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此时心中又急又气;好容易两人有了这么一个单独相处的机会;却只得巴巴的看着它付诸东流水!宝玉心里也不甘;正想觅个借口;谁知后面黛玉忽然“哎呀”一声;忙回身过去;关切问道:
“怎么拉。”
说着便伸手去扶;待得两人肌肤相触;个中滋味自是难以尽述;相拉良久;两人这时心中才一动:
“是了;我怎的就这样去拉了;不知她是否会觉得自己唐突?”
岂知黛玉却是垂着头;任他将自己玉手抓住;良久才以细若蚊鸣的声音道:
“我方才似乎掉了什么东西…”
这等拙劣得明明白白的借口;宝玉却丝毫没有揭穿的意思;心里却是没来由的一阵欣喜;拉着她的手紧了一紧道:
“好;不如我们转回去寻寻?”
黛玉的一只玉手被紧紧抓住;感受着由身旁男子手心中传来的热度;顿时一阵说不出来的脸热心跳;深心之中似乎在畏惧着什么;又似乎在隐隐约约的期盼着什么。
白石砌就的小道在黑暗里模糊的蔓延着;两人手牵着手并肩而行;步伐放得极慢极缓;黑暗里似乎潜伏着什么令人心跳耳热的东西;虽然走的还是片刻前的路;行路的还是片刻前的人;但是无论是心境;气氛;都完全变了样——
这一刻;宝玉忽然想到宝钗在自己耳边那低声而迷离的喘息;还有那一截被月光涂抹过的粉颈。他的目光忽然迷离;手一用力;便将来不及惊呼的黛玉拉入了自己的怀中。
微明的黑里;黛玉绝美的面颊在宝玉眼里现身的只是轮廓;他深深的感觉到黛玉细小皓碗传来微弱但足以令自己震颤的力量。他的眼神凝在那柔美羞涩的侧靥上——离不开;且带着赞羡。
于是他用行动来表示自己想说的话——
宝玉吻了上去——
这一吻炽热而温柔。深情而专注。
黛玉微细的喘息着;被吻的地方因为幸福喜悦而绯红。她反手搂着宝玉的脖子;微微仰起了脸。多日来的隔阂与怨气;都在这爱情的长久交融下流失而去。
……
次日上午;宝玉念起许久都未去给贾母与王夫人请安了;命袭人随在自己身旁;寻了两样精致玩物——一只玛瑙黛红睡狮;一领舶来的骆驼绒黑围脖径自到上院去请安。
两人见宝玉来了;自是欢快;待袭人将礼物呈上;更是老怀大慰;王夫人得的那只玛瑙狮子通体晶莹可爱;一见便知乃是稀世罕物;这倒还罢了——贾母那领围巾却是来自于海外;实乃有价无市的珍品;老年人家看中的最是实用性;围上一试;果然暖和非常;笑得没口子的称赞宝玉有孝心。
宝琴乃是深得贾母欢心之人;一入府便被王夫人收作干女子;常年随侍在侧;不曾远离。袭人自然也带了礼物予她;王夫人忽然问起这些贵重东西的来历的时候;宝玉早预备了一套说辞;不慌不忙的回说此乃有人前来求词送的。
贾母闻说此事;忽然笑道:
“前儿你娘家里的嫫嫫过来;说你今年夏天在秦淮河上的一个会上作了几首词;奏了几支萧曲;压倒了京里来的一位公子;很是为我们金陵长脸;可有此事?”
宝玉一愕;未料到此事已传到了大观园中;忙将前因后果一一陈说了;又道:
“那纳兰公子号称天下第一才子;又是大学士之子;孩儿与他后来因此结交;绝说不上什么压倒二字。”
贾母之前不知与宝玉相争的乃是纳兰;如今闻他一五一十说来;颔首笑道:
“这孩子做事越发老成了;以前我听人说;倒回去二十年;那明珠还有隆科多;陈阁老两人与他相抗;如今却是他一人在京中独自坐大。这样的强敌;能交则交;尽量不要与之为敌。”
宝玉心中诧异大门不出的贾母居然能有这等见识;踏前一步躬身道:
“是;玉儿领命了。”
见自己的孙子如此孝心;也渐渐成熟起来;贾母心情是极好的;指着旁边亭亭玉立的宝琴笑道:
“琴儿人如其名;一手瑶琴奏得是极好的;我们往日听得多了;今日因缘巧合;宝玉你抚萧与宝琴合奏一曲把?”
