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4-脉经-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 
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 霈妄行,当此之时,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流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系也?然∶阳维者,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者,起于诸阴之交。阳维、阴维 
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溉灌诸经者也。阳跷者,起于跟中,循外踝而上行,入风池。阴跷者,亦起于跟中,循内 
踝而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冲脉者,起于关元,循腹里直上,至咽喉中(一云∶冲脉者,起于气冲,并阳明之经, 
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循背上,至风府。冲脉者, 
阴脉之海也;督脉者,阳脉之海也。任脉者,起于胞门、子户、夹脐上行,至胸中(一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咽)。带脉者,起于季肋,(《难经》作季胁)回身一周。此八者,皆不系于十二经,故 
曰奇经八脉者也。 
奇经之为病何如?然∶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怅然失志,容容(《难经》作溶溶)不能自收持(怅 
然者,其人惊,即维脉缓,缓即令身不能自收持,即失志善忘恍惚也)。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阳维为 
卫,卫为寒热。阴维为荣,荣为血,血者主心,故心痛也)。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阴跷在内踝,病即其脉急,当从内 
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阳跷在外踝,病即其脉急,其人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冲 
之为病,逆气而里急(冲脉从关元至喉咽,故其为病逆气而里急)。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督脉在背,病即其脉急,故令 
脊强也)。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任脉起于胞门、子户、故其病结为七疝、瘕聚)。带之为病, 
苦腹满,腰容容(《难经》作溶溶)若坐水中状(带脉者,回带人之身体,病即其脉缓,故令腰容容也)。此奇经八脉之 
为病也。 
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苦肩息,洒洒如寒。 
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胁下支满,心痛。 
诊得阴维如贯珠者,男子两胁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状。 
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两手脉浮之俱有阳,沉之俱有阴,阴阳皆实盛者,此为冲、督之脉也。 
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不者,必当犹豫,有两心也。 
两手阳脉浮而细微,绵绵不可知,俱有阴脉,亦复细绵绵,此为阴跷,阳跷之脉也。此家曾有病鬼魅风死,苦恍惚,亡 
人为祸也。 
诊得阳跷,病拘急;阴跷病缓。 
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疾。 
脉来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痫也,灸顶上三丸。正当顶上。 
尺寸脉俱牢(一作芤),直上直下,此为冲脉。胸中有寒疝也。 
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 
横寸口边丸丸,此为任脉。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 
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脐下三寸。 

卷三
肝胆部第一
属性:肝象木(肝于五行象木),与胆合为腑(胆为清净之腑)。其经足厥阴(厥阴肝脉),与足少阳为表里(少阳,胆脉也, 
脏阴腑阳,故为表里)。其脉弦(弦,肝脉之大形也)其相冬三月(冬水王木相),王春三月,废夏三月(夏火王木废), 
囚季夏六月(季夏土王木囚),死秋三月(秋金王木死)。其王日甲乙,王时平旦、日出(并木也)。其困日戊己,困时食 
时、日 (并土也),其死日庚辛,死时晡时、日入(并金也)。其神魂(肝之所藏者魂),其主色,其养筋(肝气所养 
者筋),其候目(肝候出目,故肝实则目赤),其声呼,其色青,其臭臊(《月令》云∶其臭膻)。其液泣(泣出肝),其味 
酸,其宜苦(苦,火味也),其恶辛(辛,金味)。肝俞在背第九椎,募在期门(直两乳下二肋端);胆俞在背第十椎,募 
在日月。(穴在期门下五分)上新撰。(并出《素问》诸经。昔人撰集,或混杂相涉,烦而难了,今抄事要分别五脏各为 
一部) 
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起于夜半,肝家王(冬至者,岁终之节。甲子日者,阴阳更始之数也。少阳,胆也,胆者, 
木也,生于水,故起夜半;其气常微少,故言少阳。云夜半子者,水也)。肝者,东方木(肝与胆为脏腑,故王东方,应 
木行也)。万物始生,其气来软而弱,宽而虚(春少阳气,温和软弱,故万物日生焉)。故脉为弦(肝气养于筋。故其脉 
