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琳传-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年人也很喜欢《哈利·波特》,他们和各类成人小说的关系使他们很容易看到这些小说的影响。在幻想小说里,罗琳的书可以和J。R。R。托尔金的《指环王》三部曲相比较。罗琳承认读了这套书,她指出托尔金制造了一个非常标新立异的世界———中土,不仅人、社会和动植物和现实世界的完全不同,这点和罗琳的做法一样,中土还有自己的语言和神话,托尔金对这些都做了细致的描写。托尔金创造了12种新语言和字母表,那些狂热的读者学习这些语言,并能用这些语言读写。2001年末,根据托尔金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编的电影上映,演员们向语言专家请教这些新语言该如何正确地发音。    
    比较适合罗琳的书的另一类校园小说是那些关于孤儿和监护人的小说,这是罗琳从她的前辈查尔斯·狄更斯那儿继承的。有趣的是狄更斯的名著,像《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都是先在期刊上连载,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受欢迎的。狄更斯无疑是英国19世纪的名人,人们要求他出作品,公众更是强烈地寻问他以后的故事主人公会做什么。学者们承认狄更斯后来的作品很可能受到了读者对他作品的意见的影响。罗琳曾发誓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她曾说过自己已经计划好了7本书该怎样写。(她不太可能为了读者而改变写作计划。)    
    在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的王国里还有一个类型就是需要合乎逻辑的推理去解决难题的侦探小说。通常,读者可以用一些线索来解决这些难题,但要一直等待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一起解决。这些书里还有如象棋这样实际的游戏和其它臆造的一些游戏。这类书有路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和亚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艾兰·拉斯金的《威斯汀游戏》则代表了此类游戏的另一种版本。    
    现阶段说《哈利·波特》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并有长久的生命力不是没有可能的。从有这么多奇迹发生和多种文字版本的书出版,我们不难看出该书将有可能大受欢迎,对系列书的期待将会愈来愈迫切。他们认为随着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书一本又一本地出版,年轻的读者将和系列书一起成长,书也使作者和她塑造的人物比电影、商品和那些热卖品的生命力更长。一些书迷预言这一代的读者会强烈地渴望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分享《哈利·波特》,这样就让《哈利·波特》在新的一代人中间生根发芽。他们指出该书在孩子们中间的口碑使第一本书大卖热卖,全球很多迟疑的读者也会因受到感染而把整个系列都读完。    
    持怀疑态度的人把系列书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现在还不是,那么等第7本书出来之后,大家知道故事的结局了,书也就会昙花一现。他们声称年轻的读者读这些书是因为同龄人的压力和对这些故事的好奇,而不是他们会与书里的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批评家指出,《哈利·波特》是“快餐读物”,编辑得很差(他们认为特别是第4本),似乎在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朋友们把小说中零散的情节拼凑起来解决一个谜,高潮也总是把怀疑、行动和冒险结合起来。他们说,书就像电视剧一样,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同一时段内,一本书的时间是一个学年,在主人公夏季回家前,谜底才得以解开。    
