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妈,我都做完了,不过还有几个不明白的地方,我明天去问老师。”

南希一边喝着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一边嘟囔着:“比我想象的容易嘛……”

从那之后,南希从来没有因为作业向我求助过。她总是通过翻百科全书或者查阅相关的书籍自己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她就会直接去问老师。她明白了如果尽了最大努力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从不拖累别人。即使没有人督促,他们也会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事情,这是他们自立的关键。

美国的父母们让他们刚会走路的孩子自己穿鞋系鞋带。不管孩子需要多长时间,父母们从来不会去帮助孩子。只是默默地等孩子自己穿好。他们认为父母帮助孩子做事,是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

“父母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呢?那是越权行为。”

     经历成功与失败

一天,彼得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走到我身边,这个本子是我让他写日记用的,用来锻炼他的写作能力。但是,拿着小本子的彼得表情十分低落。我悄悄地看了看本子,上面什么也没写,还是一片空白。

“妈妈,我真的写不出来。我实在无法把我的想法写下来。”

一行也没写出来,我有些失望,孩子也叹了口气。我微笑着对彼得说:“没关系,彼得,经过几次失败,也许比第一次就成功更好。等你能写出来的时候,也许会更高兴呢。”

彼得比爱丽丝和南希做事更容易失败,他的心里有一种自卑感,和优秀的爱丽丝比起来,他始终缺乏自信。

现在我的头等大事就是帮助彼得找回自信心。如果害怕失败,无论如何也不会找回自信心的。经历失败之后获得的成功,才能使人够获得更强的自信。

在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彼得的写作水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而他露出的笑容则更令我欣慰。他现在已经具备了自信心,不再害怕失败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基本的母性是必须的。如果一位母亲连最基本的母爱都没有,那么她很难战胜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但是,有时母性也会蒙蔽妈妈的眼睛。

有一个和同龄人比较起来格外迟钝的孩子,从小时候起,他就经常遭到同龄人的戏弄,甚至连老师也瞧不起他。为此,孩子的妈妈非常痛苦,她想:怎样才能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呢?于是,她不让孩子接触任何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或挫折的事情。她帮助孩子做作业;当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时,她不让孩子和其他人去竞争;当孩子羡慕邻居家的小朋友会骑自行车时,妈妈不是让孩子也去学骑车,而是说“妈妈给你买更好的玩具。”

不久前,我见到了这位妈妈,她的眼里含着泪水说:“我的孩子现在什么事都不会做,等我死了之后,他可怎么办呀?”

这个妈妈就是从孩子那里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

对于那些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从未品尝过失败滋味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会缺乏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今社会,青少年因为学习成绩、异性或金钱等问题而自杀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且案件数字有上升趋势,恐怕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些孩子的共同点就是,在碰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他们从小就一直处于父母的庇护之下,从没有体验过失败的滋味。

问题总是会突然出现的,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会发生一些连父母也不便知道的问题。从未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的孩子,这时会很痛苦,而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手足无措,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有可能选择极端的方法。

想一想,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不要事到临头时,再后悔当初对孩子过于宠爱。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经受失败的磨炼吧,只有这样,在今后遇到因难时,他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成为孩子生活的配角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在孩子的生活里,妈妈无论任何时候,都只应充当配角,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妈妈应当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独立生活。并不是说如果孩子没有经历过失败就什么都做不成,而是应当在失败后,妈妈能够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孩子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妈妈总担心孩子会跌倒、磕着、碰着,或者走到危险的地方去。但是,只有越过障碍,经过碰撞,孩子才能越走越快。不让孩子经过磕磕碰碰的练习,孩子只会在原地打转。

在抚养孩子时,要让孩子自己去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孩子背后推着他前进,不让孩子经历风雨,孩子只知墨守成规。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再埋怨孩子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那就为时太晚了。这说明妈妈没明白作为一位配角的意义。

不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主角,妈妈只是一个配角。在主角尽力做自己的事情时,配角的作用就是助孩子一臂之力。孩子在自己亲身经历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会变得坚韧与自信,孩子在日后会明白这才是妈妈赐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 一起享受生活的快乐

教会孩子“我”和“我们”的区别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我在学校的餐厅里打工,主要是负责收拾碗碟杯子,把食物的残渣倒进桶里,然后把碟子送到厨房。

有一天,我端着一大堆咖啡杯子走进厨房的时候,因为实在太重了我没有拿住,结果一下子全部摔在了地上。我立刻绝望了,这下没法再打工了,这时管理员走到了我的跟前,他担心地问我:“你还好吗?”

