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慈所在,是摘星主楼一楼小厅,后面楼梯接到上面。当然,那不是谁都能让去的,只要上去,他那十八天修行时间,就要开始计时了。他环目打量周边环境,但没来得及细看,楼梯上却有声音传来:
“……‘气海翻波死如箭’,道尽此法险恶,却也是穷尽玄奥之机。不能如此,终不能将之推向圆满境界。”
第三百七十九章 知名
余慈听到这是何清的声音,不知她在和谁说话。正奇怪的时候,何清已经现出身影,大概是正往下走,余慈看到了她,她自然也发现了余慈。
两边都是微愕,其实余慈进来摘星主楼如此顺畅,全靠了护楼法圣那边回护,否则一层层封禁、关卡过来,早百里开外,便要被楼上的人发现了,如今倒打了个冷不防。
何清反应过来,居高临下道:“要用摘星主楼吗?”
“呃,不是……”余慈还真没有明确的分配那十八天的计划,不过他这次上来,确实想着求教何清来着。
何清眼神犀利,对他心思也能猜个七七八八,但现在不是指教的时候,想了一想,她道:
“祖师在此,你来见过。”
“祖师?”
此时在离尘宗,若说祖师,大部分语境之下,单指一位,就是宗门唯一的大劫法修士,方回方祖师。
余慈知道楼上还有一人,却不想竟是此位,一时间便觉得头皮发紧。何清不管他怎么想,闪身让出个身位,便有一人踱步下来。十几个阶梯能走几步?没等余慈想出个章程,那位已经走下楼层。
出于礼貌,余慈垂下脸,却觉得头皮发热,似乎是那位拿眼看他。而接下来的言语,让他心头重重一跳:
“是谁的弟子,当师傅的如此糊涂?已在临界点上,为何不传授结丹之术?”
余慈顾不得别的,猛地抬起头来。刚走下楼梯的那位,身量中等,黑袍束发,上上下下也只称得上是干净而已,别的并没有什么特别醒目之处。不过面目严肃,因长年嘴唇下抿,在颊侧生就两道深痕,感觉中与何清一样,显得难以亲近。
看得久了,余慈又觉得眼睛微痛。像方祖师这等强者,身外辐射灵光,屏蔽他人感知,也有伤人于无形的能耐。要说余慈以前见过的大神通之士也有几位,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见识到他们真正的实力,只有眼前的方祖师,乃是真身在此,即使收敛了威煞,也给他极大的压力。
此时何清对祖师轻声道:“这就是余慈了。”
怪不得!
方祖师目光如电,在他身上一扫,没有说话,但神态分明就是如此。那两位都表示出这么一个态度了,余慈也没什么可说的,趋前几步,恭恭敬敬地施礼下去:
“外室弟子余慈,见过祖师。”
上面沉默片刻,终有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响起:“你的根基打得古怪,玄元根本气法,还有种子金符,是要往符法上靠……”
“祖师法眼如炬。”这句话余慈说得是真心诚意。
以他的修为,确实很难在方祖师面前隐瞒什么,不过心内虚空中,太玄封禁天下无双,没有近距离接触的话,很难探出究竟,方祖师也未在上面着眼。
“我听何清说起过你,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你还在通神上阶,再往前推,进入通神境界,也不过一两年时间,如今却以种子金符定鼎枢机,勉强也算得还丹修为。修行之速,在宗门也是罕有。”
听方祖师对他进度如数家珍,余慈只觉得莫名其妙,堂堂宗门老祖,高高在上,何必关心一个外室弟子的修为?
惊讶之余,他的回复还算得体:“弟子有幸,得以在宗门修行,又有于观主、解师叔、何仙长等许多长辈照拂……”
方祖师显然不关心这个,也不会长时间和一个小辈交谈,平淡应道:“能让这么些人帮你,是你的机缘;走到这一步,是你的本事,为人无需太谦,更要勇猛精进。”
说着,他不再停步,负手出门,何清倒是在他身边低语一声,留了下来。
余慈直起身,已经看不到方祖师的身影,只觉得这位宗门首席强者果然和他面相一样,不好接触,也因此他更为奇怪,什么时候,他这个小小的外室弟子,有了“简在帝心”的资格?
