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得到了确切的答案后,思索一阵,说:“伯符,你前期势弱,不可与袁术反目,但你去而复返投身他帐下,为消除他的顾虑,你可将家人迁往袁术眼下,同时,要走一步险棋,让袁术得知玉玺在你母亲那里。”

孙策一惊,忙问道:“如此,袁术必定会索要玉玺,倘若不给,恐有杀身之祸。”

周瑜大手一挥,坚定道:“不他要,便给他玉玺在你手中有害无益,只凭玉玺想要号令天下如同痴人说梦,袁术狼子野心,得玉玺后会滋生称帝之心,他若真敢据有玉玺,一来诸侯不容,天子不满。二来,他若真敢称王称帝,便是你与他反目的最好借口,天下人,不会认为你忘恩背主。”

孙策想通其中关键,深以为然。

说到底袁术对孙家不薄,如果孙策无缘无故叛离,将遭天下人不齿,不但有损威名,更会阻碍他聚揽豪杰为己所用。

这个夜晚,孙策有了方向,有了争霸的路线,有了成霸业的策略。

天下英雄无数,但真正知道该如何在乱世崛起的,屈指可数。。。。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章节目录第六十五章驱佛道起

更新时间:2012…4…36:59:31本章字数:4942

第六十五章驱佛道起

再一次度过危机的刘表这回是真的坐稳了荆州牧的位置。

天下诸侯瞧不起郭嘉,会认为刘表击败郭嘉不值一提,但刘表一年之内先败郭嘉后退袁术,威名骤起,再也没有哪路诸侯敢小觑刘表。

“主公,粮草乃小利,名望乃大义,顾小利而舍大义,不智之举啊。郭嘉现在最需要什么?实际上不是粮草,而是被天下人认可的身份和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所以他不与袁术同流合污。虽然与周泰立下约定的不是主公,就算背约也是我一人之罪,可天下人不这么看,郭嘉尤其不会这么看,袁术虽败却伐荆州之心不息,倘若日后袁术重整旗鼓再来攻伐荆州,郭嘉必定不会坐观上壁,而那时,他攻伐荆州的名义,将会是我今日背约之事,若是主公下定决心不肯赠粮草给郭嘉,那在下恳请辞官归家,不致日后成为郭嘉兴兵来伐的借口。”

刘表是左右为难,蒯越坚决地劝他赠送粮草给郭嘉,这件事算是蒯越先斩后奏,可事急从权,那时袁术南下在即,郭嘉在巴东郡大军佯动,不管郭嘉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荆州都冒不起险,也因此蒯越答应周泰的事情,刘表在第一时间得知后并无异议,可现在击败了袁术后,刘表又犹豫起来了。

在刘表眼中,郭嘉始终是逆贼,二人之间并无和平共处的可能,郭嘉只要实力足够吞下荆州并且抵挡关东诸侯后,必定会挥师东来,所以,给郭嘉赠送粮草,岂不是资敌养贼?

蒯越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荆州三面环敌,不能授人以柄,刘表犹豫很久之后,还是点头同意了蒯越的意见。

领命下去准备押送粮草赠给郭嘉,蒯越倒退数步后离去。

蒯越刚走,伊籍从外走入,给刘表行礼后说道:“主公,琅琊郡诸葛世家的诸葛玄带着族中老幼举家而来,看样子是想在荆州安定下来。”

刘表喜形于色,听罢之后就朝外走去,边走边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啊。”

上任荆州牧后,刘表不但迅速掌握了军事力量,连连拒当来犯外敌,更是恩威并着,招诱有方,万里肃清,群民悦服。而他开经立学,爱民养士更是得到文人雅士的拥戴,不少流亡北士都愿意来荆州避难。

得到刘表送来的粮草,郭嘉在这一场袁术与刘表的战事中收获颇丰,但他并没有志得意满,这种小利,还不值得令他沾沾自喜。

秋收刚过,冬天即将到来时,郭嘉却在亲卫军的护卫下,向着风景秀丽,秀甲天下的峨眉山而去。

成亲快一年,甄姜终于得偿所愿,怀上了郭嘉的骨肉,这一次去峨眉山,就是她想要趁着还能走动时去峨眉山中道观还愿祈福。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气象万千,不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原先在峨眉山上有佛教传教,但郭嘉入主益州后,肃清了佛教门徒,将佛教在益州连根拔起,左慈和于吉便在峨眉山上修建道教宫观,为他们出工出力的,大多都是以前颍川的乡亲父老自发而来,左慈虽不如郭嘉那般在他们心中有着恩主的形象,可也是一位令他们感恩载德的“老神仙”,于吉一些障眼法术也具有不小的信服力,给他自己增添不少神人色彩。