弦,强亦法木体强也)。软即不可发汗,弱即不可下。宽者开,开者通,通者利,故名曰宽而虚(言少阳始起尚软弱,入 
荣卫腠理开通,发即汗出不止;不可下,下之而泄利不禁。故言宽虚、通利也)。春以胃气为本,不可犯也。(胃者,土 
也,万物禀土而生,胃亦养五脏,故肝王以胃气为本也。不可犯者,不可伤也)上四时经。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而滑,端 
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 
不及,病在中。黄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忘当作怒)。忽忽眩冒而癫疾;不及 
则令人胸胁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黄帝曰∶善。 
肝脉来濡弱招招,如揭竿末梢,曰平(《巢源》云∶绰绰如按琴瑟之弦,如揭长竿曰平)。春以胃气为本。肝脉来盈 
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肝脉来急而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巢源》 
云∶赜赜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有胃而毛,曰 
秋病;毛甚,曰今病。肝藏血,血舍魂。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敢正当人(不精不敢正当人,一作其精 
不守,令人阴缩),阴缩而筋挛,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名曰平脉也。反得浮涩而 
短者(《千金》云∶微涩而短),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一本云∶日、月、年数至三,忌庚 
辛)。反得洪大而散者(《千金》云∶浮大而洪),是心之乘肝,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 
乘肝,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肝,土之陵木,为微邪,虽病即瘥。 
肝脉来濯濯如倚竿,如琴瑟之弦,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死;六至,命尽。足厥阴 
脉也。 
肝脉急甚,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缓甚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 
肝痹,缩,咳引少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颓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淡饮;微涩为螈 挛筋。 
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故脉弗营则筋 
缩急,筋缩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肝死脏,浮之脉弱,按之中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上《素问》《针经》、张仲景。 

卷三
心小肠部第二
属性:心象火,与小肠合为腑(小肠为受盛之腑也)。其经手少阴(手少阴心脉也),与手太阳为表里(手太阳小肠脉也)。 
其脉洪(洪,心脉之大形),其相春三月(木王火相),王夏三月,废季夏六月,囚秋三月(金王火囚),死冬三月(水王 
火死)。其王日丙丁,王时禺中、日中;其困日庚辛,困时晡时、日入,其死日壬癸,死时人定、夜半。其藏神(心之所 
藏者神也),其主臭,其养血(心气所养者血),其候舌,其声言(言由心出,故主言),其色赤,其臭焦,其液汗,其味 
苦,其宜甘(甘,脾味也),其恶咸(咸,肾味也)。心俞在背第五椎(或云第七椎),募在巨阙(在心下一寸),小肠俞 
在背第十八椎,募在关元。(脐下三寸)上新撰。 
心者南方火(心主血,其色赤,故以夏王于南方,应火行)。万物洪盛,垂枝布叶,皆下垂如曲,故名曰钩(心王之 
时,太阳用事,故草木茂盛,枝叶布舒,皆下垂曲。故谓之钩也)。心脉洪大而长,洪则卫气实,实则气无从出(脉洪者 
卫气实,卫气实则腠理密,密则气无从出)。大则荣气萌,萌洪相薄,可以发汗,故名曰长(荣者血也,萌当为明字之误 
耳,血王故明且大也。荣明卫实,当须发动,通其津液也)。长洪相得,即引水浆,溉灌经络,津液皮肤(夏热阳气盛, 
故其人引水浆,润灌肌肤,以养皮毛,犹草木须雨泽以长枝叶)。太阳洪大,皆是母躯,幸得戊己,用牢根株(太阳夏火, 
春木为其母。阳得春始生,名曰少阳。到夏洪盛,名曰太阳,故言是母躯也。戊己土也,土为火子,火王即土相,故用 
牢根株也)。阳气上出,汗见于头。五月枯HT ,胞中空虚,医反下之,此为重虚也(月当为内,HT 当为干,枯燥也。 
皆字误耳。内字似月,由来远矣,遂以传焉,人头者,诸阳之会。夏时饮水浆,上出为汗,先从头流于身躯,以实其表, 
是以五内干枯,燥则胞中空虚津液少也。胞者膀胱,津液之腑也。愚医不晓,故反下之,令重虚也)。脉浮有表无里,阳 
无所使(阳盛脉浮,宜发其汗,而反下之,损于阴气。阳为表,阴为里。《经》言∶阳为阴使,阴为阳守,相须而行。 
脉浮,故无里也。治之错逆,故令阴阳离别,不能复相朝使)。不但危身,并中其母。(言下之不但伤心,并复中肝) 
上四时经。 
黄帝问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黄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 
气泄。帝曰∶善。 
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平。夏以胃气为本。心脉来喘喘(《甲乙》作累累)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心 
