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消美国的航运,因此一切自称来自美国的船舶都应视作为假冒,并应宣告
为合法的捕获品;他没收了这些船舶,1810 年3 月23 日,朗布依埃敕令规
定把这些船舶连同船上货物一起卖掉。中立国的船舶被排斥后,法国的出口
商缺少船舶:他们的出口货必然减少了。可能最初这个矛盾并没引起他的重
视,他的目光首先注视着法国,他一点也没有注意到,比如,波罗的海的农
业国的出口问题怎么解决;即令整个欧洲都被征服了,法国还是帝国的主要
部分,而硬币正是应汇集到法国来;大陆封锁使法国得到了大陆的市场,因
此,只要控制住这个市场,法国就能保持、甚至增加它的销售额。但是,法
国资源是否足以在大陆市场上取代英国商品呢?靠陆地运输和内河运输的货
物供应能否增加到使海上运输成为多余的程度呢?事实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而且,如何处理小麦的问题还无从解决。
实际上皇帝的大部分亲信并不赞同他赋予大陆封锁的那种性质,他们都
希望恢复1806 年以前的制度。夏普塔尔的意见是众所周知的;先后出任内政
大臣的克雷特和蒙塔利韦都同棉织业主和港口商人有联系,愿意满足他们的
要求。这些人并不打算要求取消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但是他们暗示,仿效
英国人颁发出口特许证是有利的,让中立国也可以得到特许证,而无需还给
它们贸易自由也是合宜的。为满足海军和陆军的需要,政府要求在回程时运
来某些商品,其他的出港船货只能以硬币付款,这样就可保证获得一个可观
的现金顺差。难道科克贝尔·德·蒙布雷在1802 年不曾建议在补偿的基础上
进行交易吗?难道拿破仑在1807 年不曾一度考虑颁发以等量的再出口作为
条件的进口特许证吗?与他的《回忆录》所叙述的相反,莫利昂反对这种计
划,他指出,即使拒绝准许出口商以实物偿付,他们——或许用欺骗的方式
——也会满载而归,而且英国人还会迫使他们这样做;他由此得出结论,英
国人的交易可能会收支相符。科克贝尔·德·蒙布雷同样也警告说,如果把
小麦运给英国人,那就失去了使他们挨饿的机会。这些后果与一个进攻性的
封锁概念是不吻合的。
他们是正确的,但是,大臣戈丹和海关总裁科兰·德·絮西所提出的另
一论据使拿破仑让步了。他们说,减少进口,也就会减少海关的收入,这项
收入已经从1808 年的六千万法郎降到了1809 年的一千一百五十万。在对奥
地利开战的前夕,恢复税收原来的水平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粮食的出口
将使得农民能交纳土地税。事实上,正是在1809 年3 月,拿破仑指令拟定一
个有关特许证的方案。克雷特的秘密通告在4 月14 日透露,这是有关一个特
殊的和暂时的权宜措施,是不公开宣布的。这些后来被称为“旧式”的特许
证,允许出口葡萄酒、白酒、水果、蔬菜、粮食和食盐,条件是再进口木材、
大麻、铁和金鸡纳酒,或者是以硬币付款,外加关税,和为每个特许证缴税
三十至四十个金路易。克雷特发了四十张特许证;但是,代理他的职务的富
歇,却宽大得多,到了10 月5 日,他已发了二百张。然而,戈丹和蒙塔利韦
坚决主张也要考虑到工业需要。这样,第二种类型的特许证便在1809 年12
月4 日出现了,后来还在1810 年2 月14 日的法令中加以具体化:每艘船上
的出口货的四分之三应是农产品,农产品中又加添了油料和纺织原料;其余
四分之一则出口工业产品。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再进口和以硬币付款的条件违反了英国人的要
求,请求领取特许证的人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多;1810 年6 月,皇帝收到报告
说,已发出了三百五十一个特许证,出口了一千万法郎的货物,进口则为六
百万法郎。然而,粮食出口的数量现在仍然不很清楚。根据英国的统计数字,
帝国及其盟国在1809 年和1810 年,运给英国的粮食大约是一百五十万夸特,
即使这些都是以黄金付款的,可以肯定说它们也只吸取了英国一百四十万英
