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未都说收藏-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照片,坐在一个船上,船后头还有中国的船夫。显然,她的家族是不知道这个盘子的重要性的。她家族不知道,就一直在用。

后来偶然的机会被这个拍卖行发现以后,就说:你这个盘子很有意思。你拿过来,我们给你拍拍试试看。在一个不大的拍卖行,拍了570万美金。那它为什么这么贵呢?首先,是它的尺寸。元代的瓷器,尺寸就比较大,它一直影响到洪武。洪武的瓷器尺寸也比较大。所以这个盘子,由于它的尺寸决定了它一个价格。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也有类似的洪武釉里红盘子,尺寸大小也差不多。

现在再想这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对于卡里斯勒女士来说,就是无意间喜欢中国的艺术品买了一个东西在使用。一百年后,惠及后人,卖了那么多的钱。这说起来就跟一句俗语一样,叫〃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终于这东西开始值钱了。收藏的乐趣,很多时候就在于此。就是说,我不一定知道它什么时候值钱,当它值钱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反而比我们预想的要更快乐。

【洪武釉里红】

釉里红在过去是没有记载的,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它的研究是近些年才开始的。有人认为,洪武跟红釉的关系跟朱元璋本人有极大的关系。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洪武瓷器大约有100多件,80%都是釉里红,多于洪武青花的数量。什么原因呢?我们猜测大约有三条。

第一,改朝换代后表示正统的颜色,一般都用红色。第二,红色在五行学说中主南方,代表南方的颜色。我们常说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青龙代表东方,白虎代表西方,玄武代表北方,朱雀代表南方。比如北京故宫的神武门,原来叫玄武门,避康熙(玄烨)的讳改为神武门。因为在南方发迹,所以朱元璋认为红色是非常吉利的颜色。第三,他本身姓朱,朱就是红色。年号洪武,又跟红谐音。再加上朱元璋历史上参加的是红巾军,导致他对红色极感兴趣,所以现在能看到的洪武时期瓷器,釉里红反多于青花。

西藏博物馆收藏一只釉里红执壶。这个执壶它带有盖,有银链相接。这把壶十分地罕见。它表明洪武时期明政府跟西藏的联系。西藏是我国领土土,尽管距离非常远,尤其在古代信息传达缓慢的时候,那个距离显得更远,但历朝历届的中央政府都跟西藏保持了良好关系。这个壶就是例证,当时这把执壶是皇帝赠予的礼物,非常重要,表明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重视。

2006年,佳士得在香港拍卖了一个玉壶春,釉里红瓶。这个瓶原来是一对英国夫妇的收藏,在他们家就当一个普通的瓷器,没有重视。有一次,夫妻俩逛博物馆偶然间发现,博物馆有一个瓶子跟他们家这瓶子非常地相像。他就想,我得找专家看看。他就把拍卖行的专家请来。专家看到这个瓶子以后,眼睛就放亮,说:〃我终于找到一个好东西了。你把这个瓶子交给我们,我们给你拍卖。〃那么,这个瓶子就到了香港,在香港佳士得被澳门工商巨头史蒂夫·永利以近8000万的港币买下。买下以后,他就把这个瓶子捐给了澳门博物馆。这是澳门博物馆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的一笔礼物。

这个瓶子是澳门博物馆收到的最重要的一件藏品,也是一笔最大的财富。我们就有什么感受呢,就是不管是谁,博物馆是收藏的最后的一个归宿。它是造福于社会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博物馆呢?就是博物馆是造福不动声色社会,让我们的后人看到前人的一个辉煌。

【永宣釉里红】

明初洪武以后,紧跟着就是永乐、宣德。我在前面讲过,这一个时期是进入了明朝的盛世,永宣盛世。洪武尚红的风气,直接就影响到永乐。这些年,景德镇出土了大量的永乐的宫窑。其中,有尺寸非常高的釉里红的龙纹大瓶,气势宏伟。

宣德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宣德的三鱼碗、三果盘,这些都是一个常见的品种。到宣德这一朝的时候,釉里红烧造就变得游刃有余了。有专家认为,科学地讲宣德釉里红不是釉下彩,是釉中彩。这是一个很技术的问题,我们不在这里去探讨。但是不管是什么,它是一个釉下成色呈现的红色。很多专家认为,红釉真正烧造得成功和娴熟是到了宣德。但近些年看,永乐出土的这东西,可以把这个时期提前。