宗教信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归宿,郭嘉深知这一点,他从前是无神论者,现在信了那么一点点,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有人选择一门宗教作为信仰,宣扬无神论与科学主义是无法阻挡宗教入侵的,堵不如疏,郭嘉既然挡不住宗教的兴起,只能引导,与其让外来的佛教在华夏形成主流,不如扶植土生土长的道教。

在西方,宗教是凌驾在皇权之上的,在东方,宗教是统治者的工具,利用好这一点,反倒是一件好事。

在左慈于吉打算兴建道观时,郭嘉就没有反对,反而给了很大的方便,乡亲子弟自发去给他们改建佛门留下的宫观,郭嘉也没有阻拦,只是非常明确地告诉过左慈于吉,道教吸纳徒众时,数量有严格的控制,道门也不能跟佛门那样光念经不做事,习武强身,救死扶伤,道门必须秉持正义公理立足于世。

左慈和于吉的天师宫坐落在一座秀丽山峦之上,从山下至上,石阶铺路,仰望而去,宫观巍峨,雾气昭昭,的确有几分仙云飘渺的感觉。

如今亲卫军也扩增到了三千人,此次出行,郭嘉只让萧义带了一千人,他来的突然,并非事前计划好的,所以不担心有人蓄谋不轨。

萧义带着亲卫军想要随着郭嘉一同上山,却被郭嘉拦住。

只让萧义带了数十人护卫着他就足够了,扶着风姿卓越的甄姜从马车上下来,郭嘉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大意,甄姜下了马车之后,又有两人从马车上下来,如花似玉的两个小姑娘正是甄脱和甄道。

两个小姨子自从郭嘉与甄姜成亲之后就变得沉默起来,似乎想要装出大家闺秀的气质,但每次见到郭嘉就好像犯了多动症一样,安静不下来,让郭嘉哭笑不得。

眼看上山的石阶仿佛没有尽头,道路倾斜程度有几分惊险,甄脱和甄道一左一右扶着甄姜,生怕她有个闪失。

“还是我来吧。”郭嘉走过去亲自扶着甄姜上山。

甄脱和甄道不乐意地鼓起腮帮,但也没再说什么。

“夫君,妾身这点儿路还走得动啊,不必如此。”甄姜妙目流转情丝,郭嘉的体贴让她心暖。

郭嘉微笑道:“还是小心点儿好。”

说罢,一行人开始踏着石阶上山而去。

郭嘉造访,左慈和于吉很意外,但立即令整个道观的道徒行动起来,清心寡欲的他们虽然摆不出奢侈阵仗,但诚意是能够表达的。

一些年轻道徒沿着石阶两旁由上而下伫立恭迎郭嘉到来。

这些道徒大多也都是郭嘉收留的孤儿,人各有志,有的孩子从小便是性情淡泊,不求世俗名利,于是跟着左慈于吉修道,郭嘉强求不得,任由他们走上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二百七十三,二百七十四,二百七十五……”甄脱和甄道牵着互相的手跟在郭嘉身旁,一边上山一边数着石阶的数量。

突然停下脚步回头一瞧,甄脱一阵头晕目眩,高处之中俯视下面,颇有站在高处将要倾倒的感觉,身子一晃,甄脱仿佛就要摔倒,真要是摔下去,恐怕非死即伤。

恍惚失神且心中惊惧的时候,甄脱忽然被人拽住胳膊,将她倒落的架势止住,抬目一瞧,郭嘉正朝着她微微摇头。

“说了不让你们来,偏要来,好了,脱儿你抓好我的胳膊,道儿,你在后面扶住我的腰。”

甄脱和甄道面红耳赤,有一半是羞愧的,她俩现在是真的不敢独自上山了,甄脱喜滋滋地伸手从郭嘉腋下绕过,将他的胳膊抱在怀中,甄道垂下脑袋连路都不敢看,双手死死掐着郭嘉的腰跟在后面。

“哎呀,刚才数到多少了?”甄道忽然抬起头朝姐姐问道。

甄脱头也不回地说道:“不知道,下山再数吧。”