此时何清转过脸来,道:“去楼上吧。”
余慈也不知这算是命令还是邀请,应了一声,跟着何清上楼。一踏上楼梯他就发觉不对劲,这上面似乎有一些虚空变化的痕迹,在剑仙秘境中他是多次接触,似乎有缩天地为一指的功效。
他踏上几步阶梯,实际上已经攀升相当一段距离,到得上层,却是一处八面来风的开阔所在,只以朱栏围拢,再无别的装饰,视野为之一阔。
何清引他到朱栏前:“这里是楼中最适宜修行之地,更上面一层是聚星台,那里是符阵接引诸天星力之所,你修为不足,暂时不去为宜。”
余慈从朱栏这边远眺,看到的就是万里云气,波涌飞动,往下便是擎天山柱,放出的灵光矫然如龙。
摘星主楼并无地基,只以白玉为底座,离地高远,看起来是被浓郁的灵光托举入空。楼体四方四角,飞檐斗拱分列整齐,又从四角各分出一条粗重的长链,接入地面,随罡风抖动,哗哗作响。
再向下看,有一条狭窄山道阶梯很是显然。它从山柱顶端、摘星主楼底座盘旋而下,直没入深层云雾之中。本来这也没什么,可是仔细想想擎天山柱的高度,便让人觉得这路径当真是无稽得很。
但事实上,这山径阶梯还有一个名目,叫做“问心路”。具体的情况余慈也不清楚,只知是一处祭礼仪式所在,要求修士从山下启步,遵照一定的速度,逐级登阶,历时数日,直至摘星主楼,方算完成。如今也有人做,大都是磨砺心志之用,但也是近距离接触摘星楼神妙,以提升修为的招数,有段时间做得滥了,宗门不得不对参与者的资历加以限制,现在山道上就冷清得很。
正四面观察,何清的声音响在耳边:“摘星主楼用在参悟闭关上,有些浪费了。它最大的用处,是增加破关的胜算,当你脉络清晰、智珠在握的时候,到这里来,引动楼中灵气,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余慈醒觉过来,忙谢过指点,
何清微微一笑,又道:“不过今天既然来了,也没必要再下去。你的情况,刚刚方祖师也号过脉了,既知前因,便可求果,你知道该怎么做?”
经由方祖师那几句评点,余慈也是放下一桩心事,心中明透,当即便回应道:“弟子应去学一门丹诀。”
他已经凝成了种子金符,这确实算是定鼎枢机,打下了还丹境界的基础,说说他是个还丹修士,并无不妥。然而非要较真儿,说他没有结丹,却也不错。
结丹是个大工程,“定鼎枢机”确实是还丹初阶的表征,但也只是最基础的气机感应要求。在它后面,还要有一系列严谨合规的技术手段,就像是离尘宗《太清金液还丹诀》、《紫府九光流珠丹诀》等,都是在“定鼎枢机”的基础上“搭屋建房”,必须严格遵循法度,否则“房子”搭起来了,踹上一脚,也要倒掉。
在这个意义上讲,丹诀是必需的。
何清看他一眼,轻声道:“你确实要一门丹诀,不过别忘了,你是实证部的。”
实证部?
余慈不是笨人,脑子一转,便是醒悟:“是了,我是实证部的。”
实证部向来要求弟子以善功换取长生术,任你需求如何迫切,没有善功,也一切休提。本来以余慈在剑园的作为和贡献,换算成善功,换一类丹诀完全没有问题。可他不是在摘星楼么?长达一年的修行时间,包括十八天的摘星主楼修行资格,却也是一个消耗的大头。仔细算算,这样的待遇,说不定还有宗门附加的福利在。
他拿出善功牌子,果然,上面显示的是一个少得可怜的数目。
余慈眨眨眼,忽地对何清躬身道:“请仙长指点。”
何清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主意的。她也没有故作姿态的习惯,略一点头,便道:“我传授给你的归虚参合法与大梦阴阳法,近日可有习练?”
