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铩ǖ哪歉觥ǖ鬯铩ā#āǚ付贰ㄊ且桓鲂亲デ址噶硪恍亲ǖ鬯铩üハ爸钢衔翘斓鄣呐饫锵匀欢际撬赜铩#逗炻ッ巍氛睦铩ɑ盗耸隆ǖ摹ㄒ逯仪淄趵锨辍ǎ钪械脑途褪潜豢滴趿搅⒘椒系奶佣⒏缲返i,〃帝孙〃的原型则是康熙帝的嫡孙胤礽的儿子、乾隆弘历的堂兄弘皙,乾隆曾说弘皙〃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是最好的注脚。〃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湘云道出的〃双悬日月照乾坤〃、〃御园却被鸟衔出〃,点明了康、雍两朝的皇位争夺,到了乾隆元年至三年仍在继续,并愈趋激烈。〃三春争及初春景〃〃勘破三春景不长〃〃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一再点醒读者,乾隆元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然后一年不如一年,而灾难就在〃三春去后〃的那个〃四春〃,也就是〃弘皙逆案〃爆发与被扑灭的那一年,那该是已佚的八十回后故事的时间起点。
书中薛家是世代皇商,曾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有樯木以为薨后棺木,第四回说薛蟠〃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带着母亲、妹妹进京,妹妹宝钗拟〃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行文,不甘只说〃公主〃,特别提出了〃郡主〃,郡主是太子、亲王家的女儿,〃才人〃虽然是以往宫中女官名,但清代却并无此官名,而〃赞善〃则是清代太子宫中确有的官名,可见〃公主〃〃才人〃是陪文,〃郡主〃〃赞善〃是实文,源于真实的生活存在,薛家的原型是跟废太子系关系极密切的皇商,废太子死后,则与以康熙嫡长孙自居的弘皙一党,书中的冯唐与其子冯紫英、张友士、韩奇、陈也俊、卫若兰等都属于这一政治集团。薛蟠的原型应是被预谋起事的弘皙召唤进京的内务府旧人(当年康熙宠爱太子至极,为让太子取物方便,任命太子奶妈的丈夫凌普为内务府总管),弘皙当时在京北郑家庄理亲王府里按宫中编制设立了包括内务府在内的七司,〃精华欲掩料应难〃,俨然是谁也阻拦不住的登基前的气派,书中写薛蟠打死人后满不在乎,正是那原型被〃潜龙〃弘皙召唤进京,只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心态,而宝钗的原型,则正是要被家里送到郑家庄弘皙那里去的一位青春女性。
《红楼梦》第一回至第十六回(包括第十七回、十八回一部分)都写的是乾隆元年以前的事情,但时序上不是那么清晰,大体而言,是写雍正朝与乾隆朝交替期的情况,并且把乾隆元年贾家的生活原型曹家的一些状态前挪了。我的〃秦学〃研究,就是对这部分里关于秦可卿的描写进行原型分析。原型分析不能跟索隐画等号。我认为索隐也不能一概否定。《红楼梦》研究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宽容的。我虽然使用了〃解读〃〃破译〃〃谜底〃等字眼,但我的探究方式还不是索隐而是原型研究。原型研究是一种世界很流行的文学研究模式。像研究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自传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复活》里聂赫留朵夫和马丝洛娃的生活原型、巴金《家》里面的觉新的生活原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我的〃秦学〃研究的成果,就是发现秦可卿这个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是废太子胤礽之女、弘皙之妹。
