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官场之上的存活之道,就是“净”。
什么叫净?如何来理解这个净?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急于晋升的人们,挖空心思投其所好,狂拍马屁。洛水之滨有个善良的百姓,进贡来一块剖开的石头,石头的中间,是红色的。这个百姓解释说:“这块石头可不一般,它有一片赤诚的心啊!”当时凤阁侍郎李昭德正站在武则天身后,脱口冒出一句:“这块石头有赤心,难道说别样的石头都是在图谋反叛不成?”武则天狠狠地瞪了李昭德一眼:“你这人,真没情趣。”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李昭德给武则天上眼药,武则天为何不宰了他?
因为他心地纯净,不含杂质。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理也有据,却没有丝毫的私心在内。
五代时期后梁的建立者朱温,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梁太祖。有一天,他走出大梁门,身后跟着黑压压、密麻麻的群臣,大家走到了一棵大柳树下,只见朱温抬眼瞅着这棵树,说:“好大的柳树啊。”群臣纷纷点头:“陛下果然圣明,英明神武啊,英明神武到了……到了连柳树都长这么大的程度。”朱温翻了个白眼,又说道:“这么大的柳树,正好拿来做车头。”群臣纷纷点头:“陛下圣明啊,果然是天赋圣明,这棵柳树,真是用来做车头的好材料啊。”突然之间,朱温脸色一变,大吼道:“胡说八道,柳树怎么能做车头?老子虽然没读过书,可也听说过秦二世时代,奸臣赵高是如何指鹿为马的。单只是今天这句话,老子就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奸臣,来人,给老子把这些说柳树能做车头的奸臣,统统宰了。”
这些人被切了脑壳,原因就在于他们太世故了,心地为物欲所污染,肮脏透顶,所以朱温厌恶他们,故意设了个圈套,将他们套进去。事实上,举凡有点权力的人,都憎恶这些卑琐之人,经常性地找个花样,撕开这些人的丑陋嘴脸,娱乐大众。
南北朝时,前秦有个叫苻生的国主,此人心性残忍,嗜杀无度,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温和地把大臣叫到面前,问:“你说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啊?”如果大臣回答陛下圣明,苻生就会勃然大怒:“我杀人如麻,淫暴无度,这也叫圣明吗?你在我这个淫暴之君面前还乱拍马屁,由此可知你人格之卑劣,拉出去杀了。”
可如果大臣直斥他淫暴呢?苻生也有话说:“你身为臣属,竟然敢诽谤君主,如此不忠之罪,岂可轻饶,拉出去杀了。”
总之,在苻生面前,不管你说什么,结果就一个——砍头。
官场上,部属在上司面前,结果也是一样。不管你怎么活动心眼,最后的结果,都是让领导憎恶。
那么,是不是淫暴之君如苻生,他会杀掉所有的人呢?是不是脾气火爆如上司,他就憎恶所有的人呢?
肯定不是,纵然是淫暴之君,也有他尊敬的人;心眼再小的上司,也有他喜欢的人。
而这种人,除非是能够修炼到心无杂念,心性淡然,才能够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但对于老于世故的人来说,这个境界过于高远了,几乎没有谁能够达到。然而年轻人的稚嫩纯朴,洁净清新,却恰恰如一方未经雕琢的璞玉,正处于人生最圣洁的境界。处于这个境界的年轻人,在他们主动或被动地承受着世俗污浊的熏染之前,都是有着让人羡慕的成功的机会的。
第64章 “净”的成功境界
南北朝时代,北齐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这个精神病皇帝的名字叫高洋,他喜欢裸着身子,在房梁上疾奔。有人劝他注意安全,高洋便立即一刀将劝他的人杀掉。他还有一个美貌的嫔妃,很是宠爱,有一天,高洋召集群臣喝酒。正喝着,他突然从怀中掏出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扔到酒桌上,竟然是他最宠爱的妃子的脑袋,吓得群臣个个魂飞天外。
然后高洋隆重地为他的爱妃下葬,他披散着头发,光着两脚,跟在棺木后面,一边走一边弹奏着乐器,唱着悲伤的歌谣。高洋的母亲娄太后,见儿子神经成这个样子,很是生气,于是高洋就钻到母亲的床下,将床托了起来,把个老太后从床上摔下去,跌了个半死。事情发生之后,高洋深刻地自责,自感罪孽深重,就决意自焚以谢天下。他堆了薪柴,就往火里跳,吓得群臣拼命揪住他,直到最后太后被迫得没办法,亲自过来说原谅他了,他这才罢休。
皇帝居然是个精神病患者,这就让群臣们为难了。劝他吧,他精神不正常,杀了你也是白杀。不劝他吧,他更生气,后果就更严重。于是大臣们就聚在一起商议,想出许多保全性命的花样,就开始劝诫这位精神病皇帝。
先是一个开府参军上书,反对皇帝再发神经。高洋看了非常恼火,就问身边的大臣们:“此人是什么意思?”众臣道:“他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让你杀了他,他好流芳百世。”高洋愤怒地说:“老子偏偏不杀他,我看他有什么办法?”
