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13-知道更要做到-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我的这个构想确有些像天方夜谭。但请你相信,如今我给你讲述时,我的这个雄心早已化为了蓝图,变成了我实实在在的行动。    
    听了我以上这番话,你一定难以置信。如果你确是这样,那就请你听我讲述一个关于《一千零一盏心灯》的真实故事吧,而且真实到我能追溯到它开始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甚至是哪一天的哪一时、哪一刻。    
    故事之缘起    
    那是2000年11月8日6点22分。窗外,万籁俱寂。我坐在书房静谧而白晰的灯光下,铺开了稿纸,拿起了笔。    
    是什么促使我在这个初冬的清晨坐在静谧而白晰的台灯下,铺开了稿纸,拿起了笔呢?    
    原来就在前几天,我到外甥女家,她女儿正捧着一本薄薄的小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我拿起一看,是台湾旅美作家刘墉写的,都是一篇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小巧而精美,抒发着种种的人生感悟。    
    “这不正是我一直想写的那种短文吗?!”我当时看了几乎要惊叫起来。因为这许多年来,我脑海里总有一些火花在闪烁。而每当心中“怦”然一动,我立刻会习惯性地打开笔记本,记下一个小标题,准备在日后写成一篇短文。没想到在不知不觉间,我竟积攒起了1062个这样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我都认真做了编号)。但可惜的是,这些小标题始终沉睡在我的笔记本上,从未被人唤醒。    
    那天回家后,我的脑海里一直在萦绕着一个问题——既然自己正在研究习惯,既然自己被称为“中国研究习惯问题的专家”,那为何不设法让自己去养成一天写一篇随感的习惯呢?试想,倘若这个习惯养成,那些小标题岂不就会逐渐被我唤醒?更何况有此习惯,以后我就可以随时捕捉灵感的火花,日积月累,岂不就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每天写一篇随感,谈何容易!我有这种能力吗?我有这种精力吗?我有这种毅力吗?我有这么多题材吗?我写的这些东西将来能被世人接受吗?……    
    那些天我内心一直在为此激烈地斗争着——这习惯我究竟是去养成还是放弃?因为我深知,这习惯一旦下决心开始,那就意味着从今往后我每天要额外地为它付出更多的艰辛、劳碌、思虑、心血……    
    但斗争的结果,我还是义无返顾地上路了。因为我确信这一习惯对我人生的重大意义,同时作为一个习惯专家,我决不允许自己本身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位哲人不是这样说过吗:“构想再好,但1毛钱能买上一打;只有那些勇于把构想付诸行动的人,才是无价的。”而我就要做这种勇于把构想付诸行动的人。    
    ……     
    以上就是2000年11月8日清晨那一刻我最真实的内心。就在那一刻我下了最后的决心,决心从那天起,养成每天清晨写一篇随感的习惯。而也就在那一刻,我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记下了6点22分——这个对我而言将十分庄严、神圣的时刻。    
    而如今这个时刻真成了我生命中一个庄严、神圣的时刻。因为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我养成了一日一文的习惯;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我养成了天天写作的习惯;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许多思想的火花、灵感的闪光、难以割舍的情愫、已经流逝的往事就像涓涓细流,每天从我笔下汩汩流出……    
    《一千零一盏心灯》的灵光闪现    
    习惯这东西真是奇妙莫测。还记得当我下决心养成之初,那是何等艰辛,真可以说是咬着牙才坚持了下来。但哪想到这习惯一旦养成,当初的艰辛竟逐步演化成了无穷乐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又一个的奇思妙想竟不断地从我的脑海里跳跃出来,以至弄得我常常兴奋莫名、难以自制。    
    记得最初我兴奋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现在这一日一文已成为我的习惯。既然这样,100天岂不就能写100篇(当然,那仅仅是初稿),1000天岂不就能写1000篇!    
