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5 2
里面当然要包含美这一个要素。他趁便提到了孟斯 ① 和文克 尔曼 ② 两人关于“理想”(ldeal)的定义,并且说他对于这个 美的原则既不否定,也不完全接受,但是他毫不迟疑地赞成 一位有教养的艺术大师(歌德)的看法,因为它是很明确的, 而且好象能更精确地解决问题。歌德说,“古人的最高原则是
·意·蕴,而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
③ 如果我们细 看一下这句话的意义,就会看到这里也有两方面,即内容或 题材和表现的方式。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 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 一个因素—— 即外在的因素—— 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 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 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那外在 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到这意蕴。因为一种可以指引到某一意 蕴的现象并不只是代表它自己,不只是代表那外在形状,而 是代表另一种东西,就象符号那样,或则说得更清楚一点,就 象寓言那样,其中所含的教训就是意蕴。文字也是如此,每 个字都指引到一种意蕴,并不因它自身而有价值。同理,人 的眼睛、面孔、皮肉乃至于整个形状都显现出灵魂和心胸,这 里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
孟斯 (Mengs,1728—1779),德国名画家。 文克尔曼 (Winckelmann,1717—1768),德国研究希腊艺术的学者,他 的 《古代艺术史》对德国文艺思想的影响很大。
③ “意蕴”原文是 das Bedeutende,意思是“有所指”或“含有用意”的
东西,近于汉语 “言之有物”的“物”,因译“意蕴”。黑格尔在本书中 通常把它叫做 “内容”(Gehalt)。
① ②
……………………………………………………………………………………………………………………………
6 2
全 书 序 论
品应该具有意蕴,也是如此,它不只是用了某种线条,曲线, 面,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文字乃至于其它媒介,就 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 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所以这种要求艺术作品要有·意·蕴的看法是和希尔特的·特 ·性原则没有多大分别的。
按照这种理解,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 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 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 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从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 ① 。
在这里我们对这一点暂且不能再加详论。 c)上述那些建立理论和制定实践规则的方式在目前德国 已被人断然抛弃了—— 这主要地由于有一种真正有生命的诗 歌兴起来了—— 人们把天才的权利、天才的作品以及天才作 品的效果捧出来,反对那些规则的专横和理论的空泛。由于 这个本身真正具有心灵性的艺术,以及人们对这种艺术的同 情和钻研,就产生了一种敏感和自由,使人们能够认识而且 欣赏近代、中世纪乃至于古代外族人民 (例如印度人)的久 已存在的伟大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由于时代久远或是国度辽 远,对于我们固然总是有些生疏奇异,但是它们使全人类都
① 在这节里,黑格尔用希尔特的特性说和歌德的意蕴说来印证他自己的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理念就是内容;感性显现就是直接呈现于感 觉的外在形状,就是表现的方式。这两方面—— 理性的和感性的—— 统 一,才能见出美。
……………………………………………………………………………………………………………………………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7 2
感到兴趣的内容却超越了而且掩盖了这生疏奇异的一面,只 有固执理论成见的人才会诬蔑它们是野蛮低劣趣味的产品。 这些作品都是超出过去理论抽象化所根据的那些作品的范围 和方式的,对于这些作品的承认首先就造成对于一种特别类 型的艺术—— 即浪漫艺术—— 的承认,因此就有必要把美的 概念和本质了解得比上述那些理论所了解的更深刻些。与此 相联系的还有一个因素:概念作用本身,思考的心灵,在哲 学里也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就直接使它能更深刻地理解 艺术的本质 ① 。
由于一般历史演变中的这些因素,上述那些对于艺术的 思想,那种理论方式所得到的原则以及那些原则的实施都已 变成陈腐了。只有艺术历史方面的·学·问还保留它原有的价值, 特别是由于上述心灵接受力的进步在各个方向都扩大了这门 学问的视野。它的任务在于对个别艺术作品作审美的评价,以 及认识从外面对这些艺术作品发生作用的历史环境。这种评 价,如果是用全副心灵和感觉作出来的,如果又有历史的知 识可为佐证,就是彻底了解艺术作品个性的唯一途径,例如 歌德关于艺术和艺术作品所写下的许多见解。这种研究方式 的目的并不在真正建立理论,尽管它也往往涉及抽象原则和 范畴,不自觉地落到建立理论的窠臼里。不过我们如果不停 留在这种窠臼里而把眼光专放在具体作品上面,我们至少可 以对艺术哲学提供一些眼睛可以见到的证据,至于其中个别 事例的历史细节却不是哲学所应研究的。