镑。但是事实上,英国进口额在1809 年达到七千五百五十万镑,在1810 年,
达到八千九百七十万,而1801 年的歉收也仅仅把进口额提高到七千三百七十
万镑。看来,法国出口粮食可能不限于使用帝国的特许证;从1809 年9 月底
开始,英国发放了允许到大陆运输粮食的特许证,甚至允许空船去运,拿破
仑可能装作没看见,让敌国的商船自由装运,直到1810 年夏末他才停止出
口,因为这年的收成不好。小麦的销售问题是解决了;相反,葡萄种植者、
工业家和国库没有理由感到满意。在1810 年上半年,皇帝认识到这个初步尝
试是不够的;他在北部巡视期间,制造业主纷纷向他诉苦请愿。1811 年1 月
12 日,拿破仑不管禁律,准许缴税百分之四十就可以出卖捕获的货物(只有
某些棉织品不在此例):这就是所谓“特准产地”的产品。换句话说,拿破
仑准许了某些进口。在出口方面,他在敦刻尔克正式地与英国的走私贩建立
了联系;1811 年,这个基地移到了格拉夫利纳①。6 月6 日,他设立了商业和
制造业公会,在6 月底,他着手同该公会一起准备对封锁进行一次总的调整。
此外,一个新的动机促使他走这一步。1810 年5 月1 日,美国国会通过
“马科恩法案”②,宣布如果交战国在1811 年3 月3 日以前不取消它们针对
中立国的措施的话,就授权总统禁止从交战国进口。要是英国坚持那些措施,
拿破仑就可以优待照顾美国,促使它与英国决裂;根据米兰敕令,凡是维护
自己中立权利的中立国可不受敕令规定的限制;通过外交手段,法国可以抢
先推动这一事件的进展,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因为它会加强封锁的效能。
1810 年7 月3 日,通过圣克卢敕令,颁发特许证成了正式的制度;后来,
特许证发给意大利和汉撒各城市,同时为了照顾波兰人,也发给了但泽。7
月25 日,另一个敕令把法兰西帝国的海上贸易置于政府控制之下:从8 月1
日开始,如果没有皇帝本人签署的特许证,就禁止进出帝国的港口;这些所
谓“正规化”的特许证是只发给法国人的。因此,拿破仑仿照国民公会,颁
布了那种真正的航海条例。既然法国船舶不能出海航行,所以这个文件只是
一纸空文。同时美国人被当作一个例外加以优待,这个例外是商业公会于6
月25 日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研究过的:7 月5 日,法国发布法令准许美国人进
口,条件是要再出口等量货品。因为麦迪逊禁止他的国民申请特许证——在
他看来,特许证意味着损害海洋自由和美国主权——所以法国要把特许证发
给美国船主时,就改称为“许可证”,从而规避了麦迪逊的禁令。其实,法
国没有他们是不行的;但是,在外交上却大肆宣传这一让步,8 月5 日,尚
帕尼通知说,如果英国那一方面取消各项“枢密院令”的话,皇帝就将在11
月取消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蒙塔利韦建议立刻就给所有的盟国或中立国的
商船发放“许可证”;皇帝予以拒绝,甚至扣押了一些丹麦船。由此可见,
应该承认,皇帝很巧妙地把急需中立国船舶这一事实变成使美国与英国不睦
的外交手段。
7 月25 日的敕令规定,所有的进口必须以出口等量的指定商品作为平
衡,这些商品因港口而异,但总是要有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是丝织品。如果对
一般的货物和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禁令维持不变,那么进口的只能是来自美国
或大陆的食品和原料:实际上,法国又准许殖民地食品进口,虽然明知是来
自敌国的。因此,这就是采取了科克贝尔·德·蒙布雷在1802 年所设想的方
法:国家管制海上贸易,出口最低限度应与进口保持均衡。为了要重新活跃
出口,尤其是为了向工业提供原料和向消费者提供食糖和咖啡,拿破仑放弃
了出口要用硬币付款的要求。这一巧妙的想法也和救国委员会的指导思想相
同;然而,在共和二年,迫不得已而不惜任何代价来进口的法国,同意在必
① 格拉夫利纳就在敦刻尔克西边,属诺尔郡敦刻尔克县。——译者