另有一个典御史李集,也上书骂高洋,骂得很凶。高洋就命人把李集捆起来,丢进水里,过了很久再把他拖出来,问:“还骂不骂了?”李集回答:“只要我活着,就死谏不休”。高洋说:“算了算了,我服了你了,今天不杀你,快点走吧。”李集不肯走,坚持力谏,终于惹火了高洋,说:“这可是你逼的我,别怪我啊。”就命人将李集腰斩了。
总而言之,在这个精神不正常的皇帝面前,群臣束手无策,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但是有一个叫赵道德的人,却最是有办法对付这个疯皇帝,他的办法也奇绝,只要高洋一犯病,他就动手狠揍,打得皇帝满地乱跑。那么,赵道德又是如何制住这个疯皇帝的呢?
开始的时候,赵道德在皇帝面前也是没有特权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高洋杀掉。但是赵道德这个人,和其他大臣有点不一样,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赵道德这个人脑子特别地简单,不像其他大臣那么复杂。
其他大臣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三思而后行,琢磨着这样做,皇帝可能发疯病宰了自己;如果那么做,自己的性命就可能会保全。可是无论他们怎么做,都绕不过高洋的脑子,因为高洋精神状态不正常,喜怒无常。你用正常人的思维去判断他,无论怎么个搞法,都碰不对路子。
而赵道德由于心地纯净,全无杂念,他一不考虑皇帝的发疯因素,二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所在,看到不对就说,看到不妥就做,成为了北齐中唯一说话能够让高洋听得进去的人。
曾有一次,高洋大宴群臣,喝着喝着酒,突然哭了起来,说:“我贵为天子,英明神武,可是旁边还有一个国家叫西魏,硬是不肯服从我英明的领导,你们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听了这话,一个叫刘桃枝的都督跳了出来,拍着胸脯大叫道:“陛下,休要担惊受怕,给我三千骑兵,让我踏平西魏。”高洋听了大喜,立即赏赐给刘桃枝一千匹帛。群臣们看到这情形,谁都不敢吭声,唯恐吭一声被疯皇帝注意到,搞不好杀了你。只有赵道德火了,站起来说:“刘桃枝胡说八道,行军打仗的事儿,最是凶险,说什么三千骑兵踏平西魏,这种大话谁会相信?”皇帝高洋听了,连连点头,说:“赵道德说得有道理,那一千匹帛就不给刘桃枝了,给赵道德吧。”群臣见了,莫不是悔之不迭。早知道皇帝今天不杀人,还不如自己抢先说了这句话,现在可好……唉!
