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红唇裂。凉血养营煎主之。
治痘论第十一
里虚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里虚之状。或因先病吐泻或因误服寒凉之剂。或痘疮已出未出之间。而为吐泻呕恶。精
神
倦怠。喜热饮食者。宜六君子汤。五君子煎。理中汤。参姜饮之类主之。若少食。或不思食
。
或食亦不化。此脾胃之气虚也。宜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之类主之。若二便清利。或溏泄不
渴。或气促声微。或神昏多睡。或腹膨嗳气。吞酸。脉见弱而无力者。宜人参理中汤。保元
汤。六气煎之类主之。若痘未出。发热之初。而见吐泻一二次即止者。其痘出必轻。不必治
之。此又不可不知也。要之痘疮全赖里气完固。若里气虚损。则生机息矣。喜用石膏大黄者
。吾诚不知其为何心也。
治痘论第十一
里实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里实之状。二便秘结。胸膈胀满。作渴喜冷。或唇燥咽干。口疮舌黑。脉见沉数有力。
痘形
未见之时。宜微下之。四顺清凉饮。当归丸之类。少少与之。若肢体热甚。柴胡饮子。若烦
躁惊狂。声高谵语。脉见洪滑者。辰砂六一散。退火丹。导赤散之类主之。若痘已隐隐见
于皮肤之间。此痘已发越在表。若里症果急。宜微通其二便。断不可过用攻里之剂也
。若妄下之。必致里虚而变内陷矣。慎之慎之。要之近日属实之症不多。若妄用之。则大误
矣。且痘疮最喜里气完实。自必能食。虽兼他症。以末治之可也。
治痘论第十一
里寒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里寒之状。大小便利。面青目白。或因脏腑素虚。或因误服凉药。而见疮白神倦。吐泻
呕恶
。气促肢冷。或腹胀腹痛。以致痘出不快。或已出而陷伏倒靥者。宜六气煎。九味异功煎。
十二味异功散之类主之。若已见齐。或行浆之际。为凉药所误。以致吐泻寒战切牙者。
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之类主之。然此二方。温则有余。补则不足。不若用九味异功煎为最
妙。若因误食生冷。而致腹胀腹痛。或吐泻者。理中汤。加肉桂木香。或四君子。加干姜木
香之类主之。若胃气虚寒。腹痛喜按者。黄 建中汤主之。若脾肾虚寒。小腹作痛。泻利不
止者。胃关煎主之。大抵里寒之症。必由误服寒凉攻伐之剂所致。奈何近日幼科。胸中毫无
的确明见。粗浅浮躁。肆用寒凉。致令小儿阳气受伤。里虚变逆。死者多矣。深堪哀悯。有
人心者。其亦知所以自省矣。
治痘论第十一
里热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里热之状。烦躁狂言。口干大渴。内热自汗。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脉见沉数有力。宜
退火
丹。四顺清凉饮之类主之。若衄血。元参地黄汤。加陈墨汁主之。溺血。大厘清饮主之。若
已出未出之际。衄血或溺血者。并宜犀角地黄汤主之。血止后。即宜用调元汤主之。或少加
木通。若初见发热。便觉大渴。
唇焦舌燥者。宜葛根解毒汤主之。若火迫庚金而协热作泻者。必其脉见洪数。身有大热
。口
有大渴。喜冷恶热。烦躁多汗。中满气粗。痘色 肿红紫。口鼻热赤。小水涩痛。禀赋素实
者。宜黄芩汤主之。然此症不多。断不可以此汤误治虚寒泄泻也。慎之慎之。又或已未见点
之时。咽肿喉痛者。甘桔汤。加牛蒡主之。若已见齐。起胀灌浆之时。而见喉痛者。此因喉
内有痘作痛。收靥时自愈。不必治之。若痘已出齐。而脾肺有热。作渴喜冷者。宜人参麦
