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公新破蔡州还。

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但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不工整,曾国藩却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案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用。麟对蔡,以灵对灵,还要如何工整?〃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 

还有传说,曾国藩寿诞,胡林翼送曾国藩一联,联说:

用霹雳手段;

显菩萨心肠!

曾国藩最初对胡联大为赞赏,但胡告别时,又遗一小条在桌几上,赫然有:〃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

藩见之,惶恐无言,将纸条悄悄地撕个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左宗棠写好这一联后,便派专差送给胡林翼,并请代转曾国藩,胡林翼读到〃似可问焉〃四个字后,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改,加封转给了曾国藩。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还胡。胡见到曾的修改,乃在笺末大批八个字:〃一似一未,我何词费!〃曾国藩改了左宗棠下联的一个宇,其含意就完全变了,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所以胡林翼有〃我何词费〃的叹气。一问一答,一取一拒。         

第9节:第一章 做人稳慎之绝(7)     

曾国藩的门生彭玉麟,在他署理安徽巡抚、力克安庆后,曾遣人往迎曾国藩。在曾国藩所乘的坐船犹未登岸之时,彭玉麟便遣一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舱。但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 

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这时后舱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十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

〃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

接着,曾国藩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

当曾国藩劝石达开降清时,石达开也曾提醒他,说他是举足轻重的韩信,何不率众独立?曾国藩默然不应。此事对曾国藩来说,不敢乘势而进,是怯懦,顶住众人压力是勇敢,这进退去从之间谁能分辨得清,谁又能把握得好呢? 

曾国藩熟读儒家经典,是晚清有名的理学家。他坚拒纵横家王辏г巳捌涑频鄣氖拢饶芊从吃钠犯裉卣鞯却κ婪绺瘛�

王辏г耸呛舷嫣度耍杆昕佳芯烤В浴洞呵锕虼酚扔猩钊胙芯浚ň谟谥掠茫绕涫鞘迪制渌健ǖ弁踔АāK衔洞呵铩分髦荚谟诓β摇V尉乐掠茫闹掠檬墙胧踅岷掀鹄础J跏侨ㄊ酰卫砉业囊恢址椒ā⑹侄危阶莺嶂酢M蹶'运想用纵横之术来辅助识时务之人成帝王之业。在乱世,谁能拨乱反正,成大事业,即辅助谁,但又要看准时局变动的趋向,静观势态,未到其时,蛰伏隐退,时机到来,大展才能。因此,既要有满腹经纶在胸,又要有居静不动的修养,可进可退。进时,用儒学、儒教使据乱达到升平,推致太平。退时,用老庄的学问,庄子的禅悟人生,去掉忿怨,怡然自乐。 

王辏г寺咕冢ㄐЧ遥约旱囊惶拙腊舶钪撸吨钍迪帧M蹶'运的这种抱负因太平军起义的爆发而更趋强烈了。起义军入湘后,曾国藩奉清廷之命帮办湖南团练,组织湘军与起义军为敌,王辏г嗽啻紊鲜檠允拢玫搅嗽闹厥印:笏湟蛏硐刀雷樱茨艽泳哟擞胂婢П3至嗣芮械墓叵怠T谔教旃嬖谄诩洌戎猎さ靥绞樱⒉斡肽被>萃蹶'运晚年的弟子杨度后来追述,当时王氏〃击剑学纵横,游说诸侯成割据,东南带甲为连横。曾、胡却顾咸相谢〃,而王氏却〃笑起披衣下〃。说的是王辏г嗽嗡翟⒑忠碛胩骄帷ǚ辞濉M酢⒀钍ν浇磺樯趺埽业笔蓖跎薪≡冢势渌狄擞芯荨<破浣缘痹�1855年冬王到武昌曾军探望时。但曾国藩把王看作是狂放不羁的文士,虽诗歌唱酬,优礼至甚。而于其意见,殊少采纳,却也是事实。如1856年初王作书与曾,促其建议撤团防、废捐、清理田赋,以减轻对人民的压榨,防止人民投奔和响应太平军,曾就没有接受。故王对曾,也始终只以后辈和朋友自居,未尝甘为僚属。 

