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将动,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则虚而不能营运其湿。令作参苓
白术散,每服二钱,一日米饮调下二三次,月余经行不泻矣。 一妇年逾四十,形长色脆,
病经不调,右脉浮软而大,左脉虚软而小近驶,当时经前作泄。今年四月,感风咳嗽,用
汤洗浴汗多,因泄一月。六月,复因洗浴,发疟六七次,疟虽止而神思不爽。至八月尽而
经水过多,白带时下,泻泄,遂觉右脚疼痛。旧曾闪肭脚跟,今则假此延痛臀腿、腰胁、尻
骨,颈项右边筋皆掣痛,或咳嗽一声,则腰眼痛如腰札,日轻夜重,叫号不已,幸痛稍
止,饮食如常。今详月水过多,白带时下,日轻夜重,泻泄无时,亦属下多亡阴,宜作血
虚论治,服四物止痛之剂益甚。九月,汪复诊视,始悟此病乃合仲景所谓阳生则阴长之
法矣。夫经水多,白带下,常泄泻,皆由阳虚陷下而然,命曰阳脱是也。日轻夜重,盖
日阳旺而得健运之职,故血亦无凝滞之患,而日故轻也。夜则阴旺而阳不得其任,失其健
运之常,血亦随滞,故夜重也。遂以参、术助阳之药,煎服五七帖,痛减。此亦病证之
变,治法殊常,故记之。
x〔月水不断〕x
妇人月水不断,淋沥无时,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合阴阳,皆令气虚
不能摄血。若时止时行,腹痛脉沉细,此寒热邪气客于胞中,非因虚弱也。
x〔薛〕x前证若郁结伤脾,用归脾汤。恚怒伤肝,逍遥散。肝火妄动,加味四物汤。脾
气虚弱,六君子汤。元气下陷,补中益气汤。热伤元气,前汤加五味、麦门、炒黑黄柏。
儒者钱思习子室,年三十余无嗣,月经淋沥无期,夫妇异处几年矣。思习欲为娶外家,以
谋诸余。余谓此郁怒伤肝,脾虚火动,而血不归经。乃肝不能藏,脾不能摄也。当清肝
火、补脾气,遂与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四剂,送至其家,仍告其姑曰∶服此病自愈,而当
受胎,外家可无娶也。果病愈,次年生子。
一妇人性急,每怒非太阳、耳、项、喉、齿、胸乳作痛,则胸满吞酸,吐泻少食,经行不
止。此皆肝火之证,肝自病则外证见,土受克则内证作。余先以四物加白术、茯苓、柴
胡、炒栀、炒龙胆,清肝养血。次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药、神曲、吴茱萸、炒黄连,以
培土制肝,渐愈。惟月经不止,是血分有热,脾气尚虚,以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陈皮,
又以补中益气加酒炒芍药,兼服而安。一妇人多怒,经行旬余方止,后淋沥无期,肌
体倦瘦,口干内热,盗汗如洗,日晡热甚。皆由肝脾亏损,无以生发元气,用参、 、归、
术、茯神、远志、枣仁、麦门、五味、丹皮、龙眼肉、炙草、柴胡、升麻治之,获痊。
一妇人怀抱不舒,腹胀少寐,饮食素少,痰涎上涌,月经频数。余曰∶脾统血而主涎,此
郁闷伤脾,不能摄血归源耳。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而愈。
x胶艾汤x 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不断。
阿胶(炒) 川芎 甘草(炙,各二两) 当归 艾叶(炒,各三两) 熟地黄
白芍药(各四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一方有黄 。
x续断丸x (《大全》)治月水不断,口干心烦,四肢羸乏,饮食减少。
川续断 当归 乌贼骨 黄 牛角 (烧) 五味子 甘草 龙骨( 研) 赤石脂
熟地黄(各一两) 地榆(半两) 艾叶 附子 干姜 川芎(各七钱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x禹余粮丸x 治久冷,月水不断,面黄肌瘦,虚烦减食。
禹余粮(二两) 鹿角胶(七钱半,粉炒) 紫石英 续断 赤石脂 熟地黄 川芎(各一两)
干姜 黄 艾叶 柏叶(炒) 当归(炒) 人参 白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x牡蛎丸x 治血海虚损,月水不断。
牡蛎粉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两) 阿胶 川芎 当归 鹿茸 续断 干姜(各三两)
甘草(二钱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x经验方x 治经血不止。
黄芩(五分) 当归 柏叶 蒲黄(各四分) 生姜(二分) 艾叶(一分) 生地黄(二十四分)
伏龙肝(十二分)
上 咀,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二服。
又经血不止,诗云∶妇人经血久淋漓,旧蕊莲蓬烧作灰,热酒一杯调八字,自然安乐
更无疑。