① 这段说明艺术理论的转变是由于浪漫主义文艺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
……………………………………………………………………………………………………………………………
8 2
全 书 序 论
以上所说的就是艺术研究的第一个方式。它是从现存的 个别作品出发的。
2.理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另一种研究方式和上述方式基本不同而且相对立,这就 是完全运用理论思考的方式,它要认识美本身,深入理解美 的理念。
大家都知道,柏拉图是第一个对哲学研究提出更深刻的 要求的人,他要求哲学对于对象 (事物)应该认识的不是它 们的特殊性而是它们的普遍性,它们的类性,它们的自在自 为的本体。他认为真实的东西并不是个别的善的行为,个别 的真实见解,个别的美的人物或美的艺术作品,而是·善·本·身, ·美·本·身,和·真·本·身。美既然应该从它的本质和概念去认识,唯 一的路径就是通过思考的概念作用,无论是·一·般·理·念的逻辑 的和形而上学的性质,还是·美·这·种·特·殊·的·理·念,都要通过这 种思考的概念作用才能进入思考者的意识。但是柏拉图的这 种从美的理念或美本身出发的研究方式很容易变成一种抽象 的形而上学,尽管他被认为理念研究的奠基人和引路人,他 的抽象的方法已不复能满足我们,就连在美这个逻辑理念究 竟是什么的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们对于美这个逻辑理念必须 更深刻地更具体地去了解,因为柏拉图式的理念是空洞无内 容的,已经不复能满足我们现代心灵的更丰富的哲学要求。不 错,我们在艺术哲学里也还是必须从美这个理念出发,但是
……………………………………………………………………………………………………………………………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9 2
我们却不应该固执柏拉图式理念的抽象性,因为那只是对美 进行哲学研究的开始阶段的方式 ① 。
3.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
要至少是初步地说明美的哲学概念的真正性质是什么, 我们就必须把美的哲学概念看成上述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即 形而上学的普遍性和现实事物的特殊定性的统一。只有这样, 我们才是按照它的真实性来理解它。因为从一方面看,美的 哲学概念与空洞的片面抽象的思考相反,它本身是丰产的,因 为按照它的概念,它须发展为一些定性的整体,而它的概念 本身及其在生发中所得到的定性,都含有一种必然性,它必 然要有它的特殊个体以及这些特殊个体的发展和互相转化。 从另一方面看,转化所成的这些特殊个体也包含着概念的普 遍性和本质,它们就作为这普遍性和本质所特有的特殊个体 而出现。上述两种研究方式都离开了这两方面,因此只有这 里所说的完整的概念才能导向实体性的必然的和统摄整体的
① 在黑格尔哲学里,“概念”(Begriff)指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但是片面
的,抽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本质与现象统一,成为具体的客观 存在之后,概念才变为“理念”(Idee),理念是主观理解的,也是客观存 在的。柏拉图的“理念”虽也是客观的,却仍是抽象的,它与现象对立。 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即概念与现象的统一。例如抽象的人之所 以为人的特性是概念,体现于感觉的人是感性现象,感性现象和概念统 一成为具体的人,才是人的 “理念”。
……………………………………………………………………………………………………………………………
0 3
全 书 序 论
原则 ①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在这些初步讨论之后,我们现在就可以进到本题,即艺 术美的哲学了。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所以我们 就必须从研究艺术美的·概·念开始。只有把这个概念阐明了之 后,我们才能把这门科学的各部分划分开来,因而把它的全 部计划定出。这种划分如果要避免非科学性的研究那样只从 表面进行,我们就应该从对象的概念本身找出这种划分的原 则。
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马上就碰到一个问题:我们从哪 里得到这种概念呢?如果我们从艺术美的概念本身开始,这 个概念马上就变成一个·前·提和纯然假定,可是纯然假定是哲 学方法所不容许的;按照哲学方法,必须证明这个概念是真 实的,这就是说,必须证明它是必然的。
对每门哲学进行孤立的研究,在序论中都必定遇到这个 困难,我们在这里只准备很简略地谈一谈。
就对象来说,每门科学一开始就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
① 经验派美学从经验出发,着重个别感性现象而忽视普遍概念;理性派美
学从逻辑或概念分析出发,着重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现象。黑格尔 认为真正的美学须把这两种片面的研究方式统一起来,因为按照他对于 理念的看法,普遍概念必然体现于个别感性现象,个别感性现象也必包 含普遍概念。这就是“理在事中”而“事亦在理中”的看法,也就是理 性与感性统一的看法。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1 3
