核武器的出现,也使国家间的战争首次止步于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面前,甚至可以说冷战之所以能维持近50年的和平,就是由于核威慑的效果。历史中的国家十分注重本国居民的稳定和人口的数量,努力维持人口增长和防止人口流失,因为众多的人口是国家的财富、武力和强盛的基础,保持与周边国家相对隔离的状态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强盛。这一点在东方的中国、日本表现得非常显著。历史中各个国家间的交流很有限,很少谈得上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倒是这种相互隔绝更具现实意义。而在现代,国际交流则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获得国际先进知识、技术、各种制度和贸易的重要手段。历史上的国家大多保持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统治者多认为依赖他国的经济模式无疑是受制于人,这会大大限制其在必要时采用武力的能力。而现代国际贸易已经达到细化国际分工的水平,一个国家失去国际贸易则会变得十分危险,甚至会导致国内经济的崩溃。在历史中,一个国家的绝大部分信息是保持在少数人手中的,识字的人很少,能参与国家决策的人更少,往往这种决策只限制在金字塔的顶端,底层的民众仅仅是被动地支持决策而已。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下的游戏规则相互渗透与相互依赖(2)

    统治者视掌握国家信息和杜绝国家间人员交流为控制权力的要素。而在现代,尤其在西方国家,民众和民间公司掌握着大量信息,也就必然参与到政治决策中,而完善的信息反馈体制又保证了信息在政府与民众间的畅通,有时国家在需要的时候,还会举行全民公决。如欧共体的许多成员国就由全民公决来决定是否加入欧元区等。同样,互联网、无线通讯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可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地球上的任意两个人只要拥有必要的设备都可以保持即时联系;在国家政体方面,传统的各种文明特色下的君主制已经受到无法抵御的冲击。以冷战期间为例,世界明显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政体阵营。美洲文明中的庞大帝国、非洲各种土著政治体系、亚洲传统的帝王制度、阿拉伯世界的宗教领袖与世俗国王等所有的文明体系都受到欧洲民主政治的冲击,现代几乎没有什么国家能真正独善其身;在民族血统方面,传统中一直十分重视民族区别,尤其在异族统治的帝国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在中国清朝时期,满族统治者就采取许多维持民族血统的措施,如限制满汉通婚等。而在现代,美国则是一个几乎包容世界所有民族的国家。同样,作为反例,日本却还在努力限制外国血统的流入;在文化方面,全球化的另一杰作就是促使世界上许多小语种的消亡。在今天,有许多民族的人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甚至在印度这样的文明古国中,官方语言却是英语。在许多文化习俗、服饰、礼节、餐饮等方面,也是消失或是变异,原来的国家文化特色已经大为逊色。    
    国际政治学者安德鲁?斯科特研究了全球化对国家的影响后认为,这种相互依赖和渗透已经改变了国家利益和国家定义两个概念。在国家利益方面,国家更多地扮演的是全球经济分工的角色,而不是独立主权国家的自我利益角色,即“国际体系为中心的利益”④。相应地,国家定义也应该注重强调国际体系中的色彩。这种国际分工利益的重要性已经超越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奉行的国家利益至上的概念。显然,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巴西经济危机,以及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的全球股市暴跌、中国强劲发展对世界的冲击等都证明了任何国家都已经深刻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中了,这种融合似乎已经证明国家边界已经无法再以防波堤的面目阻止全球利益的流动了。    
    尽管全球化与国家行为体间远没有达到和谐的境地,但这种趋势显然还会进一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也许这是一种矛盾,在今天的世界各地同样也存在许多反全球化的声音,毕竟,有利益先得者就会有利益失去者。相互依赖的背面就是渗透带来的痛苦,甚至这种痛苦有时会转变为一种反全球化的革命。历史是尊重矛盾运行的规律的,矛盾的反复是一种正常表现。如同英国君主制的复辟一样,尽管已经与以往的王权至上不可同日而语,但今天无论是英国女王的威信还是皇室成员的绯闻都是公众的焦点,甚至会影响英国和埃及、西班牙的关系。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下的游戏规则乔治。奥威尔的见解(1)