我早年收藏的时候,看到过一个釉里红的三鱼高足碗。当时对这东西不是很了解,没有见过。别人给我拿来看,然后我拿不定主意,觉得这个东西有可能不真。东西搁在我这儿搁了很久,我当时没有办法去判定,这个东西是不是宣德的,后来又是还给人家了。等我后来,过了很多年,反过头来想的时候,知道这个东西是个真的时候,再去找,这东西已经没了。对我来说,因为没见过,没比较,我就无法下这个决心,那就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我们今天说越是罕见的东西应该越把握这个机会。可是你有时候没有能力把握这个机会,所以有一句格言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就是我当时没有这个准备,这东西就不该我得。东西不是很贵,今天想起来,一件国宝要那个价钱,是非常便宜的。可是我当时就是没有认知,就没有能买。

釉里红到了宣德的时候就突然销声匿迹了。我们在讲青花的时候讲过,宣德以后进入了陶瓷的一个黑暗期,青花都生产得非常少。官窑不见踪迹,釉里红也就停烧了,因为它的难度大嘛。

【康熙釉里红】

釉里红这一停烧,一下子就过了二百年。到了康熙,它又重出江湖。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个时期的国力在增强。很多学者认为,以科技水平来要求它这是高于青花的一个品种。当釉里红刚刚恢复的时候,釉里红烧得都偏黑,就是温度偏听偏信低。你烧的时候稍微温度一高,我刚才说了,颜色就没了。那么,你放进去是画着有纹饰的,高温一过,颜色没了等于是一个白瓶子,不好看。所以宁肯控制火低一点,所以早期的……康熙早期的釉里红经常是泛黑。后来会烧得得心应手,一开始都是泛黑。

康熙釉里红,在民国时期是深深地影响老古玩界。很多老师傅都跟我说:康熙的釉里红是不得了的收藏。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看过一个盘口瓶,画有龙纹,龙纹就黑。当时我就不太能够容忍这个黑。我觉得,红就是红。如果你红得发黑,感官上不愉悦,所以就没有买。也加上当时觉得价钱偏高,就是我觉得你谈论更红一点儿,写上康熙年制,我就愿意买了。

可当时康熙年制这事不是我想写就写上去,是康熙时候他不想不想写。康熙的时候的工匠并不想写上这几个字。所以这瓷器上就没有字,一泛黑,心里一嘀咕就放弃了。作为个人,我当时的理解力是非常低的。每一人的理解都是逐渐提高的。你遇到一上难题的时候,你能获得更大的一次提高的机会。所以,有时候难题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坏事。

【唐英烧造釉里红】

雍正皇帝对瓷器的要求非常高。雍正釉里红画得非常精细,主要的特征就是轻描淡写。画得笔道都有非常细,一点儿不晕散。乾隆继承了他爹的态度。《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记载:乾隆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唐英在北京,太监胡世杰奉乾隆皇帝之命交给唐英釉里红挂瓶一件,画样一张。并传旨:〃看明瓷器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并将古瓷样式好者拣选几种,亦烧造釉里红颜色,俱写乾隆年款,送来呈览。〃这个乾隆的谕旨说得很清楚,说你看清楚这个样子。当时宫廷很多瓷器是事先画纸样的,不是凭空想象,你给我往瓶子上画。我先让画家设计一个纸样,瓶子看着不错,照这个样子画,就把纸样给他了。

唐英就看完了这个样子,得把这个样子记在脑子里。然后拿着纸样就恭恭敬敬地回到景德镇,然后就遵旨就职开始找最好的工匠,找最好的式样开始烧造。唐英当时交待窑工就说:你要认真地去做这个事情,要把釉里红的这个颜色充分地表现出来。釉水要肥润,颜色要鲜明。

他交待得都非常清楚,实际上是把皇上交待给他的这个事情原封不动地又交待给员工。唐英后来又给乾隆上了个奏折,告诉皇上,他说:〃等烧造好后,奴才亲自拣选送京,恭呈御览。〃就是很重视这事。此事发生在乾隆初年,说明当时对釉里红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宫廷非常重视这件事。釉里红的地位也显得非常高。