这个对象·是·存·在·的;其次,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在普通的科学里这并不发生多大困难。 例如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里如果有人要求把太阳、星群、磁性 现象等等的存在加以证明,这就一望而知其为可笑的。在这 些研究感性事物的科学里,对象都是从对外在界的经验中取 来的,没有必要去证明这些对象的存在,只消把它们指出就 够了。不过即使在非哲学性的科学里,某些对象是否存在仍 是引起怀疑的,例如在心灵的科学即心理学里,人们很可以 怀疑心灵或精神是否·存·在,是否确有一种不同于物质而独立 自在的主观的东西。在神学里人们也可以怀疑·神是否·存·在。还 有一层,如果那些对象是主观性的,即只存在于心灵,而不 是作为外在界的感性事物而存在的,那么,我们知道,在心 灵中存在的只有心灵通过它的活动所产生的东西。因此就有 这样一个揣测:人们是否制造了他们心里这种观念或知觉?如 果是他们制造的,人们还可以有这样的疑问:他们是否使得 这种观念产生之后又消逝,是否至少把它贬低成为一种纯然
·主·观·的·观·念,其内容并非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
①?例如美就是
如此,人们就往往把美看作在观念里并不是自在自为地必然 的 ② ,而是一种纯然主观的快感,一种完全偶然的感觉。就连 我们对于外在界的直觉、观察和知觉,也往往是虚幻的,错 误的,对于内在界的观念更是如此,尽管它们是非常生动的,
鲍申葵英译本作:“没有自然的独立的存在。”意谓主观的观念不是客观 存在的东西。
①
② 鲍中葵英译本作:“在我们的观念里不是自然地独立地必然的。”
……………………………………………………………………………………………………………………………
2 3
全 书 序 论
能激发起我们无法抵抗的那样强烈的情欲。
一般内在界的观念和知觉的对象是否存在?这种对象是 否由主观意识创造的?主观意识把这种对象摆在自己面前省 视的方式是否符合对象的自在自为的实质?正是象上文已经 说过的,这种疑问和揣测引起了人们提出一个更高的科学要 求,这就是:纵然我们好象觉得一个对象是存在的,或是有 这么一个对象,我们还必须按照这个对象的必然性来把它加 以说明或证明。
这种证明如果真正是按照科学方法作出的,就会同时回 答另一个问题:对象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我们还不能详细剖 析这个道理,暂且指出以下几点。
如果要说明我们的对象 (即艺术美)的必然性,我们就 必须证明艺术或美是某些前提或先行条件的结果,这些先行 条件,如果按照它们的真实概念来推演,就会以科学的必然 性生发出美的艺术的概念。但是我们现在是从·艺·术、·艺·术·的 概念以及这概念的实在性出发,而不是从艺术概念按其本质 所必用为推演根据的先行条件出发,所以对于我们,艺术作 为一种特殊科学对象,须先有所假定,这个假定却不在我们 的研究范围之内,而是另一种科学的内容,属于另一个哲学 部门的。因此,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阙·疑·待·查·式
① 地采 用艺术的概念。一切个别部门的哲学如果孤立地研究,都不 免有这种情形。只有全体哲学才是对宇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的知识,这整体是从它自己的概念中自生发出来的,并且由
① Lemmatisch,采用一个字,暂不问其本义,待将来查考。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3 3
于它的自对自的必然性,又还原到它自己而成为一个整体,这 样就把自己和自己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真实世界
①。在这种科
学必然性的花冠上面,每一个别部分都一方面是一个回到自 己的圆圈,另一方面也和其它部分有必然联系—— 这种必然 联系是一种向后的联系,从这向后的联系里它自己生发出来; 也是一种向前的联系,从这向前的联系,它自己推动自己 ② , 因为它很丰富多产地从它本身又产生出其它东西,这样就让 科学认识一直进展下去。因此,我们现在的目的不在证明我 们所用为出发点的美的概念,这就是说,不在说明这概念所 自生的娘胎,不是从它的假定,它的先行条件,按照它的必 然性把它推演出来。这种工作属于综合哲学及其各个部门的 百科大全式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美和艺术的概念是由哲 学系统供给我们的一个假定。我们现在既然不能讨论这个哲 学系统以及它和艺术的关系,我们就还不能以科学方式来认 识美的概念,我们所掌握的只是这个概念的一些因素和一些 方面,象现在和过去一般人对于美和艺术的观念所了解的。从
全体哲学把整个宇宙按照概念自生发的原则,把它的各部分各阶段说清 楚,然后再就所生发的各部分各阶段,按照必然的内在联系贯串起来,还 原到整个宇宙。按照黑格尔的哲学,这种生发和还原的辩证过程不仅在 人的思考里而且在现实界进行着,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自对自的必然 性”即宇宙整体中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自己和自己结合在一起”即一个 整体中各对立面的统一,例如概念与现象的统一。这个看法肯定了思维 与存在的统一。
② 作者把宇宙整体的内在必然性的关系网比成一个花冠,其中每一部分既
独立自足,又与其它部分密切联系。向后的联系是来因,向前的联系是 去向。简单地说,科学的必然性前有所继承,后有所生发。
①
……………………………………………………………………………………………………………………………
4 3
全 书 序 论
这里出发,我们以后再对这些观念作较深刻的研究。这样做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好处:首先可以对我们的对象得到一 种普泛的观念,其次借简短的批判,初步地认识到我们在下 文所要研究的一些较高的原则。这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