    这些人还指出斯科拉斯蒂克出版公司在拍卖会上用天价拍下了书的版权,这几乎是一桩美国从未有过的版权交易。他们说罗琳作为一个单亲母亲能靠写作致富的神话增加了她和书的神秘色彩。随着书被改编成电影,这种神秘所导致的狂热愈演愈烈。批评家认为“哈利·波特”热潮虽然暂时填充了本世纪初由通俗文化所带来的空虚、浮燥,但随着与《哈利·波特》同类型的作品出版,甚至被搬上电影银幕,《哈利·波特》就会很快失去市场。2002年书的出版出现了断档,持怀疑态度的人说读者对系列书的热情在减退。他们说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或深刻的分析,但是,“哈利·波特现象”作为世纪之交的文化运动要比书本身得到更长时间的研究。    
    关于J。K。罗琳的《哈利·波特》能否有长久的生命力,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判断这两种观点是否正确时,有两件事是一定的。一件是即使现在和哈利一起风光无限的作者也不知道哪种结局会实现。同时,她的生活似乎要沿着哈利的生活轨迹延续下去。在第4本和第5本书里,哈利对自己的身世越来越感兴趣,罗琳则独自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浪漫。2001年的圣诞节,她和一年前在苏格兰相识的医生结婚了。第二件事是哪一个预测会成真———《哈利·波特》会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永恒的名著,只有时间和未来能回答这个问题。同时,在罗琳30多岁时,她的生活正如日中天,在我们能把握她的现在之前,还是先回顾一下她的过去和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这更为重要。


第一部分孩提时代的足迹(1)

    20世纪60年代是一段喧嚣动荡的激情岁月,生于1965年的J。K。罗琳自然彰显了她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烙印。这年夏天,面对60000名高声尖叫的歌迷,“披头士”乐队在纽约法拉盛的谢伊体育馆举办了盛况空前的演出。此前一年,他们凭借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苏利文电视秀”上的标志性亮相席卷全美,似乎意欲永久地改变摇滚乐和通俗文化。4年前美国人第一次登陆月球获得成功,3年前美国人约翰·格伦完成了第一次绕地球的太空飞行。回头来看,还有个巧合,联合国国际儿童急救基金组织在她出生的这一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该基金会后来成为J。K。罗琳的兴趣之一。    
    考虑到J。K。罗琳获得成功是发生在世纪之交,那么细细想想她出生时的那个世界是很有趣的。在美国,当时的总统是来自德克萨斯州的民主党人约翰逊;在英国,首相是工党的哈罗德·威尔逊勋爵。同一年,温斯顿·丘吉尔辞世,马尔科姆·X遭暗杀。还是在1965年,美国第一批战斗部队开赴越南,同年12月,部队人数便增至19万人。1965年公映了经典影片《日瓦戈医生》和《音乐之声》,后者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同年,洛杉矶的黑人区暴乱长达6天,马丁·路德·金和2600名人权活动家因抗议选举登记制度在阿拉巴马州塞尔玛被捕。诗人T。S。艾略特这一年逝世,歌手耐特·金·柯尔也于同年去世。苏联宇航员阿列克塞·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在太空船“双子星座八号”飞行期间,美国宇航员沃利·希拉和汤姆·斯塔福德在太空中首次实现宇宙飞船对接。第一颗商业卫星“晨鸟”号发射成功。罗得西亚(现非洲津巴布韦的旧称,译者注)宣布脱离英国独立。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三名法国人,弗朗索瓦·雅各布、安得烈·劳夫和贾奎斯·莫诺,以表彰他们在人类身体细胞调节行为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随着《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成功发行,可以说20世纪之交顷刻间变成了J。K。罗琳的天地。她出生的这一年,在美国出版了西尔维亚·普拉斯的《爱丽尔》和《诗集》,马尔科姆·的《马尔科姆·自传》,拉尔夫·内德的《无速不危》—————警示消费者福特斑马车的危害,尤多拉·维尔蒂的《十三个故事》和詹姆士·鲍德温的《接人》。梅尔·沃耶尔乔斯卡凭借《公牛的阴影》摘取了纽伯利儿童文学奖;卡内基奖,英国最具权威的儿童文学奖项颁给了菲利普·特纳的《强势农庄》。诺贝尔文学奖则由苏联作家米哈依·肖霍洛夫获得。    
