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澳门赌王何鸿燊全传-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走资风”,即把家族和公司资产转移到国外。另外还有“移民风”。这些“追风族”后来发现是多此一举,不少人为此破了财,后悔不已。

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香港回归后,香港基本法中的核心大法——香港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的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可当时这些到海外寻求避风港的香港人总是存有这样那样的疑虑。

在这股弄得人心惶惶的迁册、走资的浪潮中,一些本来属于正常的海外扩张、跨国投资,也被人们强加了特殊政治含义,认为他们是对香港的未来缺乏信心而迁册、走资。

这些富豪把大笔的钱弄到海外去收购资产,是经济意义上的“投资”,还是政治意义的“走资”,在当时是一个极其混乱的概念。有的人明明是投资,却被人强指为“走资”;有的人明明是出于政治考虑的转移资产,自己却信誓旦旦是“投资”。

有人兼程赶科考,有人漏夜回故里。作为自由港的香港,资金流进流出乃正常现象。即使某一时期,流出大于流入,也不必过虑。事实上,在临近回归的那几年,大量的外资涌入香港。而那些曾经作过大规模的海外投资的香港富豪,早把境外投资的重点放在中国内地。

何鸿燊不是最早向加拿大投资的香港富豪。

加拿大政府把握了香港“海外走资热”(或投资热)的绝好机遇,提供种种优惠吸引资金和人才。在何鸿燊行动之前,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等大富豪已经在加国搞得轰轰烈烈。

1988年,何鸿燊投资加拿大国际善美电脑公司。当时香港富豪鲜有投资新兴产业的,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没有经营经验。何鸿燊当然也是门外汉,但何鸿燊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把善美作为一个跨国投资的跳板。

善美的创始人是华人丁谓。丁谓出生上海,后移民加拿大,在加国念书并迷上电脑。1981年丁谓白手起家创办善美电脑。8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电脑业还处起步阶段。丁谓利用技术上的优势,与深圳电子公司签订了2.7亿人民币元的研发合同,以帮助深圳电子逐步制造微型电脑(实际上是进口芯片组装)。

丁谓野心勃勃,一心想在西方“建立东方式商业帝国”,即像日本三菱集团那样,集制造业、资源业、贸易、银行与保险为一体,互相配搭支援。

丁谓的梦想很合何鸿燊的大胃口。何鸿燊参股之后,在短短11个月内展开了四次收购。其中最大一次收购是斥资3亿元收购美国胜家衣车公司。第一次收购是买下美国新泽西州的Conaumers连锁销售网。

这家连锁公司并不销售电脑产品,何鸿燊也不打算让它做电脑销售商。因为善美电脑与深圳电子的合作协议有这么一项:合作设计和生产电视机和录像机等电子产品。何鸿燊想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力生产电子产品,再打上“胜家”的牌子,最后拿到Conaumers的连锁网销售。另外,胜家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销售网,该网络除了销售国际知名品牌胜家衣车外,也可为善美销售各类电子产品。

善美的第三第四项收购,是收购加拿大两家数据分析公司。

何鸿燊出任善美电脑副主席,以及“善美远东”公司主席。由于何鸿燊的影响,“善美环球”在香港上市时狠狠火了一把。

现在的善美怎样了呢?

我们没有看到三菱集团式的“东方式商业帝国”——善美屹立在北美。近两年,香港电脑网络股票一枝独秀,在活跃的此类上市公司中,我们看不到善美环球的身影。同时,我们也没有看到善美的合资公司深圳电子成为中国的产业巨人,中国的电脑巨人是北京的联想、方正、长城等;中国的电视机巨头深圳只有一家“康佳”。

美国的胜家本来就是衣车品牌,利用这个品牌去卖电子产品,合适吗?这就像美国的可口可乐是饮料品牌,你能打上这个品牌去卖剃须刀和袜子吗?

