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雪岩 (共五部)-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不过左宗棠这天仍旧是在天前宫后辕前面下船,沿黄浦江直达制造局的专用码头,制造局的总办,候补道李勉林用他的绿呢大轿,将左宗棠接到大堂,然后引见属员,一一参谒。接下来请示∶先看哪一处?『先看船坞吧』左宗棠说∶『我去年陛辞出京,上头特别交代,洋防要紧,要我分外留意。制造局的船坞,规模虽不及福建,到底是中国第二个造船厂,能人尽其用、地尽其用、物尽其用,对洋防亦颇有裨益。』这一段开场白,便有些教训的意义,李勉林听入耳中,当然不很舒服,脸上不免有尴尬之色,见此光景,胡雪岩便在一旁替李勉林说好话,总算将场面圆过来了。

船坞中乱糟糟一片,看不出一个名堂来,左宗棠只好问了∶『彭宫保整年巡阅长江海口、江防、洋防的形势,周览无遗,写信给我,以兵船不敷调度为虑,说至少要添造小火轮十号,照我看,十号亦还不够,最好再能仿造新式快船五艘,你看你这里能不能造?』

『小火轮能造,新式快船,限于机器,力所不逮。』『那末,造小火轮每一号要多少钱呢?』

『这要估起来看。』

话又有些碰僵了,幸好左宗棠没有在意只问∶『要多少日子才能估得出来?』

『估价欲求精确,还得找福建船政局,他们那里图说全备,材料的行情也比较准。大人如果决意要造,局里马上派人到福建,大概有一个月的工夫,细帐就可以出来了。』『好!

请你马上就办。『船坞旁边就是枪炮厂,左宗棠对这里很感兴趣,因为西征,得力就在器械精良;尤其是对洋枪,他已经很内行了,但看得多,用得多,洋枪如何制成,却还是初次见识,所以从炼钢厂看起,每一部门都看得很仔细。

最后到了检验处,附设有个靶场,乒乓乒乓地声音很热闹。左宗棠一踏了进去,坐在高凳上的一个老头子跳了下来,躲到一边;李勉林便喊∶『姚司务,见见左大人!』

这姚司务面红似火,发白如银,一双眼一大一小,大的那只右眼,炯炯有神;手臂亦是一粗一细,侔不相伦。左宗棠平生阅历甚富,看过不少异人;一看这姚司务形相古怪,不由得便加了几分注意。

等姚司务磕过一个头起身,李勉林便看着左宗棠说∶『这姚司务是制造局一宝,不管什么枪,经他手里出去的,「准头」一定好。』『喔,』左宗棠对军械的兴趣最浓,当下抬起头来,看了一下问∶『这就是你验枪的所在?』

『是。』李勉林代为回答。

『怎么验法?』

『说起来大人恐怕不信,他只是瞄一眼、开一枪就知道了。』

『这倒是神乎其技了。』左宗棠欣然说道∶『我倒要见识见识。』

『是。』李勉林转脸对姚司务说∶『你演练演练给大人看。』

姚司务似乎很木讷,连一声『是』都不会答应,只点一点头去掇开那张高凳,意思是站着验枪。

『不,不!』左宗棠急忙阻止,『你照平常一样。平常坐着,现在不是坐着。』

姚司务不敢答应,仍旧须李勉林说一声∶『你照大人的吩咐。』

姚司务这才又将高凳搬回原处,踩着凳上所附的踏级,坐了上去。他面前是用墙砌出来的,狭长的一条弄堂,尽头处是个六个同心圆的靶子,中心弹痕累累;姚司务便大声喊道∶奇……書∧網『换个靶!』

枪靶后面有人在照料,顿时换了新靶。左宗棠看他左面摆着两个长木箱,右面又有两个大箩筐,里面乱堆着枪枝,长木箱中是刚修好的枪,有个人在照管。

『来!』

听得姚司务这一声,那人便取一枝枪,抛了上去,姚司务左手接住,交到右手,眯起眼睛看了一下,便即听得『砰』的一声;接着又听得『彭』的一声,那枝枪已被他扔在前面那个箩筐里了。

左宗棠根本没有看清楚,他是如何单手在扣扳机,不过新靶上正中红心有个小洞,却看得很清楚。

听这时又是『砰砰彭彭』好一阵,有的枪丢在外面箩筐,有的枪丢在里面箩筐,不过外面少,里面多。

『是这样,』李勉林为左宗棠解释,『丢在外面的,没有修好,拿回去重修;丢在里面的,是修好了的。』左宗棠有些不大相信,『就这么看一眼、放一枪,就能听得出来?』他说∶『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是!是有点不可思议,不过确实如此。』

