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给明清家具准确断代存在很多困难,但还是有迹可寻的。首先是给明清家具的发展划分出不同的阶段,然后可以从用材、品种、造型、构件的造法以及花纹特点等几方面综合考察,大致判定家具的制作时期。虽然有学者提出采用14C、核磁共振等现代科技方法,能精确判定家具的年代,但我们认为把家具的制作年代精确至某一年,在明清家具的收藏中并无太大实际意义。
对于明清家具的发展阶段,权威的划分是以下几种: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王世襄先生将明式家具“依其风格样式、用料、结构特征大致地判定在明初至明中期、明中期至明晚期、明晚期至清前期三个历史时期内。”朱家缙、王世襄先生编篡的《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工艺美术卷11—竹木牙角器》一册中,将清代家具分为清初、乾隆、嘉道、晚清四个时期。“凡木质和做工接近明代的,列为清初;凡制作新颖,质美工精的都称乾隆制品;凡制作近似乾隆,矩矱虽存,但工料不够精良的,则认为嘉庆、道光制品;同治大婚时所制的一批以雕刻肿鼻子龙装饰为特点的桌、案、几、椅、凳、床、柜等,和光绪二十年至三十年市上流行的也大批进入颐和园的造型更为拙劣的家具,是晚清制品。”田家青先生在《清代家具》一书中,将清式家具划分为明清之际(大致在明崇祯至清顺治年间);清早期(大致在康熙至雍正年间);清中期(大致在乾隆年间);清中晚期(大致在嘉庆道光年间);清晚期(道光以后)五个历史时期。
从明清家具的用材方面,紫檀、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家具多为明和清前期的,清中期以后,这四种硬木逐渐稀缺,代之以红木、新黄花梨。老紫檀和新紫檀又有不同,老紫檀不落色,新紫檀落色,老紫檀上漆易剥落,而新紫檀上色髹漆却易吃牢。新旧黄花梨的木纹也不相同,树龄越古的黄花梨,纹路是大而散开的,新的则紧而小。至于区别旧木新工,要注意家具里外的榫卯交接处有无新工痕迹。
明清家具的品种、造型方面,有的早期品种或式样在其后期不再流行,或后期才出现的品种或式样,不可能出现在更早的时期。如酒桌、圆靠背交椅等家具,在明代尚且流行,入清以后则渐被淘汰;而式样庄重、体态硕大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又如茶几、折叠桌等,都是雍正以后出现的新品种。家具的造型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坐墩,明代的多胖而矮,清代的则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变化过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基本光洁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罕见。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十分重要的特点。再如明代腿足多是内翻马蹄足或外翻马蹄足,或无任何修饰的直腿,而清代却出现了挖缺做法和回纹马蹄足。清代还有一种木镶家具,如一些橱柜和桌等,家具骨架用一种硬木制成,而面板往往用另一种木料雕花镶嵌,使家具本身形成互相映衬和文静典雅的艺术效果,这是清代一种很有特色的制作家具的技法,也和清代不易得到一些珍贵木料有关。
家具上的饰件也或作为断代的参考。家具上雕刻的花纹,应当是鉴定的最好依据,因为花纹本身就有鲜明的时代性。明末清初之际,各种西方文化艺术逐步传入中国,自清雍正以后,模仿西式纹样的风气大盛,特别是清广式家具,出现中西结合式家具,即以中国传统做法制作成器,再雕刻西式纹样,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也有称为西番莲的。另有珐琅制品又名景泰蓝,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明末衰败,直至清乾隆始又复盛。青铜器纹饰在明代家具上虽有应用,但往往小部分应用,而清代在各类型家具上普遍应用。还可以将家具上的纹饰,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品如漆器、瓷器和木雕等的纹饰作比较。
当然,比较科学的鉴定和识别方法是对照法,即对照已知年代的真品来甄别真伪,但缺少真品参照物是这种方法的难点。总之,积累有关明清家具各方面的知识,借鉴其它文物的年代鉴定方法,对明清家具的断代是极其重要的。
