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浚诳谷照秸邢壮隽俗约罕蟮纳

 

四、力主抗日,运筹帷幄的白崇禧 

1936年6月,白崇禧与李宗仁、陈济棠合两广组成中华民国国民革命抗日救国军,通电全国,发动“两广事变”,力求一致对日宣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力争“逼蒋抗日”。12月16日,李宗仁、白崇禧等16位国民党重要将领就“西安事变”通电全国,反对内战,主张建立抗日政府。从而坚定了国民政府一致抗日的决心,对推动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蒋介石电召白崇禧“共赴国难”。此时,白的家属亲人多存疑虑,因为蒋桂战争中,白、蒋就有摩擦冲突,隙痕未消,旧恨犹存,恐此行对白不利。白崇禧力排众议:“抗日是两广素来的主张,也是国民一致的要求,于今,抗日时机成熟,正是吾人报效国家之时。如果自己不到南京,不但辜负蒋公之德意,则往昔揭示之抗日口号乃是自欺欺人,必将为国民所唾弃。”'20'他于1937年 8月4日从桂林乘蒋介石派来的水陆两用座机到南京。第二天,日本报纸即作报道,大标题为 《战神到了南京,中日战争终不可避免 !》白抵京不久,蒋委任何应钦为总参谋长,白崇禧为副总参谋长,并兼任军训部长,参与制订作战计划,表示要“以破釜成舟之决心,运用全国之人力、物力与敌人抗战到底,以求最后之胜利,纵令情况艰险,也不中途妥协。” '21'3

白在抗日战争中参与指挥过多次会战,骁勇善战,运筹帷幄,以足智多谋著称,“小诸葛”的声誉曾风靡一时。积极参与制定了淞沪作战计划,并亲临前线督战,后又参与制定徐州会战方案,是台儿庄大捷的主要策划者、指挥者之一,上任桂林行营主任后,亲自指挥了桂南会战和长沙会战,为抗战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日本侵略军相继占领南京、济南,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是徐州的重要门户。1938年3月24日,日寇以号称“最优秀的皇军”坂垣、矶谷两个师团为主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当天白崇禧随同蒋介石到前线视察,事后他留在台儿庄协助李宗仁指挥军事。会战过程中白崇禧经常到战地与各军、师的高级将领联络,代表武汉大本营致慰问,鼓舞士气。3月23日日军向台儿庄阵地突进,第二天又猛攻台儿庄,中国守军通过巷战、肉搏战、拉锯战与敌人激战,大多数官兵抱着必死的决心,至死不退。日军总攻台儿庄不下,战争呈现胶着状态,在白崇禧的建议下,李宗仁命令孙连仲第三十一师死守台儿庄等待外援,令防守韩庄的张轸师秘密渡过运河,向峄县方向出击,会同守台儿庄的部队前后夹击。敌人后撤不及,遂陷入重围,血战经旬,日军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敌人遗尸遍野,矶谷师团长率残部仅万余人突围逃往峄县,闭城死守。战后打扫战场,歼灭日军1万余人,击毁战车10余辆,野重炮10余门,俘获战利品不计其数,矶谷师团主力已彻底歼灭。台儿庄战役是日本新式陆军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惨败。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儿庄会战中,滇军回族将领马继武率183师542旅奉命支援。一下火车即投入敌我争夺台儿庄要隘的激烈战斗,战斗中,马继武在旅长阵亡的情况下,即刻整顿队伍,增补兵员,乘敌人进占立足未稳之际,率部猛攻,夺回火石埠阵地,为台儿庄大捷建立了功勋。是役,马继武部有一百三十余名回族官兵壮烈牺牲。

台儿庄战役是我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空前的重大胜利,一扫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台儿庄大捷极大的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全民抗战的信心。这一捷报得到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好评,举国振奋。在武汉10万多人举行胜利庆祝大游行,在游行队伍的前面用卡车载着白崇禧、李宗仁的巨像。'22'

