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圣东方朔1,2,3-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见暴直使,见暴胜之大人!”那年轻人说。
   “要见暴大人,可以商量,可不许带剑进去!”卫兵们说。
   “哈哈哈哈!暴大人作为皇上的直使,拥有生杀予夺之权,身边虎豹成群,难道还怕一支剑么?”那人哈哈大笑。
   “你带剑入衙,与暴民何异?”一个长官模样的人叫道。
   “哈哈哈哈!你们看看,我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磊落光明,像个暴民吗?如果我这种人也是暴民,那么你们统统都是暴官了!”那人笑得潇潇洒洒。
   “那也要把剑放下!不然,我们就动手了!”一个武官模样的人喝道。
   “君子仗剑而行天下,只有奸恶才惧而怕之!昔日东方曼倩仗剑入朝,皇上视之如同仙人;没想到今日辽东曼倩仗剑入庭,却要被人挡住。那好吧,你们要是夺得我手中的剑,便自上来抢夺;若是夺不了我的剑,我可要长驱直入了!”说完便将那剑“唰”地拔出,平地生风地舞了起来。
   所有的人都为他的剑光所震惊。
   那是一把让人目炫的宝剑。
   而舞剑之人又是一手独到的剑法。
   众卫兵和官员们围成一个圈子,既像阻挡,又似观赏。
   暴胜之知道来人决非凡人,看样子也没有什么恶意,于是大叫一声:“不要阻挡,请他进来!”
   众人听到暴直使的声音,当然让开。
   暴胜之一低头,方才发现原来自己帽子也没戴,靴子也没穿,于是急忙跑到案前,戴上帽子,穿上靴子,然后很恭敬地再到门前迎接这位不速之客。
   隽不疑早已在众多官兵的簇拥下,走进门来。
   暴胜之双手合拢,对他一揖:“请问义士高姓大名?”
   “小民姓隽,名不疑,字曼倩。”
   “是东方曼倩的曼倩吗?”
   “正是。”
   暴胜之一惊:“请问义士与东方大人是何关系?”
   “东方大人乃小民的祖师爷。小民之师冷寿光,为孟喜之徒。”隽不疑从容答道。
   暴胜之与孟喜、龚遂等人同时被推荐给皇上,只是自己是丞相公孙贺所荐,又跟着杜周在一起,孟喜和龚遂同为东方朔之徒,与自己不是同门而已,如何不知?“我与孟喜大人原是故交,东方大人也是我的先辈,既然如此,请看座。”暴胜之说道。
   隽不疑大大方方地在辽东随臣递过来的凳子上坐下。
   “辽东连年饥荒,盗贼四起。辽东太守龚大人与我同年,然而心慈手软,致使此地不能太平。曼倩先生既然前来,必有良方妙计,暴某人洗耳恭听。”暴胜之所说,倒也句句是实。
   隽不疑说道:“暴大人,您如今作为皇上的绣衣直使,巡按辽东,驱虎豹而入羊群,万民丧胆,天下耸动。然而隽不疑以为,暴大人如不改弦更张,仍按此道而行之,恐怕辽东之民,蚤跳鹰扬,难以抑制;而皇上与廷尉府也不会为区区辽东而耐心等待。虎可搏鸡食羊,然不可绝鸡灭羊。隽不疑何出此言?鸡与羊者,皆为虎豹之食,然而也是圣人盘中之餐。如虎豹将鸡羊尽行灭绝,圣人盘中没有美味,恐怕只能食虎而餐豹了!”
   暴胜之毛骨为之悚然。隽不疑所比喻的,竟与自己的梦境相类;然而他所说出的,竟是自己意料不到的!他急忙跨前一步,恳切地说道:“曼倩先生,您说的太对了!请问先生有何良方,可以教我?”
   就连暴胜之周围的那些随员,也都睁大了眼睛。从他们急切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们和暴胜之一样着急,他们还算不上虎豹,至多是豺狼而已,如果皇上怪罪下来,首先遭殃的可能是他们这些走狗!
