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81-先哲医话-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痢疾初起,以发表为紧要。若将噤口痢者,早可大下之,宜大柴胡加芒硝汤。禁口药汁 
难下 
者,咽以生萝卜汁,则得能下也。冷痢者,多属泻心汤,补中加大黄汤证,而附子之所治, 
亦往往有之。 
咳嗽属阴者难治。横卧则发咳,仰卧则不咳者,水饮所为也,宜神 丸。子嗽者,因胎 
气生长,水停心下而为咳也,宜当归芍药散。 
泄泻无异证者,宜胃苓汤、补中汤类,又有养胃汤、藿香正气散、真武汤所宜。若食即 
更衣 
者,属脾虚也。轻者,宜补中汤。重者宜补中益气汤。久泻者,可理中焦,宜附子理中汤加 
赤石脂,或阿芙蓉丸。泄泻证多因不能泌别水谷,故宜分利水与糟粕。论云∶下利不止,当 
利其小便是也。利小便宜春泽汤加附子。属中焦者,宜补中汤,或生姜泻心汤。泄泻愈后, 
脉迟细而弱,至夜半或黎明而泻者,此命门真阳不足也,宜七成汤,或参苓白术散主之。又 
有属实者,宜大黄丸类。 
嘈杂者,水气挟火也,宜三黄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但心下不痞者无效。(按∶心下不 
痞而 
嘈杂者,宜旋复花汤,又吴茱萸一味煎服可也。《古今医统》云∶嘈杂之为证也,倏尔腹中 
如火发,腔内空空若无一物,似辣非辣,似饥非饥,似痛不痛,而有懊 不自宁之状,得食 
暂止者是也。可谓说尽嘈证矣。) 
黄胖或以为感粪土气,亦非无理,何则?此病中人以上患之者绝无,中人以下往往患之 
也, 
宜皂矾丸。又男子脱血后,或女子薄血作此状者,宜四味补血汤,非皂矾之所治也。(按∶ 
因食粪发黄者,《本草图经》秦艽条引《崔元亮集验方》云∶夜食误餐鼠黄亦作黄。识病捷 
法云∶鼠盗饮食五谷遗粪在内,人不拣择误食,则生黄胆是也。) 
风毒肿多壮年者,老人甚少。两脚虽红肿不能自溃,先可发散,宜一剂散,后可下之, 
宜禹功散。治法大抵同于痛风。 
病患有呼吸乍失调度。乍复者,不出五六日死。经曰∶呼气出于肺,吸气入于肝肾。其 
失调度者,呼气不能归肾,上越于肝也。 
心中时烦唇红,发作有时,时呕恶,闻食臭颧骨红者,属蛔虫,理中安蛔汤加甘草、附 
子。 
反胃者断谷食,但饮白米饮与理中,大半温脾诸汤为佳。又有因水气发此证者,必心下 
悸, 
宜生姜泻心汤。(按∶此证亦减饮。余闻台洲有减饮论未见,盖减饮事详见东坡集,与孙运 
司书,可参考焉。) 
穿踝疽不辨足内外肿痛者,宜杜仲汤加蝮蛇。病重者,副用禹功散。 
解颅渐长大者,头骨开压额前肉也,当施绷带。初起者,宜六味丸加鹿茸,此方能治解 
颅五迟二证。盖本诸薛己之说。 
蓐劳初起,宜当归建中汤。(按《千金》内补建中汤主治可考。) 
妇人肩背强急者,以坐药导带下则愈。若心下痞者,宜生姜泻心。(按∶妇人肩背强急 
者,多系 癖之所为,延年半夏汤最效。) 
喘息急者,半夏为末和生姜汁加曲服之甚效。 
津液虚燥不大便而窘迫者,下焦气脱也,当升提其气,宜补中益气汤。若不窘迫者,宜 
六成汤。盖以补中益气汤无腹力,六成汤有腹力为辨。若六成汤证而无力者,宜加鹿茸。 