『我倒有点不明白。』左宗棠便趁空隙喊道∶『姚司务!姚司务!』

那姚司务纹风不动,恍若未闻,李勉林赶紧又解释,『他重听,耳鼓让枪声震坏。平时说话,只看人的嘴。』接着他走上前去,拍一拍姚务的身后,让他下来。

『姚司务,』左宗棠问∶『你今年多大?』

『六十六岁。』

『你玩枪玩了少年了?』

姚司务屈指算了一下∶『四十八年。』

左宗棠也在心里略为算了一下说∶『这么说,你在道光那年就干这一行了?』

『是。』

『你跟谁学的?』

『先是德国人,后来是英国人。』

『喔!』左宗棠问∶『你说德国的枪好,还是英国的枪好?』『德国。』

听这一说,左宗棠便回身去看,胡雪岩知道是找他,便从一大堆官员中挤上前去。

『雪岩,』左宗棠问道∶『福克来了没有?』

『没有。』胡雪岩问∶『大人有什么吩咐?我马上告诉他。』『我是要找一枝「温者斯得」的枪。』『呃,』胡雪岩答说∶『我已经分派给新兵,在用了。』『好、好!拿一枝来。』

这枝枪是交到姚司务手里,问他见过没有?答说没有。不过他只略为看了一下,便转开一个螺丝,接着一样一样拆了下来,不过几分钟的工夫,一枝新枪成了一堆零件。这显出真工夫来了,左宗棠不能不服他,当下问道∶『这枪好不好?』

那姚司务竟不回答,只看着李勉林。左宗棠不知是怎么回事;胡雪岩却看出来了,姚司务一说好,左宗棠说不定马上就会交代购买那一种。那一来,岂不断了采购委员的财路。因此,胡雪岩便说一句∶『只怕不见得好。』

谁知李勉林恰好相反,连连说道∶『好,好,好得很。』表面彼此客气,实际上已等于短兵相接,也是彼此猜忌。本来江南制造局是李鸿章的禁脔,不管自造也好,外购也好,都轮不到胡雪岩来插手,所以他之说『怕不见得好』,便有不愿跟制造局『抢生意』的意味在内;反过来说,他如果要『抢生意』,唾手可得。这就使李勉林深深感到,劲敌当前,必须小心了。

这笔买『温者斯得』来福枪的生意,自然还是归胡雪岩,但大发利市的却是福克。

原来这种枪的在华代理权,属于福克的洋行,第一批进了五百枝,四处兜销,只卖去一百多,起初亦并未想到左宗棠,因为他知道西征军中来福枪极多,左宗棠甚至还送了一批给醇王,供神机营使用。及至听说胡雪岩要到上海,心想左宗棠的『小队』也许要用这种比较精良的新枪,送了二十枝当样品,估量着,即使能做到这笔生意,充其量也不过百把枝,库存还有一半,不知销场何在?哪知由胡雪岩转来的消息,说要买两千五百枝,预备分发江南各防营使用。福克喜出望外,却又发愁,因为能够供应的现贷,连个零头都不足。

『胡先生,』福克透过古应春的翻译,向胡雪岩说∶『我拿库中存货先交,其余的,准备三个月内交齐;我回国去一趟,专门办这件事。

胡雪碉便跟古应春商量,他亦看出李勉林对他深具戒心,认为不宜一开始就树敌,免得以后的障碍愈来愈多。这笔军火是左宗棠亲自交代,不能不办;正愁着李勉林会『吃味』,难得福克供应不足,恰好打消了这笔生意,避免得罪李勉林。他将他的意思告诉了给古应春,又说∶『我看就此推掉为妙。你跟他说,马上要用,要现货,没有现货就免谈了。』

『这话他不会相认的。』古应春说∶『小爷叔在左大人面前讲话的分量,他不是不知道,哪一次买军火都是先送样品,看中意了再下定单,如今说全部都要现货,不是明明为难他?』

『这话倒也是。』胡雪岩踌躇了一会说∶『这样,你叫他自己去看左大人。而且我们要避嫌疑,你叫他先到制造局去看李观察,请李观察带他去见左大人。生意成不成,看他自己的运气。』『这办法!行得通吗?』古应春不免怀疑,『我们犯不着把自己的路子,交给人家。』

