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吃货穿越记-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秀花才来帮忙,早上面儿还不敢全部脱手。次日早上面儿又进了城,同时她还想看看早上卖方便面的情况。

王家才出方便面时,罗一山那两天帮着叫劲,后来又给弄生病了,罗一山的爹娘觉得面儿简直就是罗一山的灾星,所以这一次罗一山病后,就再不放他往北街这边跑了。

面儿有好多天没看到罗一山了,虽然知道他在家不会有什么事,不过每天早上来,不看到他,总是有点不习惯,担心着他本是个可怜的傻子,又被关在家里,那不是更没乐趣可言了?

昨早云外楼来了两个伙计,今早又来了两个伙计,还是买一百个方便面,同时万厨子都来了。

“面儿姑娘,你好。”万厨子极有礼貌地向面儿作个揖。

因他和面儿在谢知县家的厨房一起作过食物,看着似乎算是朋友,面儿客气地把他叫到一张桌前坐下,“万大厨子真是稀客。”

“我来向你讨教讨教呀,怎么制这些干式佐料,可以保持原色原样,还带着个特别的香气?”万厨子一直都没研究透王家铁爪面的佐料,现在王家又出了新式方便面,配的佐料更特别更香,虽是干式佐料,象干葱这些却保持着好看的青翠色,他觉得面儿的手艺高极了,所以今晨来想找她探讨探讨。

面儿可不好和他说得这事,也没法和他细说。现在面儿不只用烘焙法制佐料,天天在空间里晒面,结合制药法,发明了晒制法,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只得哈哈道,“万大厨师,我那点小技法哪里瞒得过你的法眼?再怎么做都翻不出烹、煎、熬、焙、烤这些手段。”

“你是怎么做好保青的呢?还有那些粉剂,里面加的什么呢?我尝了,不只鸡汤和骨汤,还有淡淡的回香,却又不是茴香。”

面儿一边挠头,一边忽悠道,“说不清楚。反正都是寻常的做法,可能做的时候,比较用心吧。不是说做菜要用心,若不用心不好吃吗?”

“能带我参观你家厨房吗?”万厨子不信她说的,非要刨根寻底。

面儿双眉微皱,笑道,“这个,这个……”

人家怎么可能泄密的嘛。就象你万厨子做菜时,都不要外人在场。我王面儿做面也是一样。不过,其实王家厨房并没什么秘密,面儿暗暗觉得好笑。

万厨子是誉满全国的大厨子,性格比别人执着和自我,哪管人家的秘密不给看,只想一心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过他也不是胡搅蛮缠,却是有所准备而来,把面儿叫到铺子外面的小巷里,小声道,“你让我参观一下你家厨房,我给你介绍笔大生意。”

王家面供不应求,用得着你介绍生意吗?面儿笑嘻嘻地看着他,看着不象生气,却不答他这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7 去刘家

“我有个表弟在青州城做食物生意,一个月可以订你两万个方便面,价格绝不会少半文,你铺里卖多少一个,就订多少一个。而且每五天来拉一次货,他们自己去你家拉货,不用你们送到城里,可以给你们省些事。”万大厨子说得很认真,“若是你不信,你们可以签个约,让他先交一百两银保证金,以后每拉一次就结一次钱,那一百两银一直由你保管,直至合约期满,中间他若不按时来接货,那一百两银就归你。”

面儿惊讶地看着万厨子,这可不是小生意,两万个就是八十两银子!而万厨子说话的样子不象在哄她,连合约和保证金都帮她想到了。

如是产能跟得上,每个月有这么一个大单,扣除成本,面儿最少可赚二十两以上。

可是产能跟不上啊,面儿遗憾地摇摇头,振振拒绝,“我生产不出这么多方便面。而且你看了我家厨房肯定会后悔,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神奇,你做菜有些什么手法,我再高的本事都翻不出那些花样。再有,明人不说暗话,我不可能在外人前演示我的技术。这事请万大厨子理解,就象你做菜时,也不愿有外人在厨房里一样。”

万厨子笑道,“我知道你会拒绝。我对做方便面生意没兴趣,这个利润对我来说太薄,又太耗时间。作为厨子,天下出现这样特别的佐料,从职业来说,我想长个见识。得到学习。不过我觉得,你做了方便面这个生意,它又是个极新的事物,不妨可以想法把它做大。或许有天,全国各地都有这个东西,就算一个只赚一文。到那时,你赚的可是不得了的银子。”

他说得没错。不要小看一个只赚一文,当方便面能做到遍布全国时,面儿在财富排行榜上的位置,恐怕会离欧阳家很近。

可是产能实在有限。面儿盯着他,不再没出声。

“我先走了,你再考虑考虑吧。过一阵我再来找你。”

万厨子知道她不会这么快就答应的,和两个伙计走了。

面儿站在铺子外的巷口里,看着来往的人影,怔怔地直发呆。产能啊产能,到哪里找合适的人来提高产能?

