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下令之后,戏志才跑出去通知士子们停笔,待一切收拾完毕后,士子们有喜有忧地相继离去,路上都在讨论考题内容。

戏志才,徐庶,甄俨,甄尧,修齐治平四人也都相继来到议事堂中。

手中捧着秦宓的答卷频频点头,戏志才看完之后jiāo给了徐庶,朝郭嘉说道:“主公,秦宓之才,令在下自愧不如啊。”

郭嘉呵呵一笑,也不说什么,才智分很多种,兵法,民政,权谋,政治,行商,做工,天文,地理等等,看待人才,不能在某一点上一较长短。

“最后一题,秦宓怎么答的?骂我了没有?”郭嘉笑意玩味。

最后一题,是对当今时事各抒己见。

甄尧捧着秦宓的答卷,环视众人后,朗声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章节目录第五十章谨小慎微

更新时间:2012…3…281:23:56本章字数:5049

正文'第五十章谨小慎微

………………………………

益州府首推科举制的考试落下帷幕,应邀前来参加的秦宓离开大将军府后就与好友彭羕一同坐上了自家马车,朝邺县返回。

坐在车中身体晃悠的秦宓有些出神,脑海中还回想着考题,也在想着郭嘉此举的意义。

外人是不知道郭嘉要用考试的办法甄选益州新的官员,很多益州人都以为郭嘉是想用才学羞辱他们,所以有了考试,至于背后的原因,只有郭嘉与他的幕僚们清楚。

可是秦宓却看出了郭嘉的意图,同时内心轻叹:主公,如何收拾除去益州士族后的残局,你终于还是想出了对策。

而这个对策无疑是斩断了士族的生存之道,想要出仕为官,便需能者居其任,孝廉茂才之途已被废除。

“我还以为郭嘉出的考题有多难,不过如此而已,子勑兄,你对郭嘉甚为敬仰推崇,言过其实了。”

秦宓微微皱眉,对坐在面前的好友彭羕面带轻蔑,言辞对郭嘉深有不屑,让秦宓摇头不已。

深知这个好友也有才华,但却满心傲气,对谁都有几分轻视,唯独在自己面前心平气和,秦宓也闹不清楚原因是什么,或许年少成名令他先入为主地怀有敬佩吧。

“此言差矣,我主此次邀益州士子前来应试,并非有意刁难,意yù;从中选拔出真才实学者,造福益州百姓,此乃大善之举。”

秦宓毫不避忌地称郭嘉为“我主”,实际上是对朋友的尊重,他认郭嘉为主,也光明正大,无须遮遮掩掩。

这番言语对郭嘉的推崇与维护让彭羕收起了轻慢之心,俊郎的面孔浮现一丝凝重之sè;,关切地说道:“子勑兄,你可知天下人会如何看待你?”

闻言淡淡一笑,秦宓面不改sè;说:“世间毁誉,个人荣辱,不足为道,我yù;助主公成大业安天下之心,山岳不移。”

彭羕面lù;愧sè;,秦宓的志气令他自愧不如,但还是诚恳地陈明利弊。

“子勑兄,郭嘉若败,你成天下笑柄,自身难保。郭嘉若成,在你身后无数心向汉室的遗民会对你百般唾弃,甚至子子孙孙都遭牵连。”

这个道理,秦宓又怎能不明白呢?他是第一个投靠郭嘉的士族子弟,不管将来是不是有更多的士族子弟归附郭嘉,他始终都会处于风口là;ng尖,忠于汉室的人会骂他与郭嘉是一丘之貉,君臣父子,仁孝礼仪,秦宓,是天下人眼中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就算郭嘉成就帝业,可后世儒家学者,还是会批判他秦宓此时率先投贼的行为。

秦宓默不作声,心志已明,无须再言,但是彭羕却以为秦宓无言以对,于是继续劝诫。

“子勑兄,以你之才,若离开益州投奔袁绍或袁术,青史留名,不在话下。郭嘉杀了你的长辈,你却投效了他,于情于理,都令人费解啊,于公,郭嘉是朝廷钦犯,汉室逆贼,于sī,郭嘉与秦家有血海深仇,你投效郭嘉,他会重用你吗?”

