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惜惜手机 。。
提供 UMD手机书免费下载
更多电子书,尽在惜惜手机网!
……………………………………………………………………………………………………………………
周璇病中日记
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蜚声中国影坛、歌坛的两栖明星周璇,被誉为“金嗓子”、一代“歌后”和“影后”。
她不但是中国近代演唱流行歌曲领域的先驱者,也是在中国电影史上,表演音乐歌舞片的空前绝后的第一人。
周璇的一生出演了43部电影,演唱了200多首原创歌曲,并在30余部她主演的电影中演唱了114首插曲,其中的《四季歌》、《天涯歌女》、《夜上海》和《何日君再来》等等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行。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她的演唱的艺术魅力,历时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
1995年,在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90周年颁发“世纪奖”的隆重庆典上,她担任女主角的电影《马路天使》被列为二十世纪中国十部经典作品之一,周璇本人也继阮玲玉、胡蝶之后被评选为中国影坛最优秀女演员。
她演唱的曲目,历尽岁月的洗礼,必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而被世代相传。
可以这么说,周璇在中国电影和音乐史的地位是独特的,几乎无人可以替代。
此外,周璇像美国好莱坞的女明星玛莉莲。梦露一样,在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她生前的种种传说,迷雾重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周璇病中日记
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蜚声中国影坛、歌坛的两栖明星周璇,被誉为“金嗓子”、一代“歌后”和“影后”。
她不但是中国近代演唱流行歌曲领域的先驱者,也是在中国电影史上,表演音乐歌舞片的空前绝后的第一人。
周璇的一生出演了43部电影,演唱了200多首原创歌曲,并在30余部她主演的电影中演唱了114首插曲,其中的《四季歌》、《天涯歌女》、《夜上海》和《何日君再来》等等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行。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她的演唱的艺术魅力,历时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
1995年,在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90周年颁发“世纪奖”的隆重庆典上,她担任女主角的电影《马路天使》被列为二十世纪中国十部经典作品之一,周璇本人也继阮玲玉、胡蝶之后被评选为中国影坛最优秀女演员。
她演唱的曲目,历尽岁月的洗礼,必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而被世代相传。
可以这么说,周璇在中国电影和音乐史的地位是独特的,几乎无人可以替代。
此外,周璇像美国好莱坞的女明星玛莉莲。梦露一样,在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她生前的种种传说,迷雾重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金嗓子周璇病中日记
尘封半个多世纪重现世间 揭开五大谜团:
周璇出生之谜
周璇巨额财产之谜
周璇病、亡之谜
周民生父之谜
日记重现之谜
第一部分
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蜚声中国影坛、歌坛的两栖明星周璇,被誉为“金嗓子”、一代“歌后”和“影后”。
她不但是中国近代演唱流行歌曲领域的先驱者,也是在中国电影史上,表演音乐歌舞片的空前绝后的第一人。
周璇的一生出演了43部电影,演唱了200多首原创歌曲,并在30余部她主演的电影中演唱了114首插曲,其中的《四季歌》、《天涯歌女》、《夜上海》和《何日君再来》等等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行。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她的演唱的艺术魅力,历时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
1995年,在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90周年颁发“世纪奖”的隆重庆典上,她担任女主角的电影《马路天使》被列为二十世纪中国十部经典作品之一,周璇本人也继阮玲玉、胡蝶之后被评选为中国影坛最优秀女演员。
她演唱的曲目,历尽岁月的洗礼,必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而被世代相传。
可以这么说,周璇在中国电影和音乐史的地位是独特的,几乎无人可以替代。
此外,周璇像美国好莱坞的女明星玛莉莲。梦露一样,在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她生前的种种传说,迷雾重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引起世人强烈好奇的有如下几个谜团:
一、她的出生、来历之谜。
二、她的儿子生父之谜。
三、她的巨额财产去向之谜。
四、她的精神错乱和死亡之谜。
五、这四大扑朔迷离的历史疑案,几十年来为各种媒体和书籍津津乐道、反复渲染,又被编制成各种戏剧、电影、电视剧和地滩文学不断蛊惑着人心,令人眩目,引起了海内外不少人士的广泛、密切的关注。
本书将在周璇的书信、她的从未示人的日记和她身前发表的文字基础上,结合她同时代的记者、导演以及她身前友好对她的回忆和评价,进行合符逻辑的分析和最接近真实的判断,推翻以往所有与周璇相关的不苻合实际的结论。从而揭开和澄清这四大悬案的迷雾,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以此来告慰周璇的在天之灵。