旁边的袭人顿时变色;心里转过了一个念头:
“琴萧相合乃有古例;向来是形容夫妻间融洽和美;贾母此举;将欲撮合二人的意思表露无疑。这等小儿女事上;贾母只要拿定主意;便是贾政王夫人也无法动摇的;但如此一来;宝钗与黛玉两人之心意;便当真是水中花镜中月了。”
宝玉却未考虑那么多;笑道:
“老祖宗有命;孩子自当遵从;不过我向来喜欢手制新箫;奏起来才得心应手。别有风味”
此时凤姐等人也来了;闻说便命人在外面去削下一杆翠竹来。拣出合手的部分;现场制作。不多时;他这厢料理妥帖;下人们也在宝琴面前摆上一张通体暗红之色;看上去古拙浑朴的清雅瑶琴上来。这女子浑身上下俭约婉素;衬了一张尖尖的瓜子脸;同这瑶琴相配在一起恰巧一对;也给这金碧辉煌的大堂上平添了一抹清新的风致。
第五十七章 撮合
沉静了片刻;琴声响起;细腻而深刻;就好似平缓的河面;在表面的静止中缓缓流动;“丁冬”声清脆悦耳;初时乍听;乃是源自宝琴的指下弦上;细细凝听;却围绕盘旋在堂中;似天籁;似流水;似鸟鸣;似风声;端的有一种微妙的悠扬。
宝玉本来微笑着将青翠的箫管竖在唇边;闻琴声一起;遽然动容;深吸了一口气;旁人之道他要随之应和;不料他竟蓄而不发;微闭双目;仔细捕捉着琴声中的妙音。
宝琴面上微讶;似是未料到宝玉的表现;一曲渐了;就在琴声渐渐低迷沉弱下去之时;宝玉忽然击几;朗声道:
“大漠烟孤;长河日圆!”
顿时;一股尖锐峭拔的清寒箫声顿时扶摇直上!迫得琴声之韵马上变调与之缠绕相和;就连听者顿时都有一种热血***的冲动;宝玉的箫声在空中夭矫似神龙;变幻无方;而宝琴的琴声却始终能与之相伴相应——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不失其那股一直就有的温柔缠绵眷恋;哪怕目的是为了与箫声相衬;也从来未失去自我本色。
终于…。一曲终了;令人始终有余韵袅袅;心有不足的强烈感受。贾母王夫人这等自小便生长在豪富之家的大家闺秀;自然听得出来这出琴箫合奏的妙处。
王夫人走到宝玉身边笑斥道:
“你这孩子;怎的连奏首曲子都那么霸道;强逼着琴儿变调子跟着你?”
贾母在旁笑道:
“这样也好;想来是他这月余在军旅中呆久了;比平日里多了些男儿的阳刚之气也好。难得的是琴儿能适时配合;两人将这曲子演绎得天衣无缝;倒也算是心有灵犀。”
此话一出;连宝玉都觉得面上微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话本就是形容情侣之间的;当事人之一的宝琴顿时大羞;以袖遮了面奔了进去。随侍在旁的袭人心中倒是忐忑不安;知道宝玉如今性子执拗;看他与薛林二女缠绵得难分难舍的模样;定是非两人不娶的;不意平地里杀出来个贾母中意的薛宝琴。一念及此;素来从容识大体的袭人头也大了;一心只想谋个两全的办法出来。
看看已到了晌午时分;贾母心中高兴;命人将薛姨妈;形夫人;赵姨娘;李纨等叫来用午膳;王夫人见下人回了;心疼爱子;问宝玉道:
“你这几日似又瘦了些;想些什么吃?难得你在家一日;我好叫人料理。”
宝玉笑道:“我倒并不是很着意;吃之方面,只是还记得上次挨打;那一回厨房里拿面点做出来的;有精细小东西漂浮在清汤上面那味菜;还真是既悦目;又可口非常”
凤姐一旁打趣道:“听听;给我们奏首曲子就要吃这个那个的;平心说来;这口味也不算太刁转,只是我听厨房里说;整治这道菜很是费事;怎的弟弟巴巴的想这个吃?”