   隽不疑觉得周围的人太多,还又觉得有些话,说了不如让他自己琢磨更好,于是从怀中掏出夜间刻写好的三块竹简,逐一递给暴胜之。
   暴胜之接过竹简,依次看来,只见简上刻着三九二十七个字: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暴胜之是个很坦然的人,只要他觉得有道理,便不会给任何人面子,同样,只要认为对自己有利,也不会考虑自己的面子。他觉得竹简上的话,说得十分有理,自己如今已是威名远播,就是防止物极必反呢!是的,到了“施之以恩”的时候了。可他觉得这二十七个字,还不过瘾,远不及隽不疑刚才说的深刻,何况自己身边的这些人,近来也都是六神无主的样子,也需要聆听高人指点呢?想到这儿,他第三次起身,向隽不疑再作一揖,然后说道:“曼倩先生,我等从长安来到辽东,以为以暴易暴,易如反掌。没想到一时间暴风四起,正如先生所言,‘辽东之民,蚤跳鹰扬,难以抑制’。我等也如羊角插进篱笆里,进不去,也出不来了!而廷尉杜周,又再三相催,要我们将辽东平暴良方呈送皇上,以向天下郡国推而广之。我等处于进退维谷之际,请先生多多赐教!”
   暴胜之身后那些官员,见到暴大人三番折腰,于是纷纷俯下身子来,准备洗耳恭听。
   隽不疑毫不犹豫地伸出一个手指头,坚定有力地说出不可动摇的请求:“暴大人,请您放出龚太守,我与龚大人可与你们彻夜长谈。”
   暴胜之却笑了一下。“曼倩先生,龚大人与我有同年之谊,我与他只是政见不同,岂会怠慢?只要您说得有道理,能让我暴胜之和众人茅塞大开,那我马上便请龚大人出来,还政于他!”
   隽不疑也对他笑了一下,然后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与暴胜之和众位官员展开长谈。
   班固在《汉书·隽不疑传》中写道:“(暴)胜之(深)知(隽)不疑(决)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坚)意(询)问当世所施行(良策);门下诸(多)从事,皆州郡(优)选(之)吏,侧听(隽)不疑(之言),莫不惊骇;至(黄)昏(深)夜(方才)罢去。”
   当天深夜,暴胜之亲自带上辽东府的官印,陪着隽不疑来到郡府衙门后边的小院里,将软禁其间的龚遂请了出来。
本书来 自。。免费站
更多更 新免费电子书请 关注。ab ada

第二十五章  水熬火煎(之五) 
   长安城上,阴霾四起。
   建章宫中,武帝面带怒容。
   杜周和赵禹跪在武帝脚下,由杜周禀报着如何平叛诸方暴乱之事。赵禹只是低头不语,而杜周则一面看着皇上的脸一边说,随着那长脸愈拉愈长,愈来愈加阴沉,杜周的声音也愈来愈低小,到最后,竟然连武帝也觉得有点听不清了。
   武帝再也忍耐不住了,他一拍面前的案子,怒道:“不要嘀嘀咕咕了!你干脆给朕明说了,天下一百零三个郡国,有哪些地方还算平静,哪些地方盗贼四起?你如实说来,一点不许隐瞒!”
   杜周抬起头来看看武帝,知道再不说实话不行了,便稍微提高声音,说道:“皇上,天下一百零三个郡国,只有徐伯代理的东海郡,还有卜式治理的临淄,没有暴乱。其余各个郡国,都有乱民出现,然而都是小股暴徒,成不了气候。唯有辽东郡、右北平、平原、南阳及楚国,暴徒最多,为首者聚啸山林,从者风靡。”
   武帝冷笑起来。“哼,哼哼哼哼!朕一心想着北灭匈奴,南平两越,西征大宛,东荡夷狄,没想到朕的大一统天下,居然也到了盗贼四起,聚啸山林,从者风靡的地步了。你再给朕说说,天下哪些盗贼,势力最大?”
   杜周毫不隐瞒,说起来如数家珍:“皇上,天下盗贼大者,南阳有梅免、百政二人,率万人打家劫舍;楚有段中、杜少,隐入芒荡山中;青州平原一带,有个徐勃,也在海边一带出没;而燕赵之间,还有坚昆、范主等人,带领数万人在梁山附近,与官府对抗。而辽东盗贼群起,就不用为臣多说了。”
   武帝怒而问道:“你这个廷尉是怎么当的!非要到天下大乱的那一天,你才告诉朕这些实情吗?还有那个暴胜之呢?他不是要以暴胜之吗?为什么区区辽东,盗贼还没有平息?”
   杜周倒是不隐人善:“皇上,暴胜之已经竭力而为,剿杀盗贼数万,无奈天下之盗,愈剿愈多啊!”
   武帝大怒起来:“那是什么原因?难道你们就不会想一想么?还有赵禹,你们都想过没有?”