又方 莲蓬壳 拒霜花(二味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x伏龙肝散x (《和剂》)治血气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注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
五色相亲,脐腹冷痛,月经不止。
伏龙肝 麦门冬(去心) 赤石脂(各一钱) 熟地黄 艾叶(炒,各一钱半) 当归(去芦,炒)
川芎(各二钱半)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各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x固经丸x 治经水过多不止,乃阴虚挟热所致,法当补阴清热。
黄柏(三两) 龟板(炙,四两) 黄芩(二两) 白芍药(三两) 樗根皮(一两半) 香附子(童便制,一
两半)
上为细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以空心食前白汤下五、七十丸。
x〔月水不利〕x
x〔良〕x妇人月水不利者,由劳伤气血,体虚而风冷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故也。若
寸脉弦,关脉沉,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窍生疮。尺脉滑,血气实,经络不利,或尺
脉绝不至,兼主小腹引腰痛,气攻胸隔也。
x〔薛〕x前证属肝胆二经,盖肝胆相为表里,多因恚怒所伤。若本经风热,用补肝散。
(方见胁痛门。)血虚用四物加酸枣仁,若肾水不足用六味丸,若患诸疮疡,治见后。
x牛膝散x 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
牛膝(酒制,一两) 桂心 赤芍药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炒) 当归(酒浸) 牡丹皮
木香(各七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调下。
x牡丹散x 治月候不利,腹脐疼痛,不欲食。
牡丹皮 大黄(炒,各一两) 赤茯苓 桃仁 生地黄 当归 桂心 赤芍药 白术(各七钱半)
石韦(去毛) 木香(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温服。
x产宝方x 治女人月经不利,脐下气胀,上攻欲呕,不得睡。
当归(四钱) 干漆(三钱,炒令烟尽)
上为细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十五丸。
x养荣汤x 治妇人血海虚弱,心中恍惚,时多惊悸,或发虚热,经候不调。
白芍药 川芎 熟地黄 姜黄 当归 川姜 青橘皮 五加皮 牡丹皮 海桐皮 白芷(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乌梅一个,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送紫桂丸五十粒。(紫桂丸
方见带下。)
x〔过期不止〕x
《产宝》云∶男子生于寅,寅属木,阳中有阴,故男子得八数。女子生于申,申属金,阴中有阳,
女子得七数。男以气为主,八八则卦数已尽,尽则阳精痿。女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经水绝,
任冲脉虚衰,天癸绝,地道不通而无子矣。或劳伤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衰微之际,又为邪气攻冲,所
以当止不止而崩下也。
许学士云∶妇人经脉过期不及,腰腹疼痛,或七七数尽而月经下者,宜用当归散治
之。
当归散 治妇人天癸已过期,经脉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
《素问》云∶七损八益。谓女子七数尽而经不根据时者,血有余也,不可止之,但令得
根据时,不腰痛为善。(方见前调经平剂条。)
x〔竹〕芩心丸x 治妇人四十九岁以后,天癸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
用黄芩心枝条者二两,米泔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末,醋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
上二方热者宜之。
x茸附汤x 补任冲,调血气。
干姜(四两) 肉桂(去粗皮) 附子 龙骨(生用) 防风(各一两) 牡蛎( ) 当归(各二两)
鹿茸(三两,酒炙)
每服半两,水二盅,煎八分,温服。
x补中芎 汤x 治风虚冷热,劳伤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