贾母心爱孙子;便一叠声的叫人做去。凤姐儿笑道:
“老祖宗别急,让我细想一想这模子放那里了呢。”
沉思了半晌;于是回头吩咐个婆子去问管厨房的寻去。那婆子去了半天,回来说:
“原来那管厨房黄氏出去了,副手刘大娘说;四副汤模子都交上来了。”
凤姐儿听说;顿了一顿;又多想了一想,拿手掠掠发笑道:“我记得交给谁了,当也是在茶房中。”
不料管茶房的也不曾收!最后闹腾了整整半日;还是管金银器皿的听说了此事送了来。王夫人先接过来细细摩挲看时,原来是个精巧的小合,里面装着四副工巧的银糕点套模;薛姨看了;心中好奇;也接过来把玩一回;笑道:
“这些人可不都想绝了,做碗汤还有这些新奇法子。要是你们不说出来,我见这个也不认得这是拿来干什么用的。只道是首饰呢!”
凤姐儿也不等人说话,便笑道:“姨妈那里晓得,这是旧年备的;似乎是原来厨子老邓想的法儿。不知弄些什么千层面出来照着这个印出点心;又沾点时令菜蔬的清香,其实滋味不怎么怎的;全靠着这精巧模样打眼,素日里很难得让人做他。还是夏天时候厨上怕生了手做了一次,不知今日宝兄弟怎么想起来了。”
说着接了过来,递与个妇人,吩咐厨房里马上拿几只鸡,额外加原料加汤,只求样子味道精美。不计成本的做十来碗马上送来。
王夫人道:“要这些多做什么?”
凤姐笑道:“这一宗东西只因为料理起来着实麻烦!平时里厨房中都不做的;今儿弟弟既然有兴提了起这活计;若是今天只做些给他吃;连上面的长上老太太,姑妈太太都没有尝尝,似乎真的说不过去。我让厨房多弄些便是要大家都尝尝;也好让我也顺带着沾光尝个鲜。”
贾母听了,笑道:‘怕最后那句才是关键把?”说的大家笑了。
凤姐也忙笑道:“老祖宗真是慧眼;说起来这个小礼物我还真该孝敬的起。”便回头吩咐旁边丫鬟,“快赶去厨房里说声,让他们只管好生仔细的加味加料做了,要是比往日的差这个月扣他分子;最后菜做完了记在我的帐上。”
人一多;气氛便活跃起来;常言道:
“三个女人一台戏”;如今堂中何止三个女人?
宝玉看无人注意;偷个空溜到一旁。伸手拉着袭人;按她在外面坐下;笑道:“你站了这半日,一定累了把?”一面说,一面探手去揉着她的腿。袭人心中一阵温暖甜蜜;笑道:“可不是;险些又忘了。趁宝姑娘刚刚来了,正在外面;她房里的莺儿定会跟着来;你叫莺儿替我打上几根络子。
宝玉答应着;转身去了外间悄悄寻了宝钗。话到口里却转了样:
“好姐姐;我没络子了;要牢烦你为我织几根。”
宝钗顿时俏脸通红;斯时男子的针线活儿通常都是自己妻室或是丫鬟来做;若是家贫无妻的则母亲代劳;宝玉如此一说;话中的挑逗之意呼之欲出;羞腼了良久;方才垂着头红着脸;以细若蚊鸣的声音道:
“你要汗巾子;扇子,香坠儿;还是衣带;帽子;饰物上的?”
宝玉原是故意借机调逗宝钗的;不料还有这一句反问;一怔道:“汗巾子的把?”
宝钗低着头;嘴角旁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询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的?”
宝玉想了半日方才道:“大红色泽的。”宝钗笑道:“大红的须是配上黑络子才好看的,或是拿石青的来衬才压的住颜色。”
宝玉闻说这般复杂;顿时生了好奇心道:“松花色配什么?”宝钗笑道:‘你还真当真了;一个大男人管这么多我们女人家的事。‘
宝玉顿时尴尬住了;只得干笑了两声;宝钗眼里却又露出狡猾的神色道:“什么花样呢?”
宝玉顿时又窒住;闷了半晌方道:“共有几样花样?”宝钗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仿佛有意让他为难;那素日里难得一见的神情直叩人心弦;极令人心动:
“说到花样那就多了;有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各色各式等等等等。一时也难以尽算。”
宝玉已经知道面前这温柔秀美的女子有意戏弄自己;心中暗忖要反客为主;眼前忽然一亮;伸手到宝钗腰畔;拉起一根绦子得意道:“这花样是什么?”