在另一边的甄姜是对两个妹妹无可奈何,要是她们能和五妹甄宓那般从小就知书达理,娴静淡然,那就好了。

足足花了一个多时辰才来到天师宫前,而天师宫坐落在山腰平地,后方还有再上山的道路,山巅之上,是左慈与于吉观天象做法事的地方。

“贫道左慈。”

“贫道于吉。”

“恭迎大将军。”

仙风道骨的两个老道领着徒众在天师宫门前迎接郭嘉。

放开甄姜,又拍了拍死不撒手的甄脱,郭嘉走上前去,来到两位老道面前,笑道:“左老道,十年前你叫我小太公,我觉得心里不舒服,可现在呢,我倒是希望你还叫我小太公,听着让我感到温暖。”

“那贫道就斗胆继续称呼大将军为小太公了,小太公,近来可好?”左慈实际上年纪不大,与郭嘉交情很深,虽没有追随郭嘉南征北战,但他对郭嘉今日成就有着不可忽略的贡献,一直教导孩子武艺,不但让他们强身健体,郭嘉如今的亲卫军主干,都是左慈的功劳。

郭嘉爽朗一笑,回头看了眼甄姜,说:“公事嘛,还是往日那般,但此来我是陪夫人的,近日喜闻夫人有喜,特意来祈福还愿。”

左慈一听,喜形于色,撇开身份不谈,他与郭嘉超过十年的交情,他是打心眼里为郭嘉感到高兴。

“如此喜事,那贫道自是要恭贺小太公一番了,天寒风凉,小太公还是携夫人随贫道进去叙话吧。”

左慈一侧身,敞开手邀请郭嘉先行。

免了虚情推辞,郭嘉握着甄姜的手朝内走去,路过于吉时,郭嘉又停下脚步,神色揶揄地问道:“敢问道长,你命中血光之灾,是否化解了?”

当初于吉是想要逆天改命而来投奔郭嘉的,因为左慈说过郭嘉是命数异常之人,甚至能改变身边人的命运,于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一试,多年过去了,他心中阴霾尽去,深知自己命中的那一场劫难已然消除。

“小太公还是别笑话贫道了。”于吉露出一丝苦笑,但心中却充满喜悦。。。。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章节目录第六十六章荧惑守心

更新时间:2012…4…36:59:32本章字数:4460

第六十六章荧惑守心

左慈与于吉传道的宫观取名天师宫,有些会让人误以为是天师道,这也是二人故意为之,就道教而言,当时道教根基浅薄,一是太平道,二是天师道,都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的道派学说。

张角与于吉早年便有交集,于吉在琅琊宫传道时就是用《太平清纲领》,到了张角那里就变成了《太平经》,实际上本质上没区别,可张角掀起黄巾起义,太平道也成了外人眼中的邪魔歪道。

虽然郭嘉入主益州,麾下士兵和不少百姓都信奉太平道,可若二人公然立派太平道,郭嘉必定不会答应,这也是为什么郭嘉将黄巾军改名为太平军的原因,顶着黄巾军的名义,是天下公论的反贼,改头换面成为太平军,则是一股新的势力,起初依旧是反贼,但至少是与黄巾隔断了名义上的联系,黄巾军以前的所作所为,郭嘉肯定不愿背黑锅。

而有心向道的人则会投向天师道,这本是汉中张鲁宣扬五斗米教的利好,但在萌芽之时便被郭嘉扼杀,如今左慈于吉立教传道,用一座宫观的名号便能让人误以为是天师道,实际上他们传道的教义还是《太平清纲领》或者说是《太平经》,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宫观内格局简约,一派宁静祥和。

儒家修身,佛家修心,法家治人,道家治世。其实每个学派能够兴起,从本质上是好的,只是发展学派的组织用之不当或以公谋私,导致了学派的衰落或世人诟病。

郭嘉每日兢兢业业,有时也忙里偷闲,除了与娇妻美妾谈情说爱,还喜欢偶尔听人讲学论道,摆出虚心的态度听讲,对与错他自己来判断,总归是有裨益的。

甄姜带着妹妹们由于吉带领下参观道观,做一些祈愿祈福的法事,郭嘉则在天师宫正堂中聆听左慈讲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听了大半日左慈的讲道,郭嘉听进去多少不好说,但在日落前,他倒是打起精神给左慈行了一礼,以示谢过讲道。

“小太公莫不如多留几日,也尝尝贫道这里的斋菜。”左慈想要挽留郭嘉几日。

郭嘉却推辞道:“不了,秋收刚过,政事繁多,我这也是难得给自己放几天假来游山玩水,呵呵,对了,左老道,以前你在颍川教导孩童武艺,今后,一如既往,如何?”