竹叶除胸中烦热,竹茹主豁痰,所治各异。胸中烦闷者,栀子之所主。自心下及胸中者 
,黄连之所主,亦各有专长。 
小儿夜啼,宜安虫散。(按∶安虫散治虫动心痛,又小儿夜啼神效。胡粉炒黄,槟榔、 
川楝 
子去实,鹤虱各三钱,白粉一钱五分,铁器内火熬,砧杵,共五味为末。每服一字,大者半 
钱,温米饮服。) 
酒 鼻严禁酒。时时以三棱针刺去血,可与辛荑清肺饮。 
脑漏者,脑中酿热以出瘀涕也,古人以为脑移肺热误矣。其初流黄汁,后变白浊,甚者 
溢于 
咽,且鼻中点滴连绵不止,其状虽似清涕,以纸拭之,干则发黄色也,宜脑漏一方,又似此 
证而鼻塞者,息肉也。其初生鼻中,渐逼鼻口,其色初白,次变桃花色,又一等甚者,色如 
李实熟,此证虽相似,以鼻塞与不塞为辨。鼻息治方见于方铃,又以瓜蒂末贴纸张捻条插入 
息肉上,则黄汁出而愈。 
丹后宫津侯(松平伯蓍守。)平素无他病,鼻常流清涕不止,余以为肺寒所为,以大枣煎 
汁服皂荚丸,灸大椎第一间身柱,七日而愈。 
症疮属表证,宜发表,杨梅一剂散加反鼻主之。其初与遗粮五宝丹等者,甚非也。 
疳疮世贴膏亦非良策,但傅奇良末佳。(按∶杨梅一剂散方见于外科大成。) 
疳疮发阴茎表者,为太阳经证,杨梅一剂散主之。发横面者为少阳经证,恶候也。 
茎头上直筋不破溃为要,若破溃则其毒忽上于咽喉及鼻梁也,烛泪疳亦宜一剂散,兼用 
结毒紫金丹。 
妇人妊娠十指麻木者,系血热所为,此证夏月尤多。轻者不及药,分娩则愈,重者与柴 
苓四物汤。 
妇人多属带下毒者,不可不谛。 
奔豚气属虚,支饮属实,其证相似,而其治迥异,可不精诊哉。 
水势盛于外者,卫气之衰也,宜黄 汤。 
梅核气与半夏浓朴汤为法。然浓朴无真品,姑与生姜泻心汤可也。 
杜仲汤能治脚挛急在右者,而不能治在左者也。 
诊病患宜察眼中之了不了,与音声之爽不爽,此二者清亮则不死。 
劳瘵与虚劳易混。虚劳之热浮泛无根据,劳瘵之热 熏骨,而眼中甚了,不如虚劳之 
目中 
不了了也。四花患门亦治劳瘵,而不能治虚劳。又妇人虚劳者,经水早绝,属血瘦也。劳瘵 
者,有至病末末绝者。乃知二病自异也。 
暴得痿病,腰足两股皆不仁, 而不能步,脉滑而力者,先与瓜蒂散吐之,后以术附剂 
逐水则速愈。 
雀目当审腹候。若少阳经拘急者,宜抑肝散类。若因脾胃郁热者,宜平胃散加大黄或黄 
连,又用鸡肝亦佳。 
积年发小疮痒不可忍者,可与杨梅一剂散,加蝮蛇多量,外以西河柳煎汁浴之。此方亦 
治癣疮。 
血燥皮肤为痒,及风热疮疥为痒痛者,宜当归饮子。凡一剂散证带血热者,非此方不能 
治。 
漏风当背七八九椎际恶寒者,属气虚,宜补中益气汤加附子。又觉手足爪间有风者,亦 
属漏风一种,宜补中益气汤类。 
哕逆因胃寒者,宜丁香柿蒂汤,兼用龙眼丸为佳。因痰饮者,宜橘皮枳实生姜汤。肺痿 
吐涎沫者,与甘草干姜汤,兼用皂荚丸。 
鼻僻者,多发中风。欲防中风者,宜灸章门穴。 
中风证气之所虚,痰必凑之,故以顺气导痰为治法,又中风未发时头痛者,肾气厥逆也 
,为不治。 
病患服甘遂、大戟、桃花、大黄类,不下利反腹胀满者,当和胃气,宜甘草干姜汤加芍 
药类。 
带下之块多在卵门下,(斥卵巢耶。)按之则如绵裹,觉温软也。又妇人脚痛属带下者, 
