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小豆豆一直在盼望的吃“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的午饭时间终于来到了。这“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说起来,这个词本是校长想出来的,指中午饭盒里面的各种菜类。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到饭盒里的菜时,总是说“请注意培养孩子们不要挑食”,或者说“麻烦您不要让孩子们的营养太单调了”等等,但校长却是一句话:
“请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给孩子们带来。”
校长对孩子们的家长就是这样拜托的。
“山”指什么呢?打个比方说吧,就是指蔬菜啦,肉啦什么的(请注意,肉虽然不是山上产的,但是若按大的分类的话,牛啊,猪啊,鸡啊,这些都是在陆地上长的,所以归入“山里的”这一类)。“海”呢?就是指鱼啦,以及用鱼、贝类、紫菜等海鲜制作的菜肴等等。这就是说,要求中午带的饭盒的菜里,必须有这两大类食品。
小豆豆妈妈心里非常佩服。她暗自想到:“在成年人里,能把必要的事情表达得如此简单扼要的,除了校长先生之外,是不会有第二个人的。”不过,对于妈妈来说,也有觉得不可理解的地方,因为只要求分成海和山两大类来考虑副食,倒也十分简单。更何况校长还亲口说过,虽说要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但“不要勉强”,“不要太高级了”,因此,山里的东西带上牛蒡丝做的菜和烧鸡蛋,海里的东西带上调味的“鱼肉松”就可以了。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两类东西只要分别是咸梅干和紫菜就成了。
而且,正象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时觉得非常羡慕一样,吃午饭的时候,校长瞧着同学们饭盒里的饭菜,口里问道:“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么?”孩子们对校长一个一个地查看自己的饭菜感到特别快活,接下来每个人自己再找出哪是海里的,哪是山里的,这本身就带有十分新奇的味道。
不过,由于妈妈忙,或是一时腾不出手来,偶尔也有小朋友只带来了山里的东西或者只带来海里的东西。这时候该怎么办呢?那位小朋友完全不用担心。为什么呢?因为正在逐个查看饭盒的校长先生的身后,跟着扎着白色炊事围裙的校长夫人,她两手各拿一只锅。只要校长在哪个缺一样的孩子面前说了声:
“海!”
校长夫人就立刻从“海”那只锅里夹出两块烤鱼肉卷放在那孩子的饭盒盖上。如果校长先生叫一声:
“山!”
校长夫人那另一只“山”的锅里就会跑出一块煮芋头来。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谁也不会说“不喜欢吃烤鱼肉卷”,也不会在心里捉摸“谁的菜高级,谁的菜不带劲”了,反而会高兴自己两样都齐全,彼此又嚷又叫地欢笑起来。
小豆豆这回才好不容易明白了什么是“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她有点担心,照这个样子,今天早上妈妈急急忙忙给自己做的饭菜能合格吗?然而,当小豆豆把饭盒盖打开时,差一点“哇哈”地叫出声来,她甚至把嘴捂上了,因为这饭盒里装的太棒了!黄色的炒鸡蛋、青色的豌豆、茶色的鱼肉松、粉红色的炒得松蓬蓬的咸雪鱼子,各种各样的颜色,就象花园那么漂亮。
校长俯身瞧了瞧小豆豆的盒饭,说:“开饭啦。”一般来说,接下来学生们说上一句:“我先吃啦!”就该开饭了,但这所巴学园却与众不同,还要当场来一曲合唱。因为校长还是位音乐家,创作了一首叫做《饭前歌》的歌曲。不过这首歌的曲子是一位英国人作的,只有歌词是校长编的。其实,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原有的曲子上,校长新填了歌词。原曲就是英国那首有名的少年儿童歌曲《划船曲》,它的第一段歌词是这样的:
划,划,划你的船,顺着小河欢快地往下划,生活美妙无比。
而校长给这首曲子填的歌词是这样的:
嚼,嚼,嚼哟!
吃的东西
要细嚼慢咽哟!
要细嚼慢咽哟!
