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云家风-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说,我对编这个画册有过交代,就是不能光突出我一个人,画册要真实反映历史,反映所处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家做的,集体做的,不是某一个人做的,绝不能突出我个人。


第三部分:为父亲而自豪父亲的工资接济了许多人

    建国初期,父亲的工资很有限,但除了供我们孩子受教育和全家的生活外,还要寄给很多人,如商务印书馆的老朋友、老同事,青浦乡下的姑姑和舅母,还有一些关系很远的亲戚,一些生活有困难的老邻居和孤寡老人。父亲每个月都按时给他们寄钱,持续了很多年。因为父亲每月的工资要寄给那么多的人,我们家的生活就很拮据。原来大哥大姐都在育英小学上学,那是为干部子弟办的住宿学校,学费较贵。后来,父亲跟母亲讲,家里钱已经特别少了,负担不起上育英小学的费用。所以,我们三个较小的孩子只能在附近的北长街小学上学,那是一所普通的学校,学费较低。     
    父亲教育我们要多读书读报,主动地思考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做出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报纸会不断地对某些事件和观点进行跟踪,并不断地深入报道新的变化。父亲说,你要记住这些过程,同时对照当初自己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较有何不同,预测影响事件发展的因素与事实的因素有多大差距。找到这些差距后,再纠正、充实,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父亲传授给我的这个思想方法,像是一种活跃、锻炼思维的脑筋体操,使我在生活、工作中获益匪浅。    
    我上中学的时候,为了学习游泳,有一次买脚蹼,从生活管理员石长利手中要钱,超出了预算。父亲黄昏散步时知道了这件事,就找我谈话,问我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我说:“石头(石长利)那儿来的。”父亲又问石头的钱是哪儿来的?我说是你的工资。父亲问:“我的工资是谁给的?”我回答说是人民给的。父亲问:“人民给我的工资,你为什么用呢?”我当时说:“我是你的儿子,你是我爸爸。”父亲告诫我说:“节约一分钱是节约人民的钱,我看你的行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生们到全国各地搞串联。我也到过西北串联,后来回到父亲身边后,就跟他讲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他问我,那你们饭费、火车票怎么解决的?我说坐车都不要钱,吃饭有时候交点饭费,我带的钱不够,在新疆借了15元钱。父亲马上让我把这15元钱还给人家。我就到邮局寄了15元钱。一段时间后,父亲又问我,那15元钱你寄出去没有?我说寄了。不久,新疆接待我们串联的单位特意给汇过来几张收据。父亲说你一定要把收据保存好。“文化大革命”快结束的时候,新疆接待我们的单位催大家还钱,我就把这个收据寄过去了。    
    父亲从小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要我们做到公私分明,不要浪费国家一分钱。他原来有四台录音机,都是老式的。后来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买了一台新的录音机拿给他用,他问,这录音机是哪来的?工作人员说,是机关的,你先用着,以后再说。父亲当即让工作人员把这录音机拿回去。后来我哥哥拿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了个录音机。我父亲才愉快地接受了。    
    父亲的外衣一般都比较整洁,但他穿的毛裤、毛衣、秋衣都是补丁摞补丁。他的毛裤是1961年买的,一直穿到去世,足足穿了34年,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建议给父亲换条新毛裤,他都没同意,说毛裤穿在里面,补一补没关系。     
    父亲对好多领导同志讲到,要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好环境,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做到了这些。比如说在节约用水方面,他每次洗脸都是先把香皂拿在手里,打开水龙头冲一下,就马上关上。打好香皂后,再把水龙头打开,冲一下。然后把毛巾沾湿,擦两下脸。他用的水很少很少,包括刷牙,漱口。他常说,如果不节约用水,将来子孙后代会骂的。直到现在,我们家里的水池旁,还贴着一个“节约用水”的字条。    
    父亲用的铅笔都是用到最后,手实在握不住了再换掉;他用的便条纸都是台历背面。另外父亲办公室原来安装的灯比较多,他就建议把灯泡换成功率小一些的,一般光线好的情况下,他只用沙发旁边的一个台灯就够了。父亲常提醒我们,要节约用电,要节约每一滴水,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后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父亲还没吃饭,正在洗手准备吃饭。看见我,就把我叫进办公室,他说现在社会上经济犯罪、刑事犯罪很多,一些高干子弟也参与了,影响很不好。这方面你得注意,而且不能跟他们一起去做这种事情,你一定要自己管好自己。记住了没有?我说记住了,他才让我回去。    
    父亲虽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从不束缚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从不刻意让我们按照什么标准去生活,或是按照他设定的想法去工作,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比如说,他从来不会对我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从来没有问过我们,考了多少分,学习成绩怎么样,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我们也没有这种压力。    
    父亲临终前很坦然,他要做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地做了,工作上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对自己的身后事,他觉得没什么可说,就是让我们好好照顾妈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