《红楼梦》第八回末尾关于秦可卿出身的交代,是曹雪芹故意使用了〃欲盖弥彰〃的手法。在以往的文章里我还没有更充分地利用脂批,现在再作些补充。第八回那段我称为〃补丁〃的文字,脂砚斋批得很细。甲戌本夹批:〃出名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法,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在正文说秦可卿〃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后批:〃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更可注意的是戚序本第十三回有首回前诗:〃生死穷通何处真?英明难遏是精神。微密久藏偏自露,幻中梦里语惊人。〃我的解读是:秦可卿的父亲〃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她可能刚落生而未及被宗人府登记入册,于是被宁国府因祖上双方的情谊而收留藏匿,贾敬惧祸跑到城外道观再不回府,秦可卿名分上是贾蓉的媳妇,却与贾珍真诚爱恋,秦可卿谐音〃情可轻〃,意思是〃如此感情真不该看重而该轻掷〃,但一般人所注意的仅是秦可卿与贾珍、宝玉的非分之恋情,而没注意到实际上更是指将给贾氏家族带来大祸的〃政治情谊〃,〃宿孽总因情〃,所以第五回关于元春的〔恨无常〕曲强调〃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但贾氏对〃义忠亲王老千岁〃这支政治势力一直进行政治投资,贾母也很重视与他们的情谊,视秦可卿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按曹雪芹的总体构思,宁国府收养秦可卿是后来贾府倾毁的最根本的原因,第五回里一再暗示〃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微密久藏偏自露〃,已经再明白不过地告诉我们,所谓〃养生堂〃抱来的野种云云,在秦可卿以凌驾于贾府之上的口气托梦与王熙凤时,已经〃自己露馅〃,虽然〃微密久藏〃,究竟还是遮掩不住其真实身份废太子的女儿。她〃叶落归根〃地睡进了本来是为其父准备的樯木制成的棺木里。
原型研究不仅要研究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也要研究艺术情节的事件原型。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与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是紧密相关的小说情节,而生活中的事件,是贾元春的原型曹雪芹家族里的一位姐姐,被选到弘历府里以后,被弘历宠爱,她自然也就站到弘历的立场上,希望弘历能顺利登基,雍正暴死后弘历果然登基,这时弘历的堂兄弟弘皙以康熙的嫡长孙自居,对父亲的被废特别是叔叔雍正的继登皇位不服,皇室宗族里不服者大有人在,甚至某几位被雍正施恩看重的王爷及其儿子,也认为还是弘皙当皇帝更名正言顺,这种情势下,元春的原型站在弘历即乾隆一边,为其防备不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于是她回忆起二十年前,那时她大约才五六岁,但已记事,宁国府里抱来了的秦可卿,表面上说是某种出身,但越跟着观察越不像,她〃二十年来辨是非〃,终于得出其〃微密久藏〃的真相,于是向乾隆揭发了出来,但她一定请求乾隆在处决秦可卿原型后,原宥她娘家人的包庇罪,乾隆是大政治家,也确实喜欢元春原型,就一方面让秦可卿原型死,一方面允许贾氏原型大办丧事,还准许各路亲王与祭,甚至还派出大太监鸣锣张伞地去参祭。秦可卿的〃画梁春尽落香尘〃,与贾元春的〃才选凤藻宫〃,正是两位女性原型在生活真实里的连续性遭际(实质是一场政治交易)。但真实生活里发生着〃弘皙逆案〃,弘皙怎能原谅元春原型的出卖其妹?一定是设法弄死了她,而曹雪芹也就据此事件原型,设计了书里艺术形象元春的命运,她虽然表面看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但是最后的下场却是〃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在第五回里更具体地暗示她将〃虎兕相逢大梦归〃,〃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而且是在〃望家乡,路远山高〃的地方而不是在皇宫里命入黄泉的。高鹗续书,写成元春是很富贵地在宫里因〃痰疾〃而薨,又把〃虎兕相逢〃当作〃虎兔相逢〃,乱写一通什么〃是年甲寅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云云,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把年分为十二生肖,不把月分为十二生肖,即使有的算命的把生辰八字全按十二生肖排列,高鹗所写出的那个日子也很难说是什么〃虎兔相逢〃。