十有八九可详。 
阴湿者,由谷气下流,宜减饮食,徐服萆 汤类。若其证轻者,地黄、枯矾等分为末, 
和生姜汁贴之可也。 
某侯一日垂钓于水滨,时有溺者自上流来,侯深悯之,命救之,几死。使侍医将一角末 
以管 
鼻,须臾吐水数升遂苏。台洲园有雉鸡误陷于井中,饮水数口,扶之出,殆绝。急将一角 
末五分,和水服之,须臾吐水霍然痊,乃知一角能解水毒也。 
血证脉弦数者,有不测之变,可恐矣。 
下利兼香港脚者难治,以下焦虚故也。其他下部有旧疾而并香港脚者,不可不虑。癫痫有因 
蓄血 
者,当卒倒吐涎沫时,必咯血乃可去其蓄血。一妇人有此证,新产后霍然愈,乃蓄血尽故也 
。 
喉癣间有属胃热者,宜凉膈散类。 
肠痈看法,往来寒热者属右厥阴,无寒热者属左阳明,是为左右别。又一种有二便共闭 
者, 
为小肠疽,详于《外科大成》。夫病在大肠则大便闭,在小肠则便闭,在中央则二便共闭, 
理当然。而小大肠痈多在右,其在中央者形如硬块,或 
于小便闭易混,学人宜于活物上而活看耳。治方不拘三痈∶宜选用如神汤,四味薏苡仁汤, 
大黄牡丹皮汤。又有阴证者,当行附子也,若与下汤仍不通者,痈发于肠中,妨塞便道也。 
又便肠垢者,宜四味薏苡仁汤加大黄,最初宜如神加大黄汤。一等重者,为大黄牡丹汤也。 
缠喉风与喉痹易混。缠喉风发于喉中深处,不可针。喉痹发于浅处宜针,若其肿深者, 
可吹 
入矾蚕。喉痹宜玄参、升麻,或清咽利膈汤,副用冰硼散。缠喉风即有一方主之。(按∶一 
方未详,余与以驱风解毒汤加桔梗、石膏捷效。) 
血虚肿气似黄胖,其肿虽及右肘上不及左者,专在血分而不在气分也。古人以左右分气 
血,可谓不诬矣。 
肺痈其初痛阴阴咳则引胸中。而其痛多在左,治宜在始萌。若至其吐脓如米粥,则百可 
治一二耳。 
痘发热后不见点,通身肿满而死者,是表伏之证也,名曰肉胀。治方早与反鼻剂可发表 
。 
齿痛宜当归建中汤者,外以黑砂糖擦痛处则捷效。黑砂糖亦贴阴囊癜风,并牛皮癣不堪 
痒者立应。 
口肿有牙宣与胃热之辨,牙宣者,上齿或下齿必发于一方,而后波及上下,如胃热则否 
。且 
虽两证同出脓血,牙宣者脓多,胃热者少,是为其别。牙宣宜滋阴降火汤,胃热宜清胃加生 
类。骨槽风自胃热来者,宜杨梅一剂散。 
妇人妊娠七月以上,当与当归芍药散,逐水理血,否则分娩后多患下利也。又产后下利 
者, 
多因肠胃为胎压制者,一时得舒畅而水气下奔也,不如乘其势与生姜泻心汤,以尽水气也。 
产后咳嗽,多水浸肺之所为,其治与下利略同。 
痛风者,风热入骨节也,可发汗。宜麻黄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亦主之。表证罢,当以禹 
功散下之。 
三井某年二十有余,腹中拘急,大便硬,饮食如常,但欲眠不能眠,来请诊。诊曰∶子 
不能 
眠者,非心气之所为,其病在胃中。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也。乃与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一剂而知,九剂而愈。 
妇人积年有水块痛不解,或吐瘀液如淡黑色者,或如赤豆滓者,宜温脾汤,副用应丸。 