秦宓不以为意,淡然道:“姑且不论我主应不应被天下人讨伐,秦家煽动百姓作luà;n,事成事败,都有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秦家之罪,非与我主,而在苍生,我主网开一面只诛首恶而宽恕旁人,是不愿再遭杀孽,宽慈仁厚令我感jī不已,袁绍,袁术?呵呵,难道还有人看不出袁家野心是要一统山东自立为王吗?与我主又有何分别?天下人两年多以前被我主与甄家骗了,如今,却又被袁家骗了,可袁家是骗得天下啊。”

此时山东是指崤山与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与关东诸侯的关东类似。

彭羕面lù;震惊,经秦宓这么一提,似乎很多解不开的困huò;都有了答案。

为何关东联军声势浩大却最终也没能剿灭董卓,为何董卓迁都后关东联军就偃旗息鼓,只有孙坚还在司隶地区与董卓部将鏖战。

野心,都是狼子野心之辈,与郭嘉又有何不同?就连汉室宗亲刘焉,入主益州后名为州牧,实则僭越坐上了土皇帝,四世三公的袁家难道真的会为了匡扶汉室而不遗余力吗?

无声一叹,彭羕面带忧sè;地问秦宓:“子勑兄,郭嘉会重用你吗?而你,难道真的可以放下与郭嘉的家仇sī怨?”

秦宓呵呵一笑,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我主待我已是情深意重了,天下分崩,luà;n世苍生,倘若忠孝不能两全,我也只能为我主尽忠而不孝于秦家。”

过了半晌,面带敬重之sè;的彭羕朝秦宓一拜,沉默不语。

秦宓的话让彭羕心神俱震,秦宓志在辅佐郭嘉匡扶天下,已经不顾个人荣辱与家族sī利了。

掀开马车狭小的车窗帘子,秦宓望向天空,鹅má;o般的雪huā缓缓飘落,大地已是一片茫茫银白。

今年的第一场雪啊。

可益州士族的寒冬,还未真正到来呢。

在成都大将军府内的郭嘉并未参与批阅士子们的答卷,手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阅卷的事情完全jiāo给了戏志才他们。

“郭嘉,郭嘉,你给老夫出来。”

堂外传来蔡邕急怒的话音,坐在桌前办公的郭嘉抬头一瞧,萧仁趋步而来,说:“主公,蔡公不等我禀报就要闯进来,萧义正拦着他呢。”

ró;uró;u太阳xù;e,郭嘉挥手道:“把他请进来吧。”

蔡邕面带愠sè;地昂首阔步进入堂中,郭嘉歪着身子,托着半边脸颊无奈地问道:“蔡公,所来何事啊?”

蔡邕冷哼一声,问:“郭嘉,你邀益州士子前来考较才学,是否打算从中甄选人才为你所用?”

这一场考试,蔡邕在得到消息后就猜到了郭嘉的用意,但是他那时也并没有反对,现在却一副兴师问罪的气势,让郭嘉百思不得其解。

郭嘉坦然地说道:“的确如此,举孝廉茂才虽是汉室取士之途,可我信不过郡县举荐的才士,他们大多有名无实,难道我要坐视他们据其位不谋其政吗?撇开我攻占益州是非对错不谈,百姓总要生活吧?难道蔡公希望我荼毒百姓吗?”

举孝廉早已成了统治毒瘤,就事论事,蔡邕并非一味愚忠汉室,错就是错,于民有害的政策就应该废除,而他今天来显然也不是对郭嘉推出科举制而问罪。

“那老夫问你,才学出众者,你可敢用?不论出身,不论地位,不论前事。”

郭嘉点头道:“只要是真心想要造福于民,安定一方百姓的,我有何不敢用?若是别有异心,以权谋sī,甚至图谋不轨者,那就另当别论了。”

蔡邕表情一变,怒道:“那为何老夫与你属下一同批卷,列出的才华出众者中,戏志才却将张松的答卷暂搁一边?这不是明显的打压益州才士吗?”

又是张松?

郭嘉还真没想到张松能够脱颖而出,他倒不认为是蔡邕与益州士族暗中勾结,毕竟除了秦宓的答卷,其他人的答卷都将姓名糊住,在阅卷完毕之前,基本上不会有徇sī舞弊的情形,何况是jiāo叉阅卷,张松若无才华,蔡邕把他捧上天,戏志才徐庶等人难道看了张松的答卷,也会跟着叫好吗?

