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蛇岛的秘密-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不够充分,这场争论只有暂时搁在一边。我们继续向顶峰攀登。烈日高高地挂在天空里。我们穿着这一身厚实的防护服装,热得汗水直流,把内衣都湿透了。大家都觉得很累,但是鼓起劲儿往前走,谁也不想停下来休息。这一带芦苇很少,野葡萄的藤蔓却爬得到处都是,常常钩住我们的足尖。谁要是稍不小心,便有绊倒的危险。早知如此,我们带一把砍柴的刀来就好了。

摄影师刘振山一路东张西望,寻找摄影的对象。他忽然在灌木丛里,找到了1只死了的老鹰。山上怎么会有死鹰呢?这个意外的发现,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没等队长开口,大家就分头去找。没有多久,老韩找到了2只,小周找到了1只,张大夫和我找到了3只,连刘振山发现的,一共是7只死鹰。其中只有一只外形还很完整,像是刚死不久的;其余的肉差不多全烂掉了,只剩下骨骼和羽毛。队长仔细地看了看老鹰的头部和羽毛的排列,认出这种老鹰叫做雀鹰。雀鹰是捕食小鸟和青蛙的能手。东北的猎人常把它们驯养起来,作为猎取野兔、野鸡之类的帮手。

队长把死鹰放在地上,想了想说:〃这么小的一块地方,就找到了这许多死鹰,的确是个奇怪的现象。这些鹰是怎么死的呢?当然啰,鹰是生物,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规律,老死,病死,冻死,饿死,都有可能。但是这许多鹰死在同一个地方,必定还有别的原因。〃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大家正在思索,张大夫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你们抬头看,许多老鹰正在低飞盘旋,它们显然在寻找食物。小鸟,老鼠,或者蛇,都可能是它们搜索的对象。小鸟和老鼠不是鹰的对手。它们被鹰抓到了,丝毫没有抵抗的能力,只能被啄碎,吃掉。蝮蛇却不那么简单,它的体色是保护色,跟岩石和树枝的颜色很相像。老鹰的眼睛虽然很敏锐,在飞翔的时候,也不容易发现它。即使发现了,老鹰也不那么容易把蝮蛇吃到嘴。因为蝮蛇很凶,会反咬一口。老鹰被咬着了,就会立刻中毒死亡。〃

为了证实张大夫的话,大家都抬起头来,注视在天空里飞翔的老鹰。但是等了好久,也没有看见它们捕到什么东西。老韩有点不耐烦了,催大家往前走。小周却坚持要看个明白。忽然,奇書∧網一只老鹰猛地向山坡上冲去,像闪电似的,用脚爪抓住一条蝮蛇,飞了起来。蝮蛇在空中扭来扭去,拚命挣扎。它把尾部弯了过来,绕住老鹰的身子。老鹰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它大概被咬伤了,盘旋了几圈,笔直地摔了下来。小周飞步追过去,找到了这只老鹰,那条蝮蛇却早已逃走了。老鹰还没有死,腿正在抽搐,眼睛已经闭上了。张大夫像检查病人似的,拨开老鹰的羽毛,给它做全身检查。结果在它的胸部左侧,找到了一对针孔大小的伤口,分明是蝮蛇的毒牙咬的。伤口周围出现一片紫色的斑。张大夫指着紫斑说:

〃这就是出血毒所引起的皮下出血。如果把这个尸体进行解剖,我们还可以看到脑膜和内脏出血的现象。被蝮蛇咬伤的动物之所以死亡,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小周吐了吐舌头说:〃真想不到伤口才这一点儿大,就那样厉害。不亲眼看到,我还不大相信哩。〃

张大夫说:〃蝮蛇固然厉害,却也有别的动物能治它。满身长刺的刺猖就是它的死对头。刺猬吃蝮蛇,就像狼吃兔子一样,因为蝮蛇的毒素,对刺猬是不起作用的。咱们知道,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无生物之间,关系非常错综复杂。咱们进行考察的时候,决不能忘记这一点。〃

大家都很钦佩张大夫的见识。他对老鹰的死因推测得那样正确,原来是完全有科学根据的。

从顶峰看全岛

到达蛇岛的最高峰,已经过中午12点了。队长掀开测高器的盖子一看,指针正指在〃215〃上,表明顶峰的高度是215米。

我们选择了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在周围仔细搜索了一番,肯定没有蝮蛇,才背对背地坐下来休息。大家注视着周围的动静,提防万一有蝮蛇爬过来。

天气真热,口干得十分难受。每人随身带着一壶水,一路上都不敢多喝,怕喝干了,爬不上顶峰,要到实在渴得忍受不住了,才喝一小口润润嘴。这种情况使我想起了沙漠里的旅行,在那种时候,水对于人来说,真比什么都珍贵!