何鸿燊没有玉成丁谓实现“霸王梦”,那么何鸿燊也就不可能得到多大的回报。

他在海外还拥有大批物业,如拥有澳洲柏斯市一座商业大厦的75%权益,年租收入200万澳元;拥有加拿大温哥华的两间酒店,LeMeidienHotel和La  GrandeResidence;在美国三藩市拥有一块1000亩的地皮,临靠湖水,可以兴建豪宅和休闲花园。在加拿大,他拥有两套豪宅,一套在多伦多,一套在温哥华。

何鸿燊在海外的其他投资有:1990年透过他控制的华光航务公司,购进葡国越岛航运公司的股权,成为该航运公司的主要控股人;不久,他联合郑裕彤等港商,收购里斯本的葡国第二大建筑公司——德力建筑公司3成的股权;他以他二太太蓝琼缨的名字投资多伦多的成衣业,投资额为4.5亿港元;1993年他再拉上他的老搭档郑裕彤斥资2.48亿加元,收购加国卡加里市的西岸石油公司。据估计,何鸿燊在海外的资产约为他个人总资产的五分之一,即30亿港元。

香港富豪在海外的投资回报率都很低。原因有多方面:不适应当地的商业环境;当地的投资回报本来就比较低;精力上兼顾不过来;投资仓促,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

何鸿燊在温哥华收购了两家酒店,据酒店员工说,收购至今已有17个月,而那个绅士风度的香港老板,只是来去匆匆地打过一次照面。

何鸿燊在短短几年间,进行了20多宗收购,斥资30亿港元。如此草率,给人的感觉好像港币明天就要作废。

根据何鸿燊在海外投资的一系列表现,使人们很难完全相信:他是投资,而不是走资。

我们并不想指责何鸿燊,我们也没这个权利。作为有钱人,对共产党政权“过敏”也是可以理解的。致使香港“走资热”降温,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国内地形势的变化。股票股市以及大量私营企业的涌现,使得内地尤其是广东省的经济形态日趋向香港接轨。换言之,内地也要推行市场经济。

想必何鸿燊一定后悔在海外仓促撒钱。他在1993年的一次讲话中坦言:“在港澳做生意,三五年便可赚一大笔,在外国10年也达不到。”这个时候,他的许多海外生意正在亏呢。

在80年代后期,何鸿燊显然是要在加拿大安家。他在多伦多的豪宅购入价为540万加元,那是一幢中东风格的红棕色方型建筑,有两个游泳池和一个户内暖水泳池。何鸿燊购入后,光装修就花了几百万元。位于温哥华的豪宅,是何鸿燊自购地皮,请加国著名建筑师设计并兴建的。楼高五层,左面是湖泊,右面是游艇码头,正面是公园。

何鸿燊的二太太蓝琼缨带小儿子犹龙居住在加拿大。香港传媒说赌王在加国购建两幢大型豪宅,是为全家大撤退作准备。

对此,何鸿燊女儿何超琼对记者说:“我们不担心九七问题,父亲有葡萄牙护照,所以我们可以随时逃离香港。”

何超琼在话中用了“逃离”两字,据此,我们大概不难推测何家(首先是何鸿燊本人)在当时,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如何了。

何鸿燊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他的海外投资可用一句来概括:花钱买教训。

何鸿燊的海外投资分为两大部分:常规意义的商业投资,属于偏门的赌业的投资。跨国开赌,将是我们下一章的核心内容。

第十九章 跨国开赌 频频出击频失手

已经坐上澳门赌王宝座的何鸿燊,显然不满足于在澳门开赌。从70年代起,何鸿燊频频跨国投资赌业,巴基斯坦、伊朗、菲律宾、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越南等国都留下赌王的足迹。海外开赌,失多得少,其中最大的败笔是投资兴建德黑兰赛马场,最终血本无回。

兵败伊朗,血本无回

1975年叶汉宣布退休,何鸿燊成为澳门当之无愧的赌王。然而澳门是弹丸之地,何鸿燊自然不满足在澳门称王称霸,便起念越洋跨海开赌。

何鸿燊进军国际赌坛的第一站是巴基斯坦。

1976年,何鸿燊飞赴伊斯兰堡,向总统阿?布托建议在巴国开设赌场,以赌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巴国是个穷国,对何鸿燊的建议很感兴趣,布托对何鸿燊在亚洲赌界的名声略有耳闻,知道澳门的繁荣靠得是赌税的支撑,便非常爽快地把牌照发给何鸿燊。

何鸿燊立即斥资3000万港元在濒临印度洋的大都市卡拉奇设立赌场。开张前夕,巴国的齐亚?哈克将军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实行军法管制。布托的文人政权被推翻,他还被齐亚?哈克总统处以死刑。这一来,不仅赌场不能开了,3000万港元也白白扔到印度洋。

