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太素-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绝者,亦死。病温脉短气绝,亦死也。平按∶《素问》已下无然字,最作虚。)色见上下左右, 
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顺。女子右为逆,左为顺;男子左为逆,右为顺。(要,色见生病之处, 
谓是色部上下左右也。上者部上,下者部下,左者部左,右者部右。凡相克之色见者,见部上为 
逆,部下为顺。见女子部右当要,故为逆也;见女子部左非其要,故为顺也。见男子部左要处,故 
为逆也;见男子部右非其要处,故为顺也。平按∶顺《素问》作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 
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阴阳反他,揆度事也。(阴盛反阳为病,阳盛反阴为病,还 
用阴阳,权衡虚实,补泻相夺,此为奇恒事也。直知阴阳反他,此为揆度事也。平按∶《素问》 
揆度上无阴阳反他四字。)搏脉痹辟,寒热之交。(脉动之时,二脉相搏附而动,不能相去者, 
此为痹辟之病,是寒热之气相交搏也。平按∶辟《素问》作 。)脉孤为消,(阴阳之脉各独见 
为孤,如足少阳脉气独见、无厥阴者,病为消瘅也。平按∶注消瘅袁刻作消痹。)虚为泄,为夺 
血。(病泄利夺血者,其脉虚也。平按∶虚为泄《素问》作气虚泄。)孤为逆,虚为顺。(阴阳各 
独见,其时盛者,为逆;独见虚者,气 
易和,故为顺也。)行奇恒之法,以太阴为始,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顺,顺则活。 
(太阴,肺手太阴脉,主气者也。欲行补泻权衡相夺之法,以太阴五行之气以为始也。行五行气 
于不胜,被他乘克,故为逆死也;行于所胜,能克于他,故为顺也。假令肝病,以金疗之,即行 
所不胜也;以土疗之,即行所胜也。平按∶《素问》太阴下无为字,顺作从。)八风四时之胜, 
终而复始,(八风克胜,四时代胜,平为终始也。)逆行一过,不复数,诊要毕矣。(八风四时, 
顺行所胜也。若逆行一胜,为一过也。再过为死,故不数也。假令肝病,肺气来乘为一过,再过 
即死也,故不至于数也。此为诊要理极,故为毕也。平按∶《素问》数上有可字。注肺气袁刻作 
肺脉。)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得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诊五脏之脉,以知其 
病,故为其母。母,本也。平按∶《素问》得作知。)是以头痛癫疾,下虚上实,过在少阴、巨阳, 
甚则入肾。(肾脉足少阴为里,脏也;膀胱脉足太阳为表,腑也。少阴在舌本以下,太阳在头, 
故为上也。少阴虚,太阳实,故为头痛癫疾也。此之二脉盛则入脏也。平按∶少阴上《素问》、 
《甲乙》有足字。巨阳《甲乙》作太阳。注少阴虚,阴字袁刻作阳。)徇蒙招尤,目HT 耳聋,下 
实上虚,过在少阳、厥阴,甚则入肝。(徇蒙,谓眩冒也。招尤,谓目招摇、头动战尤也。尤音宥。 
过者,少阳脉虚,厥阴实也。平按∶HT 未详,《素问》作冥,《甲乙》作瞑,恐系瞑字传写之讹。 
少阳上《素问》、《甲乙》有足字。又《素问》新校正云∶“王注徇蒙,言目暴疾而不明,义 
未甚显。徇蒙者,谓目睑 动疾数而蒙暗也。”)腹满 胀,支鬲 ,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 
明。(脾脏胃腑二经病也。平按∶支鬲 《甲乙》作支满 胁,《素问》作支鬲 胁。 袁刻作 
。)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肺脏大肠腑二经病。平按∶厥《甲乙》作病, 
注云∶《素问》作厥。)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手太阳上头,故头痛也。心 
脏小肠腑二经病也。后之三脉皆有入脏,略而不言也。平按∶此一段《甲乙》作“胸中痛支满腰 
脊相引而痛,过在手少阴太阳。”注引《素问》与本书同。)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也; 
(寸口六脉之形,指下得之,故曰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皮肉筋脉骨等,五脏外形, 
故为象也。五脉为五象之类,推脉可以知也。平按∶注五象袁刻作五脏。)上医相音,可以意识; 
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耳听五音,目察五色,以合于脉,用此三种候人 