    100天100篇,1000天1000篇!天天写就会成了习惯,我怎么就做不到这一点呢?我肯定能做到!而既然我肯定能做到,那积累起来,岂不就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就这样,我每天一篇,每天一篇,内心十分兴奋;再联想到100天100篇,1000天1000篇,兴奋中更有不少亢奋。    
    但哪知就在这亢奋中,有一天,我脑海里突然“倏”地一下,闪出个大胆而奇特的想法:    
    “西方有部名著叫《一千零一夜》,刘墉有本书叫《点一盏心灯》,那我有没有可能写一部书,这部书就叫《一千零一盏心灯》呢?!”    
    这简直是灵光一闪!那天,当脑子里闪出《一千零一盏心灯》这道灵光时,我眼前猛地一亮,仿佛天地万物都给照亮了似的——是啊,《一千零一盏心灯》,多响的书名!多亮的书名!!多确切的一个书名啊!!!我每写一篇,不就是与年轻人的一次交心?每一次交心,不就是点亮年轻人心中的一盏心灯?而如果我用3年时间,真能写出一千零一篇,那不就是名副其实的《一千零一盏心灯》吗?    
    就这样,我越想越兴奋,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想越觉得自己值得去为之奋斗。试想,倘若3年以后,不,倘若10年以后,我真能出一部《一千零一盏心灯》,那多神圣、多崇高啊!简直神圣、崇高得有些伟大了!而对于我这样一个当年曾想放弃生命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呢?!    
    因此,就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清晨一日一文的劲头更大了,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元旦、春节,不管发烧、感冒,日日不辍、天天不断,向着那个伟大而神圣的目标挺进。我心中充满了豪情,脚下充满了力量!我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一句箴言的伟大力量——高尚的品质,一旦与坚定的目标融为一体,它的力量就可以惊天动地,势不可挡!    
    是的,正是依靠这种可以惊天地、泣鬼魂的神奇力量,如今,当我向你提笔写上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你:我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我没有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一千零一盏心灯》我不仅想到了,不仅说到了,而更重要的是,我真地做到了!因为全部初稿我真地用1001个清晨,一篇不落地完成了。而完稿的日期是2003年8月8日,一个多吉利的日子啊!(如果你有兴趣计算一下,从2000年11月8日到2003年8月8日是多少天,那一定不多不少,正好是1001天!)    
    以上就是关于《一千零一盏心灯》的真实故事。那一盏盏心灯,记录着我对人生最深切的感悟和思考,也是我内心深处最真诚的坦露和表白。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这一盏盏心灯像一碗碗饱含着我浓浓深情的“心灵鸡汤”,能去滋养我们祖国的每一个蓓蕾、每一朵鲜花,去润泽我们祖国每一颗年轻、稚嫩而又充满了饥渴的心田!    
    为了实现以上宿愿,目前我正在对当年的初稿精心修改。我准备一年精心修改出100篇,变成薄薄而精致的一卷,呈现给我的读者;待10年完成10卷后,再集结成完整的一部,献给我所有年轻的朋友。现在我对第一卷的修改已近尾声,初定名为《梦回清华园——〈一千零一盏心灯〉卷一》,因为我在那里记录了许多我对母校清华的深情回忆。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永恒的一刹那》(1)

    在我这《一千零一盏心灯》的真实故事行将结束之际,你也许很想领略其风貌,为此,我特将其中惟一发表的一篇,向你献上(2001年7月25日发表于《北京青年报》),以供你窥一斑而知全豹。    
    可你也许不会想到,我这惟一发表的一篇,不是一篇一般的随感,竟是一首诗、一首长诗、一首我平生所写的第一首长诗。而你也许更不会想到,我这平生所写的第一首诗不仅得以发表,而且居然还在一次全国性的诗歌比赛中得了大奖,还在一次与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同台演出的万人广场晚会上,获得了爆炸性效果。    
    “这简直又是天方夜谭,怎么可能?”你也许会这样想。    
    如果你真是这样,那就请你耐下心来,再听我讲一讲关于这首长诗的近乎神话的真实故事。    
    你一定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那个永远难以忘怀的仲夏之夜吧?    