门冬散主之。若痘出而夹 夹疹。烦躁大渴。妄言妄见。双解散主之。以上皆当与各条参看
。果属里热。始无贻误。倘稍涉疑似。则害人不浅矣。慎之慎之。
治痘论第十一
顺逆
属性:身无大热。痘脚稀疏。根窠红绽。不泻不渴。乳食不减。四肢温和。声音清亮。精神如
常。脉
象和缓。此属顺症。不须服药自愈。至若逆症。咳嗽声哑。饮食挫喉。一恶也。腹胀气促。
闷乱不宁。二恶也。渴泻不止。切牙寒战。三恶也。疮嫩易破。痒 不止。四恶
也。紫黑灰色。顶陷喘渴。五恶也。若按上法急为救疗。十中尚可全活八九。慎勿以其恶。
遂
弃而不治也。此外尚有轻变为重。所犯者七。一不忌口味生冷滑腻。致令脾胃受伤。二先曾
泄
泻。里虚不能托毒外出。三过服表药。或不避风寒。致损表气。四饵凉药。及妄用攻里之剂
。致令里气虚寒。毒瓦斯不能发出。五秽气所触。详见种痘说内。盖血气闻香则顺闻臭则逆。
顺
则易出易靥。逆则难愈。六生人辄至。及僧尼孝服。七犯房屋。又重变为轻。返凶为吉。所
慎者五。一谨避风寒。二身常和暖。寒则添衣。热则减去。务得中和。毋令太过不及。三节
饮食。大忌西瓜柿橘菱角水蜜等冷物。恐内伤胃气。及肥肉油腻。滑肠作泻。酸咸作渴。
酒
葱蒜鱼羊腥物作痒。务使脾胃充实。则痘疮易出易靥也。四大便稠。饮食调和。不致泄泻。
一日二日一次为调。日行二三次为利。宜急用甘温补脾药。若值灌浆之时。虽三四日不行。
不得误以为秘。五按法调理。补气血。顾脾胃。避风寒。节饮食。毋妄汗。毋妄下。斯皆可
以转重就轻。返逆为顺。庶几不致变轻为重矣。
治痘论第十一
戒妄汗妄下
属性:人之一身。本乎气血。气为卫。血为荣。气阳而血阴也。阳主动。所以冲畅隧道。运动
枢机
者也。阴主静。所以弃溢脏腑。灌溉周身者也。然其所重。则又在乎脾胃。是故脾胃者。五
脏
六腑。生化之大源也。经云。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
也。至于痘疮。则全资气血。但得气血充畅。则易出易收。气血不足。则变症百出。故始出
之际
。赖气血以载毒外出。继则因气血以起胀灌浆。终之以结靥落痂。莫非气血为之运化。倘气
血
稍虚。脾胃一损。则生机息而化源绝矣。奈何宋麟祥之痘疹正宗。误用寒凉攻伐。致令愚盲
幼
科。避诸大家之烦。贪痘疹正宗归宗汤一方之易。遂至一时翕然用之。不分虚实寒热。妄行
攻下。以致阴阳脾胃之气俱伤。变症因之蜂起。因而死者多矣。盖妄汗伤阳。则凡起发灌浆
收靥之力。皆失所赖。势必变为 烂音哑。皮薄痒 。外剥而死。故前人于痘疮见点之
后。便禁用升麻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妄下伤阴。则凡脏腑化源。精神锁钥。饮食仓
廪。皆为所败。是必变为陷伏。不起发。不灌浆。灰白倒靥。手足逆冷。吐利不食。寒战咬
牙。腹痛虚胀。内攻而死。故前人禁用大黄石膏枳壳生地鼠粘紫草芩连栀子
之属。恐攻得里虚也。故钱氏曰。疮疹惟用温平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伐。良有以也。陈
氏云。痘以太阴脾肺二经为主。肺宜温而脾宜燥。万氏云。痘疮始终以脾胃为主。胃尝养而
脾当补。马氏云。痘以少阴心经为主。火不可太清。血不可太凉。三说皆是也。盖脾为孤脏
。能
灌四旁。则四脏皆赖一脏以养之。况脾属土而主肌肉。若能化水谷。成津液。灌溉诸经。令
肌肉不枯。气血得其助。痘何难成。但寒土不能生物。必有阳气熏蒸于下。而后能成发育也
。如草木之根在土。而冬月何以不生。以真阳之气息也。可见脾受水谷。化生津液。必藉火
气。始能成腐化之功。所谓火能生土。火乃土之母也。心为君火。能役相火。主乎血脉。若
心火不息。血不寒凝。自能与脾之津液相为流通。痘自红润而鲜艳。所谓血主濡之。气主
之。气无血不走。血无气不行。气乃血之帅也。气行血亦行。肺统一身之气。主乎皮毛。若
肺