太监拿来的样品,釉里红挂瓶,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好像听得不是很懂。挂瓶是一种壁瓶。一般情况下,是指瓷器的半个状态,后面是平的,有一个悬挂的地方,可以挂在墙上。乾隆非常喜欢挂瓶。我们有机会去故宫参观的时候,看看它那三希堂。三希堂有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挂瓶。乾隆很喜欢这个瓷器的品种。

【釉里红的衰落】

到了乾隆后期,釉里红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它就没有突破,大家都限于一种程式,不再想突破这件事了。随着乾隆盛世的一个结束,釉里红的黄金时代也就结束了。晚清的时候,咸丰一朝曾经烧过一些,画得就更加细弱,以后就没有再烧造。这是釉里红的整个发展的一个脉络。

釉里红的衰败,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清代的其他彩瓷品种的出现。清代有很多其他的彩瓷大量地出现,尤其粉彩的出现对釉里红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釉里红从清雅的角度上讲不及青花,它是暖调子的,青花是冷调子的。它热烈又不及其他彩瓷,比如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都比它显得热烈。所以,从这两个角度去要求它显不出它的优势。第二,康熙时期的红釉不仅仅是釉里红,还有其他的红釉。比如郎窑红、豇豆红,雍正时期的祭红,乾隆时期的珊瑚红、矾红,各种红釉的出现导致大家对釉里红那个红的兴趣逐渐丧失。这是第二个衰落的原因。第三,釉里红尽管它工艺成熟了,但是它烧造难度和成本依然很大。它在市场上就缺乏相应的竞争力。

清代有一个很喜欢写陶瓷诗歌的一个诗人叫龚鉽,他在《景德镇陶瓷歌》中这样写道,他说:〃市上今传釉里红,唐窑独著百年中。暗然淡简温而理,都识先生尚古风。〃他这里提到了唐窑,就是唐英。他说:乾隆时期市上还很流行釉里红,唐英能够把这个釉里红的生产能够独领风骚一百年。但是它这个瓷器还是显得比较暗淡,还显得比较温和,所以就只有唐英一个人能够认识这个古代的这种风尚。

【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由于其红色的罕见,导致它跟另外一个品种――青花结合,衍生出一个独特的产品,叫〃青花釉里红〃。说起来,它算是一个副产品。

青花釉里红的发明,到了乾隆以后,被老百姓俗称叫〃青花加紫〃,青花上加进点紫色,紫就是红。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非常地成熟了。1964年,保定出土了一批特别重要的窖藏,里头有11件元青花。其中有一对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红色的花用釉里红体现,剩下的部分用青花体现,这对大罐现在被列为国宝。

非常有意思的是,早期的釉里红和青花是对半分的,平分秋色。永乐时期的那个梅瓶,它有生产出来有青花、有釉里红、有青花釉里红,有各种品种都是一样的,纹饰是一样的,只是颜色不同。那可见当时的工匠一直在摸索一个路子。

清代的釉里红,更多的青花是一个点缀,它要扬长避短。有釉里红画得非常漂亮的釉里红大罐。比如,康熙釉里红鱼藻纹大缸,红鱼的眼睛是用青花点的,有画龙点睛的意味非常漂亮。

我曾经在香港买过一个康熙红鱼缸,没有款。这类瓷器多数都不写款,很多人会误认为它是民窑。当时宫廷,尤其康熙时期的宫廷不要求所有的官窑都写款,特别是大器。大器写款是非常麻烦,从工艺角度上讲,大器翻身就很困难。瓷器在未入窑烧造之前,它的强度有限,非要把它翻过身来在底下写字,很容易破碎。所以,很多大器底下并不写款。

