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加运作,我有把握让巴基斯坦出头。”
上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行,你看着办吧。”
“由我们出面?”
“当然,只能由你们出面。”
“明白,我马上安排。”
上将没多废话,李长江也没多罗嗦。
其实,李长江很清楚,上将为什么让军情军负责。
由情报机构出面,哪怕搞砸了,也有转圜的余地,而由政府出面,搞砸了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几个小时后,李长江给“龙四”安排了任务。
当然,不是什么大麻烦。
几名技术人员而已,由军情局提供新的身份,再去几个国家转上一圈,到英国的时候就不会受到怀疑。
收到“龙四”发来的消息,王栋立即找到瑟琳娜,让瑟琳娜去跟bae系统公司摊牌。
很直接,也很干脆。
d&f公司已经在埋头弹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有望在近期进行试生产,而且理论性能超过了textron公司的埋头弹。
更重要的是,d&f公司有信心开发出小口径步枪弹的生产工艺。
既然是摊牌,自然要开出价码。
d&f公司不是找bae系统公司合作,而是转让专利许可证,即用三种埋头弹的生产专利交换fn公司的股份。
理由也很简单,d&f公司将通过收购fn公司,成为一流枪械生产商。
虽然瑟琳娜认为太过直接,等于暴露了自己的根本意图,但是王栋觉得,直接一点反而更好。
关键就是,d&f公司要想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流军火企业,收购是唯一的办法。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收购价值,以及在近期存在被收购可能的,只有fn公司。
至于跟bae系统公司摊牌的结果,王栋反到不是很关心。
两天时间,足够让王栋搞清楚“龙四”提醒他关注南亚局势的原因了。
南亚确实不太平,而且这次被印度惹上的不是巴基斯坦,而是华夏。
只是,这与印度采购枪械有什么关系?
难道说,有可能爆发冲突?
如果是,那还真有关系。
很简单,就算爆发冲突,也肯定是小规模冲突,使用的主要武器不是战斗机、火炮与导弹,而是步兵手上的枪械。
要是在冲突中吃了亏,印度陆军肯定会考虑更换制式枪械。
其实,早在数年前,印度陆军就发出了新式枪械的招标书,胃口还很大,要采购五十万支步枪。
原因很简单,在卡吉尔山口,印度步兵被巴基斯坦步兵打得抬不起头来。
因为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卡壳等鼓掌,印度士兵根本不相信配发的步枪,更别说拿着步枪去战斗。
当时,最有希望赢得印度陆军合同的就是fn公司的scar步枪。
在竞标企业提交的枪械当中,只有fn公司的scar完全达到印度陆军提出的要求,可以说无可挑剔。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闹腾了几年,最终因为价格,以及生产授权等问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完全满足印度陆军的需求。
至于采购新式步枪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显然,如果印度再次发起招标,fn公司肯定会全力以赴,而且很有可能答应跟印度国营兵工厂合资建厂。
关键就是,这是最后的机会。
拿下印度的订单,fn公司就能起死回生。
相反,如果错过印度的订单,fn公司必然破产倒闭。
那么,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228章 技术专家
伦敦,bae系统公司总部。
在秘书把咖啡送来的时候,王栋第三次拿起了放在报架上的《金融时报》,坐在对面的阿齐兹在玩手机。
王栋的公开身份,依然只是d&f军械公司总裁的私人保镖。
只不过,这次带上了阿齐兹,由他充当司机。
走廊对面的总裁办公室里面,d&f公司的技术专家已经做完产品介绍,现在由bae系统公司进行评估。
不是赵禹,是杰克…陈。
赵禹早已名声在外,别说来bae系统公司总部,即便在爱丁堡,他也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
当然,“杰克…陈”只是一个化名。
陈子豪,国内一流的化学家,主要从事猛炸药的研制工作,之前在军情局管理的军械研究中心工作。
与赵禹不同,陈子豪是货真价实的科研人员,很少抛头露面。
在浙江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陈子豪就去了位于西北的军械科研所,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从业八年来,他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科研上。
别说是出国,即便是回家探亲,也没有几次。
几个月前,在参与的科研项目通过军方验收之后,陈子豪才离开军械科研所,回到江西老家。
按照安排,在二元猛炸药正式投产之后,他以正高级工程师的身份去“新保”集团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名为指导“新保”集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其实是掌握核心技术,避免泄密。
虽然“新保”集团是中央直属国营企业,但是谁能保证十万名员工个个老实可靠?