我连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

管理员接着对我说:“今天真是不走运的一天。”然后就走了。

当天晚上,我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妈妈,我在家里一不小心打碎了碗碟还要受到责备,但是在异国他乡打碎了好几个杯子却受到别人的安慰。”

我接着写道:“美国真是个不同寻常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潜力大概就在这里吧!”

从那之后,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位管理员的身影,于是,我做事更加认真,因为管理员的安慰使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来自哪里,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

怀着这样的记忆,在结婚后,我希望孩子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关怀与给予是生活中最好的武器。正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这种观念,从他们很小的时候起我就让他们分担家务,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

在日本的时候,为了减轻家务的负担,我们雇了一个日本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叫彩子,她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仔细。

但是,在这个女孩来到我们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所有家务都有人做的情况下,孩子们经常把自己应当做的事也交给了彩子。以前从学校回来后,自己清扫房间,一起准备晚饭。但是现在他们开始偷起懒来。起床后,连被褥都懒得整理了。几天后,我觉得不能再让他们这样下去,于是把他们都叫到跟前。

“彩子来到我们家,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她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你们却胡乱地使唤她。我非常感谢她,我想在她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前提下,送她去学校上学,你们要帮助她。”

“那么谁来打扫我们的屋子呢?”孩子们惊讶地追问我。我没有回答他们,对不知所措的彩子说:“房间每天不用打扫那么多遍,晚上放学回来打扫一次就行了。可能对你来说很辛苦,但这也是为了你好,你要坚持下去。”

按照我说的,我带她去打字培训学校报了名。从第二天起,早晨她和我们一起从家里出发,在学校里上完课后,下午回到家里做家务。

出乎意料的是,彩子把房间打扫得更干净了。2年后,彩子结束了在学校的学习,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打字员,不久她离开了我们家。一个小小的关怀,却改变了她的一生。

已经步入中年的彩子,现在还常常给我打电话,问候我们全家。虽然她每次都向我说谢谢,但是,其实从内心里我也很感谢她。如果没有和她的相遇,我的孩子们怎么能学会如何关心别人、为别人付出呢?

因为彩子的事,孩子们学会了关心别人,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两个女儿成为维护委托人权益的律师,而彼得成为一名出色的CEO,在他的带领下,职员们精诚团结,为了公司的理念努力奋斗着。

      没有给予就不能生存

为他人付出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因为有的时候,给予和关怀会涉及到自己的直接利益。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的年代,为别人付出往往会被认为是傻瓜。这只是一些鼠目寸光之人的想法,实际上,没有付出、给予和关怀,就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21世纪是个人主义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能力。而在这个时代,更需要能够协调人际关系的人。也就是说,需要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能够同别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将个人意见综合起来的能力。

最近,各个企业对21世纪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servant leadership”的概念。“ servant”即仆人,“ leadership”即领导能力。“ servant leadership”即“仆人领导力”的意思。这意味着,今后受人关注的领导者不一定是那些会下达指示,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更多的是可以为整个团队的未来和个人的成长服务,维持相互间协作的人。

现在是强调个性的时代,但是能够将个性和特性整合在一起的领导者才是未来领导者的发展方向。根据著名的时事杂志《财富》调查,在世界排名前100强的企业中有1/3的企业把“ 仆人领导力”战略,作为经营哲学。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 我”与“ 我们”的关系,不能将目光只停留在个人的利益上,在索取的同时,也要学会给予别人。给予不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但在当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中,给予别人是一个重要的生存武器。

我们的社会,现在只强调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而事实上,强调自我、排斥别人的教育,将会把孩子推向一条不归之路。

妈妈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也脱离了社会的现实。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孩子,从不会教育孩子和朋友一起分享;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往往会拉着孩子找到人家不依不饶地“ 讨公道”,甚至会在别人家里动手打架。

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在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谦让与关怀别人,在步入社会后,只为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有可能会成为引发冲突和矛盾的导火索。这样的孩子怎么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呢?

从小事中寻找教育方法

我是怎样教育我的孩子们学会关怀他人、给予他人的呢?