小娥在铺门外偷听到他们的说话。把面儿拉回铺里,欣喜而紧张地看着她,“有人可以每月订两万个?面儿,我们想法把这生意接下来吧,加上铺里卖的,一个月能赚好几十两呀!”

“你不是不知道我的苦处。”面儿摇摇头,深有体会“人力资源”不足的障碍,看着生意都接不了。

小娥对这个大单很动心,又劝说着她。“往后秀花把铺子里的事熟悉了,我也可以早点回家帮着你抓面。”

“再说吧。”

这么大的生意,不只小娥动心,秀花知道后,和小娥说好,下午回家后。让大家都劝劝面儿。

半下午时,小娥和秀花回到王家,各自给自家的人悄悄说了万厨子给面儿介绍生意的事。

面儿这个傻妮子,这么大的生意都不要?张大叔和小娥金得知此事后,比小娥和秀花还要兴奋。

面儿正在东厢房走廊上看张大娘烘面,张大叔跑过来着急地道,“面儿再添些人吧,一个月两万个的生意,可是天上掉钱呀。”

面儿抿嘴一笑,一定是小娥和秀花回来说了那事。所以张大叔着急了。

“面儿啊,你就添点人手吧。”小娥爹也从制面房里跑过来劝她。跟着小娥娘飞跑过来,“面儿,把那个大生意接了吧!”

果然,都知道了。面儿笑一笑,“让我再想想吧。”

面儿不是不想把事业做大,有了张家帮忙后,方便面产量逐渐上升,可这点产量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其实根本不算个咐。 面儿骨子里是个爱做事,有事业心的人,生意又这么红,巴不得多赚呢。

可是左思右想,却没有合适人可用,晚上在空间里制佐料半时,突然想到下河湾刘家。若是刘家能一起来做方便面,那绝对不愁人手了。刘家是面儿来到古代遇的第一家人,而且是善人,她对刘家有着极大的信任。

于是次日,她跟小娥他们一起进城,在铺里呆了会,看了会卖面的情况,辰时便离开铺子去刘家请人。

虽然刘家远离青河县百里,面儿有空间,五六百米一个瞬移,连过河的船费都省了,辰时中就到了刘家院子外面。

“刘大叔,刘大婶,刘大娃,刘二娃……”

面儿手上拎着一大包方便面,边叫边走进院门里,大叔早上正在劈柴,刘大婶正在收拾堂屋,刘大娃在一边修个锄头,二娃在院子一边宰猪草。

听到清脆叫声,刘二娃手上的菜刀一扔,转身跳起来,看到面儿穿身桃红的秋裳,外罩个月白绣花褂,满面光芒地走进来。

“面儿姐姐来了!”刘二娃激动地迎上去。

“稀客!”刘大婶从堂屋里一边将双手在腰间的腰裙上擦着,一边小快步从台阶上激动地跑下来。

刘大娃放下锄头,笑道,“你赶早路,几时上的路哦?”他猜面儿该不是昨天就出来了吧,不然怎么才辰时就到了?

是呀,现在才辰时。面儿光顾着飞叉叉地来请人,忘记了别人会怀疑她这么早就来了,连忙道,“我昨下午出来的,昨晚在梨花村借了个宿。”

“哦,快进屋里坐。”刘大婶亲热地拉着她往堂屋走。

“大叔大婶,我今天来特地有事相请。”面儿把一大包方便面放在桌上,坐下就开口相求,她还得节约时间,办好这事,得赶回王家制面呢。

刘大叔爽朗地道,“莫客气,只管说。”

面儿指着桌上的两包东西,“这是我现在做的方便面,我带了几个来,你们可以尝一尝。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方便面,所以我家请了七个人了,可是人手还是不够。上次刘大娃和刘二娃来看我时,帮我制面,我看他们很聪明,一学就会,所以我想请他们去帮忙,要是大叔大婶也能去的话,就更好。工钱方面,一个月都按二两一个人算,我家东厢空着,有三大间够你们一家住。”

刘大婶惊讶地看着她,这孩子太能干了,前阵家里出那么大的事没打垮她,现在竟然作起大事来,家里都请有七个帮工了。

刘二娃激动道,“上次我们回来给娘说,你要请我们,我娘不信,还说我和哥哥想在外面玩。”

刘大叔惊喜地看着面儿,“真的,你都请有七个人了?生意能维持吗?”