刘梦溪在其《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列《红学〃死结〃》一节,其中〃四条不解之谜〃的头一条就是第五回里关于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他认为〃第二、三句不难解释,主要是一、四两句〃,其实第二句也不是那么简单,一般认为〃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宫闱里种石榴树,花开灿烂,意味着那被皇帝宠爱的女性有可能为皇帝生下儿女,但我们不能把这第二句看成一种泛语,作为元春原型的那位女性,究竟有没有为其宠爱者怀孕生产?这是值得探究的。最近周汝昌先生发现了废太子胤礽的存诗里有吟榴花的诗,认为值得玩味,他设想元春的原型可能是先分配到胤礽那里,那时弘皙已是少年,更可能是侍候弘皙,因此她对太子一系的密事能以察觉,胤礽被废,弘皙跟着倒霉,内务府削减弘皙待遇,元春原型又被分配去侍候弘历(都是康熙的爱孙),周先生的这一探佚思路值得重视。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抽到〃必得贵婿〃的签,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有的读者纳闷,贾家的元春不是王妃而是皇妃啊,怎么这么说话?从这很小的地方,可以窥见元春的原型,就是先成为王妃,但老皇帝薨了,她跟的那王子继位,王妃不就成了皇妃么?王妃、皇妃完全可以指同一个人,就像书里的〃太妃〃〃老太妃〃实际上指同一个人一样。沿此思路,我认为元春原型被再分配到弘历处不久,就恰逢雍正暴死弘历继位,第一年也就是〃初春〃她最得乾隆宠爱,后来一年不如一年,到第四年就没得好死。这样解读〃三春争及初春景〃才贴切。一般人总不动脑筋地把〃三春〃理解成迎、探、惜,把〃初春〃理解成元春自己,但是从第五回的册页判词和与各人相关的曲可以看出,元春的结局非常悲惨,起码要比远嫁的探春和自愿出家的惜春惨多了,她是命入黄泉,而探、惜都还活着啊,因此如把〃春〃理解为人物,那就很难说成是元春的命运比她那三个妹妹都好,她也就只好过了迎春而已。元春判词的第一、第四句,在我的原型研究中,都得到了破解,起码已绝非什么〃死结〃。
我早撰文指出,《红楼梦》里的皇帝,是把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合在一起写,第十六回写贾府听说皇帝下圣旨来,贾政奉旨入朝,〃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正是生活中曹家〃伴君如伴虎〃的真实写照。那一回通过家人赖大一句〃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更写出了生活中的原型周旋于〃万岁〃和〃千岁〃之间的微妙而艰难的生存状态。生活中的原型事件是,雍正暴薨,乾隆登基,原本就得到弘历宠爱的元春原型,自然更春风得意,乾隆实行的怀柔政策,使雍正时获罪的曹,那〃亏空〃的罪名一风吹,重新被内务府起用,曹家从乾隆元年起,着实地又〃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地连续三年富贵起来,小说正文从第十八回到第五十三回,全写的是〃初春景〃,也就是乾隆元年的事情,当然,曹雪芹在依据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加以了必要的夸张、渲染、腾挪、移借、想像、虚构,但总体而言是时序井然,连那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也给写了进去,这就是小说中的细节原型。研究这类的细节原型也是很重要的。第三回里黛玉在荣国府正堂看见的金匾和银对联,其细节原型分别是康熙南巡时与其幼时教养嬷嬷孙氏(曹寅母亲,曹雪芹曾祖母)邂逅,为职造署题〃萱瑞堂〃大匾,以及当时随父王南巡的太子为曹家题其名对〃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曹雪芹写《红楼梦》,心中有政治,但他努力地摆脱政治小说的格局,去写闺友闺情,为一群花朵般的青春女性树碑立传,写出了贾宝玉对青春女性的珍重怜惜,对诗意生活的不懈追求,对无情的事物也给予关爱的〃情不情〃,但是,他却又通过秦可卿和贾元春这两个角色,忠实于家族和他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写出个体生命无法逭逃于社会,特别是那个时代里笼罩一切的残酷而诡谲的政治风云,这些美丽的青春女性,还有贾宝玉,终究还是毁灭于家族的〃政治原罪〃,〃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个人是历史的人质〃,这一深刻而惨痛的命题,曹雪芹在200多年前就表达出来了,这确实令我们惊讶,让我们幽思绵绵。
第一部分 红楼望月第6节 月色凄迷
我想在月色下漫步紫禁城。这当然是不允许的。但我最近尤其有这种非分的愿望。这是为什么?