(摘自《中国风》作者 区永威)
照相法内画鼻烟壶的鉴别
关于内画鼻烟壶中的照像法
最近几年;内画鼻烟壶中出现了用照像法制作素描稿的作品。目前市场上
多数内画鼻烟壶是这种产品;在势如波涌的鼻烟壶大潮中;如何鉴别这种
鼻烟壶是鼻烟壶收藏家面临的新课题;也是艺人对鼻烟壶收藏家认真负责
的一项责任。
目前内画鼻烟壶所用的照相感光法基本原理如下:
材料:重铬酸钾。明胶。着色剂(通常是墨汁)充分混合制成制剂。
1。将放大的画面素描稿拍照;制作出黑白底片。
2。用明胶;重铬酸钾;着色剂混合成制剂;均匀的涂布在在鼻烟壶的内壁上
3。将素描稿的底片固定在准备好的鼻烟壶上;然后用强光照射;其时;经光
线照射的部分重铬酸钾和明胶起反映;将含有着色剂的颜料固化在鼻烟壶
壁上。
4。用水清洗掉没有固化的多余的制剂;留下来的是有颜色的素描稿。
5。艺人在素描稿上绘制着色直至完成作品。
适用鼻烟壶范围:人物画;肖像画;部分山水画;书法。
鉴别要点:人物画
1。由于鼻烟壶是立体结构;光线透过底片的时候边缘线条会出现模糊现象。
2。线条深浅一致;没有过渡;僵硬死板;干枯少韵味;没有手工绘画的线条
富有变化。用高倍放大镜看照像法能明显的看出颗粒状。但有的艺人将底
稿照的很浅淡;再用手工描画一遍;这样的手工和照相结合的画面要用放大
镜仔细观察;才可见蛛丝马迹。
3。凡是用照像法制作的内画鼻烟壶一般都是大量的制作;重复样子很多;如
果出现基本上相同的线条就能确定是照像法。(不能看色彩;因为色彩都是人
工)。一般生产大批相同的画面要分拣不同的地点出售;他们也尽可能的将
相同的画面交叉混合。最近有些艺人将一些复杂画面用照像法制作素描稿;
一般一个图样只搞出极有限的作品;收藏家难于找到相同的画面比较。
肖像画
一般艺人只用这种方法制作出很清淡的素描稿;然后在素描稿上绘画;目前
无法鉴别这种作品。
山水画同人物画;注意树石的线条。
书法很好鉴别;不用放大镜就能看出没有变化深浅一致的笔划。
鉴定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画家有〃九朽一罢〃的说法;朽指作画用的木炭条;就是说修改九
次才能定稿。说明一幅作品在起稿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劳动。但定稿时也要用
一些省力的方法进行;譬如用〃漏印法〃将稿拷贝在宣纸上。从这里看画家制作
一幅作品要通过拷贝才能定稿。但这并不是说画家一旦定稿后就可以按此稿
制作相同的。大量的作品。如此就成了印刷品。
笔者认为;用科学方法在某道工序上改革;达到省力。达到某种效果应该是
可以的;现在陶瓷上普遍采用的过稿就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内画鼻烟壶
目前如此〃廉价〃也是采用了较先进的工艺才能将成本降下来。才能使这一
工艺大众化。但如果用这种方法欺骗世人;将内画工艺的最基本的技术省去;
成为〃印刷机〃式的艺人;就是一种欺世渔利的恶劣行为。目前多数人并不知
道内画鼻烟壶有此方法;市场上的大量廉价的内画鼻烟壶多数是这种〃产品〃。
最近;用〃科技〃手段制作的精细大场面的内画鼻烟壶已经进入市场;不少收
藏家用高价购买了这种作品。因此;认真鉴别这种作品是当务之急。
作者:庄稼人 来源:江西收藏网
古玉器的主要纹饰及其鉴别特点
(一)纹饰
古玉器上雕琢的各种纹饰,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简单几刀的简练勾划,或繁缛到无以复加。其雕刻技、构图、表现的主题常常为鉴赏家们所重视。纹饰的种类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
古玉器的主要纹饰有:龙纹、蟠螭纹、饕餮纹、谷纹、云雷纹、乳钉纹、圈纹、薄纹、重环纹、涡纹等。
龙纹
玉器上最早出现的龙纹是“夔龙纹”,简称“夔纹”,始于商、周,为独脚龙的侧面图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要柔和一些,并且纹饰大都与人面结合在一起。阴刻线有单、双刻线。从商、周乃至今日,夔纹在玉雕工艺纹饰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兴盛期是在战国和汉代。到了西汉,类似现代龙的形象开始确立,头上有了双角,与夔纹有了区别。在隋唐时期,龙纹的嘴角和腿部均特别长,尾部似蛇。宋代,其形态与唐代一样,爪子很臃肿,下颚开始上翘。元代,飘拂关的毛发出现,腿部亦有了“露盘露骨”的纹饰。在明代中晚期,盘骨演变为在腿上全部拉线,头上毛发上冲,龙须外卷或内卷,并出现风车形状的五个爪子。清代,龙头毛发横生,锯齿形状的腮出现,尾部有秋叶形装置等等。