跨国开赌出师不利,'www。wrshu。com'何鸿燊有些心灰意懒。

当时,香港地产珠宝富商郑裕彤正有意染指赌业,这成为他们以后合伙开赌的“机缘”。

何鸿燊住在浅水湾1号豪宅,郑裕彤的花园洋房在浅水湾12号。两家相距不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人交往并不多。周大福珠宝行是用金大户,郑裕彤常去澳门进口黄金,兴致来了,也会进赌场赌他两铺,因此跟镇守赌场的叶汉相熟。1975年,叶汉联手郑裕彤欲竞投澳门赌牌,被何鸿燊瓦解,郑裕彤由此与何鸿燊成为朋友。

当郑裕彤得知何鸿燊投资巴国赌场鸡飞蛋打,立即去与他晤面,说服他东山再起,重振雄风。

郑裕彤是何鸿燊所折服的商界朋友,他由金铺学徒出身,如今成为香港的大富豪。郑裕彤投资够威够胆,几乎每宗生意都是大手笔。他所认准的事,绝不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就像赌场的大豪客。开赌与参赌一样,若想找人合作,非得找郑裕彤这样的鲨胆猛人不可。

两人一拍即合,即去寻找投资目标。

他们首先把北美、欧洲、澳洲排除在外。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和大西洋两大赌城,几乎把北美的赌客一网打尽;西欧有摩纳哥蒙地卡罗;南欧有西班牙旅游城市的大赌场;澳洲有悉尼等城市的赌场。这些赌场或历史悠久,或发展蓬勃,并且,均由本国公民持牌经营。  如此,只有去第三世界。太穷的国家不宜开,封闭的国家开不成,动荡的国家不敢开。本来,经济较发达的南洋可开,但华裔赌王林梧桐在大马开有东南亚最大的云顶赌场,此地还是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

最理想的地区只有中东的产油国。不过,跟以色列交火的国家开不得;政教合一的国家开不了,这种国家极封闭保守,拒绝西方的一切娱乐方式。如是,最适宜开赌的国家只剩下伊朗了。

伊朗国王穆罕默德?巴列维于1941年登基,迄今已有37个年头,被称为中东王权最稳、任期最长的国王。1963年,巴列维国王发起不流血的“白色革命”,颁布九大方案,欲把伊朗变成英国式的君主立宪的民主王权国家。巴列维大胆引进西方生活方式,那里的妇女可以掀开面纱,在男人出没的娱乐场所抛头露面。

伊朗石油资源丰富,蕴藏量估计达100多亿吨,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回笼到伊朗。传闻国王正为庞大的美元储备发愁,灵机一动竟给每个伊朗公民发一副网球拍。

何鸿燊、郑裕彤兴致勃勃,计划在伊朗首都开一个跑马场,把阿拉伯人的石油美元赚回来。

两人飞赴德黑兰,那里西方商人云集,都想获得国王的恩赐,给他们生意上的专利和便利。在德黑兰,没人理睬这两位港澳大名人,两人煞费苦心,也进不了皇宫大门。情急之中,何鸿燊生出一计,拉郑裕彤返回澳门。

据传,那时沙特阿拉伯的法劳恩家族正在港澳寻找投资机会。该家族是沙特王室的巨富亲戚,与阿拉伯诸国政要和名士均有交往。当时澳门政府正准备批准叶汉在凼仔开设赛马车场,酒店是赛马车场的配套项目之一。何鸿燊介绍法劳恩家族在凼仔开办酒店,并协助疏通关系。法劳恩家族也愿意在凼仔兴建惟一的酒店,作为回报,法劳恩家族介绍何鸿燊去找德黑兰的要人。于是,法劳恩家族在凼仔兴建了凯悦酒店,并获准开设四张赌台。后来凯悦卖盘,被何鸿燊、郑裕彤等收购,此为后话。

何鸿燊和郑裕彤在德黑兰费了一番精力,终于搞掂为期30年的赛马专营权。

两人均已耳闻伊朗政局出现危机。国王发起的白色革命,遭到伊斯兰教什叶派教职人员的激烈反对,他们抓住国内的贪污腐败、贫富悬殊等问题,对现政权猛烈抨击。

何鸿燊在巴基斯坦开赌失手,心有余悸。在德黑兰,倒是丝毫看不出王权出现危机,市民拥戴国王,正在尽情享受国王带来的西方文明;西方商人熙熙攘攘,仍看好伊朗宽松安定的投资环境;国王直接间接控制5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在伊朗的美国军事顾问及情报人员就有2万多人。