若有 
蓄血者,右脉闭塞莫怪,是血压经也。又不论何病,右脉闭塞者,脾胃衰也。不可不知。 
因蓄血腹大胀满者,与血蛊异,其证发作有时,或至夜而胀,至旦则减之类,与桂枝茯 
苓丸料效。 
小儿卒下利发搐搦死者,所谓真中也,先与附子理中汤。余数年虽欲覃志焦神救活之, 
未得其肯綮。 
吐乳者,专用治吐乳一方,此证渐剧摇头者不治。 
急惊风者,宜桂枝甘草龙骨蛎牡汤。慢惊风因攻击发者尤属虚,可禁针,宜甘草、干姜 
,或芍药甘草汤、抱龙丸,《幼幼集成》用灵砂亦效。 
诸病拘急者属闭证,仓卒勿错置,必有开期。纵使至死,一旦解而苏。 
崩漏轻者,宜当归煎。重者,理中汤。其最剧者,加附子,兼饵食牛肉更佳。 
芽儿衄血且鼻塞者,皆属胎毒,宜五香加大黄汤。又育不育之辨,大抵俟五十日判然。 
详于《千金方》。 
风水肿自面来。经曰∶面肿者风,足头肿者曰水是也。 
诸疮翻花者,因荣卫衰也,宜黄 剂。又痔疾翻花者,胃气下陷也,宜升提剂。 
痧病或以为《左传》所谓蜮,又云虫名沙工。吐沙人中之则为此证,此皆就沙字为说也 
。按 
∶此病本自沙漠之南来,故名痧。犹痘自北虏来,因名虏疮。疳疮自广东来,因名广疮也。 
不可深拘焉。 
湿痹但痹而无痛,其初痿弱,后发拘急也。病在表者当发汗,手足屈而不可伸者,宜四 
物汤加犀角、桂枝。 
一妇人年四十余,左足肿膝大而痛,不能步行者有年于兹,来请诊。余诊曰∶此证似鹤 
膝风 
而非也。鹤膝者,膝肿大而膝以下必瘦。今不瘦者,是带下所使。而其病在表,可发汗,乃 
与杨梅一剂散,痛渐止,更逐带下毒而全愈。 
脏毒者,五毒郁热流注之所致也。其形状与痔漏类难识别,然痔发于肛之左右,而不关 
任督 
之脉,脏毒发于任督之脉,而不关肛之左右,是为别也。脏毒破血不止者,宜补血汤加干姜 
、附子,兼用独参汤。 
风懿舌根如痿,言语不了然者,盖中风之类也。又有痰迷心窍,舌强而语言不如意者, 
甚相似。然风懿者属阴多不治,痰迷者属阳多治。其痿者与强者,其治自别也。 
肝疡古来无明辨。此证肝脏中生疡,后见腹中,故不治。其初当脊之右肝脏之里而发者 
, 
或可治,宜透脓散。此病与流注易混,世医动以肝疡为流注误矣,盖肝疡比流注甚少也。 
鳖瘕在右肋下而冒胃,按之则坚不痛,是属饮癖。不早治,则后必至胀满不可治,用白 
马溺为妙。 
肺痛证《张氏医通》特论之。初起当中府云门而痛,后或吐血而死为难治。其初轻者, 
宜沉香降气汤类。稍重者,宜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 
肺痈痛而咳,肺痿咳而不痛,肺痛不咳而痛。肺痈痛在一阳者可治,在二阳者难治。( 
按∶末二句难解,姑书俟考。) 
悬痈生于会阴之侧,多由湿毒,脏毒生于会阴,真中阴毒肿自会阴上斜向肛门之傍,脓 
溃如刀割状,三者相似而异。悬痈、脏毒,宜朴硝、石榴皮之剂,阴毒宜内托剂。 
凡病患右身有所患,则当为血分治之,是为血证看法。 
鼻痔 瓜蒂,世之所知。湿家头痛者,亦以瓜蒂末点纸捻入鼻中,嚏出而愈。 
小儿头疮为胎毒,治之无效者,因母有带下哺其乳而发也,速换乳母则愈。妇人头疮亦 
有因 
带下者,更与八味带下方,兼用坐药则愈。(按∶八味带下者,系本朝制方,奇良。当归、 