'下一篇'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周璇,大约生于1920年,而卒于1957年9月22日。
她的出生和来历,已无从查证。
当年,社会上曾流传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说她幼年时在上海的莲花庵中度过,为尼姑所生,这纯属无稽之谈。
周璇成名之后,又有许多人怀着各自不同的动机和目的,纷纷跳出来指认周璇为他们的女儿,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她养母称她是常熟人,也仅是说说而己。
而似乎证据比较充分的说法是,周璇系常州—户苏姓人家被其舅舅拐卖至上海的女孩。可是这种说法,最终也没能从法律上获得查证。因此,也是站不住脚的。
确凿无疑的是周璇6岁时,被上海一户姓周的人家收养,起名周小红。养父周文鼎,系上海工部局翻译,养母叶凤珠曾是粤剧演员,而其养父之子周履安是中国无声电影片时代的大明星。
据周璇自己在报刊上撰文说:“我的养母原是广东人,当过粤剧演员,年轻时曾红过一阵子,慢慢人老珠黄,也就一文不值了。”
我们还可以采信是,1941年,周璇给柯灵主编的上海《万象》写的文章《我的所以出走》中披露的内容:
“我首先要告诉诸位的,是我的身世。我是一个凄零的女子,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我的姓氏。
当我6岁的时候,我开始为周姓的一个妇人所收养,她就是我的养母。6岁以前我是谁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这已经成为永远不能知道的渺茫的事了!当然,我的原姓决不会姓周。”
我们应该和周璇一样地相信:有关她的出生和来历,“已经成为永远不能知道的渺茫的事了”,我们不应当自说自话,把一些周璇生前从未认可的结论强加在她身上,这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就让她的出生和来历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吧。
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一“金嗓子周璇”、这个永恒的名字,它将永远被人怀念、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自幼爱唱歌
不少天才艺术家都有一个凄凉的童年,周璇也一样。
她被周姓人家收养后,“过着困苦颠连的生活”(引自《我的所以出走》,以下引文均出自该文)。”
但在她8岁的那年,养母仍送她去宁波同乡会设立的第八小学读书。“……我的求学费用以及日常生活所需,都是养母辛勤地劳作得来的。我现在不至于成为文盲,完全是养母的培植,这一点,我是深深感激养母抚育之恩的。”
许多书刊在写到她的养母时,往往都持谴责的口吻和态度,把她描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鸨婆式的人物。这是不公正的,也有违事实,更背离了周璇善良的本性。
当事人周璇的自我表述最客观、也最具备说服力。
周璇说:“后来,我们家境越来越困苦了,养母被迫去帮佣度日,那个被鸦片熏黑了肚肠的养父竟丧心病狂要把我卖去妓院当妓女,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去我一场更大的灾难……那时,日子越来越苦,往往饿着肚子呆呆地坐着,口水直往肚里咽……”
周璇对她的养母叶凤珠感恩在怀,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她成名后,仍长期与养母生活在一起,直到解放后,周璇居住在华山路上的枕流公寓里时,母女俩仍相依为命。1952年,在周璇受到唐棣欺诈的时候,也是她的养母站出来,向静安区人民法院起诉对方,所有这些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童年的苦难也深深烙在她的心间,使得她的性格变得抑郁、内向,长大后又多愁善感、沉默寡言。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歌声,这是小周璇凄苦的童年生活里唯一的安慰。也是她的精神世界里终身赖以维系的支柱。
她在给《万象》杂志写的文章中这样说:“我自幼爱听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着哼,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学校里,我唱歌的成绩总是第一名。”
她常常独自在家,以唱歌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哀愁。
童年生活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周璇成年后,内心的阴影,也许就是来自苍凉的童年。而周璇那无比真挚、清纯和深情的歌声,也来自她的童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明月歌舞剧社
这是一个偶尔的机缘。周小红在家唱歌,被的琴师章锦文听到了,在她的推荐下,13岁的小红,加入了近代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
这是周小红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在当时的明月歌舞社里,已经涌现出了像王人美、黎莉莉、白虹、胡笳等一大批大歌星,还有聂耳、黎锦光等才华横溢的年轻作曲家。
初出茅庐的周小红是社里年龄最小、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明月歌舞社设立在上海西区常德路的一幢三层楼房里。
说起常德路,在上海是一条毫不惹人注目的马路。可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在这一条冷清、普通的马路上,却升起了中国文学艺术界两颗耀眼的明星:一个是周璇,另一个便是居住在常德路上的常德公寓里的张爱玲。张爱玲的成名,滞后于周璇。张爱玲一定听过周璇的歌,却不知为什么,没有留下文字记录。