这家伙却是有意而为之的;如此一来两人的距离贴得极近;;宝钗身上那股清冷的幽香顿时传入宝玉的鼻中;而那种慌乱里杂夹了羞涩的模样更是令人砰然心动。
青天白日之下;又是通衢要道上;宝钗顿时大窘;忙躲闪开来——“那是攒心梅花。”
宝玉眼光灼热的看着宝钗:
“好姐姐;那就给我织这个结子把。”
宝钗春葱样的手指纤纤巧巧的拎着自己腰畔的那根绦子;羞腼颔首;含涩带喜的回避着宝玉的目光:
“你要是不急着要的话;明儿叫麝月来拿。”
可能是因为周遭的人颇多;宝钗不愿意让自己尴尬的形迹露在旁人眼里;说完话便背转身;逃也似的走了;看着她行走时候不经意游移出的曼妙的腰臀曲线;当真令宝玉有“此生幸为男子”的感觉。
宝玉正自出神中;忽然听得身旁一个丫头捂着嘴“扑哧”一声看着自己笑出来;宝玉对这些处于较低层次;日里行事战战兢兢的小丫头却甚是和气。见那丫头笑起来目似春花;娇俏可人;虽较自己房中袭人;晴雯有所不及;却着实有几分姿色;因笑道:
“你这丫头;我就这么好笑?”
这天真烂漫的小丫头歪着头看他;笑道:
“旁人都说二爷早年犯的痴病好了;以我看来;这病不仅没好;还越发重了些。”
宝玉哑然失笑道:
“怎么?你又怎么知道的?”
小丫头得意笑道:
“看二爷看我家小姐的模样;就知道病非但没好;还重了许多。”
宝玉恍然道:
“哦;你;你是宝姐姐带到园子里的房中丫头;叫…叫…”
小丫头笑道:
“我叫莺儿;上次二爷来探我家小姐;要看那金锁;我还在旁边给你倒茶送水;二爷想来是贵人事忙;早将我抛脑后去了。”
宝玉被这伶俐丫头说中了不是。倒也并不辩解;也不动气;不慌不忙的自袖中摸了一个水滴模样;一汪碧绿晶莹剃透的翡翠扇坠来;笑道:“好好;这是我的不是;我拿这个赔礼给你如何?你本姓什么?”
莺儿毕竟是小女孩心性;欢天喜地的接过来坠子来;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笑道:
“上次闲里同万儿她们一起顽;那死丫头摸了个玉佩出来眼热我们;说是二爷赏的;哼哼;现在看她还有什么好得意的?”
宝玉含笑看着莺儿得意的模样;询道
“你本姓什么?”
莺儿笑道:“不告诉你。”
宝玉笑道:‘以后等你家小姐出阁了;我去问你家姑爷。‘
莺儿抿嘴一笑;眼波流动;小小年纪;竟然颇有风情万种的模样;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莺儿笑道:“二爷真是贫嘴;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还有有几样别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不算在内。‘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有些心猿意马,何况还要提起宝钗来!便问他悄悄道:
“好处在那里?好丫头,细细告诉我听。”
莺儿心下也着实喜欢宝玉人物俊俏;潇洒风流;出手大方;也巴不得陪嫁给他。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
宝玉正色道:
“这个当然;小生岂是卖友求荣之人?”
他这一板起脸;莺儿更是笑得花枝招展;险些乐岔了气;好容易定下来;才搽着眼泪道:
“我家小姐的第一件好处…”
“莺儿!”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含羞带嗔的呼声。两人转过头来;见墙角旁边一人如荷露烟雨;丰润娇艳;看似嗔怒;其实羞意倒还占了七层;不是宝钗还是谁?
原来宝钗惦记着宝玉要那同心结子;回去便打算动手开绣——那刺绣的东西却是这丫头收着;一时呼喊找不到她;忙出来寻;岂知一来便听见这死丫头即将“卖主求荣”的对话。
见自家小姐来了;莺儿忙对宝玉吐了吐舌头;抱歉一笑;径直跟着宝钗去了;只余下香风一缕;思绪万千。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征服世界,多少霸主名君终其一生也没有完成。而他,以音乐和电影为武器,只花了四年的时间,就达成了这前无古人的伟业。”《仙恋红尘》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段传奇!
第五十八章 劫囚
夜间遇袭之事;袭人虽被蒙在鼓里;但宝玉心中却明镜也似的知道;定然乃是盐帮或者漕帮的报复行为。因此次日一早起来便去了陈府以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被动挨打向来不是他的为人作风;主动出击才是这个少年行事准则!
岂知在路上便撞见了吴用带了五十余人;押着三辆严密封闭了的马车行了过来。一问之下这才知道;原来昨夜里;聚贤庄也遭身手高强的武林中人突袭;幸亏素日里训练有素;庄中虽有喜事却还是照常进行了夜间的巡逻;来犯的一十七人身手虽高;但是不谙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