1938年6月中旬中日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日军投入总兵力达12个师团,共35万人,并配有舰艇120艘,飞机500余架,分五路攻打武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因牙病复发住院治疗,白崇禧代理战区司令官职务,他将作战区分左中右三个军团。右翼军归李品仙指挥,中央军由廖磊来指挥,左翼军由孙连仲来指挥。鉴于各方面军守地相继部分失守,白于9月3日召集孙连仲等开会商定下列策略:固守立煌、叶家集以北地区,并在叶家集集中主力阻击敌人,并机动打击。10月下旬,武汉保卫战已持续了近五个月,大小战役数十,伤敌陆军5万以上,击沉敌舰过百,毁敌机百余架,各地聚集武汉之我方人员与物资亦得先期西运,军委见消耗战目的已达,于12月15日下令放弃武汉。武汉会战是中日全面战争以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会战迟滞了日军侵华的步伐,“速战速决”占领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至此,日军的战略进攻被迫转为战略防守,中国的抗战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为了加强重庆外围实力,蒋介石决定增设桂林行营,任白崇禧为桂林行营主任,指挥第三、四、七、九四个战区的军事。在任期间,白崇禧亲自指挥了桂南会战和长沙会战,取得巨大的作战成果。

1939年11月中旬,日寇陆海空联合部队攻陷钦州向南宁进发,南宁、昆仑关相继失守,嚣张的日寇步步进逼,企图断绝我越桂国际交通。当此时,就任桂林行营主任的白崇禧将兵力部署为北路、东路、西路三军,于12月18日开始向昆仑关正面之敌攻击。北路军因步炮兵密切协同,于25日在昆仑关东北夺取重要高地,得收瞰制之利;又以炮兵支援将敌人阵地占领。“是役将敌第五师团之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击毙,并伤毙敌军约五千人,造成我抗战以来攻坚之首次胜利。”'23'西路军攻打高峰隘,截伏敌人的一个加强联队,使敌伤亡过半,残敌向南宁逃窜。东路军以灵山、陆屋为根据地,协同西路军攻敌,破坏交通阻挡其增援。经长期迂回,至1940年10月30日终于收复了南宁,并追击敌人3万余人。到11月17日,遭到侧击、尾击之日军,在空军的掩护下,由海道乘船逃窜。

作为高级将领、政府要员、回族的一员,白崇禧关心回族的发展,积极组织回民爱国团体,支持发展教育,培养各种人才。1938年5月“回民救国协会”在汉口成立,他被推举为理事长。同时,在桂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六分校内,专设回民大队,号召回族青年报考入学,当即云南一省就有300多回民青年报名响应,后录取200多人。他委任回民上校主任教官尹光宇主持回民大队学生的生活和讲授伊斯兰教义课。据统计,从该校毕业的回民学生约2000多人,不少成为抗日将官,也有不少为国捐躯。战争期间,他还专门下令国民党官兵不得在清真寺驻扎,为此特地制定一块盖上大印的牌子,分发全国各地悬挂在城乡清真寺大门口,使清真寺免遭军队的骚扰。

五、 淞沪会战,中山舰长萨师俊沉江殉国

萨师俊,字翼仲,回族,1895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是中国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的侄孙。抗日战争时任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舰长,率中山舰全体将士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

萨师俊历任中国海军江贞、建安两舰舰副,后又担任过公胜、顺胜、威胜、楚泰由舰舰长。他曾亲自指挥顺胜舰从上海航行到福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内河炮舰首次航海的先例。“七七事变”爆发不久,接着淞沪战火又起,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开始了。萨师俊和他的将士们怀着“为中华民族争人格”的强烈信念,以弱抗强,奋起抵抗,延缓了敌人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上海地区的作战部队。但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经过近两个月的战斗,中国海军的绝大部分舰只被击毁,损失惨重,其余舰只沿长江撤往武汉,担负警戒、运输任务。