余慈呃了一声,有些尴尬。实话实说,因为全身心都放在祭炼之上,他已经快把这个法门给忘掉了,不过回头一想,他又觉得不对。
当初梦微给他的信笺,上面论述正反、阴阳、动静之道时,给出的定义是“道门最原初、最朴素的法度”,这也是他心内虚空结构的理论根基之一,所以应该说“阴阳之道早已经印入心内虚空深处,无分彼此”才对。
道理确是这样,余慈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小心翼翼地用这理论回应了。
何清就看他一眼,倒是没有生气:“你能明白此项,省了我许多口舌。不错,天下道门论及阴阳,总是着眼在其原初、简单、根本的特质上,这并非陈词滥调,而是确凿的天地之理。
“正因为其‘原初’之根本特质,世间万物,无不可用阴阳论述之、描绘之、乃至推演之。你已经有了基础,今日我便传你‘阴阳化生’之术,在自身根基上,可推演前路成败,使修行之术从无到有、渐次完备。
“当然,以你的能耐,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无有生有’,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法门,但以之为印证,仍可省去不少力气。”
余慈一喜,就要躬身道谢,却听何清道:
“慢来,这一门法诀不是白给你的,我们要商议一个条件。”
第三百八十章 协议
谈条件好啊。
这话余慈当然没有说出来。
毕竟何清不是于舟老道,余慈到现在也捉摸不清她的心思,她能把事情掰开了、讲明了,加一层协议,生分是生分了,却也让人安心。所以,余慈非常爽快地道:
“请何仙长明示。”
何清目注他的面庞,也不讲虚文,直接道:“我需要你送我一份天龙真形之气。”
“咦?”
何清伸手一招,栏外苍茫云气之中,一条长长的黑影蜿蜒飞来,长有四五丈,粗若杯口,长尾一次甩击,就能在云气中辟出一条痕迹,正是何清豢养的鱼龙山孤。
许多时日不见,余慈见这个大家伙身上鳞片光泽更亮,灵气充沛,头上两根短角竟是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且多分了一叉,显然品相又有提升。
偏偏此时何清道:“我近日破关在即,三大限齐齐攻来,为此需要稳固道基。你应该知道,我以鱼龙为成道真意,更以之寄托元神,是道基中很重要的一环。然而时至今日,我那‘山孤’仍是在‘生髓顶角’阶段,迟迟不能‘化龙点睛’,成了道基中较薄弱之处……”
“所以何仙长想用我这边的天龙真形之气,加以补益催生?”
何仙颔首承认。
余慈眉头就是一皱。天龙真形之气的宝贵不用说了,原来甚至代入他的心象,早早融入他心内虚空中,如今也是镇压心魔、稳固根基的重要环节。若是失掉了这个,真不好想象后果如何。
这笔买卖,可是难做得很。
见他表情,何清微微一笑:“我可不是让你将天龙真形之气尽都拿来,也不是生生在上面剜去一块儿,那种手段,不是助我,而是害我。若你同意,我自有万全之策。”
对何清的信用,余慈倒是能够相信,他对自己也有一定的信心。毕竟在归来庄里,他曾经融入昊典院前那太古天龙的留影中,汲取了极至精纯的天龙真意,心内虚空中,天龙真形之气愈发壮大,至今都没有完全融合,分出去一些,也未必能伤到根本。
而且看着山孤这个大块头,余慈倒是想起了“小家伙”,那个小东西自从在沉剑窟被撇下之后,已经再无联系,如今剑园崩溃,也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怕是日后就要失散了。
或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他倒对山孤越发地顺眼起来,他还记得当初在天裂谷,这个大家伙实在帮了他不少忙,后来易换“玄真凝虚丹”,更由何清取其血髓,才得以成功。思及以往种种,余慈实在没理由拒绝。
走神只是一瞬间的事,余慈很快定住心神,点头道:“能助何仙长成道,弟子自然是愿意的……”
说着,他伸手去碰山孤的分叉短角,记得这家伙是很喜欢类似的动作的。可是这回山孤长躯明显一僵,随后就低下头,有些恐惧瑟缩之意。
呃,难道是天龙真意的问题?