    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忘记。因为就在那一夜,我们全世界的华人几乎在同一瞬间不约而同地跳跃起来——我们久盼的北京申奥终于成功了!    
    再追忆一下那一晚你的狂喜之情吧!再追忆一下那一晚你和你们全家、你们全乡、你们全城和我们几乎所有华夏子孙的狂喜之情吧!    
    而那晚的我,那晚的我家,何尝不是如此呢?可以说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当我和爱人一起在院内散步时,我们依然沉醉在这狂喜之中,以至于使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要表达、要倾泻、要喷涌的感觉,只是一时还不知从何突破。    
    但就在此时,就在这无法抑制的狂喜中,我的脑海突然像闪电一样,闪出了一道耀眼的光亮——那“一刹那”,也就是萨马兰奇拿着那张纸,宣布“北——京——”的一刹那,多罕见、多难得、多经典啊!因为就在那一刹那,我们莫斯科的代表几乎同时骤然腾起;而那一刹那在我家、在北京、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情形不也同样如此吗?可以说我们全世界的华人在这一刹那几乎都同时骤然腾起。而这一切有谁指挥、有谁组织、有谁命令呢?没有,根本没有!这一切完全发自内心,发自我们全世界所有华夏子孙的内心!    
    就这样,萨马兰奇宣布“北——京——”那一刹那,我越想越觉太激动了。我心里清楚,刚才脑海那道耀眼的闪光不是别的,是灵感,它已帮我找到了表达我强烈情感的最佳突破口。而我平时就有抓住和记下灵感的习惯。因此那天我散步一回家,就立即找出了纸笔,也不管这纸笔的好坏,就飞速把这灵感——这“一刹那”和由这“一刹那”联想到的种种记了下来。因为我知道灵感这东西,往往一闪而过,你稍不留神,它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还记得那天我在纸上凌乱地记下那灵感不久,忽然想起每天清晨的那盏心灯还没完成。那今天这盏心灯写什么呢?思索中我突然像猛醒了似的——既然刚才记下了“一刹那”的灵感,那为何今天不以这“一刹那”为题写一篇随感呢?    
    说写就写,不能耽搁!我的脑子是热的,要趁热打铁!否则,过了几天,不就凉了;不就会像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蔫了?!    
    于是我坐在了写字台前,拿起了笔。由于当时我的大脑还处在狂喜之中、沸腾之中,各种思绪、联想还在奔涌之中,因此,当我下笔时,笔下竟像是在喷涌似的。结果,我这个从未写过诗的人,竟破天荒第一次喷出了一首诗,而且是一首长诗。而这首长诗不仅在当时得以全文发表,而且在2005年《北京文学》和北京朗诵艺术团联合举办的全国性的“‘新北京、新奥运’朗诵诗歌有奖征文比赛”中竟还获得总体第二名、二等奖第一名的优异大奖(请见《北京文学》2005年第七期)。更令我欣喜不已的是,在2005年9月17日内蒙古乌海市举办的一场《青春·草原·美文诵读晚会》上,我自告奋勇亲自上台朗诵了这首长诗。那天的晚会主要由三位来自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也应邀登台。而没想到在如此一场晚会上,我自编、自导、自演的这个长诗朗诵节目竟取得了轰动性效果。当我朗诵完走回嘉宾席时,许多嘉宾和朋友都纷纷起立,同我握手致贺。    
    作为一个从未有过诗作的人、作为一个从未在万人晚会上登台演出的人,能有此殊荣和幸运,应该是很值得庆贺的吧!下面就让我把这首获奖长诗全文向你呈上,让你也来分享我的喜悦和快乐,让我们在一起,再一次回到那个仲夏之夜,回到那个令我们所有华夏子孙终生难忘的一刹那吧:永恒的一刹那    
    ——为申奥成功放歌这一刹那已成永恒,    
    它已深深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上;    
    这一刹那已成历史,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将永远铭记。    
    这一刹那,使百年梦圆;    
    这一刹那,使屈辱扫尽;    
    这一刹那,使激情点燃;    
    这一刹那,使火山迸发;    
    这一刹那,使神州沸腾;    
    这一刹那,使环宇惊诧!    