气充盈。自能与心之血脉相为周运。痘自尖圆而肥润。是血气充资足。交会于前。脾生津液
。
助养于后。痘之成功。三脏缺一不可。若肝脏则无与焉。至于肾脏。如攻伐太过。或经泄泻
。肾气损伤。则痘疮变黑。归肾而死矣。薛氏曰。凡痘疮在四五日之间死者。毒瓦斯盛真气虚
而不能起发也。六七日之间死者。元气虚而不能灌脓也。旬日之外死者。邪气去。脾胃败
。而元气内脱也。治者但能决其死。而不知其死必本于气血亏损。苟能逆推其因。而豫为调
补。岂断无生理哉。盖起发灌脓结痂。三者皆由脾胃荣养。不可妄投表下攻伐之剂。庶不误
人于夭札也。业幼科者。可不戒哉。请更言之。试问痘疹正宗。专以归宗汤一方。肆用寒凉
攻伐。欲以应无穷之痘。有是理乎。不待明智之士。自能觉其非矣。何幼科昧心丧良。故蹈
其辙也。有力仁人。若能火其书毁其板。使邪说息而正道行。则于婴儿造福不浅矣。
治痘论第十一
痘后
属性:痘疮收靥落痂之后。其婴儿气血必虚。盖自初热伤阴。以至出齐起发灌浆结靥落痂。莫
非气
血之所为。且或体虚痘密。遍体不留余隙。果能一一冲托成实。则是周身气血。皆为痘用。
周身气血皆为痘用。则未有不耗伤者。气血既皆为痘耗伤。则凡于落痂之后。必宜加意培补
。
纵有他症。皆当以末治之。务令气血得以充足撤消。不致遗后日多疾之患。譬如以人搏虎。
虎虽毙而人之气力伤矣。人之气力既伤。未有不需饮食酒肉以将息者。奈何近日俗习。不知
此理
。每于痘疮。皆喜进清凉之剂。于落痂之后。亦妄用黄连栀子苦寒之属。谬曰败毒。致使脾
胃生气大伤。饮食减少。 羸孱弱。卒难撤消。或即变生他症。仍归夭亡。可胜浩叹。嗟乎
。痘不成浆。由气血不能运化。痘既成浆。毒瓦斯已解。果使浆稠痂浓。则毒瓦斯全解。痂落之
后。尚何余毒之可清。在禀赋壮实。血热瘢紫者。或堪其谬。若瘢色红淡。或雪白者。服之
必死。妇人无知。庸医谬习。沉迷痼结。祸世已深。仆思挽救。是以不惜谆复其词。用以代
铎。以振世之聋聩云。
治痘论第十一
附种痘说
属性:粤稽上古之世。民物贞淳。人心恬淡。并无所谓痘疮一症者。迨至有唐以后。风俗浇漓
。人
情穿凿。淫 嗜好。醇酒膏粱。六淫外干。七情内扰。脏腑郁蒸。气精滓浊。及至分形受质
。两情相感。一气浑融。错杂之邪。交相施泻胚胎之始。毒即伏焉。既
生之后。必待天地时行疫疠之气。或挟外感内伤之邪。触之斯发。乃至遁为传染。比户
皆然。为婴儿所必不能免。此父母遗毒之为害也如此。加以近日医无善术。用药乖离。遂至
险逆相寻。死亡略半。
此庸医之为害也又如此。嗟乎。父母爱子之心。何所不至。劬劳鞠育。惟疾之忧。一旦
为庸医所误。呼救何从。甚且宗祀攸关。赖此一线。抑或贞嫠忘死。守此藐孤。一遇差迟。
衔冤更惨。真令人言之痛心。闻之堕泪者也。幸至有宋。有神人出。而立种痘一法。乘儿无
病之时而种之。其种出之痘。少者不过数粒。多者不过数十粒而已。且不需服药。诚挽回造
化。避危就安。万举万全之良法也。
本朝高宗纯皇帝。仁被万方。德逾千古。悯兹良法方书未载。恐日久湮没失传。特于御
宗金鉴书内。编辑种痘心法要旨。仰见仁慈。恩深保赤者矣。第迩来能种之子。皆有力之家
。单寒之儿。犹然自出。岂不大负国家及在昔神人之初念乎。原其所以。屈于力有所不能耳
。今喜博爱堂诸君子。发心择请种师。并资助衣食。广为贫家儿女种痘。洵慈幼之盛举
也。予甚乐焉。用是特缀数语。并冀广为劝导。使人人皆能效法诸君子。于以修福而广皇
仁。端在是矣。功德岂有量哉。
一种痘原所以去险履平。避危就安而设。务宜用种出之痘。所落之痂作苗。其气纯正。无天
行时毒外感内伤之邪。夹杂于中。种出自然稀疏顺吉。应时成功。决无愆忒。若夫时痂。则
断不可用。至于种法。宜以水苗为上。
一下苗之后。调摄禁忌。不可不慎。自始至终。不可稍忽。如避寒热。慎饮食是也。假
气严寒。盖覆宜温暖。勿使受寒。恐被寒气所触。则痘不得出。亦不可过于重棉叠褥。火器
熏靠衣被。致热气壅滞。使痘不得宣发。天气和暖。盖覆宜适中。恐客热与毒相并。致增烦