病者,所为皆当,故得万全也。平按∶上医《素问》作五脏。)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之有积 
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心脉手少阴属火色赤,故曰赤脉。赤脉,夏脉。夏脉如钩,其 
气来盛去衰,以为平好。今动如人喘又坚,故有积气在胸中,满闷妨食,名曰心痹。积者阴气, 
聚者阳气;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者其始有常处,聚者发无根本、无所留止也。平按∶ 
诊之《素问》、《甲乙》作诊曰。)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得之急疾思虑外事,劳 
伤心虚,邪气因袭,不从内传,以为痹也。平按∶注心虚,心字原缺,谨根据经文作心。)白脉之 
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肺脉手太阴属金也, 
色白,故曰白脉。白脉,秋脉。秋脉如浮,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以为平好。今虽得浮,然 
动如人喘,即知肺气并心,心实故 
惊,肺虚故有积气在于胸中,出气多嘘,名曰肺。亦以肺虚,故病寒热也。平按∶惊有,有字 
《甲乙》作为。)得之醉而使内。(以因酒醉力意入房,喘呼伤肺之所致也。)黄脉之至也,大 
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脾脉足太阴属土色黄,故曰黄脉。黄脉 
好者,代而不见;恶者,见时脉大而虚,即知积气在于腹中,腹中厥气,名曰厥疝,男女同病。平 
按∶黄脉一段《素问》在青脉一段下。注同病,袁刻同误作内。)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脾主 
四肢,急促用力,四肢汗出,受风所致。)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 
肝痹,(肝脉足厥阴属木色青,故曰青脉。青脉,春脉。春脉如弦,气来濡弱软虚而滑,端直以 
长,以为平好。今青脉至,长而左右弹,即知有积气在心下,支 而妨,名曰肝痹。平按∶《甲乙》 
左上有弦字。注妨下袁刻有食字。)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得之因于寒湿,足冷 
而上,以成其病,与疝病同。足厥阴脉从足循少腹上头,故腰足头痛。平按∶《甲乙》注云∶一本 
云头脉紧。)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腹中与阴,名曰肾痹,(肾脉足少阴属水色黑,故 
曰黑脉。黑脉,冬脉。冬脉如营,其气来沉而搏,以为平好。今黑脉至,上坚而大,即知有积气在 
腹中及阴中,名曰肾痹。平按∶腹中《素问》作小腹,《甲乙》作少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得之因以冷水沐发及洗浴而卧也。)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 
目黑者,皆不死。(相前五色异脉,先相于面五色者,见面得黄色,目之四色见于面者,以土为 
本,故皆生。平按∶注以土为本,袁刻土作上。)面青目赤,(肝病心乘,名曰实邪。)面赤目 
白,(心病肺乘,名曰微邪。)面青目黑,(肝病肾乘,名曰虚邪。)面黑目白,(肾病肺乘,亦 
曰虚邪。)面赤目青者,(心病肝乘,名曰虚邪。平 
按∶《素问》无者字。)皆死。(此之五色,皆为他克,不得其时,不疗皆死。但色难知,且根据 
一义如此也。平按∶《素问》死字下有也字。) 



卷第十五·诊候之二

色脉尺诊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一第四《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见《甲乙》卷四第二上 
篇。 
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答曰∶虚邪之中身也,洫 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 
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黄帝曰∶善。(虚邪,谓八 
虚邪风也。正邪,谓四时风也。四时之风,生养万物,故为正也。八虚之风,从虚乡来,伤损于 
物,故曰虚风。虚正二风,性非谷气,因腠理开辄入,故曰邪风。虚邪中人,入腠理,如水逆流于 
洫,毛立动形,故为人病。正邪中人,微而难识,先见不觉于身,故轻而易去也。平按∶《甲乙》 