    就在J。K。罗琳出生的那个星期,披头士的单曲“救命”高居英国流行乐榜首。在很多方面,“救命”、“车票”、“自然表现”和“昨天”等唱片单曲和电影插曲或许成为了J。K。罗琳不同生活时期的主题曲。如果有人想知道披头士乐队那强劲的节拍和意象派的歌词对年轻一代的影响,看看J。K。罗琳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找到答案。1965年7月31日,J。K。罗琳诞生在英国耶特镇的考特奇医院,取名乔安娜,她是皮特·罗琳和安娜·罗琳的第一个孩子。这两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4个月前刚刚举行了他们的婚礼。    
    1964年,J。K。罗琳年仅18岁的父母,皮特·罗琳和安娜·沃兰特正在军中服役。皮特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安娜是妇女皇家海军服务队的一员,其主要是向海军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治。两个年轻人在火车上相遇,这列火车从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出发,开往他们要驻扎的苏格兰阿伯里斯的45突击队。车站在驻地以北500英里。对J。K。罗琳来说,这段漫长的旅途可以说是她人生一系列重要旅程的开始。此外,父母在苏格兰的早期生活也奠定了她延续至今的对那个国家的热爱。    
    在国王十字车站,偶然相遇的皮特和安娜一见如故(乔安娜说这次见面在家族故事中被称作一见钟情),他们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并相约到基地之后再次见面。不久之后,两人发觉海军的生活并不适合他们,于是,双双选择了离开。几个月后,安娜发现自己已有身孕。1965年3月14日,他们在离安娜父母住所不远处的塔夫纳尔公园的万圣区教堂举行了婚礼。婚礼上他们已无法掩饰自己的尴尬,显然,再有3个月他们的孩子就要降生了。    
    


第一部分孩提时代的足迹(2)

    20世纪60年代,对即将抚养一个孩子的一对年轻夫妇来说,机会并不比21世纪初要好。但是,罗琳的父母还是为整个家庭生活而努力打拼。他们搬进了耶特镇桑德奇公园19号一套简陋的平房,离布里斯托尔市的东北部10多英里。皮特在布里斯托尔的飞机引擎工厂得到了一份实习工程师的工作,而安娜在家待产。皮特和安娜也在此享受着离开伦敦之后这别样的西部乡村生活。    
    历史上,西部乡村对那些逃遁城市生活的伦敦人有着无以抗拒的浪漫诱惑。它开放、宽广、景色宜人,历史悠久而神秘,生活简单而悠闲。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人来往,也更有机会为自己所在的社区做出贡献。那时,大型购物中心或其它的盲目开发模式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耶特镇,虽然也因此使它看上去毫无个性。尽管耶特镇并非罗琳一家的理想之选,那时却使他们在西部有了落脚之地。    
    罗琳父母离开城市,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也体现在他们对孩子出生医院的选取上。考特奇医院是家原先称作“梅尔洛斯”的私人疗养院,所以它看上去不像很多城市和郊区的传统式医院。它只有一个小小的妇产病房,一个让人能快乐工作,病人逐渐恢复的好地方。年轻的安娜进去之后,她指望能呆上10天,即使是在那个年代,这也比一般的医院住院的时间要长。当时,共有10多个产妇共处一室,罗琳的母亲安娜也试图借此机会认识其他的母亲以便彼此交流育儿经验。她们在医院的护士长爱瑞妮·诺顿·奈莉的指导下都得到了良好地照顾。    
    耶特镇附近的切平索德伯利镇,听起来似乎对罗琳更具吸引力,她经常在接受采访时告诉别人她是在那里出生的。也许罗琳在被问及自己出生地的时候,认为这个镇离耶特那么近,好的不得不提。对从耶特镇迁来的这家人而言,也是在切平索德伯利镇,他们的经济开始好转,将之称为家乡似乎也不为过。罗琳全家当时住在一个满是古老商铺的小村子,那里的房产很值钱,这或许也表明罗琳还有点“阶级意识”。也许,她仅仅是想保护自己真正的出生地不被纷至沓来的旅行者和访问者打破其原有的宁静。其实,耶特镇本身是一座历史名城。它的名字来自于古萨克逊语“门”(gete),意指这个历经2000年的古城镇曾是通往皇家狩猎树林的门户。这座通向茂密森林和神秘世界的大门一定对酷爱历险的罗琳有它“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有一天她将会宣称耶特镇才是自己真正的出生地。事实上,人们,尤其是那些沉浸在罗琳故事中的读者们,并没有对她关于自己出生地的含糊其词耿耿于怀。毕竟,两个镇子离得实在太近了。    