    这是何等动人心魄的一刹那啊——    
    目不转睛、凝神屏息、心跳怦怦之后,    
    几乎在同一时、同一刻,同一分、同一秒,    
    当一个熟悉的词从一串陌生的外文后蹦出时,    
    刹那间,    
    无数黑头发、黄皮肤的人从荧屏前骤然腾起。    
    没有人命令,没有人指挥,没有人组织,    
    但几乎以完全相同的身姿骤然腾起。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永恒的一刹那》(2)

    人们激情迸涌、纵情欢呼、相互拥抱、喜泪横流,    
    任狂喜洒满不眠之夜的每一寸土地。    
    这一刹那何时有过?    
    天上人间,中外古今,    
    谁能说没有?    
    但无论哪一个一刹那,    
    都没有像这一个一刹那那样,    
    那瞬间是如此整齐划一,    
    那欢呼是如此排山倒海,    
    那不可抑制的情感是如此感天动地、动地感天。    
    我们在一个普通的客厅,    
    朋友已相聚在一起,    
    几乎不差分秒、不差毫厘,    
    当那个熟悉的词刚一撞击我们的耳膜,    
    刹那间,    
    我们全屋的男女老少也几乎同时骤然腾起。    
    我似乎感到,    
    这已成永恒的一刹那,    
    同时腾起在我家楼上、我家楼下,    
    同时腾起在整个京城、整个中华,    
    同时腾起在日月潭、在铜锣湾、在唐人街、在富士山,    
    也同时腾起在每一个有我们华夏儿女的地方。    
    世界上有哪一个一刹那    
    有如此众多的人同时骤然腾起?    
    世界上有哪一个一刹那    
    有如此众多的激情汇成山呼海啸?    
    世界上有哪一个一刹那    
    有如此众多的热血在一起汹涌澎湃?    
    世界上有哪一个一刹那    
    有如此众多颗心在一起狂蹦欢跳?!    
    人常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我却要说三百年球西,三百年球东!    
    谁说落后的一定永远落后?    
    谁说病弱的一定永远病弱?    
    谁说八年挫败,我们不能越挫越勇?    
    谁说百折不回,我们不能后来居上?    
    谁说卧薪尝胆,我们不能反败为胜?    
    谁说众志成城,我们不能梦想成真?!    
    是的,    
    二十一世纪定将是我们中华重新崛起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定将是我们中华辉煌再现的世纪。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    
    当它一旦醒来的时刻,    
    整个地球,    
    整个世界,    
    都将为之震颤!”    
    凭什么为证?    
    就凭这一刹那—    
    公元2001年7月13日22时08分,    
    当“北—京—”两字    
    从万众瞩目的萨马兰奇口中蹦出的、    
    已成永恒的、    
    一—刹—那——!!!读罢这首长诗,你心中感触如何?这长诗是否准确地记录下了我们华夏文明史上那个最令人难忘的瞬间?是否再真实不过地表达了我们全世界炎黄子孙渴望中华重新崛起的强烈愿望?是否最忠实地再现了那一夜、那一刹那你我胸中那种最炽热、最真挚的中华情、爱国心?    
    而如果我不告诉你,有谁能想到这首诗竟出自一个从未写过诗的人,出自一个当年在清华学工科的人,出自一个曾经痛不欲生的人!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又是什么?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永恒的一刹那》(3)

    而如果这确是一个小小的奇迹,那这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我的天资?是我的禀赋?是我的才华?    
    不,显然不是。这里最关健的,显然是习惯!是习惯的伟大力量创造了这奇迹!试想,倘若我没有随时抓住灵感的习惯,倘若我没有每天写一盏心灯的习惯,这奇迹能产生吗?肯定不能!由此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了“习惯”二字对我们人生、对我们人类的巨大价值!    
    综上所述,是“习惯”使我这个年届花甲的人如今居然还能“劈叉”;是“习惯”使我如今居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