    怎么看待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呢?    
    中国现在又一次涌现出强大的民族主义浪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伴随中国复兴而来的。历史上,中国多次出现民族主义浪潮,但多是由于面对异族的侵略压力或国际反华势力,并且往往是在中国处于劣势的时候。如自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的100年间,中国面对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侵略和侮辱;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主要面对的是冷战中的挑战,这同时掺杂了国际反华势力和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如印度在刚刚从英国殖民者手中获得国家统治权后,尼赫鲁十分需要重新找回印度的民族自信,他选择了与中国的领土问题作为重振印度民族自信的钥匙,但不幸的是,这是一个错误。结果是印度的民族自信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    
    民族主义不仅是一个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民众角色,同样也是一个贯穿世界通史的历史因素,尤其是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建立后,民族国家成为现代国家主体,民族主义更成为近现代国际政治中的根本政治主题之一。无论是在国家内部还是在国家间的政治生活中,民族主义都是执政者必须考虑的,它的实力几乎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政策制定。    
    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主义呢?乔治?奥威尔有一篇有名的《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参考他的见解,了解一下他的民族主义定义。    
    观察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者和历史中的民族主义活动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民族主义是普遍的,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民族认同感,只是由于自己的价值观不同,在表现上不同。有的人十分偏激,如日本右翼分子,有的人比较中性,既支持本民族的强盛,但也不希望过分虐待异族;有的人对此并不非常关心,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投上一票。    
    ——民族主义者往往感性大于理性,这可以理解,民族主义者不是普世主义者,也不是一种包容所有民族的宗教,而是更多出于民族情感的情感政治。    
    ——民族主义者与社会正义并不一致,反而经常背离。在民族主义者看来,社会正义更应该建立在同一民族内部,而不是建立在民族国家间,因为民族国家间利益总是矛盾重重。    
    ——民族主义者是时刻存在的社会意识流,具有强大的能量,而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领导人一旦获得国家统治地位后,则整个国家很容易被引入歧途。民族主义者感情强烈,他们有时甚至只在意具有非常魅力的核心人物的思想主张,而并不在意这个人的民族属性——即使他不是本民族的人,只要他的思想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民族主义者的要求、并且有能力领导这个国家,这就够了。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民族领袖或是民族主义运动的领袖,其实并不是这个民族或国家的。如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而不是俄罗斯族人;希特勒是奥地利人而不是德国人(有传说甚至说他具有蒙古人的血统);拿破仑来自科西嘉岛,几乎可以说不是正统的法国人;爱尔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后任爱尔兰总理的德?瓦勒拉同样也不是爱尔兰族人;一战前后的法国总统普恩加来,积极主张法兰西民族团结、坚决支持进行战争,但他本人却不是法兰西人;    
    ——历史总是由民族主义者来书写,他们既是历史行为的主角,也是刻意营造某种历史观念的幕后支配者,几乎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在美化自己的民族或统治民族,同时,丑化或淡化异族。对于历史事件中本民族的残酷、血腥、违背人类公认道德的一面,民族主义历史的撰写者总是试图用淡化、掩盖,甚至只字不提等办法改变人们的历史观。面对历史事件,也同样如此。如中世纪欧洲广泛设立的宗教裁判所,英国星座法庭设立的酷刑令许多人为之胆寒,英国利用海盗攻击西班牙商船,进行残忍的俘虏海葬。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实行专政,也就是恐怖统治。世界各国发生叛乱、兵变时,成功的英雄们当时都曾有过疯狂的举动,如射杀反对的同胞。其实,在每天的媒体上都会找到一些关于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残忍地对待自己同胞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民族主义者的笔下,都会变成为维护社会正义而采取的被迫措施,或者干脆说是少数纪律松懈的人干的,最近公布于世的丑闻也许就是美国虐待伊拉克、阿富汗和基地组织囚犯的事件了。美国政府掩盖真相、推卸责任的做法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再如奥斯维辛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因为纳粹德国失败了,这些历史事件才得以昭示天下。其实在前苏联也存在集中营,包括德国战俘集中营和大清洗集中营。还有1933年,在乌克兰发生的饥荒,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这些事件发生在前苏联还存在的时候,但在前苏联国内是根本无法得到印证的。    
    ——民族主义者最后还是利益动物,大多数人往往为具体的现实利益而改变立场,或将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潜化,甚至因愤恨、不满等感情原因而走向对立一面。这尤其体现在冷战期间和民族对立严重的国家间。有些有独立思想见解的人,主要是一些知识丰富的学者,如赫恩,就站到日本的民族主义者一边,改名为小泉八云,皈依了日本;卡莱尔时代,当时的许多生活在自由天堂的美国人转而投向强调纪律、自制、组织性的德国;冷战时期,许多身在东方的科学家、资深教授等选择出国、叛逃、做无偿间谍等方式站到对立的民族国家一边;还有威尔斯,《历史大纲》的作者,从他数年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原本是歌颂美国的一切,从制度到社会生活,但后来他变得完全敌视美国,同样也是敌视一切。    
    ——民族主义是现代国家的政治基础。无论民族主义者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怎样歇斯底里,甚至十恶不赦,民族主义都是现代国家的支柱之一,因为现代社会还是认同威斯特法利亚体系所确认的民族国家为国际主体的原则。尽管现代社会文明不赞同种族主义——其实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是一样的,但只要有民族利益之争,或者说民族国家之争,就存在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来看,它都融于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平时并没有体会得到,但一旦碰上什么不顺心的事,碰巧令你不顺心的还是一个“异类”的时候,你的民族情绪立刻就会被激发出来——甚至可以说民族主义融于每个人的血液中,不是你没有民族情绪,而是你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已。这种情绪在一个特定的氛围中时,一个人的呐喊、咒骂、愤怒的动作都会迅速传染给每个人,如在球赛中,这种情绪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可以说,有球赛的地方就有民族主义,这也成了民族主义日常发泄的一个良好场所。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下的游戏规则乔治。奥威尔的见解(2)