且看《红楼梦》第十六回,写到〃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政谢过皇恩后,〃又往东宫去了〃,东宫就是太子住的地方。清代只有康熙一朝立过太子。太子名胤礽,康熙原来对他极为溺爱,寄予厚望,专为他在紫禁城里修建了毓庆宫给他居住。毓庆宫在紫禁城成为故宫博物院后,似一直没有对游客开放过。据一位研究清史的学者告诉我,她曾有幸进去浏览过,记得有处墙上挂有一个西洋大钟,非常华美也十分庄严,但整体格局却令人惊异,就是像迷宫一样,每一处的空间都不甚大,回廊勾连,七穿八达,有的房间透光度很差,阴暗神秘,她估计那样的设计可能与满族的某些原始习俗有关。我真想也能进那里面看个究竟。
故宫博物院开放了那么多轩昂峻丽的建筑空间,我怎么专对毓庆宫这种一般人忽略不计的地方感兴趣?
近些年我研究《红楼梦》,发现曹雪芹的祖辈、父辈,与太子胤礽的关系真是太密切了,胤礽的乳母之夫凌普,到江宁织造任上的曹家取银子,一次就能取二万两,你说他们关系如何?曹雪芹出身低贱,是清兵入关前被俘的〃包衣〃也就是奴才的后代,但他祖父曹寅却与康熙亲如手足,那是因为曹寅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保母(不是保姆,也不是乳母,是教养嬷嬷),康熙受教育时曹寅是陪读,康熙登基后,曹寅是近侍,康熙除掉鳌拜,就是通过让曹寅等陪鳌拜摔跤,弄假成真,将他擒拿的,后来康熙又把江宁织造的美差给了曹寅(曹家上两代就当过织造),康熙六次下江南,四次住在曹寅的织造府,太子四次随父王南巡,自然也住曹家,康熙在织造府里与当年保母孙氏重逢,喜形于色,说〃此吾家老人也〃,挥毫题写大匾〃萱瑞堂〃,这些史实,通过家人传述,给曹雪芹很深的印象,因此他在《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荣国府,写到府里正房悬的一块金匾是〃荣禧堂〃,但两边的对联却不是金的,降了一级,是银的,难道是太子写的?林黛玉看见的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黼焕烟霞〃,是曹雪芹虚构的吧?《红楼梦》当然是虚构的小说,但它有坚实可考的生活依据,经查,太子胤礽曾有受到康熙褒奖的名对〃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书中所写,史中所存,何其相似乃尔!可见《红楼梦》里,有太子胤礽影子,再具体点,就是第十三回薛蟠提到,〃义忠亲王老千岁〃曾到他家店里订购过樯木,以为棺料,但后来千岁爷〃坏了事〃,就没有拿去,别人也不敢用。只有被定为接班人的太子才能称千岁,书里〃老千岁〃隐射胤礽甚明。
我的〃红学〃研究,成果之一,就是考证出书中秦可卿的原型,是胤礽的一个很早就寄养到曹家,〃坏事〃后隐匿了真实身份(谎称是从〃养生堂〃里抱来的女儿),书里写到她最后睡到了父亲订下却未能享用的樯木棺材里,也算〃落叶归根〃。因此有人称我的〃红学〃研究是开创出了一个〃秦学〃分支。(详见拙著《画梁春尽落香尘解读〈红楼梦〉》一书,2003年6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一版)我注意到,曹雪芹通过书中贾雨村这个人物,在第二回里大发〃正邪二气激荡而成秉赋〃的奇论,他实际上是把生活中的胤礽和书中的贾宝玉都归为这一类的。这种人聪明异常,才华过人,但性格怪异,不能循规蹈矩,从而终于不能进入社会主流,最后都是悲剧性的结局。
胤礽是康熙皇后所生,本来一直得到康熙喜爱,不足两岁就立为太子,却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为参与木兰秋狝时月夜里偷窥了父王营帐,被兄弟告密,而引发出康熙暴怒,将其废黜,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帐殿夜警〃事件。事发后康熙把他先行遣送回京,囚禁在上驷院的一座帐篷里。但康熙很快又后悔了。四个月后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地位,胤礽肯定又回到毓庆宫居住了。但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还是彻底地把胤礽废掉了,将他移出毓庆宫,囚禁在了咸安宫里。胤礽在王位继承中落败后,康熙另外的儿子们展开角逐,最后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雍正得到了宝座,胤礽死在雍正二年,他死后,他的儿子弘皙被以理亲王的身份移出宫去,安排在现昌平区的郑家庄居住。雍正原以为弘皙不过是〃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