王辏г宋丝犊ぐ海蛞园圆抛跃印K�1855年劝曾国藩自立不成,1860年再人曾府,仍喋喋而谈,其意也是〃彼可取而代之〃的意思;但曾国藩却正襟危坐,以食指蘸杯中茶汁,在几上点点划划。不多时,曾起立更衣,王辏г吮阏酒鹎允蛹干希患厦嬉老∮懈觥ㄍㄗ帧!�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此时的曾国藩正准备北上〃剿捻〃。一见王辏г说嚼矗咝耍蛴辛饲傲酱巍ㄈ敖ǎ匀挥兴琛5蹶'运这次却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只是与曾国藩讨论学问。他对曾国藩说:〃公之文,从韩愈以追西汉,逆而难,若自诸葛、魏武帝以人东汉,则顺而易。〃曾国藩起初听得津津有味,并频频点头。的确,学习辞章从唐代韩愈,上溯西汉,逆而难,如果自曹操人东汉,就较容易,也顺理成章。但到后来,曾国藩还是听出了王辏г说南彝庵簟T椿故侨盟霾懿伲〉獯蔚挂财骄玻首鞑恢M蹶'运自知他的帝王之术再无实现的机会,颇为沮丧,只得悻悻而归。          

第10节:第一章 做人稳慎之绝(8)     

三次纵横计不就,王辏г硕栽目捶ù笪谋洹K翟俅纬錾揭选ū浣谖闼场ǎ涔Τ擅停ū苁隆ú桓业5薄V钡酵砟辏趺鲈艘丫饲逋觥⒃揽幢侔芡龅戎卮蟮睦肥卤洌哦栽背醪蛔粤⑽鄣目捶ㄓ辛烁谋洹>菟得窆螅洳刈旁ㄒ刑煺蘸;ㄎ奘魉呱叫淖灾ㄒ涣闹炖戏蜃樱湃グ莘谜馕坏蹦晷凶莺峒频耐蹉言耍⒛贸鲈笸跣窗嫌铩M蹶'运大为惊叹说:〃难道真有这个联吗?涤丈襟怀,今日以前,我只知一半,今而后,乃全知。吾老矣,如果不是您相示,几不知文正之所以为文正,左老三(指宗棠)之所以为左老三。〃沉思片刻,即欣然命笔,另书一联曰:〃花鸟总知春浩荡,江山为助意纵横。〃书毕,对朱君说:〃吾不敢著墨文正联上,以重污文正。另书此,纪文正之大,且以志吾过。〃霸才悔过,对曾国藩恪守名份、不越雷池一步的行为赞叹不已,说明曾国藩的忠诚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不肯越雷池一步,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操守。现在有许多人走向失败,就在于他们无所顾忌,任作妄为,跨越雷池,总想事事成为人先。殊不知任何一个名利的诱惑之下都深埋着一个陷阱,稍有松弛,就有可能落入圈套,再也没有机会爬起。因此,对于成大事的人而言,越名位的事应该慎而又慎! 

处世必须戒傲

曾国藩语录: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于此字致于颠覆。

译文:傲是一种会给人带来凶险的习性,凡是担当重要职务的人,一般都会因为带一个傲字而引起失败。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因为傲慢会使人自以为是,处理不好周围的关系,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因此,在现在还是将来,为官从政,为学做人,做事经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是一个不败的法宝。 

曾国藩晚年在总结为人之道时,把

〃傲慢〃与多言看作是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认为为官傲慢轻则会导致自己的职位不保,重则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他一再要求为官必须戒傲,只有这样才是保全自己之道。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不只对同僚下属相当谦让,就是对手中的权势,也常常辞让。咸丰十年六月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位高名重,多次上疏奏请减少自己的职权,或请求朝廷另派大臣来江南协助他。 

为官必须戒傲,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为凡是骄傲的人,必然有宠可恃,必然有某种资本:或者和权势人物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或者立过什么大功,或者具有某种为权势者所赏识的特殊才能。但是,历代官场上的事情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资格施给你恩宠的那个人是在不断变化的,或者他本人失去权势(因死亡,因下台),你所倚仗的靠山失去了,一切恩宠顿时冰释雪消;或者他的兴趣变化了,喜好转移了,你所倚仗的资本贬了值,你的恩宠也就衰弱了。然而恃宠者在春风得意时,是想不到这一点的,他们恣意妄为,傲视一切,于是,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立面,一旦时易世移,对手们群起而攻之,恃宠者不败何待! 