就是说,要把这首歌唱完才能动手吃饭。原来的曲子和校长填的词十分合拍,以至这所学校的毕业生长到相当大以后还一直坚持这支曲子就是吃饭前必唱的歌呢!也许校长是因为自己牙齿脱落了才创作这首歌的,也许真正的目的并不在歌词本身,而是为了让学生们记住他平时总对大家说过的话,即开饭要多花点时间,一边高高兴兴地谈论各种话题,一边从从容容地把饭吃完。不过,还是把话说回来吧,大家高声唱完这首歌以后,说了声“谢谢啦”,就动手吃起了“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小豆豆当然也和大家采取了一致的行动。
礼堂里霎时便安静下来了。吃过午饭后,小豆豆和大伙儿在校园里你追我赶地玩了一会儿,当同学们回到电车教室时,女老师向大家问道: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学习的很好,下午想做什么呀?”
还没等小豆豆想出“做什么才好……”,同学们已经抢先七嘴八舌地嚷开了:
“散步去!”
“好,那么就出发吧!”
老师说着站起身来,大家也忙把电车门拉开,穿上鞋跑了出去。小豆豆虽然经常和爸爸或那只小狗洛克一起去散步,但却不知道在学校里也能出去散步,因此感到很惊讶。不过,小豆豆是最喜欢散步的,所以也就急忙穿好了鞋子。
后来小豆豆才明白,老师在早晨第一节课时,就把当天所有课程的习题都写在黑板上了,等到大家鼓足劲在上午把习题全部做完,到下午一般就都是出去散步了。在这一点上,无论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六年级的学生全都一样。
一出校门,九名一年级同学便把女老师围在中间,沿着一条小河走去。小河两岸栽种着一排排高大的樱树,直到前几天还开满了樱花。此外便是一望无际的菜花田。如今,河已被填平,前不久还几乎都是庄稼地的自由冈也挤满了公寓和店铺。
“咱们这是到九品佛寺去散步呀!”
那个身穿印有小兔子连衣裙的女孩子说。她的名字叫朔子。接下来朔子又告诉小豆豆说:“前些日子我们在九品佛池塘旁边看到蛇啦!”
“听说有颗流星落到九品佛寺那口古井里去啦!”
大家自由自在地边走边天南海北地聊天。天空碧蓝碧蓝的,到处都有数不清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大约走了十分钟左右,女老师停住了脚步。她用手指着黄色的菜花说:
“这是菜花。它为什么要开花,大家知道吗?”
接着女老师给大家讲了雄蕊和雌蕊的问题。学生们都蹲在路边仔细地观察那些菜花。老师说:这些蝴蝶正在帮助它们开花。确实,那些蝴蝶真好象在帮忙似的,显得十分繁忙。
停了一会儿老师又往前走去,大家也停止观察站起身来。不知谁说了一句:
“雄蕊和雌蕊不一样吧?”
小豆豆想:“不会不一样吧!”但她自己也闹不明白。不过,有一点和大家是相同的,就是知道了“雄蕊和雌蕊都很重要”。
又朝前走了十多分钟,眼前出现了一片茂密的小树林,这就是九品佛寺院。
进入寺院后,大家立即吵吵嚷嚷地朝自己想看的地方跑去。朔子问小豆豆:
“去看看流星掉进去的那口井吧?”
“好。”
小豆豆说着就跟着朔子后边跑过去了。
虽说叫水井,其实是用石头砌成的,有她俩齐胸口那么高,上面盖了个木盖。
她俩把井盖搬开,朝井底望去,里面一片漆黑,仔细一瞧,只有类似混凝土块或石头块之类的东西,根本看不到小豆豆想象的那种闪闪发光的星星。
小豆豆把头探到井里往下看了好长时间,最后抬起头朝朔子问道:
“你看到星星了吗?”
朔子摇了摇头,说:
“根本没有。”
小豆豆想:“为什么不发光呢?”于是便说:
“也许星星这会儿正在睡觉吧?”
朔子的两只大眼睛睁得更大了,口里说:
“星星也要睡觉吗?”
小豆豆自己也不太有把握,便连忙说:
“我想,星星可能是白天睡觉,晚上起来发光吧!”