“就这样我们生产的面都不够卖的。你们尝一下这面,看看它有没有前景吧。”面儿想光说难以他们信服,解开桌上的纸包,露了五个白生生的方便面来,屋里立即布满了食物的香味,“方便面就是这样子。只要有个碗,有个盖子,有一壶开水就行了,不必放在锅里煮。”

“真的?我去提水。”刘二娃跑去厨房,提来半壶开水,同时拿个大碗来,猴急拿起个面团,闻了闻,放进碗里,“好香呀!我来试一试。”

“我教你泡。泡这种面水不宜太多,又不能太少,而且把佐料放进去一起泡更入味。”面儿打开一小包佐料撒在方便面上,“一个面团放一包佐料,都是分好了的。”再提了刚刚淹住面的开水,“没有盖子,用竹箕盖一下都行,捂一捂更好吃。”

刘二娃把桌上的小竹箕轻灵地扣在碗上。

刘大婶拿起一卷面团看了看,笑道:“这面本来就煮熟过?”

“是的。”

“难怪叫方便面,你费过时间和精神了,别人买回去当然方便了。”刘大婶微笑着说。

“大婶真聪明。”面儿看到刘大婶就很亲热,抱着她跳了跳。

屋里香味越来越浓,刘二娃不断吞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竹箕,不停地问,“好了吗?”

刘大婶轻轻打一下他的头,“哪有这么快?”

刘大叔浅褐的脸上荡着喜悦和惊奇,看着竹箕缝里微微浸出的热烟,仿佛那里面有神仙一般。

又过了一会,面儿才揭开竹箕,露出一碗热气腾腾,泡得柔软的面条,汤色油浸,里面漂着青碧的葱花、芫荽颗粒,还有浓浓的佐料香。

刘二娃从桌上的筷子筒里抽出一双筷子,熟练地搅几下面和佐料,兴奋得直跳,“看着就香得很,很好吃的样子,”

才吃一口,嘴里塞着长长的一口面条,含混地道,“好吃!比铁爪面更好吃!”说着呼呼接连吸了几口。

香香的面味令刘大娃喉头吞了吞。

面儿从筷子筒里抽出几双筷子,象主人一样给刘大叔、刘大婶和刘大娃一人发一双,“你们先尝个味道。等会一人还可以泡一个试。”

刘二娃这才收了口,等爹娘和大哥尝了一口,抱着碗又大吃起来。

“真的好好吃。”刘大婶称赞道,“味道好,又香,买的人肯定多。”

“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刘大叔吃得乍舌。

刘大娃性格略内向,虽觉好吃,父母都说过了赞扬的话,就没出声。

“大叔大婶,愿意跟我去青河县做方便面吗?”面儿期待地看着他们。

PS:悲催自己把自己咬狠了,很多天不好,吃药无效还越来越严重,折磨得不能开口,尤其不能吃,晚上睡觉也睡不好。不过二更总算在痛中逼出来了……汗……明天会怎么样……已经不知道……希望明天伤势好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8 生产节节高

刘二娃举起一只手,嘴里还吊着长长的面胡子,边吃边嚷,“我去!有工钱挣,又有方便面吃,简直太好了!”

刘大婶剜一眼二娃,柔声道,“面儿你这事说得太急。你知道我家喂了八口猪,二十个鸡二十个鸭。一时我们还没安排好。”

刘大叔道,“要不过两天刘大娃和刘二娃先去帮你吧。反正他们上次回来说着帮你做面有趣得很,还有你的邻居林家也极好。”

“那说好了!不变?”面儿再次认真地看着他们。

刘二娃叫道,“我不变!”

刘大娃心里可惦着想再见小娥姑娘呢,目光激动,小声地道,“我也不变。只是这两天家里的事得收拾一下,我们后天一早就去青河县吧。”

“太好呢。说好了!工钱,一人一月二两银,我管吃管住。”面儿激动得声音都要变了,有刘家两兄弟弟帮她抓面,一天生产一千个方便面都没问题了!