『不!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不如现在大方一点,以后办事反而顺手。』古应春心想,这是欲取姑予的手法,亦未尝不可用。两千五百枝枪的佣金,虽至少有五千佣金,别人看来是个大数目,但在胡雪岩眼中,却是小事;既然他要『大方』,就照他的意思办好了。

但胡雪岩的顾虑与打算,福克是怎么样也无从知道的,因此一听古应春的话,大感困惑,多年合作得好好地,何以有这种见拒的态度?莫非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说话已经没有力量了,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当下率直向古应春发问。古应春当然不能跟他说实话,只说胡雪岩是尊重江南制造局。

这话在福克半信半疑,他在华多年,官场中的情形,亦相当了解,向来是谁有办法,谁就可以争权夺利;权责并不分明,尊重更是假话。

福克做事很老练,先去打听胡雪岩在左宗棠那里的『行情』,所得到的答复是绝未失宠。这一来,他就不能不怀疑,另有人在钻军火生意的路子,想取他而代之;胡雪岩是一种让他知难而退的态度。

去问古应春,古应春绝口否认。这一下,福克释然了,中国官场不足跟外人道的花样很多,不必去多打听。反正自己仍旧抱定利益均沾的宗旨,将胡雪岩拉紧了,保持了多年合作的关系奇书网,总是不错的。

于是福克便带了一名翻译到制造局求见李勉林。那时的官场,对洋人都是另眼看待,何况福克是上海洋商领袖之一,所以名刺一报进去,正在花厅中会客的李勉林,丢下他人,在签押房接见福克。

动问来意,福克透过翻译说道∶『左大人要买两千五百枝温者斯得来福枪,可是我现货只有三百多枝,其余准三个月内交足。胡观察说不行,要我来见李观察,请你带我去见左大人当面谈。』听得这话,李勉林不免诧异,定购西洋军火,向来都是期货;目前内外无事,又不是打仗遇到劲敌,急需要精良武器才足以克制,何必一定非现货不可?仔细想一想,显然是胡雪岩不愿意经手这件事,但又为什么不愿意呢?唯一的缘故是左宗棠已非西征统帅,而是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两个头衔中一『江』、『南』,就彰明较著地表明了,这一案应该由江南制造局主办。

对于胡雪岩的能守分际,李勉林颇为佩服,胡雪岩的手腕很厉害,但还是『上路的』。

当下欣然答说∶『可以、可以!左大人明天动身回江宁,我本来就要去见他;我们一起去好了。』于是约定当天下午三点钟,在天后宫行辕见面。到时候会齐李勉林先递书本谒见,然后找个谈话的空隙,说福克在外,等候接见,有事面禀。

左宗棠已经接到胡雪岩的报告,认为胡雪岩所说,此案由江南制造局承办,一切签约、付款等等手续,都比较方便的看法不错,所以听得李勉林的话,立即接见福克。

他跟福克很熟,也很欣赏福克的有条理,温言相接,颇假以词色;谈到买枪一事,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先交若干现货,余数立定期限,陆续解交。价格方面,福克与李勉林细谈。

『这两千五面枝枪是交绿营用的。』左宗棠交代李勉林∶『你收到枪,马上交给李朝斌好了。』李朝斌的官衔是江南提督,绿营的最高长官。

『是。』

『听说你要回国。』左宗棠转脸问福克∶『什么时候动身,什么时候回来?』

『十天以后动身,两个月就回来。』

『我现在要整顿水师;水师的利器,是鱼雷不是?』『是的。』

『我想买一批鱼雷,你有没有?』

『有、有。』福克答说∶『左大人知道的,东西洋各国凡有新出的利器,一定把样品跟说明书,送到我洋行里来的。尤其是这趟我回国,可以亲自打听到最新式的运了来。』『能不能连技师一起请了来。』『当然。凡是采购中国从前所没有的新式武器,一定由技师派来,教导如何演放。这是必有的规矩,不会错的。』『喔,你没有弄清我的意思,我是说能制造鱼雷的技师。』『那也有。』福克答说∶『不过要先看制造局,有没有能造鱼雷的机械。』『你跟李观察商量。』左宗棠又问∶『还有种「碰雷」,作何用处?』

『是——』福克向翻译弄清楚了『碰雷』二字的意思,方始回答∶『那叫水雷,是专门为了防备对方兵舰用的。譬如一个港口,不愿意对方舰闯进来,就可以在港口海面上布下水雷,船一碰到就会爆炸。』『自己的船呢?』