    不知道皮特和安娜,在考特奇这所狭小的乡村医院,面对小罗琳的呱呱坠地感受到了怎样的兴奋与惊喜。他们又在更狭小的地方———位于桑德奇公园19号的家里迎接了第二个孩子的到来。考特奇医院不允许新生儿家人前去探视的规定或许是他们选择在家生产的一个主要原因。罗琳说妹妹的降生是自己最早的记忆。她至今记得父亲那天从母亲生产的主卧室跑进跑出的样子,对一切都懵懂无知的自己则被父亲给的一堆生面团捆住了手脚。回想起这段发生在自己不足两岁时的事情,罗琳不记得她是否看到了新出生的妹妹,只记得自己最后竟生吃了那堆面团。1967年6月18日,妹妹黛安娜·罗琳的降生宣告了一个完整四口之家的“成立”。罗琳家的这两个姑娘:乔安娜和黛安娜,年龄相仿、名字相似———都含有母亲安娜的名字。于是,熟知她们的朋友和家人亲切地称她们为乔和黛。    
    小时候,姐妹俩经常被母亲安娜打扮得看上去更像一对双胞胎。在一张童年的旧照片上,有着同样圆圆的脸蛋、齐刷刷刘海的姐妹俩还真是让人难以分辨。J。K。罗琳说妹妹黛安娜远比自己迷人可爱,当时有着一头浓密红发的她身材娇小,一脸雀斑,后来更是带上了国家免费发放的厚厚眼镜片。换句话说,罗琳认为自己很像《哈利·波特》系列书中的赫敏·格兰杰,小说里的赫敏只要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颗稍有突出的大门牙。如果小时候的罗琳亦是如此,如果这早已深藏在她的自我意识中,那么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照片上她都是抿嘴微笑了。罗琳露出洁白牙齿开怀大笑的照片只是最近才出现在她宣传照上。    
    黛安娜出生后不久,罗琳一家就从耶特镇搬到了4英里外的温特本尼的尼克勒斯巷35号。耶特镇开始向外扩展,这只不过更使它丧失了原有的吸引力。父亲皮特·罗琳在尼克勒斯巷找到了一处更适合安家的新社区。尼克勒斯巷有好几套新建的有着三室的石头房子,其他几户年轻的家庭也在他们之前搬了进去。    
    皮特在布里斯托尔的希得雷工厂的薪水显然可以满足家庭开支,这样安娜便选择留在家里照顾年幼的孩子们。安娜酷爱读书,她的这一爱好深深影响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在母亲的引领下,罗琳和妹妹在尼克勒斯巷度过的那段学龄前时光就这样充满着淡淡的书香。家里满是一排又一排的书架,以至数年后邻居们还记得罗琳家有很多书。


第一部分孩提时代的足迹(3)

    作为父亲,皮特又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书的兴趣。罗琳记得自己4岁时得了麻疹,父亲给生病的她全篇通读了肯尼思·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这使罗琳对书有了她最早的记忆。后来,罗琳对这场病毫无印象,却牢牢记住了书里的所有故事。作为英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柳林风声》最早出版于1908年。它讲述了一连串相互关联的几个动物之间友情的故事,里面有鼹鼠、家鼠先生、癞蛤蟆、獾和它们的邻居。至今,我们依然能够在《哈利·波特》系列书中出现的那片“禁忌森林”中找到《柳林风声》里那片野树林的影子。毫无疑问,《柳林风声》里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给年幼的罗琳留下了最初却是无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兴许也对罗琳本人后来在动物形象的塑造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同肯尼思·格雷厄姆一样,她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哈利·波特》书里出现的每一只动物,与此同时,却丝毫没有忽略它们与生俱来的动物特征。罗琳对动物的热爱同样体现在对猎场看守巨人———海格的形象塑造上,海格也许是《哈利·波特》系列书中最招人喜爱的人物明星。与文学作品中曾出现的其他猎场看守者相比,海格无疑是对动物们最富有同情心的一个。相信动物将会一如既往地在罗琳的生活和创作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罗琳一家在尼克勒斯巷35号居住的头几年,安娜·罗琳与住在29号的露比·波特多有来往,成了好朋友。和罗琳的父母一样,露比和丈夫格雷姆这对年轻夫妇也养育了两个年幼的小孩,伊安和维奇。同为家庭主妇的露比和安娜经常相互串门,交换阅读书籍;孩子们则趁机在院子里打闹嬉戏。想象力丰富的罗琳是4个小伙伴里年龄最大的一个,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他们历次冒险的领头人。    
    有意思的是,4个小伙伴们童年的游戏方式似乎早已为罗琳的日后创作埋下了伏笔。那时候,她和妹妹黛安娜,还有波特家的孩子们,经常装扮成具有魔法的巫师,骑上神奇的帚柄从车库里直飞出去,嘴里还发出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