   赵禹何尝没想?赵禹自从没能当上廷尉,只做长安的执金吾以来,便整天在看,整天在想!是什么原因致使老百姓造反,难道皇上您不知道么?对匈奴连年征战,刚刚平息,您又要攻取大宛;动用了半个国家的人力财力!趁着汲黯不在了,东方朔被你远支出去了,没有人敢再进谏了,您还要重新修建未央宫、建章宫、光明宫、甘泉宫;仅建章宫内,又建了通天台、柏梁台,还有仙人观、石阙观、封峦观、〖FJJ〗肶〖FJJ〗〖HT〗观;建章宫已经够大的了,你还在其中修建了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四座仙山;近来你又下令,在未央宫北边修了个规模更大的桂宫,宫中处处悬明珠、置金案、列玉帐、设宝床,要建成“四宝宫”;你还让那个惟命是从的老丞相公孙贺用地道将未央宫与建章宫、明光宫、长乐宫连了起来,还将连着高祖时未建成的北宫,这需要多少钱啊!桑弘羊有本事,能够敛来足够的钱物,可是天下的人心,全都被敛到了肚皮之外啊!可是赵禹抱定了一个宗旨,长安没乱,便是我赵禹的功劳;长安最多就有一个所谓京都大侠朱安世还在时不时的杀人。可他杀得有理。朱安世便是张安世,他盘根错节,与张汤关系自不用说,与你杜周更是根根相连,而且他与霍光、与东方朔、与公孙敬声、与江充,全是连着的!你杜周心里明白,我赵禹更是明白,谁也不愿动这根大钉子!除此之外,长安的治安没得说,皇上没办法怪罪我赵禹!
   正在此时,杜周的脑袋也像两千年后地球那一边的人造出的芯片一样,在快速奔腾着,运转着。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不如张汤。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廷尉这个职务不是人干的。但既在其位,就要深谋其政。他来不及去想张汤当年是如何用许多便衣侦知天下情况的,他只知道目前只有暴胜之的做法,最为果断,最为铁腕。于是他冷静一下,向武帝陈述起他的谋士减宣给他出的一个绝妙的主意。
   “皇上,臣身边有一儒生博士,名叫减宣,他给臣讲过天下贼寇的来历。那减宣说,天上之盗,无时不有。尧舜之时,也不能免。《战国策》云:‘跖犬吠尧,各为其主。’便说明跖与尧同时。而《庄子·盗跖篇》还说,盗跖是当年大贤人柳下惠的弟弟,还与孔夫子在一起辩论过呢!皇上您纵然圣如尧舜,贤如柳下惠,仁德像孔夫子,也不免要与盗贼打交道。区区蟊贼,本来难成气候,不足为患。当下要务在于如何不让盗贼势力大炽,如何除去这些盗贼。”
   武帝听了这段话,面上略有霁色。“这个减宣真是高人!他还怎么说呢?”
   杜周侃侃而谈:“皇上,减宣说,盗贼蜂起,天灾只是其一。”
   “那其二呢?”武帝急于知道,下边该是“人祸”了,一提到这两个字,武帝便觉得有些不安。
   “其二,便是各郡官吏,捕盗不力。”杜周聪明得很,他决不会说出“人祸”二字,尽管他知道,官吏们有错也是“人祸”,但还是免提为佳。
   “对,就是各郡捕盗无力!”武帝站了起来。“听说那个暴胜之,就是先将心太软的龚遂,先给免了职,才开始的四处搜捕盗贼的!”武帝觉得有了共鸣,于是长长的脸上出现了一点阳光。
   “皇上,臣从暴胜之关押龚遂,想出了一个主意,如果皇上恩准,肯定能让各个州郡,盗贼灰飞烟灭。”杜周这时全然自信。
   “噢?有如此高招,何不早早说来?杜爱卿,你说吧!”
   杜周头一回听到皇上称自己为爱卿,高兴得像张汤一样口若悬河,声音也高了许多:“皇上!臣以为,各地盗贼,原先不过是三三两两,如夜半鬼火,不成气候。都是各地郡国,懒于捉拿,致使贼人愈来愈多。而各郡国从来向皇上都是报喜而不报忧,盗贼多了,生怕皇上治罪,于是更加隐瞒。隐瞒久了,养成大患,纸中包不住了火,于是贼火四处蔓延,才形成如今难以收拾的局面。臣以为,只要从郡县吏治入手,严格督促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如果不去捕拿盗贼,皇上便饶不了他们!只要他们能将夜半鬼火浇灭于欲燃未燃之际,天下方可安定啊!”
   武帝不断点头:“说得好,杜爱卿!朕知道你说得句句在理,朕只想快点知道你有什么办法,让郡国大小官吏都去拿贼呢?”