无黄帝曰至岐伯答曰十六字。洫 《灵枢》、《甲乙》作洒浙。《甲乙》无若有若无四字。) 
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而知 
其处,命曰工。余愿闻之,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察色之明,按脉之神, 
审问之工,为诊之要,故并请之。平按∶《甲乙》无此一段及下岐伯答曰四字。问其病,问字原抄 
作间,谨根据《灵枢》及本注作问。)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 
得相失也, 
(桴,伏留反,击鼓槌也。答中色、脉及尺,以为三种,不言问也。色,谓面色。脉,谓寸口。尺, 
谓尺中也。五脏六腑善恶之气,见于色部、寸口、尺中,三候相应,如槌鼓、形影、声响,不相 
失也。如肝色面青,寸口脉弦,尺肤有异,内外不相失也。平按∶尺之下《甲乙》有皮肤二字。) 
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此则尺地以为根茎,色脉以为枝叶,故根死枝叶枯 
变。平按∶《甲乙》根上无故字。注茎袁刻作基。)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形肉,即是尺之皮 
肤。色、脉、尺肤三种不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故但知问 
极一者,唯可为工;知问及脉二者,为神;知问及脉,并能察色,称曰神明也。平按∶注可原作 
有,旁改作可,袁刻可有二字并列,非是。)黄帝问曰∶愿卒闻之。岐伯答曰∶(平按∶《甲乙》 
无色脉形肉至岐伯答曰三十九字。)色青者其脉弦,(青为肝色,弦为肝脉,故青、弦为肝表也。 
问色、脉、尺三种之异,今但答色、脉不言尺者,以尺变同脉故也。)色赤者其脉钩,(赤为心色, 
钩为心脉,赤、钩为心表也。)色黄者其脉代,(黄为脾色,代为脾脉,黄、代为脾表也。)色白 
者其脉毛,(白为肺色,毛为肺脉,白、毛为肺表也。)色黑者其脉石。(黑为肾色,石为肾脉, 
黑、石为肾表也。石一曰坚,坚亦石也。)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假令 
肝病得见青色,其脉当弦,反得毛脉,是肺来乘,肝被克,故死。余脏准此也。)得其相生之脉, 
则病已矣。(假令肝病见青色,虽不见弦而得石脉,石为肾脉,是水生木,是得相生之脉,故病 
已也。)黄帝问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必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 
乃可别也。(欲知五脏所生变化之病,先定面之五色、寸口五脉,即病可知矣。)黄帝问曰∶色脉 
已定,别之奈何?岐伯答曰∶调其脉之 
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虽得本脏之脉,而一脉便有六变,观其六变,则病形 
可知矣。平按∶小大《甲乙》作大小,病变作病形。注矣字袁刻脱。)黄帝问曰∶调之奈何?岐 
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急者,寸口脉急也。尺之皮肤者,从尺泽至关,此为尺分 
也;尺分之中,关后一寸动脉,以为诊候尺脉之部也;一寸以后至尺泽,称曰尺之皮肤。尺皮肤 
下,手太阴脉气从脏来至指端,从指端还入于脏,故尺下皮肤与尺寸脉六变同也。皮肤者,以手 
扪循尺皮肤,急与寸口脉同。)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寸口脉缓,以手扪循尺皮肤缓也。)脉 
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寸口脉小,尺之皮肤减而少气也。)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 
(寸口脉大,尺之皮肤贲起能大。一曰亦大,疑是人改从大。平按∶亦贲而起《甲乙》作亦大。) 
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按寸口脉滑,即尺皮肤亦滑。平按∶脉滑上《甲乙》有“脉沉者,尺 
之皮肤亦沉”九字。)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寸口脉来蹇涩,尺之皮肤亦涩不滑也。)凡此六 
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口,(寸口与尺各有六变,而六变各有微甚,可审取之。 
前调寸口脉六变,又调于尺中六变,方可知病。若能审调尺之皮肤六变,即得知病,不假诊于寸口 
