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还天天作妖,也不羞的慌。我就是不在,在的话一定好好臊一臊她。”
李氏听了就笑,幸亏您不在,在的话,针锋对麦芒一定得掐起来,大姑子更别想好了。
嘴上却还恭维着:“就是还得娘看着,荷花都说,您没在跟前像是没有主心骨呢!”
王氏叹:“可不是嘛,从小到大都是我给操心,这当儿媳妇能和当闺女一样吗?”
李氏讪讪,把老太太给惹伤心了,说错话了赶快弥补吧:“娘,如今可都好了,荷花如今住那么大的宅子,还亲自给您挑了一套金首饰孝敬您呢。”
想到金首饰,王氏笑了:“这丫头就是惦记我,花这个钱干什么,我又用不上。”
李氏嘴抽抽,您用不上还藏的那么快?
在家小住几日,苏正礼便决定领着儿子到省城去租个地方住,一来熟悉环境,二来有消息什么的也能很快知道,也好做个应对。
“这话对,是正理儿,明个就走,让你娘跟你们一块去。她做饭好吃,考试之前一定要补补脑子的,后劲不足可不行。”苏二柱说道。
王氏一听:“对,你爹这话说的在理,在里头得熬好些天呢,不打好底子怎么行?你媳妇儿照顾你们爷俩起居,我来照顾你们吃喝,务必让你们没负担。”
“奶奶,这叫轻装上阵。”苏满满插嘴道。
“对对,轻装上阵,这个词儿说的好。”王氏附和。
考那么多天可不是小事,光吃的就是大问题,因为第二天就要走,苏满满就帮忙整理东西。
“娘,三叔给做的暖水壶一定要用上吧?”
“不用,不用,你爹说里边供应热水,不用拿那个。”
“娘,还是得拿,不拿外边的套子,光拿个竹筒也行啊。考场又不是咱家,你想喝热水人家就给你倒啊,人家倒的时候咱多要一点,攒着慢慢喝呗!”
“嗯,有道理,记下。”李氏记在小本本上。
“奶奶,我爹他们在里头吃什么呀?”苏满满又问了。
“吃干饼,大热天的什么都坏,干饼做得干干的,用水泡一泡就能顶饱,还不爱坏。”
“奶奶,把面条切的比头发丝粗一点,用油一炸就熟,到时候热水泡一泡就是面条,吃着不剌嗓子吧!”
“对对,哎,这个主意好,回头我试试。”王氏心动了。
“奶奶,这主意好吧!里头这么多天不吃菜,人哪受得了?咱家那么多菜干,用杵子杵成粉,里头加点盐巴还有调味料,吃面的时候倒点,不比在家下面条差了。”
“还是读书人脑子活,回头我再烘点肉干,杵的碎碎的,这下子连肉都有啦!”
苏满满朝老太太竖了竖大拇指,这都会联想了。
为了家里的考生,她也是拼了,连方便面都盗版出来了。
不过她还得提醒一句:“奶奶,这个干饼还是得做,换换口味吃呗!”
“说的对,这个调味料也不能只做一个味儿的,换样吃不腻歪。光这佐料用碗一冲也是一碗汤了,泡干饼也好吃。“
王氏不愧是做饭高手,很快学会了举一反三。
有了奶奶,家里再也不担心考生们的吃食啦!(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缺德带冒烟
苏满满因为八月初就要开学了,十分遗憾的不能跟着去了,只能看着一车子的人渐渐走远。
她听见苏二柱咕哝的一句:“是时候买个书童了,也能跑个腿嘛。”
也是,如今家里又不是用不起下人,读书人家事也多,这下人也算得上是门面了。
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苏满满可不会有什么下人好可怜,没有自由,要跟下人做朋友的想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则,她不会去打破它,顺应其中才是最正确最安全的。
没看见那些咋咋呼呼的都会被泼狗血吗?
听说苏青青又闹腾着要去京城了,这几年攒了点钱,觉得应该去京城闯一闯,便拎着包拿着钱离家出走了。
有这样的孩子简直是愁白了头发,看闺女这性子,也不是个能坐下来招婿的性子,苏学武两口子便想着是不是要过继一个了。
谁知又爆出了大冷门,周氏怀孕了。
这家大戏一出接一出,苏满满全都知道,谁让她有个超级小喇叭小灰呢!