据说,周小红进入明月歌舞剧社的头一天,唱了这样一支饶有兴味的江苏民间小调:
我有一段情呀
唱把啦诸公听呀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江南景呀
细细那道道来唱把啦诸公听呀
……
社长黎锦晖听了后,当众鼓励她说,你的嗓声很有前途,但是现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刻苦练习,将来才会有出息。
周小红在黎锦晖的帮助下,跟琴师章锦文学习五线谱、弹钢琴;又跟社里一位来自北京的艺人严华学习普通话。
由于她很有天份,并且,又能超乎常人地刻苦学习和钻研,据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严华回忆:“她初进明月在哪里捞得着她去弹钢琴……先进社的演员上午都要练琴,她只好等人家弹,她在一边看,等到下午别人不弹了,她才能去摸一摸,她恳求号称胖姐姐的章锦文教她弹,她孜孜不倦地清晨练声乐,中午弹钢琴,深夜背台词……”
因此,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她在音乐和舞蹈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但能识五线谱、弹钢琴,而且也能说一口普通话了。
1932年的新年演出中,她顶替了当时的台柱歌星白虹出场,表演歌舞剧《特别快车》,博得观众的好评。她演唱的《特别快车》被灌制成唱片,这是周璇灌制的第一张唱片,时年12岁。当时有记者在报上惊呼:明月歌舞社里又升起了一颗新星。
从此,周小红在她演艺生涯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其后不久,在一次演唱会上,小红唱了一首名为《民族之光》的歌曲。这首歌她唱得特别成功,引起观众当场轰动。
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
社长黎锦晖在祝贺她演出成功时,兴奋地说:“依我看,你那名字可以改一改了,就用歌词里那句‘周旋于沙场之上’的周旋二字,这既好听、上口,又正好是对你成功地演唱这首歌曲的纪念。”
聂耳等人也一致叫好。
改名为周旋后,每次演唱《民族之光》,台上台下都会同声呼喊起:周旋、周旋,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周旋的知名度也因此与日俱增。
这时,又有人建议,在“旋”字旁加一个“王”,这样的名字,就更完美了。
是啊,周璇纯美如玉,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的影坛和歌坛上,一颗灿烂夺目、美如璇玉的巨星即将冉冉升起。
可以这么说,明月歌舞剧社是周璇艺术的摇篮,它为周璇日后成为大明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她的嗓音“如金笛鸣沁入人心……”
周璇在歌坛上起步的时代,恰逢中国无声电影全面向有声影片发展的时代。随着第一部发声配唱的影片《野花闲草》和第一部中国人制作的有声片《旧时京华》问世,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一一上海,掀起了一阵阵拍摄有声电影的浪潮。
明月歌舞剧社的台柱演员王人美、黎莉莉等人,先后被影业公司挖去拍片。对剧社的演出产生很大冲击,最终使得明月歌舞剧社再也难以维持,不得不宣布解散。
1933年,明月歌舞剧社解散后,周璇一度陷于无所适从、无路可走的状态,担心回家后,衣食无着落、再度受养父虐待。
当严华等人得知周璇的艰难处境之后,都很同情她,纷纷为她鸣不平,由此而激发了他们决心收拾明月社的残局,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最后终于被这几个热血青年办成功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新月歌剧社。
周璇也幸运地转入新月歌剧社,继续了她的演艺生涯。
但新月歌剧社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短命地夭折了。
在新月社的演出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周璇套着白胡子,扮演小老头,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演得惟妙惟肖,逗人发谑,台下观众笑声不绝。
后来曾有记者问:“你有什幺绰号吗?”她答:“小老头。”
苦难的日子孕育一个人的幽默感,小周璇性格中富于幽默感的特点,是在舞台表演中开始萌发的,这也成为了她日后生活和个性中的显明特点。
新月歌剧社解散后,14岁的周璇再次面临困境。这次她被迫回到了她极不愿回去的家里。正当她感到绝望的时候,严华的朋友、漫画家丁悚出面请人投资,成立了新华歌剧社。
1934年初,周璇又峰回路转,加入新华歌剧社。
新华歌剧社在金城大戏院组织了多场演出,她与严华主演了由龚之方、唐大郎和严华编剧的新戏《秋风落叶》,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
经过明月、新月和新华这三个专业歌舞剧社的锻炼和熏陶,以及将近两年的舞台艺术实践,天资聪敏、刻苦好学的周璇,在歌唱和表演上都迅速成长起来,她已经能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了。
过早涉足演艺圈,也使得这个十四、五岁的上海女孩显得比同龄人更为成熟。
在上海的演出市场,周璇这个艺名逐渐被人熟悉。“友联”、“新新”、“青鸟”等电台也常邀请她去播唱,当年在上海滩上享有盛名的百代、胜利唱片公司还把她演唱的歌曲《五月的风》和《叮咛》等灌制成唱片。
这几首歌曲通过电台和唱片不胫而走,传遍上海的各个角落,成了流行一时的歌曲。
就在这一年,周璇年仅14岁,而幸运之神就已经开始向她招手。她在上海歌星评选活动中,仅位居于老牌歌星白虹之后(相差50多票),名列第二。
至此,上海歌坛上的一颗新星,开始绽放出熠熠的光芒。
那时,她演唱的代表曲《五月的风》,传遍了黄浦江畔,那歌声确实令人陶醉:
五月的风吹在花上
朵朵的花儿吐露芬芳
假如呀花儿是有知
懂得人海的沧桑
它该低下头来哭断了肝肠
五月的风吹在树上
枝头的鸟儿发出歌唱
假如呀鸟儿是有知
懂得日月的消长
它该歇下歌喉羞惭地躲藏
五月的风吹在天上
朵朵的云儿颜色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