1938年6月,日军集中陆军12个师团和40余艘海军舰只,溯长江而上。武汉保卫战开始。在这次保卫战中,由于我海军部队只有几艘舰艇,无法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舰队对抗,就采用袭击战术,大量施放水雷炸毁日舰。在葛店、新洲、上果湖、田家镇、赵家矶一带,萨师俊率领中山舰全体官兵在战斗中担任施放水雷及运输任务,历经多次战斗,重创日军,炸沉炸毁日舰19艘,有力支援了我陆军的作战。      1938年10月,日军逐步紧逼武汉。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中山舰奉命担任警戒及运输任务。当月下旬,中山舰奉令调到金口封锁航道。 24日凌晨,大批日本飞机分批袭击中山舰。萨师俊舰长站在指挥台上,当敌机飞抵中山舰上空时,萨师俊舰长振臂一呼,数炮齐发,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然而在敌人轮番密集轰炸下,萨师俊被严重炸伤,但他仍大声说道:“我还能指挥作战,我是舰长,舰长与军舰共存亡。今为我死守尽义之时矣!”官兵们力劝萨舰长摘掉舰长袖章,免得成为日机集中射击的目标,萨舰长泰然地说:“我必死矣,军服是国家名器之象征也,决不可易!”不久,舰身开始倾斜,已经无法继续作战,萨师俊劝其部下不要跟他同死,求得生存以备再战。并豪迈地对大家说:“不有死者,何以见民族之忠义;不有生者,何以杀倭寇,争胜利,卫国家!尔等当为国家报仇,为中山舰报仇,为我报仇,义之至也,共死何为?”说毕,壮烈殉国。曾几何时,这样的壮烈场景曾在清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上演,萨师俊的忠义殉国与在平壤英勇就义的左宝贵是何等的相似! 

 

六、高原铁骑驰骋中原,马彪骑兵师重创日寇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为了抗击日军的侵略,积极支持中原地区的抗日武装,时任青海陆军82军军长的马步芳、驻河西陆军第5军军长的马步青分别从自己的军队中抽调精锐部队,并征调青海各县回、汉,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的刚勇青年,组编了暂编骑一师,共9000多人,任马彪为师长,马元祥为第1旅旅长,马禄(原马步青部)为第2旅旅长,马秉忠为第3旅旅长,开赴抗日前线。骑兵师在马彪的统领下东征,转战陕、豫、皖诸省,在豫东皖北一线与日军作战达八个年头,成为中原的一支抗日劲旅。

    1938年10月,骑一师抵陕后,即归第八战区西安行营指挥,各旅分驻兴平、扶风、醴泉、永寿和咸阳等县待命。次年二月,改番号为骑八师分驻西安以东、河南陕州以西的陇海铁路沿线,担负防守铁路、保卫公路安全的任务,同时又不时派出小分队,北渡黄河到晋南芮城一带以轻骑袭击运城日军,确保潼关安全。1938年,国民政府任命马步芳为青海省政府主席、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根据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的指令,骑兵师开向中原战场。一路上,骑兵利用机动性强的优势不断打击日寇。在途经陕西潼关时,渡河奇袭山西运城,一举剿灭一千余名日寇、汉奸。1938年初,骑一师进入河南一战区,布防陇海铁路沿线。1938年 4月,骑一师奉调黄泛区的扶沟、鄢陵、西华等县,担负这一线的河防任务。不久,日军一中队及伪军千余人,侵入骑兵师防区,马彪立刻指挥两旅兵力三面围歼,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最终全歼来犯之敌。骑一师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出,防区各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犒劳慰问,并赠马彪“万民伞”,以示对抗日将士的崇敬之情。