村子里最新的八卦,她总是第一个知道的,比看电视剧还要有意思,也算无聊中的消遣了。听到苏青青离家出走了,苏满满有一种意料之中的感觉,她还以为苏青青这么多年已经懂得沉寂下来了呢,没想到冲劲儿还是一如当初。
王氏是除了苏学武两口子听到喜讯之外最高兴的,可惜她在临安城回不来,不然一定会去搭把手的。
苏学武毕竟是家里的老二,还能真放着不管?听说周氏头三个月危险,苏二柱便偷偷给老二送了二十两银子,请个婆子伺候着吧,这些银子足够用到周氏生产了。
苏学武尴尬的脸通红,他除了每年年底给父母五百文,加上年节节礼,其余的什么也没多送啊,没想到二老还这么想着他。
“你们家青娘也太能折腾了,把钱都拿走啦?你也是个傻的,不知道自己留一点啊,我不给你送钱,你们就在家里头吃糠咽菜啊!”苏二柱扔下二十两银子气哼哼的走了。
苏学武也觉得自己有点惯孩子了,家里头对孩子一点防备也没有,主要是他没想到女儿能说走就走。也托了熟人去找了,本来他想自己去找的,可没想到媳妇又怀孕了,便拖住了他的脚步。
两口子对这一胎其实都是很期待的,若是一举得男,自家也不用被人嘲笑,闺女将来也有了弟弟帮衬。
用父亲给的钱,苏学武一点儿也不敢耽误地雇了一个婆子,这婆子是个有经验的,没几日就把周氏的脸养的红润了。
要说苏青青也确实是去了京城,不过不是她自己去的,是让人家绑着去的,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她出门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古代还有路引这东西,还没走出几步就被人拦下了,没有路引不叫出城。
苏青青没想到还有这回事,当时就懵了,谁知就是这么一下子,她就被人给盯上了。
人贩子的眼睛多毒啊,当即就看出这个小娘子是个没人陪同,自己出门的,穿着也不像是什么大户人家出来的,这样的人不抓抓谁呀!
在苏青青落单的时候,就被套了麻袋,拖上车带走了。
苏学武也从没出过远门,想着女儿素来机灵,他是死也没料到会出这样的事啊!
两边消息也不通,苏青青就这么被人带到了京城,因为长得有几分姿色,被人拉到楼子里卖了。
苏家并不知道现在苏青青的情况,苏二柱不敢告诉大儿子,只让老四帮忙找人去寻了,也不知找不找得到。
王氏因为孙女提供了点子,每天除了给两个考生做饭之外,就是研究着面条,简易菜包的做法。
别说,这油炸的面条五六天都不会坏,只是变得稍微软了而已,再加上干饼这些天怎么也过得了。这菜包也不仅做一种菜的,反而是各种蔬菜都有,把菜都烘的的干干的,仔细研成粉,还有牛肉味、羊肉味、猪肉味、鸡肉味,各种口味,足够一个人吃两三天不重样的。
八月的晚上,天已经开始冷了,王氏便专门做了一包辣椒末,晚上喝一碗热汤,可以驱走寒意。
晚上要是有蚊虫什么的,苏满满做的驱虫的药丸也能派上用场,力求两个考生在考场上吃住的舒心,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八月十八就是考试,苏二柱担心儿孙二人,拉着老三老四一块去了省城,亲自把二人送进了考场。
第一天,一场考试下来,一帮学子们都饥肠辘辘,拿出自家备的干饼,就着白水啃了起来。
忽然,一阵奇异的香味儿传来,一帮学子的肚子更饿了,对着干饼有些食不下咽起来。
有的就在心里头暗骂,不知道哪个缺德带冒烟儿的,生个孩子没***自家吃干饼,人家吃香的喝辣的。味道这么香,可真是。。。。。。馋死了。
苏正礼和苏仲文用大碗泡了面条,撒了调料粉,那味道简直瞬间香飘十里,两个吸溜吸溜吃的喷香。
王氏面条做得十分劲道,面条泡开之后没有断掉,反而很有弹性,调料的味道更是恰到好处,让人能把舌头吞下去。
这便是自古以来方便面的魅力了。
两个人吃饱喝足,又低头答起题来,下笔如有神助,刷刷刷。
对旁人而言,简直是一场折磨,尤其是两人相邻的号舍,简直怕死了吃饭的时候,太能扰乱精神了。
更可怕的是你们倒是捡一样吃啊,这顿牛肉味下顿又变成了羊肉味,惹得人口水都要掉下来了,怎么有精神考试?
