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工具-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47

    第二卷541

    相互距离愈远。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太阳的动作可以有多种,看热性如何而定,而热性在我们触觉上却并不是平匀的;因此太阳动作的结果会在我们方面并不产生可以感觉到的暖热,而在其他一些物体方面则发生热的效果。

    对照前表第二例——(四)把下述实验试做一下。拿一块与普通取火镜式样正相反的玻璃镜,放在你的手和太阳光线之间,看它是否减少太阳的热,正如取火镜增加和加强太阳的热一样。很明显,在视觉的光线方面,随着镜子中心对边缘比较厚薄之不同,透过它而看到的物体就有扩散与缩紧之不同。要观察在热这方面是否亦有相同的情况。

    ①

    对照前表第二例——(五)

    请仔细地试做这样一个实验,看看用一具最精制最强度的取火镜能否把月亮的光线捉聚起来而产生哪怕是最低度的暖热。

    ②如果这种程度的暖热过于微弱而不能为触觉所觉到,我们就还须求助于那种指示空气冷热状况的玻璃仪器。

    ③那就是要令月亮的光线通过取火镜而落在这种玻璃仪器的顶上,看看其中的水是否受到热因而降低下来。

    ①克钦指明,这点是可以证实的。太阳光线自然是视其某一点上聚集光线之多少而增减其热量的。——译者②克钦注明,这个实验,人们已经做过了。钦豪申(Tschirnhausen)曾制造一种透镜,其强度足以熔解铜、银、瓦、浮石,甚至坩埚;但满月的光线在其最高点上并未产生出能被觉到的热。一八○二年,在班克斯(SirJosephBonks)

    和皇家学会其他会员们主持之下,曾以当时所制最强度的透镜再次把月亮光线集中过来,并使用了最敏感的温度计,但结果被认为是倒出现了减热而不是增热的情况。见大英百科全书“取火镜”条。参看本条第一项下的注。——译者③参看二卷一三条(第三八项)及二四条。——译者

…… 148

    641新工具

    对照前表第二例——(六)还可把取火镜试用于那种并不发射光线或光亮的热,例如受到热但未烧红的铁或石头的热、沸水的热以及类此等等,看看它们在取火镜下是否随而增加起来,象太阳光线的那种情节。

    ①

    对照前表第二例——(七)还可把取火镜试用于普通的火焰。

    对照前表第三例——(八)彗星(假如我们把它也算入流星之列)在使季候加热这一点上并不见其有经常的或显著的影响,虽然常见天旱随之而至。

    ②此外,天上的光梁、光柱和光口在冬天出现的时候比在夏天出现的时候多,而且主要是在严寒之时,却也永远伴有干燥的天气。

    ③但是闪光和雷电则难得在冬天遇到,而总是发生在大热之时。

    ④说到所谓陨

    ①麦尔申(Mersene)说,《新工具》第二卷中所提到的各实验,大多数已经有人做过了,并特别提到(好象他亲自做过似的)使用取火镜来反射一切种类的热的试验。

    他还断言,光是永远有热随伴着的。

    见《论科学的真理》(DelaVéritédesSciences)一书,一六二五年版,第二一○页。克钦注明,这里和下一项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实验的结果证明,这些热和太阳热是同类的;因此在这些地方没有反面事例可以援引。参看大英百科全书“取火镜”条。——译者②克钦指出,彗星对于热和旱都无影响,或许除开当它们行至距离我们的行星很近以致对空气有所影响的时候。可是一般人几乎都相信它们有此影响。——译者③克钦注明,光梁、光柱、光口等现象,申尼喀(Seneca)在其《自然界的一些问题》一书中曾描写过(分见七章四节、七章二○节及一章一四节)。

    它们显然都是北光(AuroraBorealis)。北光或许是由电引起,而电则是在天气干燥时才最活跃的。——译者④克钦注明,这些现象现在都可用关于电的知识来解释,而雷电在冬天确是也有时遇到的。——译者