左慈淡淡一笑,点头答应下来,道门本就讲究身心同修,强身健体是必修功课,帮郭嘉教导一些孩子武艺,左慈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他平日教导徒众,多些孩子没什么不同。

转身打算下山离去,郭嘉玩笑道:“我事先声明啊,你可别把那些我送来的孩子从小就灌输修道的理念,我不强求他们走哪条路,你也别拐外抹角给自己增加徒子徒孙。”

哭笑不得的左慈送着郭嘉朝外走,说:“小太公只允许贫道每年最多只能收徒五十人,贫道也只能精挑细选啊。”

早在外面等候的甄姜与两位妹妹瞧见郭嘉与左慈出来后,甄姜先给左慈和于吉以及一众道徒行了礼,拜别道:“多谢几位道长款待,他日若有暇,必定再来拜访。”

左慈于吉含笑回礼,目送郭嘉一行人下山离去。

站在天师宫门外,俯视郭嘉下山的背影,左慈忽然正色道:“小太公,终究还是小太公的命。”

闻言神情肃穆的于吉抬头望天,红霞映照的天边,娇艳似火。

“数年前,天生异象,荧惑守心,我本以为是董卓窃据龙庭,却没想到妖星现世,心星重创,帝庭危亡,董卓,命不久矣,妖星却依旧璀璨,看来,当年我看错了,真正的妖星,竟然是……”

“妖星现世,司天下人臣之过,主兵乱忧患,死丧妖孽。小太公命数无常,或许日后还有转机,早年龙气便流向西南,入益州时,小太公已有隐龙之势,从荆州归来后,龙象散去,龙气却依旧萦绕西南之地,小太公若无帝王之命,要么身后子孙有潜龙,要么,益州,有篡逆天命之人蛰伏。”郭嘉的命数是左慈心中永恒难解的问题,从郭嘉幼年看过他面相后断言是姜太公转世后,到如今,郭嘉一起一伏,命数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比早年时左慈认定郭嘉是早卒之命要更长寿罢了。

于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皱眉地说道:“甄夫人是小太公正妻,可她命中富贵,却无孕育潜龙之命,莫非,小太公身边真有篡命之人?倘若真如此,我等还需警示小太公才是。”

扬起笑容,左慈微笑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小太公也不会信你我所言,道破天机只会令小太公疑神疑鬼,毫无益处,道法自然,且看日后天命所归,究竟何人能主宰乾坤,君临天下。”

回到成都后郭嘉开始着手准备来年春试,这是他推行科举制的第二次科考,会有多少人来应试,他不是很乐观,不过准备工作容不得马虎大意。

秋收之后,收缴税粮后经过统计,虽然郭嘉降低了税赋,可实际上这一年收上来的粮税比去年还高了一成,原因是以前私藏的农户编入在籍人口,不再被地方豪族剥削,劳动成果也并没有被地方豪族收缴,而且追随郭嘉太平军南下益州的百姓们也令这一年的农户增多,收入自然要比以前丰实。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百姓比以前收入成倍增多,官府的收入也并没有一落千丈,能与以往持平并且略有增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今益州在籍人口超过五百万,而且还不断有外来人口来益州避难,不但提供了生产力,还有北方先进的技术与人才。

在变法改革的初期,能有一个不错的开局,郭嘉深感欣喜,强兵足食才能令他的统治更加稳固,也是对外扩张的基础所在。

百家学堂已经建成,秋收之后,百姓们发现自己的收入增多,不但自给自足,还有余粮,一些生活压力不重,能够轻松面对未来的百姓们则喜得乐见家中孩子前去百家学堂求学,谋求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因为在益州想做官,靠的就是才学,不需要有人举荐,每年春试就是最好的舞台。

蔡邕作为百家学堂中名气最大的人物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一些流亡北士不愿给郭嘉效力,但也不愿下地劳作,眼见蔡邕在百家学堂传道授业,于是也去应征学堂讲师,才学合格者,都能得到益州府支付的俸禄,尽管名义上他们不是官员。

百家学堂只是一个起点,郭嘉不指望数年之内能够从中收到回报,教育本来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非一朝一夕能够有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日积月累的工作才能渐渐有成效。

自从去年冬天郭嘉肃清太平军内部后接连镇压各地叛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