然而群臣并不清楚,这番话,无论谁说了,都会惹得皇帝发火杀人,只有赵道德说了,皇帝才不会发火,因为赵道德心里没有杂念,激不起高洋心中的杀机。
这次事情过去之后,高洋又发了疯,他骑了匹马,要从很高的陡岸跳到河水里去,大臣们谁也不敢阻拦,谁拦他,他杀谁。这时候赵道德冲了出来,上前用力地拉住马缰绳,把高洋拉了回来。高洋大怒,说:“你不让老子开心,今天老子就杀了你。”就命令手下将赵道德拿下。赵道德回答说:“想杀你就杀好了,等我到了地下见到你爹,看你爹他生不生气。”
听了赵道德的话,高洋难过地低下了头,就吩咐人放了赵道德,说:“我是有点太放纵自己了。这样吧,以后我再喝酒闹事,你就狠狠地揍我,千万别客气。”赵道德答应了一声:“好!”冲上前去,抡起大耳刮子,照皇帝的脸上就抽,高洋见他玩真的,吓得掉头就跑,赵道德不依不饶地在后面追,一边追还一边喊:“你是个什么玩意儿,竟然这么祸害天下。”从此以后,高洋的癫狂真的收敛了许多,对赵道德也尊敬有加,言听计从。
在这个故事中,赵道德所面对的风险,是官场上最高的,一言不合就掉了脑袋,这种事遭遇到的概率极低。但赵道德在这件事情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也是官场上的老世故老乡愿所无法达到的。
在官场上,任何一个掌握权力的人,都和高洋一样,因为身居高位,所以会感受到决策时的强大压力,一旦决策失误,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会为此事负责。高洋的这种表现,就是外界的强大压力与内心的极度放纵糅合在一起,导致了他人格的崩溃。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暴君,都是因为人格崩溃而出现了行为乖张的举止。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急需重建自我人格,在和这一类状态的人物打交道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你就会失败。
在高洋面前,还有一个劝谏的典御史李集,他却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了,丢掉了自己的脑袋,而赵道德却没有。这两个人的区别就在于李集的劝谏纯粹是无的放矢,而赵道德的劝谏,却恰好击中了疯皇帝的脉门上,其言其语有助于高洋自我人格的重建,所以高洋立即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依赖。
有心机的大臣劝谏,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脑袋,如果脑袋保不住,那就用脑袋换取清名。这一类大臣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纯系是从自我出发,丝毫不理会疯皇帝高洋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的劝谏,所说所谈,其言其语,无非是强迫高洋做一个明君,可这活如果高洋干得了的话,他至于疯掉吗?正是因为高洋无力面对复杂的政局,化解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才需要群臣们帮忙,可是这些大臣张嘴闭口,全无半点建设性的意见,这只能让高洋感觉到更大的心理压力,疯得更厉害。
而赵道德只不过是提到了高洋的父亲,这就让高洋在绝望中迅速地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多么希望父亲还在世,能够指点他,帮助他化解心理的压力。正是因为有这种隐秘的心理需求,他在内心深处,立即将赵道德与他的父亲等同起来,这就赋予了赵道德教训他的权力——父亲打不争气的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纵然高洋是个疯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他最多也只是撒腿逃走,反抗的心思,那是绝对不敢有的。
这样我们就揭开了心地纯净的年轻人在官场上能够获得成功的奥秘。这秘密就在于,这样的年轻人,在官场上最易于激发起老前辈们的父爱,视之如子侄,爱护有加。例如大明末年,史可法入京赶考,到了京师之后,卧睡于一座破庙中,恰好士大夫左光斗途经于此,翻阅了史可法的书稿,对这个勤奋的年轻人油然而生出莫名的好感,于是到了考场之上,大笔一挥,史可法就登龙官场了。此后,朝中士大夫与太监阉党展开了决战,却因为明熹宗昏庸,左光斗及朝中知名士大夫悉数下狱。史可法不敢直面与阉党为敌,就易装为乞丐,去监狱里探望恩师,被左光斗破口大骂逐出。左光斗之所以骂史可法,那是因为他在心里将这个年轻人视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他受到自己的株连。正是靠了这些知名士大夫的提携和保护,史可法才成名天下。
明代的史可法,与北齐时代的赵道德,其成功的心法别无二致,区别只在于赵道德替代了北齐高洋父亲的角色,而史可法替代了清流士大夫左光斗子侄的角色。这两条心路的成功,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赵道德与史可法的心地纯净,倘若有丝毫的杂质,也无法获得对方的认同。
第65章 “迷”的失败境界
迷,特指歧路临前,无所适从。
迷是指在外界敏感信号的刺激之下,人的正常思维被搅乱,从而导致了错误人生的悲剧。这种悲剧如果发生在执掌权力者的身上,那就意味着国家的悲剧。
东汉末年,汉桓帝死后,灵帝登基。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治理天下的时候,他的乳母董氏赶到,劝他说:“你现在终于当上了皇帝,这真是太好了。赶紧,狠命地捞钱吧,多多加赋,钱捞得越多越好。”
当时听了这番话,汉灵帝心里说不出来的别扭,就道:“我身为皇帝,一登基,不曾有德行惠及民众,就取财于民,这不妥当吧?再者说了,这天底下的百姓,都是我的子民,他们的钱,就是我的钱,我还有什么必要非要捞钱呢?”