② 这是美国的第二号马科恩法案,目的在广泛开展对外贸易,其中规定,如果法国对美国撤销限制中立国
贸易的各项敕令,美国总统就有权停止对英贸易;如果英国对美国撤销其历次有关的“枢密院令”,则总
统有权停止对法贸易。拿破仑善于利用此法案提供的机会,而英国迟迟不决,这成为导致1812—1814 年英
美战争的原因之一。——译者
要时以硬币付款;而在拿破仑时代,法国的地位却改变了,它只要求外国人
以硬币付款。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皇帝由于同意购买货物,这些购买部分
地对敌国有利,从而放松了大陆封锁。
国库与此也有关系。因为每张特许证值一千法郎;海关税则也重新调整,
8 月1 日,公布了特里亚农敕令,把殖民地商品的税率提高到了惊人的程度。
美国棉花,在1804 年是每一公担纳税一法郎,自1806 年开始,纳六十法郎,
调整后要付八百法郎;靛青的关税从十五法郎提高到九百法郎,咖啡的关税
从一百五十法郎提高到四百法郎。一边要向工厂主供应原料,一边又这样加
重他们的负担,这显得好象是矛盾的;但是,拿破仑不但想通过打击进口棉
花来促进民族的纺织工业,而且他还设想英国人不得不考虑到关税而降低他
们的价格,使得他们不能再有利可图,而正规的进口将使得购买者不再依靠
走私商人。这是太乐观了。英国人控制着市场,能够坚持他们的价格,而过
高课税也不会减少走私漏税。因此,取缔走私的措施很快地也就加强了。根
据10 月18 日颁布的枫丹白露敕令,走私犯要判十年苦役,更不用说要打烙
印,而且要提交新的司法机关“海关法庭”审理,这些法庭是以特别法庭的
程序来行使职权的;1812 年,汉堡的法庭在十五天内就判决了一百二十七个
案件,其中有些人由于情节严重而被判处死刑。走私的殖民地物品予以没收
和出卖,工业品则予以销毁。为了清理市场和开辟财源,还要搜查不顾封锁
而已输入的商品。因此,特里亚农敕令便要大举出动警察。在整个帝国,普
遍进行了搜查;因为附庸国并不那么愿意贯彻敕令,拿破仑便杀一儆百:在
10 月17 日至18 日的深夜,法兰克福被一营兵包围,第二天便被占领了;二
百三十四个商人——其中包括贝特曼和罗思柴尔德——眼看着他们未能藏起
来的东西都被没收了。来因邦联各王侯、普鲁士和瑞士都受到要被入侵的威
胁并看到他们的德意志边境已被封锁,于是他们才决定服从拿破仑的命令。
1810 年几个敕令并没有全部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不断地产生了严重的
弊病。新特许证并不比旧特许证更受到欢迎;根据蒙塔利韦的报告,皇帝到
1811 年11 月25 日共签署了一千一百五十三张特许证,但只发出了四百九十
四张。这些特许证包括四千五百万法郎的出口以及将近二千七百万法郎的进
口。至于美国人,他们只领了一百张左右的“许可证”,他们运来了不到三
百万法郎的货物,从法国购买了三百五十万法郎的东西。在拿破仑看来,这
个顺差证明了这项新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实际上,是否获利还是一个问题;
考虑到法国商人的利益,官方对出口估计提高了一半,而对进口的估计减少
了四分之一;此外,英国人拒绝购买,在伊利里亚,因为要求再出口,英国
人便不肯出售食盐,所以皇帝就不得不破例准许他们不必再出口;结果,出
口常常是虚构的,其目的无非是要给进口寻找借口。人们设法欺骗海关,将
不值钱的商品装上船,然后抛入海中。不管怎样,虽然工业方面得到了一定
的改善,但这还不足以使商人消除敌意。萨瓦里为我们记下了拉菲特很严厉
的话;日内瓦商会通过它的秘书西斯蒙第之笔对封锁公开进行了批评,使政
府各部门都大吃一惊。既然拿破仑不愿象英国人那样随机应变地颁发特许证
——这是与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不相容的——那么他最好是一张也不发。
另一方面,清理市场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通过向法国的驻外官员行
贿或者由于地方官员的共谋,人们得以隐藏很多非法商品,或者把这些商品
申报为来源合法。对于殖民地物品,皇帝采取了各种权宜之计:他允许以实