…… 149

    第二卷741

    星,一般认为它含有某种发亮带光的胶黏的质体,而没有什么强烈的火的性质。但是在这一点上还须作进一步的探究。

    对照前表第四例——(九)有某种闪光,发光但不燎烧。

    它们来时,没有雷声相随。

    ①

    对照前表第五例——(一○)山口喷射火焰的现象发生在寒带国度并不减于在暖热的地方,如在冰岛和格陵兰(Grenland)

    都有。

    在寒带国度里,树木在许多情节上也比在暖热地方较易着火,具有较多的沥青性质和松香性质,如樅树、松树和其他都是。但是,这种火焰喷射常常发生的地方,其土壤的情势和性质还未经足够仔细地加以鉴定,致我们还不能把这现象作为一个反面事例来附缀于这个正面事例之后。

    对照前表第六例——(一一)一切火焰在一切情节上多少都是暖热的;这里没有任何反面事例可缀。

    不过人们说,有一种鬼火(他们就这样称它)

    ,有时甚至停在墙上,却没有多少热,也许只和酒精的火焰差不多,那是温和而柔弱的。

    ②但是还有一种更温和的火焰,根据某些郑重和可靠的记载,那是闪耀在男孩和女孩们的头上和鬈发上,一点也不灼烧头发,却只是轻柔地在发边作戏。还有一个最为确定的现象,马在路上出汗时,在天气晴朗的夜间就现出一种光辉,却并没有

    ①克钦注明,人们认为幕电不过是一般闪电的反光。——译者②克钦指出,所谓鬼火只在沼泽或其他有腐烂物质在蒸发的地点出现。纽顿(SirI。

    Newton)和勃律斯特莱(Dr。

    Priestly)曾给以不同的解释;原因尚未能确知,可能是起于磷化氢,为电所燃着,或自身有在空气中燃着的倾向。至于酒精的火焰,那不但不是温和而柔弱,却是火焰中最有剧热的一种。——译者

…… 150

    841新工具

    显著的热。还有一件著名的事实,而且被认作一种奇迹,就是在不多几年前有件女孩子的胸衣一经轻摇或轻搓竟发射出火花来;这或许是由于在浆洗时使用了明矾或盐质,浓厚一些而形成了硬膜,一经磨擦就迸裂开来。

    ①还有一切糖类,不论是精糖或粗糖,只要多少是硬的,在黑暗中用力来割切或刮削时就会发出火花,这也是最为确定的。同样,海水和咸水在猛烈打桨下,有时在夜间亦会看到火花。

    ②还有在风暴之夜,海水的沤沫于受到猛烈激动时也会射出火花,西班牙人称之为“海肺”。

    ③至于说到古代水手所谓北河二和北河三两星也即近人所谓圣爱尔摩之火(St。

    Elmo‘sFire)

    ,④其焰热

    ①克钦解释说,这件胸衣或许是丝料制成,而火花则出于电。——译者②这个虚妄的解释是培根的无端失误之一。

    这现象并非总是出于震动,所以他的这一推断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③西班牙文为“pulmomarino”

    ,意大利文为“polmomarino”

    ,同为Diosco-rides(公元一世纪时希腊名医——译者)在“DeMateriamediea”一书中所用C某希腊文名词(见第二章第三九节)

    之译文。

    海水沤沫发光现象象是起于蛇水母,而此种蛇水母在组织上与肺的质体相似,遂因以命名。

    (克钦解释说,这种磷样的光亮究竟因何而生,尚难十分确定。

    Ehrenberg、Darwin、Schonbein诸人都不同D意说它起于水中的纤毛虫类;最可然的结论说它是由海水中不断进行着的自净过程所引起。

    臭氧(磷的一种产物)把磷氧化了,这样就射出亮光来。

    这就是说,或许是海水在动荡时(在别的时候就不见这种光亮)

    ,有机物质的新微粒就与空气中的氧得到接触,因而产生臭氧、臭氧又把它自己所由来的植物物质氧化了,破坏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出现火花。