接下来,大家都玩了个痛快。有的看着哼哈二将的大肚皮笑个不停;有的尽管有点胆怯,还是探进头去瞧瞧那昏暗的佛堂里的佛像;还有的孩子把自己的脚踩到石头上残存的“天狗”大脚印里,比量比量大小;有的孩子围绕在水池周围向正在划小船的人们问安;也有的孩子借着坟墓四周那乌黑光滑的油石板在玩踢石头跳方格的游戏。特别是第一次来散步的小豆豆,简直兴奋极了,每看到一样新鲜东西都要一次又一次喊出声来。
春日的阳光已经开始西斜。老师对大家说:
“我们回去吧!”
大家又挨在一起顺着菜花和樱树之间的小路朝学校走去。
这种散步,对于孩子们来说,表面上好象是自由游戏的时间,实际上却学到了宝贵的理科、历史和生物学的知识。而这一切又正是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的。小豆豆已经完全和大家交上了朋友,觉得好象和大家老早就在一起了似的。因此,在回去的路上她朝大家大声地说:
“明天还散步吧!”
大家又蹦又跳地说:
“好,就这么办!”
蝴蝶还一直在忙个不停,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声。小豆豆的心简直高兴到了极点。
小豆豆在一切都真正令人感到新奇的巴学园送走了一天又一天。
小豆豆仍旧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希望早点到学校去。而且每天一从学校回来就对洛克和爸爸妈妈说个不停,什么“今天在学校里干了件什么事多么有趣”啦,什么“又大吃了一惊”啦,等等,听完这些妈妈总是说她:
“有话等一会儿再说,先吃点点心吧,怎么样?”
象这种情况,几乎天天如此,不管小豆豆对学校熟悉到了什么程度,回到家来她好象总有说不完的话。
妈妈倒是从心眼里感到高兴,她想:
“不管怎么说,孩子有这么多话要讲,总还是难得的呀!”
窗边的小豆豆
第四章
有一天,小豆豆坐在上学去的电车里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哎呀!巴学园还应该有校歌呀?”
想到这里,小豆豆恨不得马上就能赶到学校,虽然还有两站才能下车,但她已经站到车门口摆好了起跑的姿势,只等电车一到自由冈车站就可以立即跑下去了。到了下一站,车门打开时,有一位正要上车的阿姨看到有个小女孩站在门口摆出一副立即就要跑出去的架势,还以为她要下车呢,可她却根本没有动,这才一边上车一边说:
“你这是干什么哪?”
因为早已做好了准备,所以电车一到站,小豆豆下车的速度是可想而知的。年轻的男售票员还没等车停稳就以潇洒的姿势把一条腿跨到了站台上,一边下车一边吆喝着:
“自由冈!请下车的乘客……”
还没等他喊完,小豆豆的身影早已从检票口消失了。
跑到学校,一进教室,小豆豆就向先来的山内泰二同学问道:
“哎,阿泰,这学校有校歌吗?”
爱好物理的阿泰以颇为深思熟虑的口吻答道:
“好象没有吧?”
“唔——”
小豆豆略做出郑重其事的样子应了一声,又说:
“我想还是有个好。以前那所学校就有一首,可棒啦!”
说着就放开嗓门唱了起来:
“洗足池水虽然浅,却能深深打动伟人心。”
这是原来那所学校的校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歌词尽管很难理解,
只能略微明白一点点,但小豆豆还是记得很牢。
(尽管只记住了这么一句话。)
听小豆豆唱完,泰二轻轻挠了两下脑袋,好象有点佩服似的“唔——”了一声。
这时,其他同学也都来了,对于小豆豆唱的难懂的歌词,都现出一副尊敬和憧憬的神态,口里都“唔——”了一声。
小豆豆建议道:
“怎么样?请校长给我们作一首校歌好不好?”
刚好大家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就立即响应:
“太好啦!太好啦!”
于是大家便蜂拥着朝校长室走去。
校长听了小豆豆唱的歌词,又听了大家的希望,然后说:
“好!那么明天早晨我就把校歌作出来!”
同学们说:
“一言为定啦!”
接着又纷纷回到教室去了。
转眼就到了第二天早上。校长通知各个教室:“大家都到校园集合。”小豆豆和同学们怀着激动的期待的心情来到校园集合。校长把一块黑板搬到校园中央,然后对大家说:
“同学们看行不行啊?这就是你们的学校——巴学园的校歌!”