何鸿燊和郑裕彤如吃了定心丸,即投资5000万美元,建成了西亚最现代化的跑马场。

马迷如潮涌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国家盛产石油,国民有的是美钞,由于本国的禁锢,国民有钱没地方消遣。于是,邻近阿拉伯国家的豪客纷至沓来,一掷千金投注。马场逢赛爆棚,利钱滚滚。

博彩税成了巴列维政府的新财源,国王龙颜大悦,为嘉奖何鸿燊对伊朗娱乐事业所作的贡献,告知何鸿燊要授他一个勋衔。

何鸿燊在香港特意订做了一套西服,准备穿去德黑兰皇宫受衔。郑裕彤欲一道前往,一则为老友捧场,二则一道巡视马场。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1978年初春,何鸿燊、郑裕彤刚飞抵德黑兰,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就发生了。德黑兰、伊斯法罕、库姆、大不里士等数座大城市爆发大规模的教徒游行示威。人们高举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暴君,处死国王的口号,与军警发生冲突。

德黑兰秩序大乱,何鸿燊、郑裕彤无法见到国王。据有关官员称,授衔改期,等国王控制住局势再作商议。

两人只有打道回府,静观其变。

伊朗形势进一步“恶化”,巴列维无力控制局势,军队宣布中立。一手扶植起巴列维王权的美国,现在又准备抛弃巴列维,美国大使明确告诉巴列维,美国在伊朗有太多的经济利益,不宜进行武装干涉。巴列维情知大势已去,于1979年1月16日乘飞机逃离伊朗,开始了流亡生涯。

流亡法国的霍梅尼返回伊朗,接管政权,开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并与亲巴列维的西方国家为敌。美国的驻伊机构纷纷遭查封,美国人被扣为人质。

何鸿燊、郑裕彤以及赛马场的主要人员均是华人,故受到友善对待。政变发生后,跑马场还开了3个月。

何鸿燊、郑裕彤方知虚惊一场,跑到德黑兰来巡视马场。他们前脚离开,坐稳江山的霍梅尼政权要进一步肃清巴列维的影响,把巴列维引进的西方玩意扫出国门。

一天,新政府派出一批人冲击跑马场,他们占据马场“办房”,砸烂电算机,将缴获的彩票付之一炬。何鸿燊、郑裕彤的5000万美金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至今,何鸿燊对伊朗的跑马场仍念念不忘,他说:“那个马场真的非常漂亮,现在还存在。事实上,现在的伊朗政府不是不准跑马,还打过电报请我过去搞赛马,但只许发奖金不许赌,即是‘没得玩’!”

现在30年专营大限还有几年就要期满。当年重金获得的专利,很难再派用途了。

频频出击,失多得少

何鸿燊、郑裕彤跨国开赌,可用“广种薄收”来形容,他们频密出击,但收获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中却可看出他们顽强的性格。

1979年底,香江才子黄沾为撰写何鸿燊的长篇专访,与何鸿燊交谈了几个晚上。某晚,何鸿燊别的什么都不谈,专谈他的10多位良师益友,他其中谈到梁基浩、何贤、何善衡、何添、霍英东、郑裕彤等人。他对郑裕彤的评价是:“够胆色,决断神速,而且交易时绝对爽快!”

此时,他们的跨国开赌又失败一次。

在伊朗开办赛马场的同期,他们还去菲律宾开办赌场。当时菲国总统马科斯正处于权力的巅峰,其夫人伊梅尔达则是全国第二号实权人物。何鸿燊、郑裕彤与伊梅尔达的弟弟达成内幕协议,出资协助他开设乡村酒店赌场,赌场的业务骨干也是由澳门派去的人。

乡村酒店赌场生意火爆,待菲籍管理人员熟悉了业务,马科斯总统一声命令,将何鸿燊、郑裕彤踢出菲律宾。

海外开赌连连失手,何鸿燊只好坚持澳门赌场,好些年不敢越雷池一步。但从1987年起,何鸿燊一直积极寻找海外开赌的机会。他这样做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对中国政府在港澳地区实行“一国两治”的政策始终放心不下。中方形容回归后的澳门,借用的是最初描绘未来香港的话:“舞照跳、股照炒、马照跑。”偏偏就没有说未来的澳门“钱照赌”。何鸿燊作为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曾多次套中方代表的话,得到的答复是:“现有的资本主义50年不变。”这未免太笼统了,同样是资本主义制度,有的地方禁赌,有的地方放赌。

其次,叶汉最先挑起公海开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