从顶峰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岛。这是个略带长方形的小岛,长1000多米,宽700多米。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岛的西南角。四条山沟从这里向东向南伸展,把岛的东南部分分成五条小山岭,很像分开的五个指头。岭上和沟里都长满了各种植物。沟里的植物特别茂盛,是小鸟、蝮蛇、蜘蛛和各种昆虫最多的地方。岛的西面和北面都是光秃秃的悬岩和峭壁,没有草,也没有树木。人从那儿是无法徒手攀登上来的,甚至蛇爬到那儿,也有掉进海里的危险。那儿却是海猫的老家。千百成群的海猫在喧叫飞翔,现在正是它们产蛋和孵蛋的时候呢!

岛的东南角地势比较平坦,我们就是在那儿登岸的。从海边到顶峰,最显著的木本植物是栾树,中间夹杂着一些樱树、酸枣树和野葡萄。在草本植物里面,羊蹄大黄最使人触目,也到处可以看到,但是最多的还是芦苇,在山沟里长得很密,也特别高,半山以上却逐渐稀少。这显然是由于地势越高、土壤越干燥的缘故,因为芦苇是喜欢潮湿的植物。

李雄告诉大家说,据他们考察的结果,岛上的岩石,大部分是古老的石英岩,是在5亿年以前形成的。孙大光听说岛上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这么远,感到很大的兴趣,便要求李雄讲一讲地球和生物的历史。李雄答应了他的要求,说:

〃据最近地质学家的研究,地球从开始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好多亿年的历史了。但是在5亿年以前,地球上才第一次出现有生命的东西。那时候,蛇岛和旅大陆地都还是海底。最初出现的生物,构造极其简单,比现在的小球藻和细菌还要原始,再过2亿年,这些极其简单的生物才进化成为像鱼、蛙这样复杂的动物。至于人,那就更晚了。在100万年前,古猿才渐渐变成人。打个比喻来说,地球的历史如果是一部演两个小时的电影,那么要到最后一秒钟,我们才看到有人出现。

〃蛇岛和旅大陆地最初是海底,头一回上升到海面上来,是在4亿年以前,以后又好几次被海水淹没。大约从2亿年以前到现在,它才一直露出在海面上。不过露出的部分,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

听到这里,小周插嘴说:〃这样说来,陆地和海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我来大连3年多了,每回到海边去看看,总是老样子,一点也觉察不出它们在变。这是什么道理呢?〃

李雄说:〃3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当然不算短,但是跟地球的年龄来比,那就太短了。地壳的变动,除了火山爆发和地震以外,一般都非常缓慢。据说旅大陆地,每经过100年,才上升1厘米,在短短的3年里,您怎么能觉察出来呢?所以从前的人都以为,地壳是永远不变的。咱们中国倒一向有个《沧海桑田》的故事,记载在一本很有趣的古书《山海经》里面。故事说:古时候有一个仙女,名叫麻姑。她看起来挺年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有人问她有多大年纪。她回答说:'多大年纪,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曾经看见东海3次变为种桑树的田地。'这虽然是个神话,却说明了咱们祖先很早就认为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的。可惜这种极有科学价值的设想,后来没能发展成为有根有据的科学结论。外国科学家知道地壳在逐渐变动的事实,还是最近100多年来的事情呢!〃

孙大光一边听,一边记,生怕漏记了一句话,因为这是他写通讯稿的很好材料。其他的人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吃了干粮,喝了水,休息了大约半个多钟头,大家已经不怎么累了。队长看了看地势,决定从南面下山,免得走回头路。这一带蝮蛇比较少,走几十步才能看见一两条。但是酸枣树给我们带来很大麻烦,常常钩住我们的衣服。我们只好用竹竿拨开树枝,慢慢地从长满了刺的树条中间穿过。

在路上,我们又捡到了几只死鹰,还找到了四只被蝮蛇咬死的野鸽子。有一只野鸽子身体还是暖的,看样子,刚被咬死不久,皮下的淤血斑比老鹰身上的更加明显。

翻过了一个长着乱草的山头,又走进一片栾树丛生的小树林。这里的蝮蛇不算多。它们盘在树枝上,头部几乎都向着太阳,等待小鸟来临。我放轻了脚步,希望能再看到它们是怎样捕食小鸟的,却始终没有达到目的。忽然看到在一棵小树上,有两条蝮蛇相互缠绕在一起。小周以为是它们在打架,仔细一看,却是母蛇和公蛇在交尾。我们立刻把刘振山找了来,请他把这个极其难得的景象拍摄下来。无疑地,这将是一张极其珍贵的照片。因为蝮蛇在5月里交尾,还是一个新的发现呢!