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 
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心藏脉,脉舍神。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KT 脱肉,毛悴色夭, 
死于冬。夏心火王,其脉洪(《千金》作浮大而洪)大而散,名曰平脉。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 
邪,大逆,十死不治(一本云∶日、月、年数至二,忌壬癸)。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 
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浮(《千金》浮作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 
金之陵火,为微邪,虽病即瘥。 
心脉来累累如贯珠滑利,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死;六至,命尽,手少阴脉。 
心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 
为喉介;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少腹鸣;涩 
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巅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少阴者,心脉也。心者,脉之合也。脉不通则血 
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心死脏,浮之脉实,如豆麻击手,按之 
益躁疾者,死。上《素问》《针经》、张仲景。 

卷三
脾胃部第三
属性:脾象土,与胃合为腑(胃为水谷之腑)。其经足太阴(太阴,脾之脉也),与足阳明为表里(阳明胃脉)。其脉缓(缓, 
脾脉之大形也),其相夏三月(火王土相),王季夏六月,废秋三月,囚冬三月,死春三月。其王日戊己,王时食时、日 
;困日壬癸,困时人定、夜半;其死日甲乙,死时平旦、日出(并木时也)。其神意,其主味,其养肉,其候口,其声 
歌,其色黄,其臭香,其液涎,其味甘,其宜辛,其恶酸。脾俞在背第十一椎,募在章门(季肋端是)。胃俞在背第十二 
椎,募在太仓。上新撰。 
脾者土也。敦而福,敦者,浓也,万物众色不同(脾主水谷,其气微弱,水谷不化。脾为土行,王于季夏,土性敦 
浓,育养万物,当此之时,草木备具、枝叶茂盛,种类众多,或青、黄、赤、白、黑色,各不同矣),故名曰得福者广(土 
生养万物,当此之时,脾则同禀诸脏,故其德为广大)。万物悬根住茎,其叶在巅, 蜚蠕动, 喘息,皆蒙土恩(悬 
根住茎,草木之类也。其次则蛾蚋几微之虫,因阴阳气变化而生者也。喘息,有血脉之类也。言普天之下,草木昆虫, 
无不被蒙土之恩福也)。德则为缓,恩则为迟,故令太阴脉缓而迟,尺寸不同(太阴脾也,言脾王之时脉缓而迟。尺寸不 
同者,尺迟而寸缓也)。酸咸苦辛,大(一作太)沙(一作涉,又作妙)而生,互行其时,而以各行,皆不群行,尽可常 
服(肝酸、肾咸、心苦、肺辛涩皆四脏之味也。脾主调和五味以禀四脏,四脏受味于脾,脾王之时,其脉沙一作涉,又 
作妙,达于肌肉之中,互行人身躯,乃复各行,随其四肢使其气周匝,荣诸脏腑,以养皮毛,皆不群行至一处也。故 
言尽可常服也)。土寒则温,土热则凉(冬阳气在下,土中温暖。夏阴气在下,土中清凉。脾气亦然)。土有一子,名之 
曰金,怀挟抱之,不离其身,金乃畏火,恐热来熏,遂弃其母,逃归水中,水自金子,而藏火神,闭门塞户,内外不通, 
此谓冬时也(阳气在中,阳为火行,金性畏火,故恐熏之,金归水中而避火也。母子相得益盛。闭塞不通者,言水气充 
实,金在其中,此为强固,火无复得往克之者,神密之类也)。土亡其子,其气衰微,水为洋溢,浸渍为池(一作其地)。 
走击皮肤,面目浮肿,归于四肢。(此为脾之衰损。土以防水,今土弱而水强,故水得陵之而妄行)。愚医见水,直往下 
之,虚脾空胃,水遂居之,肺为喘浮(脾胃已病,宜扶养其气,通利水道。愚医不晓而往下之,此为重伤,水气遂更陵 
之,上侵胸中,肺得水而浮,故言喘浮)。肝反畏肺,故下沉没(肺金肝木,此为相克,肺浮则实,必复克肝,故畏之沉 
没于下)。下有荆棘,恐伤其身,避在一边,以为水流(荆棘,木之类。肝为木,今没在下则为荆棘。其身,脾也。脾为 
土,土畏木,是以避在下一边,避木也。水流者,水之流路也。土本克水而今微弱,又复触木,无复制水,故水得流行)。 
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心火肝木,火则畏水而木畏金,金水相得,其气则实,克于肝心,故令二脏衰微, 
脉为沉伏也)。工医来占,因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出正流。肝着其根,心 
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转孔穴者,诸脏之荣并转治其顺。甘液,脾之津液。亭其阴阳,得复其常所, 
故荣卫开通,水气消除,肝得远着其根株。肝心为母子,肝着则心气得起,肺气平调,故言亭亭,此为端好之类)。肾为 
安声,其味为咸(肺主声,肾为其子,助于肺,故言安声。咸,肾味也)。倚坐母败, 臭如腥(金为水母,而归水中, 
此为母往从子,脾气反虚,五脏由此而相克贼,倚倒致败宅 臭而腥,故云然也)。土得其子,则成为山。金得其母,名 
曰丘矣。上四时经。 
黄帝曰∶四时之序,逆顺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曰∶然则脾善恶可得 
见乎?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曰∶恶者何如?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此谓不及, 
病在中。太过则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