至于戏志才压下了张松的卷子,估计和张松的身份是有关系的。

张松出身蜀中大族张家,不久前张肃还响应徐和造反被郭嘉斩了,这会儿张松却来应考,戏志才小心谨慎也没错。

不同于秦宓,郭嘉与秦宓数月来偶有联系,可与张松是一面未谋,到底张松是真心想要来用才华打动郭嘉还是另有所谋,谁也说不清。

“蔡公,稍安勿躁,张松此人,我略有耳闻,志才将他搁置一旁并非出于打压益州才士之心,否则,我又何苦向益州发布求贤令呢?”

听到郭嘉的话,蔡邕也冷静下来,觉得郭嘉言之有理,于是坐了下来,等待郭嘉的解释。

郭嘉继而平静地说道:“蔡公,张松有一位兄长,叫张肃,前些日子徐和造反,张肃率蜀郡豪族响应,造反被镇压后,张肃被我下令处斩。试问,张松,我难道就不该防范他吗?他既然才华出众,我要用他,定然不会是小官小吏如同束之高阁,但我若是重用他,他另有所图,再起祸端,那时,又该如何?有句话,你也许不爱听,但是我还是要讲,此时此刻,益州没有我郭嘉,将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动dà;ng之中,荆州就是前车之鉴,而我郭嘉若是死了,无人稳住益州局面,益州之luà;n十倍于荆州往日。”

这是大实话,益州除了郭嘉,没有第二个人能够稳定局势了,郭嘉今天死,明天士族豪族发难,太平军没了主公,各自为战,最终只会成为数股,甚至十数股小军阀。

许褚典韦等将领虽然sījiāo不错,但同僚袍泽之情与君臣之情天差地别,到时候他们自己别打起来已经是不错了,谁想让其他人服从,都是痴心妄想。

荆州能稳定下来,那是刘表的功劳,但天下想要找出位列当世八骏之一,同时又是汉室宗亲的第二个刘表,简直难上加难。

郭嘉在益州如履薄冰,步步为营,不能不小心谨慎,倘若他有子嗣成年,能够托付后事,或许胆子还能大一些,但现在,谨小慎微是必要的。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章节目录第五十一章有容乃大

更新时间:2012…3…281:23:57本章字数:4485

正文'第五十一章有容乃大

………………………………

纵然蔡邕世受汉恩,本着忠君念头是不可能在郭嘉手下做官,可好歹他也是一代大儒,大是大非还是明白的,郭嘉推出科举制的取士之途,从宏观长远来看,是对国家民族有利的,因此蔡邕可以反对郭嘉篡逆之举,但不会反对郭嘉推出于国有利的政策。

有时郭嘉也觉得这个老头儿tǐng可爱的,爱恨分明,蔡邕可以恨郭嘉成了汉室逆贼,但也爱郭嘉之才,眼瞅着郭嘉为天下士子做了一件好事,举孝廉背后的yīn暗龌龊,蔡邕心知肚明,科举取士可以让天下无论尊卑,无论贫富,无论贵贱的士子都有机会为国效力,所谓集思广益,亲贤远佞,官场不应被特权垄断,一个清明而开放的官场风气,是应该聚天下有才之士殚谋戮力形成的。

正因如此,蔡邕才对戏志才对张松的偏见义愤填膺,他不能容忍一个于国有利的政策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争权夺利,铲除异己的烙印。

听完郭嘉的解释,蔡邕也恍然大悟,他只知道张松是益州士子,却不了解张松的家族做过什么,郭嘉所言听起来危言耸听,可细细一想,也不无道理,郭嘉在,益州还能处于稳定,郭嘉若不在,除非有枭雄横空出世,否则益州就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最后遭难的,还是百姓。

“蔡公,张松的事情我会妥善处理,我不需要他为我尽忠效力,终有一天,我会与诸侯们有数不尽的生死大战,我若兵败灭亡,也不希望追随我的文武也落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他们能为天下苍生尽力,能为百姓出一份力,在我手下和在其他诸侯手下效力,其实都一样。张松,只要他安安分分心怀百姓而做事,我是不会刻意排斥他的,我用人原则很简单,任人唯才,张松可以暗中恨我,甚至可以独自来刺杀我,只要别煽动百姓跟着他走上不归路,别把他个人恩怨牵扯到百姓身上,我仍然敢用他,但是他要是做出为祸百姓之事,张肃的下场,只是一个警告。”