『自己的船,一样也会爆炸。』福克又说∶『水雷的威力很大,麻烦是不长眼睛,所以非遇到与外国交锋,打算断绝水路交通,不用水雷。』『事后呢?』

『事后要清理。专门有种船叫扫雷艇。』

『照此说来,这件事牵涉很广,暂作罢论,你只管替中国采购最新式的鱼雷好了。细节你跟李观察去商议。』『是!』看看没有话了,福七克在翻译示意之下,起身告辞。李勉林虽被留了下来,但从头到底没有能容他说一句话,内心万分不悦。

至于左宗棠将李勉林留了下来,是要谈半公半私的事。不过私事倒也不是他的个人之私,是为了曾国藩的小女婿聂规缉。

原来曾国藩的欧阳夫人,共生三子六女。长子及五女,自幼夭折;在世的有两子五女,长子纪泽,文章政事俱是第一流,而且由自修而通英文,为国藩所看重,后来袭封侯爵,以钦差大臣出使西洋,与郭嵩焘都是真正懂洋务的大才。

次子纪鸿中举以后,会试一直不利;曾国藩也知道『场中莫论文』,考试要碰运气,但功名这念,横亘胸中;期望亦未免过切,总说他的次子不用功。偏偏运气也真坏,直到曾国藩去世,始终是个举人,以后也一直没有能够中进士,与长兄相较,境遇大不相同,以至于在京郁郁以终,身后还是左宗棠替他料理的。

比起曾纪鸿来,他的姐妹们的境遇,又更不如他了,有的婆婆太凶,有的丈夫没出息。

曾国藩持家极严,说他见过许多名门之女,贪恋母家富,往往不肯在夫家尽子妇之道,到后来都无好结果,因此他的女儿虽都遇人不淑,但因曾国藩不许她们归宁,只好在夫家受罪,个个都是终日以泪洗面。其中四小姐嫁得不错,偏又青年守寡,所以曾国藩生前常说,他的『坦运不佳』。

六小姐是取小的女儿,湖南人称为『满小姐』,名叫曾纪芬,她是曾国藩去世后才嫁的。本来由她叔叔『九帅』作媒,许婚于衡山聂家,定在同治十一年出阁。不意就在这年二月初,曾国藩中风殁于两江总督任上;到得服满已是光绪年间。

曾纪芬的夫婿聂规缉,字芸台,他家是衡山世家,先世以行善出名。但聂规缉却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上,以致于只能混个小差使;他有个姐夫为先前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委为『筹防局总办』,聂规缉单身跟到江宁,在筹防局当差,只得八两银子的车马费,但却要接眷;原来聂规缉到了江宁,才知道曾国藩真是门生故吏满天下,将他妻子以『曾文正的满小姐』这个『头衔』搬出来,在裙带上着实能拖出来一点好处,这就是他接眷的打算。

果然,曾纪芬照她丈夫的嘱咐,由湖南坐船经武昌时,特为去拜见湖广总督李瀚章的夫人,稍为谈一谈丈夫的境况,聂规缉立即被委为湖南督运局驻江宁的委员,月支津贴五十两,日子过得很舒服了。

及至左宗棠接刘坤一的手,到了江宁不久,便将曾纪芬接到总督衙门叙旧,曾国藩生在嘉庆十六年辛未;左宗棠生在壬申小一岁,因而以叔父自居。左宗棠在曾国荃克江宁后,与曾国藩失和,有三四年不通音问,但当左示棠奉命西征,曾国藩命湘军刘松山相助,大为得力,这使得左宗棠大为感动,而况平生功名,关键所在是曾国藩知道他的才具,派他独当一面收复浙江,与曾氏兄弟同时封爵。拜相封侯,位极人臣,饮水思源,亦不能不感激曾国藩;所以表面上倔强如昔,仍旧处处要批评曾国藩,私底下的态度,却已大为改变,曾国藩殁后,他致送的挽联,道是∶『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这等于认输,以左宗棠的性情来说,是很难得的事。

至于照应曾国藩的后人,是为了要证实他的挽联中的下一句∶『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与曾国藩是为国事而争,私交丝毫无损。特别是老年人,往往有一种将朋友的女儿看作自己掌上珠的通性,爱屋及乌,对聂规缉亦就另眼相看,派了他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