难不成这是新出来的作弊神器?别人考不好了,自然是显出他们了,有人恶意猜测道。
一众学子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难熬的考试,幸亏最后一天可以提前交卷子,不然父子俩得让人生吃了。
两人脚步虚浮的走了出来,苏家几个人当即把人拉上了马车,直接奔出租的屋子去了。
家里人也没多问,两个人倒头就睡,睡了个天昏地暗。
等二人第二天悠悠转醒,苏二柱还是忍不住问道:“考得怎么样啊?”
父子两个相视一笑:“还可以!”
“好好,尽力了就行了。快起来吧,睡了一天一宿了,你娘给你们烧了鱼炖了鸡,快起来吃。”(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 名扬天下王婆面
科举是关乎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大事,自两个考生考完了之后,苏远山也派了人到省城等着,就为了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终于到了放榜的时候。
高高的公布栏上有人在旁边唱榜,贴一张唱一张。
把苏二柱给急的:“怎么还没有你们两个的名字啊?别是没考上吧!”
苏仲文安慰道:“爷爷,别急,这是从后面排名往前面念的。”
“噢,这样啊,那最后念你们才好呢,我等着。”
“第三名祁县苏正礼。。。。。。头名祁县苏仲文。”
“大哥,仲文这是得了第一吧!哎呀,大哥,你这是第三吧?我的天啊!”苏仁义要被这种惊喜砸晕了。
苏二柱更是老泪纵横:“天佑我老苏家呀!”
苏承禄更是直接掀开篮子,撒起铜钱来,引得众人轰动无比。
苏氏族人骑快马回去报信儿去了,比衙门的人走的还快呢!
消息一到,举村沸腾,一个第一,一个第三,多少年没有这样的盛况了,苏远山当即让人放了一万响的炮竹。
衙门的人来报喜的时候,苏满满正好在家,家里头一个主事的都没有,还是她自己掏的红封送走了衙役,总不能让叫里正爷爷掏钱吧!
匆匆收拾行李,苏家一行人就直奔家来了,苏远山早早的就带人出来迎接。村子里头一连摆了三天的流水席面,可见对这事情的重视。
尽管父子两个想低调一点,可也低调不起来呀,只能乐呵呵的生受了。
这热闹的气氛在村里头许多天都没有平息。
一天,一辆高头大马停在了苏家大门口,是来找苏正礼父子的。
书房内,苏正礼给客人斟了一杯茶水:“不知客人贵姓?”
“哦,苏举人肯定没听说过我,在下陶德,是一名商人,这次来是为了你们在考场里的吃食方子而来。”
苏正礼眼睛一转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还真是个有心人,竟然找到家里来了。
“这吃食是我母亲做的,我做不了主,不如叫她老人家过来商议一下。”
“可以可以。”陶德连连点头。
王氏听说是找自己买吃食方子的,就抱着一盆面和调料包走了进来,一同过来的还有苏二柱,毕竟这个家里头当家的还是老爷子呢!
稍作解释,陶德说明了来意。
“要买我的吃食方子,这有什么可买的?”王氏不明白了。
陶德解释道:“这您就有所不知了,大熙朝的学子千千万万,都吃着干饼呢,若是都吃您做的吃食呢?一定会有人愿意买的,又能耐饥口味又好,谁会不买呢?”
“都吃我做的吃食?”王氏被这个伟大的构想弄懵了,自己也有名扬天下的一天??