也。平按∶《灵枢》、《甲乙》变上无六字,寸下无口字。)善调脉者,不待于色。(善调寸口之 
脉知病,亦不假察色而知也。)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 
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察色、诊脉、调尺,三法合行,得病之妙,故十全九, 
名曰上工。但知尺、寸二者,十中全七,故为中工。但明尺一法,十中全六,以为下工也。平按∶ 
《甲乙》上工、中工、下工不重,全下均有其字。) 



卷第十五·诊候之二

尺诊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十一第七十四《论疾诊尺》篇,又见《甲乙经》卷四 
第二上编,惟编次小异。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无视面 
之五色,无持寸口之脉,唯诊尺脉及尺皮肤,帝欲从外知内病生所由。)岐伯答曰∶审其尺之缓急 
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尺之缓急等,谓尺脉及尺皮肤缓、急、小、大、滑、涩六种 
别也。肉坚脆者,谓尺分中肉之坚脆也。知此八者,即内病可知也。平按∶注即内病,即字袁刻误 
作知。)视人之目果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 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目果,眼睑也。痈,微肿起也。颈脉,足阳明人迎也。动不以手,按之见其动也。 ,焉蓼反, 
深也。不起者,手足肿脉按之久而不起,如按泥也。此为风水肤胀者。平按∶目果《灵枢》作目 
窠。《甲乙》无自黄帝问至肤胀也一段。)尺湿以淖泽,风也。(尺分之中有润,故湿也。淖泽, 
光泽也。此风之候也。平按∶尺下《灵枢》、《甲乙》有肤字。湿《灵枢》作滑,《甲乙》作温, 
注云∶“一作滑。”以《灵枢》作其。)尺肉弱者,解 安卧。(解 ,懈惰也。尺肉 弱者, 
身体懈惰而欲安卧。平按∶ 下《甲乙》有也字。)脱肉者,寒热不治。(骨寒热病,羸瘦脱肉, 
不可疗也。平按∶《甲乙》热下有也字,无不治二字,注云∶一本下作不治。)尺肤滑泽脂者, 
风也。(尺之肤滑而润泽有脂者,内有风也。平 
按∶《灵枢》滑下有而字。《甲乙》无滑脂二字,风下有痹字。)尺肤涩者,风痹。(尺肤涩者 
内寒,故有风痹也。平按∶《甲乙》无此句。)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 饮也。( 饮,谓是 
甚渴暴饮,水 肠胃之外、皮肤之中,名曰 饮。尺分之肤,粗如鱼鳞者,以为候也。)尺肤热 
甚,脉盛躁者,病湿也;(尺分皮肤甚热,其一寸之内,尺脉盛躁,湿病候也。平按∶湿《灵枢》、 
《甲乙》作温,根据下编《尺寸诊》云尺热曰病温,应作温,袁刻亦作温。)其脉盛而滑者,汗且 
出也。(一寸之内,尺脉盛而滑者,汗将出。平按∶《灵枢》汗作病。)尺肤寒甚,脉小者,泄、 
少气也。(尺肤冷、尺脉小者,其病泄利,又少气也。平按∶甚《灵枢》作其。《甲乙》脉小作 
脉急,注云∶一作小。)尺肤HT 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按尺皮肤,先热后冷,病寒热也。平 
按∶HT 然《灵枢》作炬然,《甲乙》作烧灸人手四字,注云∶一作炬然。)尺肤先寒,久持之而热 
者,亦寒热候者也。(尺皮肤先冷,久持乃热,亦是寒热之病也。平按∶《灵枢》、《甲乙》无 
候字。)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当肘皮肤独热者,即腰以上至头热也。)手所独热者,腰以 
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腕以前为手也,手之独热,主腰以下热。从肘向手为肘前,独热 
者,主胸前热也。平按∶腰以下《甲乙》作腰以上,注云∶一作下。)肘后独热者,背热;(从肘 
向肩为肘后,肘后皮肤热者,主肩背热也。平按∶背上《灵枢》、《甲乙》有肩字。)臂中独热者, 
腰腹热;(从肘至腕中间为臂,当臂中央热,腰腹热也。)肘后粗以下三四寸者,腹中有虫。(从 
肘后下向臂三四寸许,皮肤粗起,是腹中有虫之候也。 平按∶粗《甲乙》作廉。《灵枢》、《甲乙》 
寸下有热字,腹均作肠。)掌中热者,肠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掌中冷热,主大腹小腹冷 
热。平按∶肠《灵枢》、《甲 
乙》作腹。)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青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