要知道,二元猛炸药不但可以用来制作枪弹的发射药,还可以用做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
用在格斗导弹上,能大幅度提高导弹的飞行性能。
因为在军械科研所工作了八年,所以陈子豪需要一些时间调整状态,军情局也需要时间为他安排新身份。
只是,回家的几个月,陈子豪一点都不适应。
用赵禹的话来说,在秘密单位工作太久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即很难融入与适应现实社会。
在“龙四”找到他,说有一个新的秘密任务,他问都没问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陈子豪在“龙四”的安排下从十多个国家过境,在上周来到爱丁堡,以美籍新加坡人“杰克…陈”的身份加入d&f公司,随后就取代赵禹,成为d&f公司的cto,兼任首席技术专家。
至于赵禹,现在是分管生产的副总裁。
其实,陈子豪只是猛炸药方面的专家,在弹药领域没有多少发言权。
为此,“龙四”还派来了几名弹药方面的技术人员,其中一些已经到达爱丁堡,另外的也将在近期到达。
所幸,陈子豪带来了一些弹药方面的技术资料。
就像赵禹之前所说,在二元发射药研制成功,层叠喷涂装填工艺取得突破之后,华夏的军械企业就着手研制埋头弹,负责小口径弹药的就是“新保”集团,准确说是集团名下的科研所。
因为是全新领域,所以研制进度并不快。
在陈子豪出发前,“新保”集团的科研所只确定了基本方案,正在跟军方协商确定口径标准。
简单的说,还在工程试制阶段。
军方拿出了十多套方案,也就是十多种待选口径,只是小口径步枪弹就有三种,在完成对比测试之后才会做出选择。
为此,“新保”集团自行投资建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用于对比测试的枪弹。
产量不是很大,而且按测试安排进行生产。
至于测试工作,由军情局组织,安排在西北某秘密基地进行,保密级别非常高,没有走漏半点风声。
陈子豪带来的,就是三种测试枪弹的设计图纸。
分别是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8。5毫米通用枪弹与12毫米机枪弹,全都是采用二元发射药的埋头弹。
赵禹没有直接使用“新保”集团的设计图纸,而是做了一些必要改动。
按照陈子豪所说,局里提供的三份图纸,准确说是三种枪弹,其实是备胎,被军方选种的概率极低。
很简单,这三种枪弹都有缺陷。
拿小口径步枪弹来说,6毫米明显小了一点,即便采用二元发射药,除非在弹头的构型与用材上做文章,不然综合性能最多比现役的5。8毫米步枪弹提高50%,达不到军方提出的性能指标。
在弹头上做文章,代价更大。
要知道,华夏是大国,步枪的装备数量以百万支计算,步枪弹的消耗量更加惊人,因此对价格极为敏感。
用钨合金取代钢,提高弹头的加工精度,都会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从成本角度考虑,最好就是使用钢芯弹,现有的设备就能加工生产。
此外,另外两种埋头弹也有类似的问题。
赵禹所做的,其实就是参考陈子豪带来的设计图,绘制6。6毫米、8。8毫米与13毫米埋头弹的图纸。
当然,赵禹还手工制作了几件样品。
只是样品,有弹壳、弹头、卡拖与底火,没有装填发射药,主要用来展示三种埋头弹的内部结构。
不算精细,毕竟只是样品。
由陈子豪带来的,向bae系统公司总裁、以及技术专家介绍的,就是赵禹弄出来的图纸与样品。
至于发射药,陈子豪以“商业机密”为由,只提到关键性能指标,即爆燃速度。
显然,很片面。
发射药的性能指标有很多,包括火药力、爆热、火焰温度、比体积、比热容比、装填密度、压力指数等等。
陈子豪不是不知道,而是“商业机密”不能随便说。
因为没有成品,只有样品,所以三种埋头弹的性能指标,只有理论计算值,没有实测的数据。
对此,陈子豪给出了明确答复。
在完成设计后,d&f公司会生产一批埋头弹用来进行性能测试,而且保证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不会超过百分之十。
陈子豪没有吹牛,而是有事实依据。
这就是,“新保”集团试生产的埋头弹与理论性能的偏差不到百分之五,因此百分之十的上限已经很宽裕了。
三种埋头弹的性能,显然没得说。
第229章 四分五裂
按照王栋的意思,瑟琳娜明确提到,d&f公司希望获得由bae系统公司持有的fn公司的所有股份。
至于收购方式,可以拿埋头弹的技术专利交换,也可以用现金购买。
很直接,不过bae系统公司总裁,即劳伦斯爵士并没感到意外,至少在瑟琳娜提出来的时候没有丝毫惊讶的样子。
在瑟琳娜做完介绍之后,劳伦斯提出跟她单独协商。
瑟琳娜没有拒绝,跟随劳伦斯去了隔壁的房间。
虽然是第一次面对面的见到劳伦斯爵士,但是瑟琳娜知道,他就是“莎士比亚”,“军火托斯拉”三巨头之一,杀手组织幕后控制者,至少根据尼古拉斯获取的情报,只有劳伦斯有资格使用“莎士比亚”这个代号。
劳伦斯不但是爵士,bae系统公司总裁,还是身家巨亿的富豪。
在福布斯财富榜上,劳伦斯以180亿英镑名列前百。
其实,这还只是公开的财富。
按王栋的估计,劳伦斯掌握的资产不会低于1500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是见不得光的灰色资本。
别的不说,只是杀手组织控制的资产就有数百亿英镑。
要在一年多前,王栋肯定会亲自出手干掉劳伦斯。
只是现在,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迈阿密的那件事情之后,“军火托斯拉”已经名存实亡,准确说是分裂成了相互敌视的三个组织。
这里面,实力最弱的就是欧洲军火集团。
事实上,欧洲军火集团的内部矛盾最为严重。
美**火集团有犹太财团、美**方与联邦当局撑腰,就算有一些利益分歧,内部矛盾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俄罗斯军火集团遭到西方国家排挤,早就拧成一股绳。
相比,欧洲军火集团可以说是四分五裂。
这里面,关键就是在英国脱欧之后,以bae系统公司为首的英**火商遭到欧盟军火商敌视。
如果不是掌握着杀手组织,劳伦斯恐怕早就被取代了。
可以说,劳伦斯的日子很不好过。
在迈阿密事件之后,王栋率领的团队转型,不再指望打入“军火托斯拉”内部,罗清也没再以“冰雪凤凰”的身份出现,连丘尔金都不再接任务,因此劳伦斯根本无法就众多成员遇害的事情给出一个能让其他成员满意的答复,而调查幕后凶手的事情,在去年就已经不了了之了。
如此无能的表现,凭什么继续充当“莎士比亚”,凭什么继续把控杀手组织?