刘大叔皱着眉道,“工钱太高了,他两兄弟,一个月给他们总共三两银都不得了呢。二娃还算不上全劳力。”

刘大婶也认真道,“就是。面儿你工钱给高很了,我们都担心得很。”

面儿愣了下,心里热轰轰的,感动啊。好人全让她遇上了,张家那时也说工钱高了,刘家现在又主动降低工钱,要换作别人,连哄带诓的只怕不能让你倾家荡产,哪还会主动给你省工钱?

不过,正因为这样。面儿才对他们放心。

他们担心的有理,她因为没算极乐洞天的成本,才敢给大家这么高的工钱,还是按规矩来吧。免得惹人怀疑,笑道,“行。生意好。到年末我会发红包。”

“这样差不多。”刘大叔这才舒口气下来,就是这样面儿给的工钱都还是算高的。

“刘大叔刘大婶,我先回去了。我今天必须回去的。”面儿边说边往外走。

“等等呀,我收拾一下,让大娃和二娃送你。”上次面儿送了许多吃的给他们,刘大婶想让她带点东西回去,所以说得婉转。

“不用了。后天我等他们来。这路我都跑熟了。而且在前面还有个对在乡间卖货的夫妇在等我。”面儿已经跑到大门外。为了不让他们送,撒了谎。

刘家的人追出来,面儿快得象只兔子样,已经跑到岭头上。

“这孩子,跑这么快!”刘大叔笑道。

“记住。后天刘大娃和刘二娃一定要来!”面儿在高处冲他们挥挥手,翻下一道坳里,利用空间瞬移,已时便回到王家,继续干活。

过两日,半下午时,刘大娃和刘二娃跟着小娥她们一起来了。

这次因是来帮工,跟着又要入冬了,刘大娃背了一大背衣物。刘二娃背了一背礼物,有些鸡蛋、咸蛋、一只鸡、一只鸭子另有一大包炒花生、炒黄豆、炒胡豆和炒红薯干。

因为他们要来,头天面儿已经和小娥娘把东厢原来王大宝住过的一间屋打扫了出来。

多了两个年轻的娃,王家变得越发闹热。面儿安排刘大娃和刘二娃专门负责滚面和抓面,把王家另一把铁爪启用了,以提高抓面这一环节的产量。

由此一来。面儿能脱身出来,专门制作佐料,和搬面进空间去晒。只三日后王家方便面日产量达到了千个。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仓库开始不够用了,为了不影响生产,仓库里不能断麦子。只半个月生产下来,王家和林家的几千斤麦子给磨光了,张大叔把他家的麦子卖了两千斤出来,这让面儿想到一个问题,得提前囤上几万斤麦子,不然到过年前后会断货,然而王家的仓库只能囤一万斤,林家的仓库又太小。

趁着正在建烘房,面儿以十二两的价让石工们再仓库后面再加造两间仓库。

好在原来爹娘有留了一笔钱下来,不然面儿这才卖半个多月的方便面,哪有那么多余钱搞建设投资?

立冬时,王家的烘面房、煮面房和仓库都修建好了,连着各式器具的投入,这回面儿可是花了七八十两银子。

在古代生活越久,她越能体会到七八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怎么都要当现代人民币二十万。

前世银行卡上的钱从没上过两万,在古代搞生产投资,却花了二十万,虽然有极乐空间在手,花这么钱投资做方便面,面儿心里还挺发汗的!

新仓库一修好,在里面生火干燥几天,角落四处撒上石灰,面儿又囤了四万斤麦子,这又是八十两银子的投入。

爹娘留下的二百两银所剩无多,虽然方便生意红火,面儿心里更显紧张。这要好久才赚得回来的哦,因此更加小心,做的食物生意,从生产到卖,都反复给大家打招呼,不只要加强卫生,更要提防有人来使坏。

接着烘面房和煮面房投入使用了。

每天煮上三五百斤面,是很吓人的劳动,煮好要装进小竹筐或小铁盒里,琐碎的事务一多,现有的人手便牵扯不过来。

面儿只请了张家和林家两家帮忙,工钱给得又高,别的村邻本来羡慕得很,不少人三天两头来找面儿,希望给王家帮忙,所以索性增加了郭家的大叔、许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