    民族主义就是这样一种不稳定的、时刻可能偏激的、利益化的和拥有巨大能量的东西。民族主义既可以说是集人性丑恶于一身的大成也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并且,最令人感到有些惊悚的是,历史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有民族主义者的参与。    
    对国家而言,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毕竟是感性社会因素,但它又具有巨大的能量,有时它又与国家理性战略不尽一致。因而当它与国家政策相违背的时候,则造成政府与民众的矛盾,而当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并且强烈支持国家政治的时候——无论此时的国家政治是否符合国际道德和法律,都会对国家政策产生偏激的影响,而当国家政治决策者希望将国家引入战争的时候,这就变成了国家法西斯主义。二战中的日本和德国、意大利是经典的法西斯主义者利用民族主义者的例子。⑤    
    中国需要的是建立真正的大一统国家,因此这就必须将民族主义者纳入到国家战略的轨道上来。民族主义情绪是不可能熄灭的——只要民族还存在,这种情绪就会存在,因而,将它纳入到国家整体战略中来十分必要。如上所述,民族主义并非是一种理性活动,当它与国家战略在某一时刻相冲突的时候,就会消耗国家的整体力量,会引起国家政治与社会的短暂分裂。反之,如果将民族主义纳入到国家整体战略中来,国家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外界展示我们的民族主义情绪,因为这是一种民众情绪,它可以代替政治直接正式地进行外交表达,直接告诉对手我们的反对意愿——进一步说,这有可能变成一种民族意志,也就是国家政治意志。民族主义就像是我们土地上的水,既给地球带来了生命,带来了人类文明,但又是灾难的源泉之一,所以我们既需要让它自由流淌,也需要建造防洪堤坝。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下的游戏规则伏尔泰的坏蛋们

    大国从来都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也从来都是国际规则的蔑视者,伏尔泰把这些人称为大名鼎鼎的坏蛋,然而正是这些坏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帝国,更令人惊异的是,一个卓越的帝王或帝国无论是规则破坏者还是制定者都会赢得尊重。罗马帝国完全打破了希腊帝国的梦想但也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文明,它既得到了希腊的尊重,也赢得了罗马帝国之后的各个欧洲小国的崇拜。而罗马帝国时期的恺撒更是将玩弄权力的艺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他一生从来没有称帝,但恺撒的名字是欧洲的无上荣光,同样,恺撒的继承者屋大维几乎破坏了一切罗马共和制度,但却赢得罗马元老院“罗马共和制的捍卫者”的称赞。    
    现代国际社会的法理照例是由那些欧洲的大国制定的。欧洲是一个纷乱的体系,王权至上和民族利益是欧洲国家的两大支柱,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就是确认了这种民族国家和主权概念,从而也就确认了现代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合理性。这就导致了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两大基本元素,即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环境和主权国家的成员实体性。主权国家为参与国际事务的自然权利者和义务承担者,是国际法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再衍生出大国默认的共处规则,这实际上是一种大国均势状态下的相对和平状态的规则。保持主权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完整是这一规则的基本内容。另外的规则就是由众多的条约、国际法、政府间协定、外交规则、贸易协议等组成的外围具体规则。这些众多规则的核心依然是源于这一时期所处的国际体系——如维也纳体系、巴黎—华盛顿体系等大国谈判桌,当然一些无关紧要的规则仍然符合国际交往的传统和惯例。这些构成了完整的国际系统,至于是否完美则另当别论了。而最重要的是另外一个规则,那就是战争。它是大国蔑视国际规则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段,同样也是制定新规则的工具。众多冠冕堂皇的国际规则背后是大国均势,一旦这种均势失衡,则一切国际规则都成了漂亮的瓷器,禁不起丝毫的敲打。大国一向控制着这个世界所有的地区冲突以及冲突的程度,在这些国际法成为废纸的地方,时刻警告着世界其它的地方,和平与繁荣是与大国的脸色息息相关的。如同冷战时期,世界近50年的和平就完全掌握在美国和前苏联及其它大国手中。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下的游戏规则国际政治三大规则(1)

    ●国际政治第一规则:力量与财富永远流动    
    在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相对完美的社会,那时古希腊在文学、艺术、绘画、雕刻、建筑、体育、数学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同一时代世界的颠峰。那时雅典控制了整个爱琴海,伯利克利对这个帝国的治理应该是处于一个完美的阶段,国家处在和平的环境之中,周边的海洋贸易相当繁盛;和平的环境和巨大的贸易利润又使雅典有能力兴建大型建筑,如帕台农神庙。这些神庙,又是许多雕刻艺术家讨论雕刻技术和研究人体美学的地方,古希腊对人体美学的研究一直影响着整个欧洲的美学观念。像波利克里托斯就确定了人体雕塑的理想比例;阿基米德等对数学、物理学的贡献不但使雅典成为那时科学的好学生,而且使欧洲科学方面也一直领先于其他文明;希罗多德则被称为历史之父,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