苏正礼自然看出母亲是愿意的,他也想卖,倒不是为了钱,而是考完之后,他就听见有人议论他们父子俩的吃食了。树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个万年不变的大真理。
在省城倒还好,要是去了京城,还出这样的风头,恐怕就不是那么好平息了。
可若是所有人都吃了,他们自然也不显眼了,这件事与他们也是有利的。
“不知您想出个什么价呢?”苏二柱人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家老婆子,这是愿意了,要是不愿意早跳起来撵人了。
“一千两。。。。。。如何?”陶德试探问道。
“五千两银子加两个条件。”苏正礼知道其实五千两可能连个边也摸不着,可他又不是为了钱,到也不在乎那个了。
“听我儿子的。”王氏回过神来,也点头了。
“不知是什么条件?”若是条件太苛刻,陶德是不会答应的。
“第一,这面以后要用我母亲的名字。第二,要把其中故事的名号打出来。”
自古都以孝道为五伦之先,母慈子孝到哪里都是佳话,苏正礼想着不管是自己,还是家里头以后这些要考科举的小辈,一个好名声,都是极其重要的,不知可以挡住多少刀枪箭雨。如今有机会不用,那不成傻瓜了吗?
陶德没想到这两个条件这么简单:“不知您母亲的名讳是?”
“家母姓王,这吃食不如就叫王婆面,你看如何?”
“甚好,甚好,不愧是读书人,这两个条件于我们也是有利的。我同意了,咱们这就一手交钱一手交秘方,写下契书如何?”
“好的。”
苏二柱和王氏听得晕乎乎的,这么不大会儿的功夫,就五千两银子到手了?王氏还要更激动一些,自己以后就要名扬天下啦!
王婆面以最快的速度蔓延了出去,没听过王婆面的你都不好意思说你读过书。
就有人议论了:“听说了吗?这碗面还有个典故呢!”
有人就问了:“不知是什么典故啊?”
“是这么个典故,父子两个都要科考,老母忧心儿孙的吃食,于是不眠不休日夜研究,终于母爱感动天地,让她研究出一种多天不腐,鲜美异常的面来。
这儿孙感念老人辛苦,孙子一举夺魁,儿子也得了第三名,爷俩同时榜上有名,这王婆面可是名副其实的解元面啊!”
“哦?还有这样的事儿?我这就给我儿子买面去,若是真有那么好吃,科考的时候也一定要带着,他一定也能考个好名次。”
“那是当然。”
苏满满没注意呢,这王婆面就传到书院里来了,蓝月亮吃的时候她还愣了一下,谁把方便面盗版出来了,又是个穿越者穿过来了吗?
家里把卖方子的事藏得严实,她根本就没往上面想,更不知道,是她把“方便面”传出去的。
“这王婆面也太好吃了,我怎么吃也吃不够,听说这个王婆家里人吃了这个面,儿子考第三,孙子更是考第一呢!”蓝月亮吸溜着面条说道,这家伙恢复力惊人,才多少日子就活蹦乱跳了。
“第三?第一?我爹和我哥就考了这个名次呀!”
“咳咳”蓝月亮呛着了,“那你奶奶姓什么呀?”
“姓王啊!”
“咳咳咳,真是你家啊,咳咳咳。”蓝月亮咳得更厉害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七章 私相授受
苏满满急忙上前去帮蓝月亮拍背:“你激动个什么劲儿,这不是没确定吗?”
“还不确定?天底下有几个父子同时考中,母亲还姓王的,你给我找一个出来看看?”
“是哦,还真是。。。。。。”苏满满再一想,方便面不是由自己口中传出去的嘛,难道罪魁祸首还真的可能是自己?
家里头捂的够严实的,自己面都吃上了,还不知道详细呢!回去一定要问清楚。
结果回家一问,李氏理所当然的答道:“这有什么可说的,那都是多少天前的事儿了。”
言外之意就是跟你个小屁孩说不着!
苏满满撇撇嘴,又跑去问王氏,奶奶平时最爱炫耀了,这回怎么也不吭声了?
谁知王氏还趁机教育起苏满满来了:“这肉要埋在饭底下吃,让人家知道了不是招贼吗?藏还来不及呢!你个傻丫头,还有的学呢!”
苏满满转眼从老太太口中的学习好第一人,变成傻丫头了。
才在家里头待了一天,苏满满就有些受不了了,一天三顿顿顿王婆面,再好吃也禁不住这么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