物交付关税,允许荷兰将没收的货物运入帝国按半价折算,同意丹麦放宽期
限把荷尔斯泰因的存货进口到汉堡,后来又接受普鲁士所没收的货物作为支
付一部分战争赔款;让所有这些商品都在市场流通,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
而且,这一套方法引起了激烈的动荡。销毁没收的工业品,使这些商品的拥
有者陷于破产;为了重新获得这些殖民地物品,就得缴纳巨款——在法兰克
福达九百多万——其中很多是不能预先付款的;每个国家都坚持按本国利益
来执行特里亚农敕令,这使得商品流通阻滞,直到大家同意只征收一次关税
为止;即令是这样,还是发生了由于普鲁士接受以其贬值的纸币付款,因而
它的纳税证书终于被其它国家拒绝的情况。这个打击引起了1811 年的经济大
危机,因此,过高的关税制加重了原想用特许证来防止的弊害。
精神上的影响也不好。特许证和特里亚农敕令引起了思想混乱,使得人
们以为皇帝承认了错误而将放弃大陆封锁;8 月,在给予美国保证以后,蒙
塔利韦一时也有这样的错觉。枫丹白露敕令以及大张旗鼓地加以实施使人们
大为失望;他们自认为所受的打击比英国人所受到的还要严厉,他们认为,
把他们所迫切需要的东西在广场上焚毁或者扔到河里去是令人愤慨的;十分
必要时,政府可以设法说服法国人相信,这样做是出于民族利益的需要,但
这并不能说服其他国家人民。在彼得堡的美国使节曾称之为“一种汪达尔人①
的政策”,这是普遍的呼声。另一方面,只给法国人发放特许证,拿破仑就
证明了那些把大陆封锁看作仅仅是有利于统治国法国的意见是正确的,而破
格优待美国人,则又引起了附庸国及盟国的愤慨。自1809 年底开始,缪拉也
勾结了富歇、乌弗拉尔以及拉布谢尔颁发特许证,俄国看到粮食从帝国运出,
便要法国作出解释。俄国没有执行特里亚农敕令,奥地利也是如此。最后,
亚历山大又采取自由行动:既然法国与敌国做买卖,又允许美国船舶进港,
于是他在1810 年12 月31 日便又对中立国开放了俄国的港口。这样,新措施
既危害了大陆封锁,同时也动摇了大陆体系。法国与俄国决裂还有其他的原
因;但是,如果按照大陆联合的精神,给附庸国及盟国象给法国一样地发放
特许证,使它们能在帝国各港口作买卖的话,那就可以避免给俄国提供借口,
而这也无损于照顾美国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1810 年的航海条例是毫无
用处的,它是拿破仑顽固地奉行重商主义政策的既不合时宜而又危险的一种
表现。
撇开这个错误不谈,当代人的谴责也不能抹杀拿破仑政策的精明的一
面。他一刻也不打算放弃大陆封锁,在改进大陆封锁时,工业的困难在他的
心目中仍处于次要的地位。他立意要解决的主要是财政问题。要发动对奥地
利的战争,他必须有钱:允许农民出卖自己的粮食,他就能够取得税收,这
一点英国人也注意到了。1810 年,他预见到,要准备对俄国战争,就需要更
多的钱:在这一年年底,据估计,特里亚农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给他提供了
一亿五千万法郎,而且还不包括没收商品的销售。他始终都按照眼前的需要
来制定政策,得到他所想得到的东西。同时,他把争取美国的外交手段与这
项财政措施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在这方面,他也取得了成功。麦迪逊认真对
待拿破仑的诺言,在1810 年11 月2 日,恢复了与帝国的自由贸易,而仍禁
止英国的进口。
① 汪达尔人是古代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原住今波兰境内。公元五世纪西迁经今法国和西班牙而到北非,建
立汪达尔王国。据说他们所到之地,破坏艺术文物,故欧洲人往往称野蛮破坏文物,故意毁坏他人财产者
为汪达尔人。——译者
至于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它们还是不可动摇的,毫无疑问,如果拿破
仑认为发放特许证可能会损害这两个敕令的效能的话,那末他就会毫不犹豫
地取消这种制度:因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