妊娠胎动不安,下血。
当归 干姜(炮,各三两) 川芎(蜜炙) 黄 甘草(炙) 吴茱萸(炮黄)
杜仲(炒) 熟地黄 人参(各一两)
每服三钱,水一盅半,煎一盅,空心服。
上二方寒者宜之,盖亦有血海虚寒而不禁者也。
x〔薛〕x前证若肝肾虚热,用当归散。肝血虚热,四物加柴、栀、丹皮。肝火内动,小
柴胡加山栀、丹皮。肝火血燥,加味逍遥散。脾经郁火,加味归脾汤。肝脾郁火。归脾、逍
遥兼服。肝肾亏损,归脾、六味兼服。仍与前后月经不调治验同用。一妇人年五十,内
热晡热,经水两三月一至。此血虚有热,用逍遥散加山茱萸治之而愈。后有痰作渴,或
小便不调,或头晕白带,用六味丸而安。
x〔脉〕x问曰∶妇人年五十数,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师曰∶此妇人前绝生,
经水不下,今反清血,此为居经,不须治,当自止。经水下常五日止者,五日愈。
卷之一调经门
经闭
属性:《内经·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
贲者,死不治。
洁古曰∶女子月事不来者,先泻心火,血自下也。《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
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王启玄注曰∶大肠、胃热也,心脾受之。心主血,心
病则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则味不化。味不化则精不足,故其病则不能隐曲,脾土已亏,
则风邪胜而气愈消也。又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属于心,络于胞中。今气上
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局方》中五补丸,后以卫
生汤治脾养血也。
李东垣曰∶经闭不行有三,补前人之阙。妇人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而
致经水断绝不行。或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
为热所烁,肌肉渐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经
自行矣。此病或经适行而有子,子亦不成,而为胎病者有矣。(此中焦胃热结也。)
或心包络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秘涩,小便虽清不利,而经水闭绝不行,此乃血海干枯,
宜调血脉,除包络中火邪,而经自行矣。(此下焦胞脉热结也。)或因劳心,心火上行,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包脉者,属于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
事不来。宜安心、补血、泻火,经自行矣。(此上焦心肺热结也。)裴泽之夫人病寒热,月
事不至者数年,又加喘嗽,医者率以蛤蚧、桂、附投之。曰∶不然。夫人病阴为阳所搏,
温剂太过,故无益反害,投以凉剂,凉血和血药,则行矣。已而果然。
x五补丸x (《局方》)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
熟地黄 人参 牛膝(酒浸,去芦,焙干) 白茯苓 地骨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下,空心服。
x卫生汤x
当归 白芍药(各二两) 黄 (三两) 甘草(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空心。如虚者,加人参一两。
上东垣、洁古治血枯之法,皆主于补血,泻火也。补血者,四物之类。泻火者,东垣
分上中下,故火在中则善食消渴,治以调胃承气之类。火在下则大小秘涩,治以玉烛之
类,玉烛者四物与调胃承气等分也。火在上则得于劳心,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三和
者,四物、凉膈、当归等分也。洁古先服降心火之剂者,盖亦芩、连、三和、玉烛之类,
后服五补、卫生者,亦补气之剂也。
x〔素〕x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
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少年时有所
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四
乌贼骨一芦茹二味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