热。亦不可轻易着单露体。致风寒外侵。阻遏生发之气。此寒热所以贵得其平也。卧处常要
无风。夜静不断灯火。不离亲人看守。一切食饮。宜豫为现成。以备不时之需。如时有迅雷
烈风之变。宜谨帷帐。添盖覆。多烧辟秽香。以辟一时不正之气。至于饮食。人之气血。藉
以生化。痘之始终。全赖乎此。若饮食亏少。气血何所资助乎。但不可过甚。若过饮。则饮停
不化津液。过食。则食滞壅遏气机。大凡吮乳之儿。不多乳。不阙乳。能食之儿。勿餐生冷
粘硬。勿啖辛热炙爆。勿恣意茶水。勿饮凉浆。食不过饱。亦不令饥。此饮食所以贵得
其平也。寒热饮食而外。则凡举止动作。既不可任意骄纵。亦不可过于拂逆。惟在调摄之人
。
耐其性情。兢兢业业。善为保护。不但慎于既种之后。且当慎于未种之先。不但慎于见苗之
初。犹当慎于落痂之后。种师宜谆谆告诫。务期详细。使彼知关系匪轻。心存谨慎。如法
调摄。可保万全。至于禁忌。亦最紧要。凡种痘之家。房中最要洁净。切忌冲犯。宜明亮。
不
宜幽暗。勿詈骂呼怒。勿言语惊慌。勿对梳头。勿对搔痒。勿嗜酒。勿歌唱。凡房中淫
气。妇人经候气。腋下狐臭气。行远劳汗气。误烧头发气。误烧鱼骨气。吹灭灯烛气。硫黄
蚊烟柴烟气。煎炒炙爆气。葱蒜醉酒气。沟渠污浊气。霉烂蒸湿气。溷圊厕桶气。病患
秽恶气。新丧 秽气。以上务宜谨慎遵守。毋稍懈忽。倘自不经心。致令触犯。咎难他
诿也。仍宜谨伺房门。勿令生人及僧尼孝服人辄入。宜将此刷印。人给一张。俾各自慎。
治痘论第十一
辟秽香方
属性:苍术 大黄(减半)
上二味共为细末。红枣煮汤。连肉和成条晒干。宜豫制给人。一凡房屋宽深者。自宜听
其在家。
谨慎将护。倘室庐狭隘。或不足以蔽风雨者。果能筹屋以备暂居。则更妙矣。并且随时酌借
帐被。
─每一小儿。宜给红兴布扎头一条。红稀布小褂一件。取其新洁而又和软也。若极贫之
儿。于冬令严寒之时。则当改给絮袄矣。此宜随时斟酌。
在于发热之时与之。以杜冒滥。既见点后。给灯油鱼馒钱。三百六十文。倘不守禁忌。
将护失宜。致生他症。设有不测者。亦宜量给小费。此虽万中之一。然不得不豫为之筹也。
─一岁之内。四时宜否。要在活人。非富贵之家。自种可比。但于五六七月间。借以深
邃房屋
。少少种之。以为接苗之计。其余各月。不妨随到随种。多多益善也。下苗日期。宜避破闭
。及四立二分二至之前一日。并年命刑冲破害。及岁煞灾煞劫煞。天克地冲比冲之日。
─凡验看小儿。以耳后筋纹为主。红而纹少者为上。纹多而色不紫赤者次之。若纹多而
色兼青
紫。此虽不可与种。然听其自出。则更难矣。宜赠以稀痘药。数服后。令其再诣师验看。
若转
为红色。则又宜亟为之种矣。此外如病后。或现有病。或未及周岁。皆当缓种。必俟其气血
和平。始与之种。除此以往。无不可种之儿也。稀痘药方附后。
消毒救苦汤
羌活 防风 连翘 生地 酒黄柏
升麻 麻黄根(各五分) 川芎 本 柴胡
葛根 生黄芩 酒黄芩 苍术(各二分) 细辛
生甘草 白术 陈皮 红花 苏木(各一分)
当归身 黄连(各三分) 吴茱萸(半分)
共为粗末。周岁之儿。每用三钱。两三岁者用五钱。于四立前一日。东流水煎。调制朱
砂服。
制朱砂法 用当归 川芎 升麻 甘草(各六两)
东流水六大碗。新砂锅。桑柴文火煎减半。倾出。滤去渣。用好朱砂四两。绢包线扎。
悬胎
离砂锅底寸许。挂定。将前所滤之汤。陆续入于锅内。桑柴火缓煮。俟汤将干。取起研极细
末。一岁一分。
下苗后。必以七日。五脏传遍而后发热为则。然亦有六日而即热者。亦有九日十一日而
始热
者。此其常也。若发热于五日以前。此际苗气尚未传遍。热何由作。必因将护不慎。致犯外
感内伤。或已染时行之气。而欲出天花也。与种痘无涉。种师宜豫申明其说焉。若逾十一日
不热。宜更为补种。
附方
柴葛桂枝汤 主表散痘热。
柴胡 干葛 桂枝 防风
白芍 甘草 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