张说是唐玄宗时的宰相,既有智谋,又有政绩,很得唐玄宗的信任,他也就恃宠而骄,目中无人,朝中百官奏事,凡有不合他的意的,他便当面斥责,甚至加以辱骂。他不喜欢御史中丞宇文融,凡是宇文融有什么建议,他都加以反驳。中书舍人张九龄对他说: 

〃宇文融很得陛下恩宠,人又有口才、心计,不能不加以提防!〃张说轻蔑地说:〃鼠辈,能有什么作为!〃

偏偏张说自己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人,他贪财受贿,终于被宇文融抓住了把柄,向皇帝奏了他一本,朝廷派人一查,还真是有那么回事。这一来张说神气不起来了,吓得在家待罪。当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去看望他时,他蓬头垢面,坐在一块草垫子上,一只粗劣的瓦罐中,盛的是盐水拌的杂粮,算是他的饭食,等待着朝廷给他的处分。唐玄宗知道了这个情况,倒颇同情他,想起他毕竟是有功之臣,便只撤掉了他的宰相职务,并没有另加惩处。         

第11节:第一章 做人稳慎之绝(9)     

一个大臣恩宠正隆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对君上越发恭顺,以保其宠;对同僚排斥倾轧,以防争宠;对下属盛气凌人,以显其宠。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明智的作法,这样一来势必树敌太多,使自己陷于孤立。这种人又常常只是将职位相同、权势相等的人视作对手,小心加以防范,而对职位比自己的低的人往往不大放在眼里,如张说所说的那样,〃鼠辈,何能为!〃这更是一种缺乏远见的做法,殊不知过了河的小卒还能制老将于死地,下属们造起反来往往最能击中要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权势者都有自己薄弱的环节,不要因为一时的恩宠而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一尊打不倒的金刚。可是有人偏偏犯这样的毛病。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原是一个给人放牛为生的孤儿,又因为有口吃的毛病,总也没能谋上个什么差使。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司马懿,司马懿发现他并非寻常之辈,便委以官职,从此,他跻身于魏国的军界、官场。由于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屡建奇功,官职一再升迁,从一个下级军官最后封侯拜将,成为魏国后期最为出色的将领。 

公元263年,他奉命率师西征蜀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穿行七百里无人地带时,沿途尽是不见顶的高山,不可测的深谷,粮食又已经用尽,军队几乎陷人绝境。邓艾身先士卒,亲自前行探路,有的地方根本无路可走,他便用毯子裹身,从险峻的山崖上滚了下来。就这样尽经险阻,走奇道,出奇兵,出其不意地包围了蜀国的京城成都,迫使蜀国的皇帝后主刘禅束手投降,刘备所开创的蜀国至此灭亡。 

由于建立了这样的殊勋,朝廷下诏大大褒奖了邓艾,授他以太尉这最高的官衔,赐他以两万户最厚的封赏,随他出征的将官也都加官晋级。

邓艾因此居功自傲,洋洋得意地对部下说:〃你们要不是因为我邓艾,怎么会有今天!〃又对蜀中人士说:〃要不是遇到我邓艾,你们恐怕早就没有性命了!〃同时,给朝廷中执掌大权的司马昭提出了他对下一步行动的安排:虽然现在是乘胜攻吴的好时机,但士兵太疲劳了,可留在蜀中休整,并修造船只,做攻吴的准备;以优厚的待遇对待刘禅,封他为扶风王,其子也封为公侯,原有的部下也尽赏以钱财,以此表示对投降国君的优宠,来诱使还没有投降的吴国皇帝。 