此外,英国已经脱欧,为什么还要执掌欧洲的军火产业?
虽然bae系统公司依然是欧洲头号军火企业,但是法德已经开始行动,准备把bae系统公司赶下神坛。
按照尼古拉斯获取的情报,giat集团正在与德国集团控股公司协商,为整合法德两**火企业做准备。
不出所料,几年之内,欧洲就会诞生一家超级军火企业。
到那时候,bae系统公司就会边缘化。
此外,欧洲大陆国家的军火商也在给劳伦斯制造麻烦。
这就是,在代号“阿瑞斯”的伯恩斯遇害之后,杀手组织就已瘫痪,始终没有选出新的领袖。
如果失去了对杀手组织的控制权,劳伦斯离扫地出门也就不远了。
那么,他会坐以待毙吗?
显然不会!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劳伦斯一直在努力重建杀手组织,笼络了很多sss级职业杀手,拖次提名候选人。
因为受到欧洲大陆军火商的反对与阻挠,所以劳伦斯或许会另起炉灶。
军火产业方面,在劳伦斯的领导下,bae系统公司加强在美国的投入,通过跟美**火企业合作来拓展与占领全球最大的军火市场,在各个领域阻击欧洲大陆的军火企业,抢夺欧洲大陆军火企业的传统市场。
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在“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改进项目中,英国陆军最初决定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替换l11线膛炮,还改装了一辆“挑战者2”进行测试,最后却以经费不足等理由放弃了该计划。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英国脱欧之前,受华夏的j…20正式服役、俄罗斯的t…50完成试飞的刺激,英法德意西等五国已就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达成框架协议,在脱欧之后,英国首先退出,等于摆了法德等欧盟国家一道。
很简单,没有bae系统公司参与,法德无法获得理想的航空发动机。
要知道,在全球范围内,能提供推重比超过10的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总共只有三家,即美国的通用电气、加拿大的普惠与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法国企业只能生产中等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也就是用在“阵风”战斗机上的m88,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没有生产军用航空发动机的能力。
m88算不上先进,在“阵风”上也只是勉强够用。
因为罗尔斯…罗伊斯由bae系统公司控股,所以在bae系统公司退出之后,法德无法在欧洲获得可用的发动机。
从ge,也就是通用电气购买?
显然,为了推销f…35战斗机,美国联邦当局未必会准许ge出口高性能军用发动机。
找pw?
普惠公司早已开始转型,主要生产大函道比的民用发动机,而且bae系统公司是pw的大股东。
显然,没有bae系统公司参与,法德军火企业就别想制造先进战斗机。
到时候,德国、意大利与西班牙肯定会采购更多的f…35a,而法国要么屈服,要么继续使用“阵风”。
因为参与了f…35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还是英国购买的f…35b的组装承包商,承担了很多子系统的生产工作,所以就算没有研制第五代战斗机,bae系统公司也能从f…35项目中赚到足够的利润。
至于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军火企业,能分到点残汤剩水就不错了。
当然,在美军的oicw项目也是如此。
英国脱欧之前,bae系统公司对oicw项目的热情度不是很高,当时只是因美国企业的邀请,加入了竞标团队。
更重要的是,oicw项目在启动的时候,采用的是现役标准口径弹药。
现在,涉及到北约集团第三代标准口径弹药,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只是oicw项目,bae系统公司未必看得起眼,毕竟美军的订单带来的利润不会多到哪里去。
把整个北约集团算上,而且会对今后几十年的军械市场产生影响,那就不得了。
从劳伦斯的角度出发,哪怕无法赢得oicw项目,也不能让德国控股集团的h&k公司主宰北约的枪械弹药市场。
第230章 爵士的承诺
“斯图尔女士,我们是初次见面吧?见到你之前,我一直不敢相信,拿下沙特特种部队订单的d&f公司的总裁如此年轻,还这么漂亮。如果早几年认识,我会花重金请你担任军械系统的部门主管。”
“爵士阁下的夸奖,让我倍感荣幸。”
“不止是我,还有瓦利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