蟠螭纹
民间有龙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龙子的说法,而蟠则指“盘曲而伏”。古代表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此纹于商、明,周,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战国的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汉代,眉上竖且内色,眼眶略有下坠,鼻梁出现了细线划纹,身体与战国时没有差别,只是尾部出现由两个卷纹只有三条腿。南北朝时期,眼睛稍长且有弯度,嘴边两腮多有凹槽,头上有的长角,有的无角,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个,所以也是三条腿,有时,前腿伸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宋代,最大的特征是在鼻子下有一条很宽的阴线,极富立体感。元代,头额宽而高,其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下方,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颈项低下,许多地方已被发毛掩住、上升、伏地、盘旋等形象,其气势磅礴,形态美观。直至清代,则出现了以前各个时代均未有的独特纹饰。
饕餮纹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饕餮纹是图案化了的怪兽兽面纹,故又称“兽面纹”。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的玉器上常常可以见到。兽面纹在各个时代有其不同的特征,其演变与青铜器上的纹饰演变一致。
谷纹 其纹饰为成排密集形小乳钉,并呈旋涡状,传说是谷牙之像,故称谷纹。其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在清代仿古玉器中也常常能见到。 云雷纹
即用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连续图案。圆形的边续构图,单称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称雷纹。此纹饰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 乳钉纹
玉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璧上。纹形为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或纵横或随体变化排列。 圈纹
流行于春秋战国,常饰在璧、瑗、璜等板状器上。其纹饰为排列成行的小圆圈,分为单圈、同心重和在圈中有一小点等。 蒲纹
战国秦汉玉璧中常见的纹饰。是一种成排列的六角形的格子,因很像编织的薄席,故名蒲纹。 重环纹
始见于商代,盛行于西周。是由若干个近椭圆形的环组成的纹带。环有一至三重不等,在环的一侧有两个尖锐角。 涡纹
其形状如同水涡旋转的几何图案,故又称旋涡纹,谷称水涡纹。此纹最早施于玉器上是在西周,到春秋时仍为小件玉器上的纹饰。从点国时起,才出现在大件的玉器上。
鳞纹 形似鱼鳞,常雕成上下数层,重叠出现,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
此外,还有蚕纹、回纹等,这些纹饰在古玉器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
(二)纹饰鉴别特点 不同的历史时期,纹饰在构图、造型及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常常有很大的差别。纹饰常常被人们作为玉器断代一个重要标准。
在新石器时代,器形一般都是索面的,偶尔出现一些极其简单的阴刻线纹。 商周时代,主要的纹饰有饕餮纹、龙纹、蟠螭纹,也有少量的云雷纹饰。
春秋战国时,玉器上的纹饰逐渐增多,有蒲纹、蚕纹、谷纹、蒲纹、蟠螭纹等纹饰。此时的玉器纹饰极富特点,出现了“跳刀”、“汉八刀”等。
唐代,玉器纹饰借鉴了当时绘画中的线描手法,开始出现了缠枝花卉、葵花图案和人物飞天等,其鸟兽纹雕刻得非常精细。
宋元时期,其纹饰丰富多彩,以龙凤吉祥为多。此外仿古蟠螭纹、回纹、乳钉纹与凤凰、牡丹等图案并存。