    Darwin还加述了一点关于所谓“海肺”的见解说:“我倾向于设想这种磷光系有机分子腐烂的产物,这个过程(人们几乎要称它一种呼吸过程)正是海洋所借以得到净化的。——译者)

    ④克钦解释说,圣爱尔摩之火是一种电光。他还说明,培根在其“风的历史”中曾对此作出解释,并设想它对天气的影响。——译者

…… 151

    第二卷941

    的情况如何,则还没有作过充分的查究。

    对照前表第七例——(一二)每一烧到火红的物体,即使不伴有火焰,也都总是烫的;这一点正面事例也没有任何反面事例可缀。最相近似的反面事例似乎可以提到烂木。电子书,它夜间发亮,但并不见有热;还有腐烂的鱼鳞也在黑暗中发亮,但触来并不觉热;①萤火虫和意大利火蝇的身体,触来也是不热的。

    ②

    对照前表第八例——(一三)在何种土地及在土地何种情势下才常出温泉,这一点还不曾作过充分的考究;所以在这里不能附缀什么反面事例。

    对照前表第九例——(一四)对于热的液体,我以在自然状态下的液体本身缀为反面事例。我们从未见过一种可触的液体在自身性质上是热并经常保持热的。热在那里乃是一个并非固有的性质,是暂时外加上去的。所以那些在能力上和在作用上都是最热的液体,如酒精、化学香料油、硫酸和硫磺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固然不一刻就成灼烧,但最初触到时却原是凉的。

    ③说到天然温泉的水,如果把它与源头分开,淘在一个器皿里,它也和用火烧热的普通的水一样会凉下去。

    但油质物比水质物对于触觉冷度较低,这却是真的,因为油比水根本冷度较低;丝比亚麻也冷度较低。但这点是应归入

    ①克钦解释说,这是由于腐烂过程中有磷光发散。——译者②克钦解释说,这些小虫亦是发出磷光,其发散情况和过程,可参看上面关于“海肺”的注。——译者③克钦注明,参看二卷一一条第二五项下的注。——译者

…… 152

    051新工具

    “冷的各种程度表”里去的。

    ①

    对照前表第十例——(一五)同样,对于热蒸气,我也以在我们自己方面所看到的蒸气自身的性质缀为反面事例。

    油质物所发生的蒸气虽易于着火,却也不见暖热,除开是刚从暖热的物体发出的。

    对照前表第十例——(一六)同样,对于热的空气,我也以空气自身的性质缀为反面事例。在我们这里从来找不到任何空气是暖热的,除开它是受闭,受压,或是显著地从太阳、火以及一些其他暖热的质体那里得到暖热。

    对照前表第十一例——(一七)我在这里附缀的反面事例是那种比正常季候较冷的天气,象在刮东北风时所遇到的那样,正如刮西南风时就有比正常季候较暖的天气一样。还有,酿雨的趋势,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总伴随着暖的天气;而下霜则伴随着寒冷的天气。

    对照前表第十二例——(一八)我在这里附缀的反面事例是夏天关闭在地洞中的空气。

    ②但是关于受闭的空气这个题目还大应更勤谨地加以考究。因为在涉及冷热方面,空气

    ①克钦指出,在培根那时,人们是深信“绝对冷”之说的。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培根把真热的东西和有相似化学作用的东西混为一谈了。——译者②克钦解释说,这点的原因是:夏天的日光使室外气温上升,却不能影响到地洞中的空气,因此洞中比外边较凉:这和在墙垣较厚的建筑物中能享有比较平匀的气温是一个道理。空气的一般情节是(这一点解答了这里所提到的大多数的难题)

    ,作为一种导热体来说,它的作用很差,它接受热很慢,保留热亦很长。——译者

…… 153

    第二卷151

    的性质自身究竟是什么,这首先就很可成为疑问。空气显然是从天体的影响受到暖热,寒冷则或系从地的呼气而得,在所谓空气的中界中又或系从冷气和雪而来。这就可见,空气若是在其无拘无束铺散暴露的状态下来考察,那就不能对它的性质形成什么看法;但若把它控闭起来来考究,则可能做出比较真确的判断。可是要控闭空气,必须是把它封入这样一种质料的器皿,其本身的性质不会对空气传递冷热,也不会容许外面空气的影响轻易透入。