这番话听起来虚伪至极,郭嘉真的不在乎手下的忠诚吗?他在乎,但不能强求,如果他只能任用对他完全忠心的人来做官,那他治下十四郡恐怕有一半以上的郡县都无人可用,郭嘉对自己如今的地位和身份十分清楚,权谋,兵法,对他而言,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知人善任,御下有方,作为君主,气量首先不能低,他心里容得下兄弟,容得下功臣,也容得下在他最得意时赐给他惨败的刘表,而人心隔肚皮,他要是容不下一个真心投效的张松,还有资格与曹cà;o这个招降纳叛出了名的枭雄逐鹿中原吗?

luà;n世之中,时势造英雄,不少名不见经传的英雄豪杰都在苦苦寻觅明主投效,对他们而言,文武英杰,投效谁实际上没多大不同,只要能够一展所长出人头地就行,只有很少的人坚持着理想与自以为是的正义,郭嘉招贤纳士,先收其人之才,能不能再收其人之心,他不敢夸下海口能让所有人都归附于他,但是,只要来了,肯施展才干造福百姓,郭嘉肯定是夹道欢迎,至于忠诚,日久见人心,郭嘉值不值得死心塌地追随,见仁见智了。

三国时期降将不少,留下忠义美名的降将也不少,此时的人大多还没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死脑筋,郭嘉有自知之明,他若死了,手下的文武难道跟着他一起死?他可不这么想,撇开君臣不谈,手下不少人都是他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兄弟,真要有那么一天,他们能够有个好的下场,郭嘉九泉之下,会感到欣慰的。

张松一事暂且压下,郭嘉既然说了会妥善处理,就不会是敷衍,蔡邕起身想要离去,郭嘉却问道:“蔡公,最近还在修编史书吗?”

蔡邕一听这个,有些心烦意luà;n地沉声道:“自两年前就搁置了,还不是你干的好事。”

那时,蔡琰入狱,被偷天换日重见生天后,蔡邕夫fù;并不知情,为此,蔡邕茶饭不思,正事也耽搁下来了。

郭嘉讪笑两声,继而说道:“蔡公若是有暇,不妨先坐下,我有一事想要请蔡公帮忙。”

公事二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陌路人,蔡邕以为是关于nv儿的婚事,于是坐下洗耳恭听。

想了想措辞后,郭嘉犹豫半晌,道:“我打算在来年开时兴建一所百家学堂,蔡公若是不嫌弃,我就冒昧请你屈尊前去授业。”

蔡邕一听,灰白的眉头拧在一起,百家学堂?蔡邕的脸sè;渐渐yīn沉下来,大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郭嘉是越来越过分了,起兵造反是推翻汉朝统治,现在连汉朝统治思想的反都要造了。

“老夫只懂儒学,其他一概不知。”

面对蔡邕像小孩子一样赌气的脸sè;,郭嘉忍住笑,温和道:“百家学堂,自然有儒学,请蔡公去,当然是请你传授儒学了。”

开放思想不等于否定儒家,华夏礼仪之邦根源也在儒学的影响,就道德层面而言,儒学崇尚仁政,对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人际关系调节等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独尊儒术并非强国之道,郭嘉会宣扬儒家思想,却也会用墨家主张任人唯才的思想来招贤纳士,道家的无为而治同样不可忽视,治理地方则要以法家以法为本思想为基础,练兵治军显然兵家的军事思想更为实际,这与郭嘉一直更为看重智勇双全武将的想法一致。

至于农业为本的农家,合纵连横的家,推动学术融合的杂家等等,郭嘉始终认为要培养人才,术业有专攻,成才之道不在于重蹈先贤道路,而是结合自身发展所长,学有所成。

诸子百家虽听起来好似有很多学派,实际上真正能够形成主流的不超过十个学派,再次重现百家争鸣局面,对于后续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蔡邕神sè;变幻,沉思半晌后叹了一口气说道:“郭嘉,你造反真要如此彻底?”

这是要把大汉连根拔起啊。

郭嘉笑得眯起眼睛,随意道:“理越辩越明,儒学好不好,不是蔡公你说的算,也不是我说的算,存在即有道理,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去粕存jīng,取长补短,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能够融汇百家之长,于国于民,都是有益无害的。蔡公,我不强求你,你若不想去,那就算了。”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蔡邕还真不能退缩,昂首正sè;道:“老夫为何不去?待学堂建成,老夫自当前去亲自教导,无论怎样,儒学才是治国之道。”

瞧着蔡邕离去的背影,郭嘉窃笑不已,看起来,蔡邕没在他手下做官,可带来的影响力,却不亚于投效啊。

回到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