明代,玉器上的纹饰主要有:松竹梅纹、云纹、云头纹、龙纹,以及缠枝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此外,玉器上刻字已开始出现。
清代是我国古玉器发展的最高峰,其装饰纹除仿古纹饰外,新创的花鸟、虫草等纹饰丰富多彩,在玉器上出现了御制诗以及各种铭文。
来源:华夏收藏网
胎釉的鉴定
鉴定古陶瓷的胎、釉,主要目的在鉴定器物的产地即窑口。那些烧造历史很长的窑,由于多种原因,不同时期的胎、釉也会有些差别,而不同的古窑的产品,胎釉的差别往往更明显、更大一些,这就给我们鉴定窑口提供了可能。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古代的人们烧造陶瓷器,大多是就地取材,胎料为当地或附近地方所产,就是到了明清时期,情况依然如此,最多不过是胎中的某些配料产地稍远一点。景德镇之所以成为明、清时期我国的瓷业中心,明清官窑之所以选设在景德镇,主要就是它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瓷土矿。景德镇高岭村所产优质瓷土还成了我国一切优质瓷土的共称……高岭土。(如前所述,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还有传统技术等原因。)另外,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各地工艺、技术交流不很广泛经常,加上人为的技术保守等原因,各窑大多形成一些(如果不能说一套的话)传统的工艺技术习惯、加工方法等等,这容易使各窑产品的胎体的化学成份、火候、色泽、精粗程度等方面大体相同,尤其在同一时期更相差无几。这就是以古陶瓷胎鉴定其窑口的物质条件。
地质学告诉我们,同一地区不同地层地质的形成时间不同,而不同地层在同一地质时期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也不同。所以,同一地区的瓷土矿上层、中层、下层的化学成份(主要是微量元素)也有些变化。如前所述,烧造时间长的窑不同时期工艺技术也会有一些变更(如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燃料改变等),又可能使同一窑场不同时期的产品的胎体在诸多方面有些差别。这便是通过古陶瓷胎的鉴定,还可以鉴定古陶瓷器的相对年代的科学依据。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鉴定古代陶瓷器的窑口,最好用现代科学技术测定其胎体的化学成份,烧成温度、吸水率、透光性能,等等,用来同已知窑口的陶瓷器的胎相比较,从而判断其窑口。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们尽量在这样做,作了不懈的努力。可是要作到这步,尚有许多难处。一是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古代窑址的发掘工作做得相当深入、广泛,已经测定出相当多的古窑的产品的胎(包括釉)的成份等数据,建立起了一个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的古窑胎体的诸种数据谱系。很遗憾,我国目前已有这样一个谱系,但远不能说已很丰富,只有一些大名窑有谱可查。其次,是往往我们要鉴定的器物不宜作化学、物理测定,或一时没条件测定。因此,凭对器物胎体的色泽、疏密程度、光泽的观察、感触来鉴定器物的窑口、时代等,就成为必要,也有可能。本书所介绍的,正是这种凭人的经验,通过对器物的观察、感触来鉴定器物的方法。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凭此鉴定,其科学性也很强,准确性很高,至少是八九不离十。
专家们所依据的就是本书第一编各时期各窑的特征中的胎的特征。这是若干代学者经几百年努力积累起来的,虽然还远远不丰富,不完备,本书所讲亦有限,但确可凭此鉴定古陶瓷的胎的特点,从而推断其所属窑口、时代。比如,我们知道唐代邢窑瓷器的胎洁白细腻,长沙窑的胎白中带灰或黄,较粗,宋代汝窑是〃香灰胎〃,康熙瓷器是〃糯米胎〃,等等。当被鉴定器物的胎体的特征同我们已知的某窑的器物的胎很一致,甚至极为一致时,我们便知被鉴定器物可能为某窑所产。
釉的鉴定的情况和胎的鉴定差不多。构成釉的主要成份,亦为就地取材,各窑在烧造工艺技术上也往往形成一些习惯、传统,因而形成具有本窑特色的釉。如我们已知邢窑的银白釉,寿州窑的黄釉,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