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本草从新-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十二谷部
粳米
内容:x和胃补中、清肺。x 
甘平。(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平和 
五脏 
。补益气血。色白入肺。除烦清热。利便止渴。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 
清热。新米乍食动气。(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以鸡屎白。)泔、(古名米沈、第二次者 
、清而可用。)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卷十二谷部

内容:x一名占。补气温中。x 
甘温。益气温中,和脾养胃,除湿止泄。以上麻麦稻类。 

卷十二谷部

内容:x补、和中。x 
甘平。益气和中。宜脾利胃。(吴瑞日用本草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 、 
孙炎 
云∶稷即粟也、时珍曰∶稷黍之苗、虽颇似粟、而结子不同、粟穗丛聚攒簇、稷黍之粒疏散 
成枝、孙氏谓稷为粟误矣、芦 、即蜀黍也、其茎苗高硕如芦、而今之祭祀者、不知稷即黍 
之不粘者也、往往以芦 为稷、故吴氏亦袭其误也、今并正之。)黍之不粘者为稷。茎、治 
通身水肿。(煎汤浴之。) 

卷十二谷部

内容:x补中。x 
甘温。益气补中。(苏颂曰∶粘者为秫、可以酿酒、北人谓为黄米、亦曰黄糯、不粘者 
为黍 
、可食、如稻之有粳糯也、时珍曰∶此误以黍为稷、以秫为黍也、盖稷之粘者为黍、粟之粘 
者为秫、粳之粘者为糯、别录本文、着黍秫糯稻之性味功用甚明、而注者不谙、往往谬误如 
此、今俗不知分别、通呼秫与黍为黄米矣。)久食令人多热烦。(罗愿尔雅翼云∶黍者暑也、 
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最粘滞、与糯米同性、其气温暖、故功能补肺、而多食作烦热、缓 
筋 
根、治心气疼痛。(煎汤温服。) 

卷十二谷部

内容:x补气和中。x 
甘。(黄粱平、白粱青粱微凉。)益气和中。除烦渴。止霍乱下痢。利大小便。(诸粱比 
之他 
谷、最益脾胃、而黄粱尤得土气之中和也。)粟之大者为粱。(手足生疣、白粱米粉、铁铫炒 
赤、研细、以众人唾和涂之、浓一寸、即消。) 

卷十二谷部

内容:x北方谓之小米。补气养肾。x 
咸淡微寒。补虚损。益丹田。开脾胃。利小便。治反胃热痢。粱之小者为粟。(小儿重 
舌、 
嚼哺之。) 

卷十二谷部

内容:x即黄米。益阴、利肺大肠。x 
甘微寒。治肺疟。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及食鹅鸭成症。妊娠下黄汁。去寒热。利大肠。 
粱 
米、粟米之粘者为秫。(久泄胃弱、黄米炒为粉、每用数匙、沙糖拌食、良。) 

卷十二谷部

内容:x救荒。x 
甘涩。补中益气。浓肠胃。济饥。一名龙爪粟。又名鸭爪稗。(周宪王救荒本草曰∶ 
子生 
水田中、及下湿地、叶似稻、但差短、梢头结穗、仿佛稗子穗、其子如黍粒大、茶褐色、捣 
米煮粥、炊饭、磨面皆宜、时珍曰∶ 子、山东河南亦五月种之、苗如茭黍、八九月抽茎、 
有 
开细花簇簇、结穗如粟穗、而分数歧、如鹰爪之状、内有细子、如 
黍粒而细、赤色、其稃甚薄、其味粗涩。) 

卷十二谷部
蜀黍
内容:x一名高粱、一名芦 、俗名蜀秫、又名芦粟。温中涩肠、救荒。x 
甘涩温。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同功。茎高丈许。状如芦荻而内实。叶亦如 
芦。 
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粘者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 
粘者可以作糕煮粥、可以济荒、可以养畜、梢可作帚、茎可织箔席、编篱供爨、最有利于民 
者、今人祭祀、用以代稷者误矣、其谷壳浸水色红、可以红酒。博物志云∶地种蜀黍、年 
久多蛇。) 

卷十二谷部
玉蜀黍
内容:x一名玉高粱。救荒。x 
甘平。调中开胃。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 
秕麦 
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 
。黄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状。根叶、治小便淋沥沙石。痛不可忍。 