    这个实验最好这样来做:把空气收入一个泥坛,四围用几层皮革裹好,以防外面空气进入;这样严密封存三、四天之后,再把坛子打开,用手或用那个划有度数的玻璃仪器来试验冷热的程度。

    对照前表第十三例——(一九)

    这里同样发生一个疑问:那羊毛中、兽皮中、鸟羽中以及类似东西中的暖热,还是从它们本身作为动物的排泄物所固有的某种微弱程度的热而来;还是从那种在性质上本来近于暖热的脂肪和含油性而来;或者还是如前条所揣测那样简单地从空气的收闭和隔离而来——因为一切和外面空气割断联系的空气都象是有些暖热的。因此,我们要取用亚麻所制成的纤维性的质体来做这个实验,而不要取用羊毛、羽毛或蚕丝那些动物排泄物所制成的质体来做。我们还要看到,凡是粉末(显然有空气包在里边)总比其所从出的整的质体冷度较低;正如我们还同样设想,凡是泡沫(也因其含有空气)总比其所由来的液体冷度较低。

    对照前表第十四例——(二○)对于这一例没有反面事

…… 154

    251新工具

    例可缀。因为在我们这里所见无论是可触的或者是无形的①一切东西,置近火边时都没有不致热的。不过却有这样一层差别:有些质体得热较快,象空气、油和水就是;有些质体得热较慢,象石头和金属就是。

    ②但这是应该归入那“各种程度表”的。

    对照前表第十五例——(二一)对于这一例我亦没有反面事例可缀,不过只请注意到一点,就是说:燧石与钢或任何其他坚硬质体之发生火花,只是当有些极小的微粒从那石块或金属的整体被擦脱的时候;而空气的磨擦自身则从不象普通所想那样会发生火花的。

    ③至于火花本身,由于燃着物体具有重量之故,又总是就下而不向上的;而且一经发出,就变成可触的带煤炱的质体。

    对照前表第十六例——(二二)对于这一例我想也没有反面事例可缀。因为在我们这里所见一切可触的物体没有经过磨擦而不显著地得热的,以致古人竟因此想象说,天体之产生暖热并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或能力,也不外是出于空气在其疾速而急促的转动中所引起的磨擦。

    但是在这个题目上,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探究那种从机括射出的物体,例如从大炮射

    ①拉丁本原文为“spirituale”。

    克钦指出,把一切东西分为可触的与无形的,这是经院学派的分划法;培根在这里使用此词,或许是指气体的东西。——译者②克钦指出,这里的说法是错误的。空气是很差的导热体,得热很慢。金属则得热特别快;不过由于分子数量比较大得多,不能很快地表现出来;由于同样的理由,它们散热亦很快,所以触来就觉得较凉。

    ③克钦指出,空气受压,确会发出火花,其强度足能燃着德国火绒。——译者

…… 155

    第二卷351

    出的炮弹,是否确因猛烈冲撞而获得某种程度的热,以致在落下的时候多少还有点烫。

    至于空气运动,那实在不会致热,倒是能够致冷的,例如刮风,拉风箱,缩口吹气等都是这样。

    ①

    但是这一类的运动本都不是疾急到能够生热的,而且又是一个块体的运动而不是若干微粒的运动,所以它之不能生热是并不足为奇的。

    对照前表第十七例——(二三)关于这一例,还应作更勤谨的探究。草类和蔬类在青嫩潮湿时都似乎含有某种隐伏的热,不过当其各别散在时,这热是微弱到在触觉上知觉不到;只有把它们聚拢并闷闭在一起,使它们的元精不致泄入空气之中而却可以相互护养,这样才会生起一种可触知的热,并且在适合的物质中有时还会起火。

    对照前表第十八例——(二四)关于这一例,也应作更勤谨的探究。生石灰浇上水就能致热,这看来可以有两个原因:或者是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