董氏听了,摇头道:“孩子啊,你让那些坏心眼的读书人,把你给教傻了。你想一想,你是皇帝,不从老百姓那里弄钱来养你,难道还得让你再养天下的百姓吗?这皇帝就好比池塘边的渔夫,这百姓就好比池塘里的鱼,你捞上来的鱼,才是你的,才能够吃得开心。这天底下,哪有老百姓过着富裕日子,做皇帝的却要苦自己的道理?”
汉灵帝一听,乳母说得有道理啊。这天底下的钱,落到了老百姓的手里,我就花不到,那我何苦为了那些不相干的百姓,让自己遭罪呢?
此念一起,汉灵帝立即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皇帝。从此他再也不顾百姓的生死,无限制地加赋,收上来的钱太多,就交给太监们,在皇宫后门处设置了铺面门脸,专一往外放高利贷。他的恶政害得天下百姓蹈死无路,纷纷起来造反,灵帝担心自己的皇位坐不长久,就在宫里到处挖坑,把搜刮上来的钱埋藏起来,指望着万一自己被推翻,也好带着这些钱逃走。
汉灵帝就是为钱所迷,忘记了他是干什么的,结果葬送了东汉江山。
到了大唐时代,又有一个唐高宗李治,为美色所迷,也是把万里江山拱手送了人。
迷住高宗李治的,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武则天。最初的时候,她是宫中的一个才人,侍奉已经五十多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偶然的一次机会,李治入宫而来,两人打了个照面。野史书上说这两人当时就搞到了一起,单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是百分之百。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宫里的头一桩事,就是把李世民睡过的女人统统遣散出宫。这是因为李世民的儿子马上就要住到宫里来,如果留这些女人在宫中,万一被新皇帝睡了,伦理上就乱了套。所以这些女人,是一定不能让新皇帝再幸御的,因此武则天就被送到尼姑庵,剃光了头发,做起了尼姑。
但是没多久,唐高宗李治就将武则天又接入了宫中。由此可见,两人早有约定在先,而且李治对武则天是念念不忘,宫里那么多的美女,他却对武则天情有独钟,这就证明了武则天是有真本事的。果然,武则天很快就牢牢地控制住了李治,她将和李治打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王皇后废黜,剁掉手脚浸泡在酒缸里,李治竟然不敢吭一声。无论原因是什么,武则天成功地将她以威权的角色烙在了李治的脑子里,从此李治就沦为了武则天的傀儡。
接下来,武则天要求和李治共同坐金殿,这破天荒的念头遭到了群臣的极力反对,但是李治怕死了武则天,不惜和群臣撕破脸皮,最终让武则天坐到了龙椅上。最终,李治郁郁而死,武则天则顺理成章地取李氏天下而代之,改国号大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帝。
要知道,无论是汉灵帝,还是唐高宗,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都少不了儒学大师的谆谆教导。教导他们仁德之本,教导他们慈爱之心,但这些话说过,有如东风过马耳,没有在这两名皇储脑子里留下丝毫的印象,一旦出现与他们的人生观念相悖的诱惑,他们就立即迷失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举凡来自于外界的不良刺激,都是迎合了人性的最脆弱之处。人尽管是有思想,有志向,有追求的文明生物,但究其本质,人类只不过是一层包裹在基因外边的蛋白质脆壳,是基因制造出来用以保护自己的。人的大脑有思想,但基因也有基因的意志。大脑的思想是希望自己变得高尚,变得圣洁,而基因的意志却没有丝毫的道德观念,基因只考虑一件事——如何寻找最优质的基因,将自己复制并传递下去。这样一来,人就成为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存在,体现出两面性。
当人的行为体现出基因的意志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本能。当人的行为体现出大脑的意志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是思想。本能让我们不理会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法则,而思想却告诉我们说,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一个人是好是坏,是与人为善还是作恶多端,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