卷十二谷部
菰米
内容:x一名茭米。救荒。x 
甘冷。止渴。解烦热。调肠胃。可疗饥。 

卷十二谷部
东子
内容:x救荒。x 
甘平。益气轻身。久服不饥。坚筋骨。能步行。生河西。苗似蓬,子似葵,九月十月熟, 
可 
为饭食。(河西人语曰∶贷我东 、偿尔田粱、郭仪恭广志云∶东 子似葵、青黑色、并凉 
间有之、时珍曰∶相如赋东雕凋胡、即此、魏书云∶乌丸地宜东 、似 、可作白酒、又广 
志云∶粱禾蔓生、其子如葵子、其米粉白如面、可作 粥、六月种、九月收、牛食之尤肥、 
此 

卷十二谷部
蓬草子
内容:x救荒。x 
酸涩平。作饭食。不饥。无异粳米。(蓬类不一、有雕蓬、即菰米也、又有黄蓬、青科、 
飞 
蓬、黄蓬草生湖泽中、叶如菰蒲、秋月结实成穗、子细如雕胡米、饥年人采食之、须浸洗曝 
舂、乃不苦涩、青科、西南夷人种之、叶如茭黍、秋月结实成穗、有子如赤黍而细、其稃甚 
薄 
之类、末大本小、风易拔之、故号飞蓬、子如灰 菜子、亦可济荒 
、又魏略云∶鲍出遇饥岁、采蓬实、日得数斗、为母作食、葛洪西京杂记云∶宫中正月上辰 
、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邪气、大抵三种蓬子、亦不甚相远。) 

卷十二谷部
草米
内容:x救荒。x 
甘寒。作饭去热。利肠胃,益气力,久食不饥。(藏器曰∶生米田中、苗似小麦而小、 
四月 
熟、可作饭、郭璞尔雅注疏云∶一名守气、生废田中、似燕麦、子如雕胡、可食。) 

卷十二谷部
草子
内容:x救荒。x 
甘平。补虚羸损乏。温肠胃。止呕逆。久食健人。轻身不饥。(博物志云∶东海洲上有 
草、 
名曰 、有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熟、民敛获至冬乃讫、呼为自然谷、亦曰禹余粮、李 南 
海药谱曰∶ 实如球子、八月收之、彼民常食、中国未曾见也、方孝孺逊志斋集、有海米行 
、盖亦 草之类也、其诗云∶海边有草名海米、大非蓬蒿小非荠、妇女携篮昼作群、采摘仍 
于海中洗、归来涤釜烧松枝、煮米为饭充朝饥、莫辞苦涩咽不下、性命聊假须臾时。) 

卷十二谷部

内容:x救荒。x 
辛甘。苦微寒。作饭食。益气宜脾。故曹植有芳菰精稗之称。根苗。(金疮及伤损出血 
不已 
、捣敷、或研末掺之即止、甚验。) 

卷十二谷部
薏苡仁
内容:x补脾肺、通行水。x 
甘淡微寒而属土。阳明药也。(胃、)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 
治 
水肿湿痹。香港脚疝气。泄痢热淋。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色白入肺、微寒清热。)治 
肺 
猪 
肺蘸末服、良。)扶土所以抑木。故治风热筋急拘挛。(厥阴风木 
主筋、然治筋骨之病、以阳明为本、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阳明虚则宗 
筋纵弛、故经曰∶治痿独取阳明、又曰∶肺热叶焦、发为痿 、盖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 
焉、阳明湿热上蒸于肺、则肺热叶焦、气无所主而失其治节、故痿 、薏苡得土之燥、禀秋 
之凉、故能燥脾湿、善祛肺热。筋、寒则急、热则缩、湿则纵、然寒湿久留、亦变为热、 
又有热气熏蒸、水液不行、久而成湿者、薏苡去湿要药。)令人能食。大便燥结。因寒筋急 
。勿用。其力和缓。用之须倍于他药。炒熟微研。 

卷十二谷部
御米壳
内容:x即罂粟壳。涩肠、敛肺、固肾。x 
酸涩平。敛肺涩肠而固肾。治久嗽。泻痢脱肛。遗精多溺。心腹筋骨诸痛。(东垣曰∶ 
收涩 
固气、能入肾、故治骨病尤宜。)酸收太紧。令人呕逆。(醋制而与参术同行、可无妨食之害 
。)且兜积滞。反成痼疾。泻痢初起。及风寒作嗽。忌用。(丹溪曰∶此是收后药、要先除病 
根。)一名丽春花。红黄紫白。艳丽可爱。凡使壳。洗去蒂及筋膜。取薄皮。醋炒或蜜炒。 
得醋、乌梅、陈皮良。(嫩苗作蔬、除热润燥、开胃浓肠、御米润、治反胃。)甘寒润燥。煮 
粥食。治反胃。(加参尤佳。) 
x阿芙蓉x(一名阿片、俗作鸦片。涩、止泻痢。)酸涩温。微毒。止泻痢。收脱肛。 
涩精气。 
此罂粟花之津液也。罂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其外面青皮三五处。勿损里面硬皮。次早 
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阴干。故今市者。犹有苞片在内。(俗入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 
粒金丹、云通治百病、皆方伎家之术耳、大有害、勿为其所惑。)以上稷粟类。 