及伤肝也。(腹中论 王注云∶乌贼鱼骨主血闭,芦茹主散恶血,雀卵主血痿,鲍鱼主瘀血。
河间《宣明论方》乌贼骨、芦茹各等分,雀卵不拘数,和丸小豆大,每服五丸至十丸,
煎鲍鱼汤下,食后日三服,压以美膳。)
上岐伯、河间治血枯之法。
x〔丹〕x血枯经闭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阴虚经脉久不通,小便短涩身疼者,四
物加苍术、牛膝、陈皮、生甘草作汤。又用苍莎丸加苍耳、酒芍药为丸,就煎前药吞下。
上丹溪治血枯大法。
x〔薛〕x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其为患,有因脾虚而
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伤而血耗损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烁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有
因劳伤心而血少者,有因怒伤肝而血少者,有因肾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不能
行血而闭者。治疗之法,若脾虚而不行者,调而补之,脾郁而不行者,解而补之。胃火而
不行者,清而补之。脾胃损而不行者,温而补之。劳伤心血而不行者,静而补之,怒伤
肝而不行者,和而补之。肺气虚而不行者,补脾胃。肾虚而不行者,补脾肺。经云∶损其
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
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审而治之,庶无误矣。一妇人停食,饱闷发热,或用人参
养胃汤,益甚。再用木香槟榔丸,泄泻吐痰,腹中成块,饮食少思。又用二陈、黄连、浓
朴之类,前证益甚,腹胀不食,月经不至。余以为胃气亏损,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三
十余剂,脾胃健而诸证愈,又二十余剂而经自行。一妇人饮食后,或腹胀,或吞酸。彼
服枳术丸,吞酸益甚,饮食日少,胸膈痞满,腿内酸痛,畏见风寒。又服养胃汤一剂,腿
内作痛。又一剂,腿膝浮肿,月经不行。余谓郁结所伤,脾虚湿热下注。侵晨用四君、二
陈、芎、归,午后以前汤送越鞠丸,饮食渐进,诸证渐愈。又用归脾、八珍二汤。兼服,
两月余而经行。一妇人性沉多虑,月经不行,胸满少食,或作胀,或吞酸。余以为中
气虚寒,用补中益气加砂仁、香附、煨姜,二剂,胸膈和而饮食进。更以六君加芎、归、贝
母、桔梗、生姜、大枣数剂,脾胃健而经自调矣。一妇人素有胃火。或用清胃散而安。
后因劳役,燥渴内热,肌肉消瘦,月经不行。余谓此胃火消烁阴血,用逍遥散加丹皮、炒
栀以清胃热,用八珍汤加茯苓、远志以养脾血,而经自行矣。一妇人久患疟,形体怯
弱,内热晡热,自汗盗汗,饮食少思,月事不行。或用通经丸,虚证大具。余曰∶此因
虚而致疟,因疟以闭经也。用补中益气及六味地黄丸各百余剂,疟愈而经行。一妇人
久患疟,疟作则经不行,形虚脉大,头痛懒食,大便泄泻,小便淋沥,口干唇裂,内热
腹膨。盖由久疟,正气已虚,阴火独旺。用补中益气汤治之,寻愈。惟不时头痛,乃加
蔓荆子而痛止,又兼用六味地黄丸而经行。一妇人因劳耳鸣,头痛体倦。此元气不足,用
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而痊。三年后得子,因饮食劳倦,月经不行,晡热内热,自汗盗汗,
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顿愈。一妇人胃气素弱,为哭母吐血咳嗽,发热盗汗,经
水三月不行。余以为悲则伤肺,思则伤脾,遂朝服补中益气加桔梗、贝母、知母,夕用归
脾汤送地黄丸而愈。一 妇少寐,经水两月余一至。误服通经丸,展转无寐,午前恶
寒,午后发热,余以为思虑亏损脾血,用归脾汤作丸,午前以六君送下,午后以逍遥散
送下,两月余得寐,半载经行如期,年余而疮愈。
上薛氏治血枯大法,以补养真元为主。盖本易水师弟之旨而广之,王道也。
x〔脉〕x问曰∶妇人病下利,而经水反断者,何也?师曰∶但当止利,经自当下,勿
怪。所以利不止而血断者,但下利亡津液,故经断。利止津液复,经当自下。问曰∶妇人
病经水断一二月,而反经来,今脉反微涩,何也?师曰∶此前月中若当下利,故令妨经,利
止月经当自下,此非躯也。妇人血下,咽干而不渴,其经必断。此荣不足,本自有微
寒,故不引饮。渴而引饮者,津液得通,荣卫自和,其经必复下。
x〔仲〕x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证,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
络,凝坚在上,呕吐涎沫,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