这样的事情,只有中央朝廷才能有权决定,因此,司马昭未置可否,只是派人告诉他:〃凡事应当上报朝廷,自己不得做主。〃邓艾不听,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当众宣言说:〃我受命出征,既然已经取得了灭国虏帝这样的重大胜利;至于安排善后的事情,稳定新降之国的局势,应该由我相机处理。蜀国的地理形势十分重要,应当迅速安定下来,如果什么事情都等待朝廷的命令,路途遥远,延误时机。古人说过:〃大臣在离开国境之后,凡是有利于国家之事,有权自己做主〃,现在是非常时期,不可按常规办事,以致失去良机。兵法上说,一个优秀的将领应该是:进攻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好名声,退却也不害怕承担罪责,我虽然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标准,也不愿为了避嫌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邓艾的这一番话自然没有什么错误,但,对于一个手握重兵,远离国土的人来说,这种话不能不令人心生疑窦。与他一同出兵的钟会对他的大功本来就十分妒忌,便以此为把柄,诬告他有谋反之心;司马昭也担心他功高权大,难于控制,于是,一道诏书下来,将邓艾父子囚车押送京师,中途被仇家杀掉。可怜耿耿忠心,70高龄的邓艾,再也不会想到,当他建立殊勋之日,也正是他灭亡之时。 

所以,应该记住老子的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时时犹履薄冰

曾国藩语录:身居高位有三端:一是不参与,二是没结局,三是不胜任。

曾国藩说,身居高位的规律,大约有三端,一是不参与,就像是于自己没有丝毫的交涉;二是没有结局,古人所说的〃一天比一天谨慎,惟恐高位不长久〃,身居高位、行走危险之地,而能够善终的人太少了。三是不胜任。古人所说的〃惊心啊,就像以腐朽的缰绳驾驭着六匹马,万分危惧,就好像将要坠落在深渊里〃。惟恐自己不能胜任。《周易》上说:〃鼎折断足,鼎中的食物便倾倒出来,这种情形很可怕。〃说的就是不胜其任。方苞说汉文帝做皇帝,时时谦让,像有不能居其位的意思,难道不是在不胜任这方面有体会吗?孟子说周公有与自己不合的人,仰天而思虑事情的原委,以致夜以继日,难道不是在惟恐没有结局的道理上有体会吗?         

第12节: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1)     

曾国藩说:越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而惨败的结局就越多。因为〃高处不胜寒〃啊!那么,每升迁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他借用烈马驾车,绳索已朽,形容随时有翻车的可能。做官何尝不是如此? 

他详细阐发说:国君把生杀予夺之权授给督抚将帅,如东家把银钱货物授给店中众位伙计。如果保举太滥,对国君的名器不甚爱惜,好比低价出售浪费财物,对东家的货财不甚爱惜一样。介之推说:〃偷人家的钱财,还说成是盗;何况是贪天之功以为是自己的力量。〃曾国藩说,我略微加以改动:〃偷人家钱财,还说成是盗,何况是借国君之名器获取私利呢?〃曾国藩认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就是违背了不干预之道,是注定要自食恶果的。一事想贪,则可能事事想贪,一时想贪,则可能时时想贪。在这个方面应视手中的权势于虚无,因而也会少生无妄之想。至于不终、不胜,曾国藩则更深有体会,他说:陆游说能长寿就像得到富贵一样。开始我不知道他的意思,就挤进老年人的行列中了。我近来混了个虚浮的名誉,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就得到了这个美好的声名了。古代的人获得大的名声的时候正是艰苦卓绝的时候,通常不能顺利地度过晚年!想到这些不禁害怕。想要准备写奏折把这些权利辞掉,不要再管辖这四省吧,害怕背上不胜其任,以小人居君子的罪名。 

正因为如此,曾国藩虽身居高位,也时时犹履薄冰,大功告成之日,更是益觉如踏危局。倒使得曾国藩该得到的也得到了。

正是这种战战兢兢、时刻处于危机之中的心态,造就了曾国藩,一刻也不放松的性格。

我国一位大型企业老板说的好:市场是无情的,危机无时不在。危机常挂心中,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也一刻不能放松。据调查,绝大多数事业有成的高薪收入者在回答〃未来五年你最需要什么〃时都选择了〃培训〃。那些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高薪收入者,更是把企业有无良好与完善的培训计划作为其加盟的观点和根据,细心选择未来的归属。任何人皆如此,在压力下可转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