孩子们小的时候,美国流行饲养宠物。孩子们缠着我给他们买一只宠物荷兰猪。最终,禁不住孩子们的央求给他们买了一只。

“荷兰猪是有生命的动物,和你们平时玩的玩具不一样。你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它。”但是,尽管孩子们很喜欢这只荷兰猪,却没有好好照顾它。他们把它关在脏脏的笼子里,还总是忘了喂食,对荷兰猪的死活也漠不关心。于是,有一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没有晚饭吃了。你们不好好照顾荷兰猪,好几天没有喂它了。你们也饿一顿,体会一下小荷兰猪是多么的痛苦吧。”

孩子们全都沉默了。他们很快给小荷兰猪换了一个清洁的新“住处”,还给它的窝里放上我们吃的野菜,水槽里加满了水。

从那之后,我开始注意培养他们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习惯。我让他们明白自己小小的付出,会给别人带来无限的快乐。

有一天,我对正在擦洗厨房水池的彼得笑着说:“彼得,谢谢你!妈妈可以休息一下了。你这样帮妈妈,妈妈心里很高兴。”看着妈妈的笑脸,彼得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在那一瞬间,彼得肯定也明白了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从那以后,彼得不只是对我,连爱丽丝和南希的事也乐于效劳了。

关怀别人、给予别人并不一定非要做出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的举动。带领孩子们去养老院或者孤儿院做义务劳动当然是关怀别人的体现,但我们毕竟不可能每天都去这样的地方献爱心,Qī。shū。ωǎng。所以,关怀别人、给予别人最基本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得以体现。

在释迦牟尼轶事中有这样一个“无财七施”的故事: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第一,和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供别人来休息。如果你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会随之而来的。”

让孩子明白:不经意的称赞、善意的目光、小小的牺牲和谦让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现在,你可以做出结论了:是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扮演一个踩着别人向上爬的光杆司令,还是成为在充满关怀与给予的生活中获得力量的孩子呢?

☆ 劳动的价值

品尝自己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有一天,从小就身体虚弱的彼得突然对我说:“妈妈,请您同意我从明天开始去送报纸。”

当时,彼得在夏威夷最有名的普纳胡高中上学,在那里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学校的功课相当繁重。

但是,彼得为什么忽然想起要去送报纸呢?在这么重要的时期,彼得提出这个要求让我很为难。经不住彼得诚恳的请求,最后我同意了他的想法,不过我给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果你真的喜欢,那就去做吧。但是,既然决定做了,你就要坚持到底不能中途退出。”

几天后,彼得真的去送报纸了。其实,送报纸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每天凌晨3点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就要去报纸配送站领报纸,然后骑着自行车将报纸送到各个居民点。送完报纸后再去学校上学。

那时候恰巧孩子们的奶奶住在我家,奶奶很担心孙子,彼得起床后,她也一起起床,一定要为孩子准备早餐,否则她自己也睡不着觉。而且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她还责备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指责我让一个刚刚15岁的孩子做这么辛苦的事情。我是这么回答她的:“妈妈,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彼得以前身体很虚弱,通过送报纸,他现在身体变结实了,精神也很好,这不是什么坏事。”

我虽然对孩子的奶奶这么说,其实自己心里也非常担心。爱丽丝和南希也非常担心彼得,每次下大雨或者刮大风,他们都悄悄地跟在彼得后面,看着他离开家门。

在一边学习,一边送报纸的过程中,彼得从没有说过放弃。在彼得送报纸的时期,我没有开车送过他,也没有劝他:“别干了。”彼得送报纸一直到中学毕业,足足坚持了3年。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每次心里实在忍受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安慰自己说:“这将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彼得就像了解我的心思似的,在高中时期,他的成绩没有一点退步,身体却越来越强壮。送报纸也是一份需要讲信用的工作,彼得在结束这份工作时,被评为“最优秀报纸配送员”。我现在还经常想起,彼得像演杂技似的握着车把,踩着脚蹬送报纸的样子。

在彼得中学毕业后不久,我的病频繁发作,不得已需要住院。正在我收拾东西时,彼得递给了我一沓钱:“妈妈,用这个钱住最好的病房,不要用别的钱,一定要用这个钱。”

彼得递给我的钱是他3年送报纸挣来的,我对他说:“这是你辛苦挣来的钱,你自己留着用吧。”彼得摇了摇头,“如果只是想着这是3年送报纸挣来的钱,这钱没有一点意义,妈妈用了的话,我才会高兴。”听到孩子的话,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在彼得的带动下,放暑假的时候,南希也突然要求去夏威夷近郊的一个菠萝农场去打工。

对于南希去菠萝农场打工的事情,我没有任何犹豫,通过彼得送报纸的事情我明白了,这绝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而是一种体验、一笔财富。我只是叮嘱她既然做了,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