卷十二谷部
黑大豆
内容:x补肾解毒。x 
甘寒色黑。属水似肾。(豆有五色、各入五脏。)故能补肾镇心。(肾水足则心火宁。)明 
目 
。(黑水神光属肾、肾水足则目明。)下气利水。(古方治水肿每单用、或加入他药。)除热祛 
风。(炒热、酒沃、饮其汁、治产后中风危笃、及妊娠腰痛、兼能发表、千金云∶一以去风 
、一以消血结。)活血。(产书云∶炒令烟绝、酒淋服、下产后余血。)解毒。(苏颂曰∶古称 
大豆解百药毒、试之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消肿止痛。捣涂一切肿毒。煮食利大便 
。紧小者。入药更佳。盐水煮食。尤能补肾。畏五参、龙胆、猪肉。忌浓朴。(犯之动气。) 
得诸胆汁、石蜜、牡蛎、杏仁、前胡良。(卒风不语、大豆煮汁、煎稠如饴含之、并饮汁、 
喉痹不语、同上法。) 

卷十二谷部
黄大豆
内容:x宽中、利大肠。x 
甘温。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研末。熟水和涂痘后痈。(凡痘毒生在要处、 
恐致 
带疾、令其母嚼烂生黄豆、浓敷之、即消、另生他处。)豆油、辛甘热。微毒。涂疮疥。解 
发。 

卷十二谷部
白豆
内容:x一名饭豆。补调中。x 
甘平。补五脏。(思邈曰∶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暖肠胃,调中,助十二经脉。豆腐、 
见 
造酿类。叶、煮食。利五脏。下气。 

卷十二谷部
赤小豆
内容:x通、行水散血。x 
甘酸平。色赤。心之谷也。性下行而通小肠。(心与小肠相为表里、行水。同鲤鱼煮食、 
能 
消水肿、煮粥亦佳。)散血消肿。排脓清热解毒。治泻痢呕吐香港脚。(昔有患香港脚者、用赤小 
豆袋盛、朝夕践踏之、遂愈。)敷一切疮疽。(鸡子白调末箍之、性极粘、干则难揭、入苎根 
末则不粘、宋仁宗患 腮、道士赞宁、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任承 
亮所亲见、后任自患恶疮、傅永授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 
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医惊拜曰∶予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 
宣、凡溃烂几绝者、为末敷之、无不立效。)止渴解酒。通乳汁。下胞胎。最渗津液。久 
服令人枯瘦身重。(十剂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 
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今肆中半粒红半粒黑者。是相思子。(一名红豆、苦 
平有毒、吐心腹邪气、风痰瘴疟、虫蛊毒、研二七枚服。) 

卷十二谷部
绿豆
内容:x清热解毒。x 
甘寒。行十二经。清热毒而解渴。(一切草木金石砒霜毒、皆治之。景岳曰∶凡热毒劳 
热 
诸火、热极不能退者、用绿豆、不拘多寡、宽汤煮糜烂、入盐少许、或蜜亦可、待冰冷、或 
浓或稀或汤、任意饮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伤脾气、善于解毒、除烦 
退热、止渴、大利小水、乃浅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干、不宜浓、但略煮半熟清汤 
、冷冻饮料之、尤善除烦清火。)去浮风而润肤。利小便以治胀。浓肠胃以和脾。(善治泻痢。) 
胃寒者不宜食。功在绿皮。去壳即壅气。粉、扑痘疮溃烂。良。(一人诵观音经甚诚、出行 
折一足、哀叫菩萨、梦僧授一方、绿豆粉、新铫炒紫色、井水调浓敷、纸贴、杉木皮札定、 
其效如神。)圆小者佳。(解烧酒毒、多食豆粉、解鸩酒毒、豆粉三合、水调服。) 