   “臣请皇上颁布一道新法。”杜周笑了。
   “什么新法?只要能治盗贼,朕这就颁布!”武帝说得斩钉截铁。
   “皇上,臣与那减宣一起,起草了一个‘沉命法’。”杜周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卷竹简来。
   武帝将竹简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简明扼要,全文不过二十六字:
   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两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哈哈,杜爱卿,‘沉命法’就如此简单?你还是给朕细说一番,如何实行?杜爱卿,你说清楚了,朕这就下诏!”武帝也不是不解,只是他没那么多心思再去动脑子,他知道一旦“沉命”,天下便要死不少人,但是只要能让自己高枕无忧,死便死罢,汉家别的不多,有的是人。
   杜周今天得到那么多的“爱卿”称呼,声调不由得更加亢奋起来:“皇上!沉者,坠入水中也。人溺于水,称为‘沉命’。东方朔在金马门作歌,说‘神州陆沉’。盗贼四起,便是‘神州陆沉’的前兆啊!可我大汉决不会陆沉!要沉的话,也得让那一帮子只知吃官粮、不能让一邦安定的无用之官先沉命!那些不能发现盗贼、不能根治盗贼的官员,不就是只配‘沉命’的料么?皇上,臣的意思就是说,有了盗贼,地方官员发现不了的,便要他们‘沉命’,发现之后除不尽的,也要他们‘沉命’!”
   武帝一拍案子:“说得好!连盗贼都拿不到,朕还要这些狗官做什么?还不如让盗贼来当官呢!朕已经明白了‘沉命法’的意思,杜爱卿,你说,从哪一级官员开始,实行‘沉命法’呢?”
   “皇上:臣起草的‘沉命法’简明扼要:‘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两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也就是说,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便是诸侯和王公大臣。除了这些人可以不死,其他人,只要俸禄达不到两千石者,包括一些官品不高的小郡太守在内,连同郡丞、县令、亭长、兵士,一律处死!皇上,让这些无用的人统统‘沉命’,臣再给您找有用的官吏来!”
   “好!杜爱卿,朕的想法也是这样,不能光让小民饿死、冻死,要让那些尸位素餐的庸官也死上一大拨儿!反正朕的官也多的是!朕这就准了你的‘沉命法’,还要让天下郡国大大小小官吏都知道,从今天起,他们的属下出了盗贼,他们隐藏不报的,两千石以下的大官小吏,一律处死;发现了盗贼而又不能清剿干净的,也要处死!这就是我大汉的‘沉命法’!哈哈哈哈!赵禹!”
   赵禹此刻像大梦初醒:“臣在。”
   “你把长安治理得不错,好歹没有那么多盗贼出现。”武帝慢腾腾地说。
   “都是皇上威德所致。”赵禹急忙拍一下马屁。
   “可是,朕早就知道,在长安还有个京都大侠,名叫朱安世,他越俎代庖,居然连长安城内的官员都敢杀,为什么你不将他捉拿归案?”武帝转而怒斥。
   “皇上。臣一直派人捉拿,只是那朱安世过于奸滑,拿他不到。这一点,连杜大人也是知道的啊!”赵禹生怕自己一人被陷下去,于是伸手抓住了杜周。
   杜周愕然地看了赵禹一下,自己觉得无话可说。
   “朕要杜周从今天起,在全国推行‘沉命法’;朕也要你赵禹从今天起,就去捉拿朱安世!朕给你半年时间,如果拿不到朱安世,朕便要你先‘沉命’!”
   赵禹听了,吓得面无人色。
   正在此时,公孙卿和李广利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跑了进来。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愿意先说话。
   武帝最关心的是战场上的事,于是问李广利道:“李广利,是不是赵破奴大破匈奴啦?”
   李广利“扑通”一声跪倒,然后哭道:“皇上,大事不好啦!”
   武帝自然也要大吃一惊,但他看到李广利那个样子,便镇静了下来:“看看你,还像个将军的样子么?有什么事,快快说来!”
   李广利哭泣叫着说:“皇上!赵破奴他率领两万兵马,与匈奴左大都尉接上了头,于是左大都尉带着匈奴的十万大军便随他而来了……”
   武帝打断他的话:“这好啊!”
   李广利接着哭叫:“皇上,我还没说完哪!那赵破奴一路上趾高气扬的,匈奴许多大将都不服气,左大都尉好容易才将手下的人控制住,没想到这事让匈奴且鞮侯单于知道了!”
   “那就与他们打呀!赵破奴不是要破奴的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