海猫和蝮蛇的斗争

回到海滩,已经是午后2点了。吃过午饭,多数人都留在宿营地整理动植物标本。张大夫、老韩、小周和我,划着小舢板去看海猫孵蛋。

海猫是常常跟在海船后面飞行的海鸟,一般人当它是海鸥,其实它和海鸥是有区别的,尾羽上有一块黑色横斑。

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下午。我们的小舢板平稳地逆着海流前进,绕着岛的东南角,就到达岛的东面。这里的海猫虽不及西面悬崖上那么多,但是地势比西面低,还能攀登上去。我们在一个小海湾里找到了一块可以靠舢板的岩礁,从这里跳上岸去。

上岸之后,我们立刻向海猫密集的峻岩攀登。海猫的视觉很敏锐,想要不惊动它们是不可能的。我们离开它们还有几十米远,它们就成群地飞了起来,大声地喧叫着,好像向我们示威。张大夫让我们做好防御准备,因为海猫是会袭击人的,如果我们触动它的窝的话。

我们爬到岩石上,就看到了海猫的窝。窝就在岩石的隙缝里,构造很简单,里面不仅有蛋,还有雌海猫在孵蛋呢!雌海猫一点也不怕人。我们走近它,它若无其事地动也不动,甚至赶它它也不逃走。老韩索性一把把它抓住,它才发出尖锐的刺耳的叫声。在空中飞翔的许多海猫也跟着叫了起来,〃吉阿,吉阿!〃声音响彻云霄,令人毛骨惊然。它们一再从空中扑了下来,好像要抢救这只雌海猫似的。小周看情况不妙,连忙放了一枪,海猫暂时惊散了。但是又很快地聚集拢来,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喧叫。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好把雌海猫放了,赶紧掏蛋。聚集在空中的海猫还不肯散,我们拾了满满一小筐蛋,就回到舢板上。小周却埋怨起我们不该放走那只雌海猫,他说要是带回去养着,该多好呢!

我们划着舢板,转到岛的东北角。这一带几乎全是一两百米高的悬岩,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岩顶。张大夫要我们说话声轻一点,让舢板靠近岸边,静悄悄地用望远镜观察海猫的活动。海猫大概没有发觉我们在偷看它们,在岩礁上休息的,{ txtsk }在海面上游水的,在天空里飞翔的,都显得很安静。在窝里孵蛋的雌海猫露出头来,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蓝色的天空,可能在等待雄海猫给它叼回来一条小鱼吧!

正当我们看得出神的时候,忽然,海猫成群地惊飞起来,到处响起了〃吉阿!吉阿!〃的叫声。

〃注意观察,是什么惊搅了它们?也许有蝮蛇爬到它们的窝里去了。〃

张大夫的话还没说完,果然从天空中落下一条蛇来。这条侵犯海猫窝的毒蛇,被海猫叼起来,抛到海里去了。

这是一场多么紧张的斗争啊!小周非常惋惜地说:〃真可惜!如果林宝中一起来,把这个景象拍成电影,那多好呀!〃

吃海胆的老鼠和吃小鸟的蜘蛛

我们回到宿营地,队长他们已经把采到的动植物标本做了初步整理:植物有130多种,动物有80多种,真可以开个小型展览会了。动物里面,单是昆虫就有40来种,有色彩鲜艳的粉蝶和凤蝶,有各种各样的蛾子,有吃蚜虫的蚜狮和螳螂,有叫声宏亮的叫哥哥,有能采花酿蜜的园花蜂,有背上发蓝绿色金光的金龟子,有会放臭屁的椿象,有能连跳带飞的蚱蜢,还有围着人脸直转的讨厌的苍蝇。蜘蛛、蜈蚣和蜗牛也有好些种类。

队长告诉我们说:〃岛上动植物虽然种类不算少,却都是旅大陆地上常见的,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这种相同,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有力的证据:说明蛇岛跟大陆本来是相连的。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提一提。方才我们解剖小蛇,发现了好几条小蛇的胃里都有蜈蚣,这说明了蜈蚣是小蛇的主要食物。新生下来的小蛇只有十几厘米长,不可能吞食小鸟,它究竟吃什么,一直是个谜,这次却让我们给揭穿了。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因为给人工饲养和繁殖蝮蛇,解决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很高兴。张大夫也认为这个发现是这次考察的一个大收获。