卷十二谷部
豌豆
内容:x理脾胃。x 
甘平。治吐逆泄痢。消渴淡煮食之、良。腹胀。(时珍曰∶豌豆属土、故其所主病、多系脾 
胃。)研末。涂痈肿痘疮。 

卷十二谷部
蚕豆
内容:x涩、补中。x 
甘涩温。补中益气。涩精实肠。(汪颖食物本草曰∶快胃和脏腑、洛按、蚕豆闭涩而补、 
极 
易作胀、所谓快与和、安在哉、时珍曰∶万表积善堂方言、一人误吞针入腹、诸医不能治、 
有教令煮蚕豆连壳、同韭菜多食之、不得食别物、针自大便同出、可验其性之利脏腑也、洛 
谓肠叠腹中、曲折而远、针入必伤、焉能速之使出哉、食韭菜卒难就化、纠缠而裹针外、蚕 
豆涩滞、粘在韭上、同护针而不伤肠脏耳、又有即此方、同胡桃肉食者、此则取其通利、而 
欲其速下也。)发芽则全不闭涩。香甘可口。 

卷十二谷部
豇豆
内容:x泻、利水解毒。x 
甘涩平。散血消肿。清热解毒。治消渴吐逆。泄痢便数。解鼠莽毒。(按周宪王袖珍方 
云∶ 
中鼠莽毒者、豇豆煮汁饮则解、欲试者、先刈鼠莽苗、以汁灌之、根即烂不生、可见为消伐 
之物、又豇豆同米煮作饭、米粒便软小、尤可见其性之克削也、时珍述卢廉夫之言、谓其补 
肾、以其豆子微曲如肾形也、不知如肾形者、不过入肾而已、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 
睾丸而入肾之类、非能补心补肾也。) 

卷十二谷部
白扁豆
内容:x补脾、除湿消暑。x 
甘平。腥香微黄。(脾之谷也。)调脾和胃。降浊升清。消暑除湿。(能消脾胃之暑。)止 
渴止 
泻。专治中宫之病。(土强湿去、正气自旺、所以能疗呕吐霍乱、及带下诸证。赤白带下 
、炒研末、米饮服二钱、霍乱转筋、研末、醋汤和服、俱妙。)中和轻缓。故无禁忌。然多 
食能壅气。伤寒邪炽者勿服。生用或炒研。 

卷十二谷部

内容:x涩、祛风。x 
甘苦涩温。治贼风风痹。味劣。无甚功用。止可作马料。故俗呼马料豆。 

卷十二谷部
刀豆
内容:x下气归元。x 
甘温。温中下气。利肠胃。益肾归元。止呃逆。(时珍曰∶刀豆本草失载、惟近时小书 
载其 
暖而补元阳也、有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 
止、此亦取其下气归元、而逆自止也。) 

卷十二谷部
黎豆
内容:x温中益气。x 
甘微苦温。有小毒,温中益气,多食令人闷。一名狸豆。(豆作狸首文、故名。)以上菽 
豆 
类。 

卷十二谷部
淡豆豉
内容:x宣、解表除烦。x 
苦泄肺。寒胜热。(藏器曰∶豆性生平、炒熟热、煮食寒、作豉冷。)发汗解肌。调中下气。 
治伤寒寒热头痛。烦躁满闷。懊 不眠。发斑呕逆。凡伤寒呕逆烦闷、宜引吐、不宜用下药 
以 
子豉汤、能吐虚烦。血痢温疟。疫气瘴气。(豆经蒸罨、能升能散、 
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 
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又能止汗、孟诜治 
用代麻黄汤、通治伤寒发表、亦治酒病。 
)伤寒直中三阴与传入阴经者勿用。热结胸烦闷。宜下不宜汗。亦忌之。造豉法、用黑豆。 
六月间水浸一宿。淘净蒸熟、摊芦席上。微温。蒿覆五六日后。黄衣遍满为度。不可太过。 
取晒簸净。水拌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筑实瓮中。桑叶浓盖三寸。泥封。晒七日。取 
出曝一时。又水拌入瓮。如是七次。再蒸过。摊去火气。瓮收。 

卷十二谷部
大豆黄卷
内容:x一名豆 。理胃消水。x 
甘平。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破妇人恶血。疗湿痹筋挛膝痛。黑大豆为 牙。生五寸长 
。便干之。名为黄卷。用之熬过。服食所须。一法、壬癸日以井华水浸大豆。候生芽。取皮 
阴干。(小儿撮口、初生豆芽、研烂绞汁、和乳灌少许、良。) 

卷十二谷部
豆腐
内容:x清热、利大肠。x 
甘咸寒。有小毒。清热散血。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中其毒者。以莱菔汤解之。 

卷十二谷部
陈米
内容:x养胃、利小便。x 
甘淡平。可以养胃。煮汁煎药。亦取其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除烦渴之功。(暑月吐泻 
大渴、宜饮之。) 

卷十二谷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