康熙时期的这种瓮形缸,大量地画釉里红点青花。往往都是画满红釉,红鱼、红龙,点上蓝眼睛,非常地漂亮,非常地生动。

【贪心使机会丧失】

我曾经碰到过一件事。我有一个不熟的朋友给我拿来了一只康熙青花釉里红的摇铃尊,这东西非常罕见。他给我拿来的时候是一个木盒子。一看那个盒子就非常地老,里头有三个窝,但只有一个瓶子。就换句话说,这个盒里原先有三个瓶子。我就问他,我说:〃那两件呢?〃他说:〃没有了。什么时候没有的,我不知道。现在这盒里就这一个瓶子。〃我说:〃需要多少钱呢?〃这是在十年前,他说:〃需要60万。〃我说:〃那这东西太贵了,买不起。〃然后,他说:〃这东西也不是我的。是我〃活拿〃的。〃〃活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没给钱,我从人家家里拿出来的。我忽悠着去卖,我卖掉了,我就把钱给人家;我要卖不掉,我又把东西还给人家。这叫〃活拿〃。然后,我看了看那个窝呢,我觉得那俩窝挺新的。就换句话说,那两个瓶子离散这个盒的时间不应该很久,能看出那个痕迹来。然后这个事就过去了。也没买,过去了。

很久以后,有个人跟我说:他买了一盒摇铃尊。然后,我脑子就一楞。我说;〃你那东西能拿过来让我瞧瞧吗?〃就另外这人拿来这个盒给我来瞧。我一看,就是那个东西,但里头确实三个摇铃尊都在里面。然后,我就想当时是什么缘故他只给我看一件,不给我看三件呢?他买走了多少钱他也不会说。后来我就找到那个人,我就问他,我说:〃当年这东西并没有失散,你给我看的时候为什么不看全呢?〃他说:〃这事我很后悔。〃他说:〃就当时我因为贪心太重。〃他说:〃我从人家拿出来是仨。我把俩留在我们家里了。我给你看一个呢,我是想这一个就把仨钱全卖出来。我不是卖了这一个,我不就白落俩吗?〃所以,收藏的时候,有时候不能太贪心。你过于贪,如果当时你搁进俩去,你说少了一个你留一个,这还有情可原。人家本主,后来我打听一下,人本主就要60万,他想一个卖60万,自个儿白落俩。这心比较大。

有句话说: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但是,你不能老站在顶峰,让人家都在低谷里面站着。收藏也是这样,如果你有这么一个机会获得这样一个非常难得的收藏机会,你应该跟大家共享。结果他也没有做成这个生意,又给人送回去了,送回人家本主。本主过了很久卖给别人了。所以,就把机会给丧失了。

【釉里红的收藏】

釉里红是中国陶瓷中的一个非常罕见的品种,烧造的难度是非常大,所以在历史上只有鼎盛时期它才能出现。即便在永宣和康熙时期,这些品种也不是很多,所以,从收藏角度上讲,釉里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品种。在过去的收藏观念,釉里红是大大地高于青花。但我们今天,对釉里红的认知是非常不够的。我们今天根本不能想象过去的价位,过去你拿一个釉里红,你拿一个青花,那没人会认为,这釉里红不如青花。可今天很多青花卖得比釉里红还贵。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今天就有很多机会在等待着你。

釉里红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画出较为具体的内容。除了早期元代釉里红有那种大色块出现。后来的釉里红都是非常具体的纹饰。还有一些红釉,不强调内容,而强调颜色的表现。比如,宣德的宝石红、雍正的祭红。其他颜色也有相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永乐的甜白、宣德的青金蓝、弘治的鸡油黄、康熙的苹果绿、雍正的胭脂红等等。这些都是单色陶瓷,在陶瓷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力量。下一讲就讲颜色釉。

17 日升月恒 皇天后土

--颜色釉(上)

我们这一讲开始讲颜色釉。这一讲主要讲蓝、黄、红、白四个颜色。首先要说跟这四个颜色相关两种古代制度。

【祭祀制度】

第一个是祭祀制度。从远古时期起,古人就开始祭天地日月。北京现存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是明清两代帝王的祭祀之地。天坛是蓝色,地坛是黄色,日坛是红色,月坛是白色。那么,这四个坛在历史上都分别烧过相同颜色的祭祀瓷器。《大明会典》有这样的记载:〃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此处的陵是第祭祀的郊坛。圜丘就是天坛,我们去天坛去看,那个天坛的主建筑是圆的。方丘即是地坛,取天圆地方之意。中国人一说就是天圆地方,比如,我们的古钱,外轮廓是圆形的,中间的孔是方的。那么,天坛的蓝色就是代表天的颜色;地坛的黄色那肯定是代表土的颜色。那下面就不用说了,日坛的红色就是太阳,月坛的白色代表月亮。这四种颜色是自然界与生俱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