看到这一幕,何清笑容又起,轻轻淡淡的,便像是穿入楼层的风,捉摸无定。她慢慢坐在席上,又对余慈道:
“坐下吧,我们先说‘阴阳化生’之术。”
余慈依言坐下,当然是全神贯注,可何清再没有长篇大论的意思:“万物生于阴阳,阴阳演化万物。这些理论说来空泛,不如做一回来得实在,还记得大梦阴阳么?”
音落,一道清光自何清顶门冲起,那是她将臻圆满的阳神,以其修为,一旦出窍,便带动十里天地,这片九天罡风层为之一静,随后激烈的元气波动便被还原,刹那间分判阴阳,简化到了结构的极致。
在何清的带动之下,余慈脑中原本模糊的法诀一下子清晰起来,且不由自主,将阴神出窍,化为一片光影,扑入这阴阳分明的天地间。
何清的意念清晰而悠远:“以道心为盘,筮以阴阳,演化万物之理。只需把握阴阳之根本,明白生化之妙术,易算感应,不外如是。”
随着意念透入,余慈神智便有些恍惚,这是他的阴神在大环境下,要被阴阳之气同化的先兆。还好他早有准备,定住心神,凭借对阴阳之气的感应,仔细观摩何清的演示。
正如当初解良传授给他玄元根本气法那样,如此妙术,求的是一个“心法”,心中不悟,千言万语也没有用处。
何清也没指望他立刻弄个通透,她极有耐心地重复演示,用的是极简单的例子,内里阴阳之气演化,条条清晰明白,余慈初时还是稀里糊涂,但看到何清示范性地将种种元素列入,以阴阳之理解析,重新排列,加以运化的全过程,慢慢地便有些领悟,可其中的道理却是难以形之于口。
这也足够了。
余慈渐渐明白,“阴阳化生”之术,是一种推理、预演,或者说是“想象”占据主流的法门。在其运化过程中,由于省略了“身体力行”的阶段,推演的结果就有犯错的资格,错上十遍百遍也不要紧,依然比拿身体尝试,来得省时且安全。
双方阴阳之气接触运化的时候,可说是心意相通。他这边领悟,何清就第一时间收到,但她并没有收去神通,而是维持阴阳化生的状态,似乎在等着什么。
余慈福至心灵,暗叫一声“多谢”,定了定神,按照刚刚才学会的法门,半生不熟地将几个元素“放置”其中。这里面包含着他修行至今,一些最根本的东西,包括心内虚空、生死符、天龙真形之气、种子真符等等。
他正是用这些东西,反映他如今的状态,并要从中找出一条路来。
阴阳之气盘转化生,属于那些元素的气机拆解、揉合,做出种种反应。这一过程消耗大量元气,也就是何清帮忙,否则以余慈的修为,早在第一时间,就要被抽成人干。
但要承认,“阴阳化生”的效果真不错。
也是余慈积累深厚的缘故,阴阳之气推演只错谬两次,就有了结果。余慈能够感觉到那强烈的呼应气机,几乎要把他的阴神给吸过去。
他定定神,全力感应,然后发现,那是一颗圆珠。
圆珠上面镂刻着细密花纹,中有灵光流转,无休无止。仔细去看,那些花纹其实是一块块的符纹分形结构,交错盘绕,让人眼花缭乱,但颇有些熟悉的味道。
意念透过圆珠表层,其核心就是一个见惯了的东西。
这回余慈一下子辨认出来:生死符!
圆珠中心确是生死符无疑,其形态翻转如轮,生死互见,是余慈独有之物。经此刺激,余慈灵光又闪,看这轨迹走向,撇去枝节,观其窍眼,外围的那些符纹分形突然变得清楚明白:
九曜龙渊剑符?无生劫星宿破魂神光?太乙星枢分身?上洞真霄辰光感应神雷符……
这不正是“诸天飞星”三十六符?
只不过眼前这些符箓,彼此扭合,难分彼此,且灵光盘结内聚,竟似一个个都到了种子真符的程度,以之包围着“生死符”,气机互通,如若一体,其玄奥莫测处,只观影像,也让人咋舌。
“这就是最适合我的结丹之法?”
余慈心神震荡,险些维持不住阴阳化生的状态。当下再不顾其他,倾注心念,将这幕情形刻印到神魂深处,确认记忆完毕,且再无谬误,心中一松,才发觉心神损耗严重,真的控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