晚饭后,为了证明岛上是否有老鼠,我们决定沿着山脚去放一排捕鼠夹子。老韩背鼠夹,小周拿捕鼠的引饵——油炸面块和花生米,我放夹子——从海滩的东头到西头,每隔5米左右放一个。在西头的乱石堆里,我们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洞。最大的洞口直径将近半尺,离洞口不远,有一堆一堆比米粒稍大的干粪,看样子很像是褐家鼠屙的。最使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洞口的里里外外都有破碎的海胆壳。海胆决不可能离开海水,自己爬到山脚边来,很显然,一定是老鼠把它们拖回洞里来的。10多年前,有人看到老鼠在结冰的河里挖洞捕鱼吃,曾经传为奇闻。老鼠吃海胆,那就更加新奇了。

我们想找刘振山来给鼠洞照个相,可是天已经黑了。我们在洞口做好标志,放好老鼠夹,赶紧回到帐篷,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我在灯下写好了工作日记,便熄灯就寝。这一夜睡得很甜,清早醒来,疲劳的感觉全消失了。我一起来,就和小周一同去收鼠夹子。在锅灶旁边和帐篷附近,捕到了3只褐家鼠,个儿都很大,不算尾巴就有半尺来长。西头有鼠洞的地方,夹子被打翻了一个,却都没有捕到老鼠。这些事实证明昨天看到的那个老鼠头确实是岛上的老鼠的残骸;也证明了一堆一堆的干粪,确实是褐家鼠的。

回到宿营地,大家已经在吃早饭了。我洗了洗手,也就吃起来。刚吃到第二碗,忽然听得山上有人在大声叫喊,抬头一望,是老韩在向我们招手:

〃快上来看!快上来看!蜘蛛抓小鸟!〃

队长连忙招呼刘振山和林宝中一起上山。我放下饭碗,拿起根竹竿,跟大家一口气攀上了那个小山坡。老韩兴奋地指着山沟西面的那棵栾树说:

〃你们看,那就是,那就是!〃

我们往他指着的地方一看,那儿果然有一个蜘蛛。蜘蛛的下方有一只黄绿色的柳莺,被蛛丝粘住了。这只可怜的小鸟还在拼命挣扎。刘振山马上拉开照相机,把这个宝贵的镜头拍摄了下来。

这只蜘蛛全身黑色,背上有淡黄色的〃巾〃字形的花纹,看样子很像普通的园蛛。但是它的丝很粗,只有稀疏的几根,互相交错,两头粘住在枝条上,并不结成网状。

老韩说:〃蜘蛛吃鸟,你们见过没有?这实在稀奇!〃

〃捕鸟吃的蜘蛛倒是有的,〃张大夫说,〃可不是这种小蜘蛛。前几年,在我国广西和海南岛,曾经发现过一种很少见的捕鸟蛛。它的个儿很大,有6厘米多长,3厘米来宽,细长的脚有10厘米来长,一跳就能跳1米多高。它白天住在土洞里,夜里才出来捕鸟吃。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小蜘蛛,居然能抓住这样大的小鸟,那就更加稀罕了。〃

队长沿着右面的石壁,绕到了对面的小坡上,那儿离开蜘蛛比较近,能看得更清楚些。我们也悄悄地跟了上去。

柳莺不再挣扎,展开来的翅膀已经合了拢来,可能是精疲力尽了。蜘蛛从丝的上端慢慢地往下爬,一直爬到柳莺身上。也许是蜘蛛把柳莺咬了一口,柳莺又挣扎了几下,但是不像刚才那样有劲了。蜘蛛却吓得立刻逃回原来的地方。这样来回了好几次,柳莺再也没有力量挣扎了,蜘蛛才开始吃起它的捕获物来。林宝中没有错过机会,把电影摄影机对着它,把这个前所未见的景象拍摄了下来。

蝮蛇能过海吗

回到宿营地,队长把今天的任务作了安排。他让张大夫、小周和我留在海滩上,试验蝮蛇到底能不能游过海。

队长他们走了之后,小周把蛇笼提到了海滩边上。张大夫拉开蛇笼的小门,用蛇夹从笼子里夹出一条蝮蛇,把它抛到远远的海里。这条蝮蛇一落到水面上,兜了几个圈子,便仰着头向海滩游过来了。它身子左右弯曲,游得很快,也很老练,就像在地上爬行那样灵活自如。真没有想到,蝮蛇原来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