1939年春,骑一师又调驻周口至界首一带的黄泛区,防御淮阳一线日军。淮阳为苏、鲁、豫、皖地区日军侵占的主要据点之一,骑一师所驻河防,地处平汉线中段,关系华东、华中战略要地,因此,日军不惜调集重兵,增加防守,并做好随时出击骑一师之态势。骑一师进驻不久,即获淮阳日军空虚的消息,马秉忠率二旅立刻围攻淮阳城,经过激战,攻占了淮阳西关,日军退守淮阳内城,与二旅进行对抗。日军急电开封增援,一面加强防守。时日开封日军调集的一支机械化部队,乘着100多辆卡车和装甲车,载着10门大炮,突破国民党七个主力师的防线,兵临淮阳,日军里应外合,骑兵师腹背受敌,双方展开了一场残酷厮杀。顷刻间,炮火密集,硝烟弥漫,敌军多次冲锋均被击退。战斗中,二旅旅长马秉忠甩掉军装,手持大刀与日军拼杀,后中弹身亡。马彪见旅长阵亡,手持捷克式机枪,加入了战斗,骑兵与日军展开了肉搏,在淮阳城杀了三进三出,双方均伤亡惨重。这时城外日军的10门重炮连续向骑兵阵地发射,骑兵死伤无数,日军的装甲车也冲破了三旅阵地。马彪急撤出城外,重新集结队伍,让团长韩有才接任二旅旅长指挥战斗。1小时后,骑兵师三个旅从四面向增援的两千多名日军突袭,使日军措手不及,防守崩溃,狼狈逃窜。这一仗杀的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淮阳之战,骑一师消灭日军1000多人,俘虏20多人,而其部伤亡也达2000多人。不久,骑一师又歼敌骑兵500余人,获战马数十匹,沉重打击了侵略者。日军恼羞成怒,又抽调重兵,配备先进武器,向骑一师宝塔一线的阵地实行强攻。马彪组织反攻,迂回冲杀,以血肉之躯与敌奋力拼搏。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力战不敌,骑一师主力迅速撤退,留百余名战士阻击敌人,他们背水一战,直至弹尽粮绝,不愿被俘受辱,乃全部投水自尽,显示了回族抗日壮士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经过多次与日军作战,骑一师损失较大,1940年5月,奉命调赴豫西叶县、舞阳一带,7月又调至豫皖边界的临泉、沈丘两县。为了便于指挥,部队经整训后取消了旧的旅营建制,改为师、团、连编制,番号改为骑兵第八师,马彪仍任师长,属第一战区战斗序列。同年8月,骑八师奉命驻守在涡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三角地带,以牵制津浦铁路蚌埠沿线的日军。部队经整训后,补充了豫皖等省的子弟,不时出其不意地袭击并破坏敌占区铁路、公路、桥梁等,断敌交通要道,阻滞其物资运输。1940年9月,骑一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镇,又炸毁敌坦克1辆,打死日军三、四百人。骑一师接连几次重创日军,使敌人锐气顿挫,因此日军称骑一师为 “马胡子军”。从此,“马胡子军”的声威传遍整个敌战区,日军闻风丧胆,不敢再轻举妄动,稳定了皖北的防务。

1945年8月,抗战胜利,这支英勇的骑兵师奉命接受了徐州日寇的投降。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骑兵师转战陕西、河南、安徽等省,前后派出军队23000多人,其中3000多名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健儿为国捐躯,血染疆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

 

七、绥远抗战,回族健儿血沃边塞

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西进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包头,在此危急关头,主政宁夏的马鸿逵以“保卫国家”号召回族青年积极参军,抗击日军;在甘肃的马鸿宾鼓励广大将士要“时时刻刻记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土卫国,尽职尽责。在战场上能攻能守,要有与阵地共存亡的思想准备和抗战到底的决心”。'24'马鸿宾临危受命,被任命为绥西防守总司令,率所部八十一军主力之三十五师全部4个团的人马,开赴五原县城临河镇。马鸿逵派出两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旅开赴前线,由马鸿宾统一指挥。他根据绥西的实际情况,亲自部署对敌作战方案,把主力三十五师分配到乌布狼山要塞的第一线阵地,担任前锋。他鼓励官兵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要打回河套去,守住地方,保护老百姓”。他命令他的儿子马惇靖,以八十一军参谋长的身份,代表自己亲自到第一线指挥部队对日作战。1939年夏,日本坂垣师团一部,配置汽车、坦克、装甲车,来势凶猛,企图消灭八十一军主力部队,一举侵占绥西。参谋长马惇靖亲赴前线指挥,他命令部队利用防御工事,沉着应战,充分发挥火力,消灭敌人,夺取胜利。敌人在大炮、机枪掩护下,坦克、装甲车、汽车都向八十一军扑过来,面对如此阵势,八十一军冲到日本机动车辆前同敌人展开肉搏战,用大刀砍敌人汽车轮胎,有的敌人未及下车就被砍死在车上,下了车的敌人未及使用手中的武器,就被打死或打伤,剩下的敌人急忙钻进汽车和装甲车仓皇而逃。这场战斗,八十一军缴获敌人两辆汽车,一百多发炮弹,几十箱子弹和军用物资无数,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

1940年2月1日,日寇三万余人,汽车、装甲车、坦克1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