川芎、茯苓、橘皮、金银花、通草、大黄 
俱八味。) 
吐乳胃虚者,宜附子理中汤、温脾汤类。若不愈者,与《本事方》青金丹。(按∶青金 
丹治 
霍乱吐泻不止,乃转筋诸药不效,硫黄三两研,水银八钱,上二味铫子内炒,柳木篦子不住 
搅匀,更以柳枝蘸冷醋频频洒,候如铁色法如青金块方成,下再研如粉。) 
神仙劳名始见董西园《医级》,(此书四部舶来、荻野福井各藏一本,余入江户。)此病 
盖因胃 
口蓄血而生,是以不食至数十年,蓄血能养胃气,故不死。用药亦非数年则无效,宜温胃汤 
、后以禹神散攻之。(按∶医史丹溪翁传及垣赤道人吹影编。论似此证者,宜参考。) 
凡胃中阳气盛则不倾,若胃阳虚则必侧垂,水饮因乘之,名曰 囊。然按之不应手,但 
以腹 
痛呕吐为征,宜温脾汤。若不愈者,服白牛酪效。(按∶时还读我书续录云∶荻野台州曰 
囊者。《医学正传》引东垣云∶痞为窠囊者,用红花、桃仁。据此则 囊兼蓄血,宜温脾汤 
,兼用血剂失笑散类。余尝观所吐物,与温疫蓄血所下物同色,故知其兼血也。) 
肠覃在脐下子宫内,几与胎相似。而经水将来,其痛不可堪者,服白马溺效。(按∶用 
砂亦佳,后条可征。) 
砂能治产后腹痛。 
带下者,其病从带脉下流,故名带下。盖其始水饮聚于冲脉,传于带脉,以入于子宫, 
与血 
凝结为带下也。故与生姜泻心汤去水饮,以坐药去凝结则愈。凡用坐药有法,深入子宫则其 
痛不可耐,若但在于阴口则无效,正在阴中,稍近于子宫处为妙。妊娠者三月后不可施坐药 
,固虽无害于胎,适脱胎则归其咎于此故也。(按∶台州园坐药方,杏仁、甘草各三分,丁 
香一分,枯矾六分,片脑五厘,上五味为窜,三日一换之。) 
妇人淋疾,与露蜂房散有捷效。(按∶露蜂房能酿乳,今与淋同其治妙。) 
崩漏与带下同因。盖水血混淆则为带下,不混淆则为崩漏也。 
肝气厥逆为耳聋。耳聋者,以瓜蒂散吐之,后与柴胡清肝散类。若虚者,先与清肝散, 
候其实可吐之。大率百药无效者,得一吐必愈。 
带下有成虚劳者,其初以寒热往来也。夫带下郁则生热,系少阳则成此证。子宫亦属厥 
阴,故睡觉时唇舌干燥也。 

卷上
华冈青洲
属性:青洲学识才力,较之艮山友松,不无轩轾,而专以精思攻苦,踵事涉历之,故其治术多 
出人 
意表。盖青洲次诸彦之后,熏陶之力固多,加之治疡之声,独擅海内,此其人与时为得宜也 
。 
夫欲善外科,先宜精内科,何则?疮疡虽百端,不能出于阴阳虚实,苟审之而施之治法 
,则 
于外科无有间然矣。(青洲内外泛应,无不曲当。由其脉证分辨处,无不清晰。更由其内外 
合一处,无不贯彻也。) 
学医者,如宋儒穷理,不先格知人身道理,而后审疾病,则不能至极致矣。(拙轩曰∶ 
青洲 
翁常诵医唯在活物穷理之语,以教诱后进。洋学未辟之前,早着眼于此。故其截断之术,穷 
洋人所未穷之理。翁之于疡科,所谓斗南一人也。 
失荣气瘿委中毒三病,先哲以为难治,予亦未得其治。尝视桥本驿工匠某,左颈下发如 
瘤者 
,因论价者曰∶此气瘿,恐数日后出血至死。果如其言。又视同病者,不过四五日迸血而死 
。如委中毒膝胫渐肉脱,骨尖黑蚀,恶汁出而死。世医动谓治此病审之时毒,就足胫而漫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