说完就在黑板上画了五条线,接着又画了一排小蝌蚪。
1=C2/4
(1。23|3。45|5。6|50||)
——
——
巴学园巴学园巴学园
随后,校长便象乐队指挥似的高高扬起手臂,口里说:
“好,现在大家一起唱!”
说着就把手向下一挥。全校五十名学生都跟随着校长的声音一齐唱了起来:
“巴学园,巴学园,巴——学园!”
“……就这么一句?”
中间有片刻停顿,小豆豆便提出了疑问。
校长得意地答道:
“是啊!”
小豆豆大失所望地对校长说:
“再难点就好了,就象‘洗足池水虽然浅’那样。”
校长涨红了脸笑着说:
“不喜欢么?我可觉得这首歌满不错哩!”
结果,其他孩子也不愿唱这支歌,都说:
“这首歌太简单啦,干脆别要了!”
校长显得有点遗憾,但根本没有生气,就用黑板擦把歌词擦掉了。小豆豆心里有点过意不去,觉得“太对不起校长啦!”但转念一想:“我们想要更了不起的嘛,这也是没办法呀!”
其实,再没有哪首校歌能这么简单,又这么能充分体现校长爱“学校和孩子们”的心情了,然而孩子们还不能理解这层意思。而且,自那以后孩子们也把校歌的事忘了,校长可能也不想要了吧,用黑板擦擦掉之后,巴学园始终就没再有过校歌。
对于小豆豆来说,今天可是个干了一番大事业的日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豆豆把自己最珍贵的钱包掉到学校的厕所里了。虽说里面没装一分钱,但那是小豆豆最喜欢的钱包,以至上厕所时都要带在身上。那个钱包十分漂亮,表皮是用黄、红、绿三色丝线编成的小方格,外形呈四方扁平状,有个三角形的舌头式的盖,暗扣处镶了个银色的苏格兰猎狗式的别针。
小豆豆从小就有个怪毛病,上厕所解完手后常常要低头往下看看。由于有这么个毛病,上小学以前就有好几次把麦秆编的或是镶有白花边的帽子掉进了厕所里。
当时没有象现在这样的冲洗式厕所,下面是一个水槽,粪便都是从里面掏出来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帽子就浮在粪便上,没人再去管它了。因此,妈妈平时一再嘱咐小豆豆:“解完手不要往下看!”
尽管这样,今天上课前去厕所时,一不注意又往下看了。就在那一瞬间,也不知是没拿好还是别的缘故,那只心爱的钱包“扑通”一声掉进了茅坑,小豆豆“啊”地惊叫了一声,下面漆黑一团,根本就看不到钱包的影子。
你猜,这时小豆豆怎么了呢?她没有哭鼻子,也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立即朝勤杂工叔叔(现在叫公务员叔叔)堆放杂物的小屋跑去了。并且把洒水用的勺子扛了回来。比起年纪还小的小豆豆来,勺子把几乎比她的个子高出去一倍,但她根本顾不得这许多了。小豆豆绕到学校后面,找到了掏粪口。她估计钱包可能掉在厕所外侧墙壁附近了,可是哪儿也没有,找了好大一会儿工夫,这时才注意到离墙一公尺远的地面上有个圆圆的水泥盖,小豆豆判断这很可能就是掏粪口。好不容易把水排干,下面马上出现了一个洞口,这肯定就是掏粪口了。小豆豆把头探进去仔细瞧了一番,口里说:“好象有九品佛池塘那么大呢!”
接下来小豆豆就大干起来了。就是说,把勺子伸进粪池里开始往外掏粪了。起初,只是掏钱包可能落下去的那一块地方,但由于里面又深又暗,再加上上面是用三个门隔开的厕所,下面共用一个粪池,所以面积相当大。而且如果把头往里探得过深的话,就有可能掉进去,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只管往外掏,掏出来的东西都堆在了洞口周围。不用说,每掏一勺小豆豆都要检查一遍,看钱包是否掺在里面。每次都以为“这下有了吧”,可是,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钱包就是不往勺子里来。就在这时,传来了上课的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