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部黝黑,一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着精明。看到关动荡也在对面坐下来,他打开了话匣子。
“我找你们几天了,好不容易找到这里,没想到沿江晚报会来屹阳办发行站,这可是太好了,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关动荡的表情。见关动荡无动于衷。他接着往下说,并伸手从衣袋里往外掏东西。
“是这样的,我叫任进,是开书店的,这是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他将手里的东西递给了关动荡。“我住在屹阳,但是我的书店开在毗邻屹阳的屹昌。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们赞不赞同,我想请你们到屹昌去建站。我免费给你们提供门面,我在我的书店里分一片出来给你们办公,你看这样行吗,关站长?”他一古脑地将话说完,而后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关动荡,等着他表态。
这可是个意外的事情,开发计划里可是没有这个项目,关动荡有些犹豫。但是想到现在的困境,一个念头在关动荡的脑袋里一闪,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这不是摆脱目前困境的最好办法吗?关动荡决定自己带人去屹昌开发,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行,”关动荡没有犹豫,他给了任进一个肯定的答复,“我们研究一下,我想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你明天早上过来,我们再定具体的方案。我想我们应该要去屹昌看一下,毕竟我们对屹昌不了解,究竟值不值得开发,现在也说不好。”
听到关动荡这样一说,任进很是高兴,他拉着关动荡的手不放,一再的表示如果晚报进屹昌开发,他一定给予最强有力的支持。那情景,好像他和关动荡是多年不见的老友,此刻只是久别重逢,再叙旧谊。他的情绪也感染了关动荡,“不管从哪一方面说,我都要促成这件事。”关动荡在心里很是肯定地对自己说。
晚上等庄猛订报纸回来,关动荡将开发屹昌的想法跟他一说,没想到庄猛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行,只要你愿意去开发,我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关动荡在心里笑了一笑,心说你那点想法,我可是清楚得很,我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不过这个结果也不错啊。我明天去看一下再说。
第4节
关动荡从屹昌考察回来,他真是大喜过望。屹昌的开发条件比他预想的要好多了。他将情况简单地向庄猛作了汇报,然后自动请缨要前往屹昌主持开发。关动荡的这个想法,显然有些出乎庄猛的意料。他不清楚屹昌的情况,但是从关动荡的言词中可以看出来,屹昌的条件可能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他的印象里,屹昌好像曾经是全国的扶贫县,条件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就让你关动荡去做吧,这可是你自己找的,我可没逼你,到时候开发成功了,也有我庄猛一半的功劳;如果失败了,可就全是你的错,这可怪不得我。
想到这里,庄猛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他觉得毕竟在一起共事一场,自己多少要有点儿姿态,这段时间一直太冷落他,今后见面也不好说话。“关组长,今天我就请你喝个酒,算是为你们饯行吧,你想要谁,只要你说,我一个都不留,包括胡大海和朱兵。”
“不用了,庄猛,屹阳这边还是主战场,他们还是留在你身边吧,我看他们两个还是不错的。屹昌那边我就带两个人去就行了。屹昌地方小,要那么多人去也铺不开。再说还有任进呢!他也算一个,酒就免了,等开发成功了我们再一起喝庆功酒吧。任进下午就有车来接,我和他说好了的。时间也来不及了,现在开发这么紧,眼看着一个月快过去了,这边的开发进度还有点慢,今后你就多费心了。”
听说关动荡要去开发屹昌,随来的沿江市征订员全都主动请缨,要求跟着一起去屹昌开发。关动荡没有答应,只带了事先点好的两个人——蒋俊和郭岷,将所需要的宣传单和样报让他们两人清理好,而后自己亲自在卡管手里领足了发票,便坐上任进派来接他的车子踏上了去屹昌的征程。
屹昌县离屹阳城区有一段距离,大约四十公里路程。它虽然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但是随着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对这个县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倾斜,地方财政对这里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现在屹昌县建设得也还不错。虽然原来县城的老城区看不到一间像样的房子,而且厂矿企业也全数倒闭,看起来没有一点儿生气。但是新城区就另是一番景象了,屹昌县的主要政府机构全都搬到了这里,而且随着政府机构的设立,这周边也相继建起了一些企业。同时政府下大力度引进外资,在新城区建起了商业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等,使新城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且在新城区里,商住楼、还建楼林次绨比,县城周边村、乡里的有钱人也都往这一块聚集,现在的屹昌县和以往的屹昌县早已是不能同日而语。
走在屹昌新城区的街道上,关动荡心里那个乐啊!总算是离开了屹阳那个是非之地。按照关动荡的预计,屹阳的开发将会是一个很失败的结局。现在开发的时间已经快过半了,站里回来的总订数还不足五百份。以关动荡在东赤开发的经验来看,这个时候开发的任务起码要完成过半才属正常现象。要不然,后续还有很多建站的具体事务就来不及实行,那么开始发报时,肯定会是一个十分混乱的局面。不过现在自己不用担心了,屹阳那边就是发生天大的事情也和自己没有关系了。自己现在在屹昌,凭直觉,关动荡感到在这里他将可以大有作为。关动荡抬头看了看天,感觉头顶的天空似乎从来就没有这么蓝。秋后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正所谓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关动荡深深吸了一口气,一种没有污染,洁净无比的空气直沁入肺腑,他不由得感到十分地惬意。他甚至能从空气里嗅出一种收获的味道,眼里仿佛出现了一片无垠的稻田,一粒粒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金光。微风起处,稻浪起伏,让人心旷神怡。
任进显然对晚报到屹昌建站这件事情很是用心。在关动荡回屹阳作屹昌开发的准备时,他已经安排人将沿江晚报屹昌站的招牌做了回来,等关动荡到来的时候,他还请关动荡主持,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挂牌仪式。从这样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任进是一个办事能力很强的人,而且老于世故,在屹昌有一定的知名度。跟这样的人共事,关动荡觉得很是省心。他要做的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技术指导,其它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可以放心地交给他去做。
任进很是谦虚,他并不以这个地方的老大自居。同他接触,你看不出他是一个身家百万的人,倒好像是一个学堂里新来的学生。他一边虚心向关动荡学习有关报纸发行的相关问题,一边以自己的经验为关动荡的开发出谋划策,甚至还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到报纸的上门征订活动中去,这一点更加坚定了关动荡成功开发屹昌市场的信心。在关动荡看来,任进不断身家富有,年龄也比自己大,能够这样礼待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其它方面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
有了任进的努力,屹昌的开发工作进行得出乎寻常的顺利。此时正是大收订时候,也是一年报刊征订的旺季。任进真的兑现了当初引进晚报时的承诺,以沿江晚报的名气带动他书店里的生意,以他在屹昌市的地位促进沿江晚报在屹昌的发行。他几乎动用了他在屹昌所有的关系,尤其是在公费征订这一块,显得优势明显。他和那些老朋友,老关系打个招呼,拍拍肩膀,几份,甚至几十份全年的沿江晚报就订回了。他甚至带了关动荡同屹昌市宣传口的领导见了面,要求对方将沿江晚报的征订纳入当年报刊征订的工作计划当中来。对方碍于任进的面子,勉强答应了下来。鉴于这样一种情况,关动荡将站里的工作作了一个简单的分工,让蒋俊和郭岷负责居民楼的征订。在屹昌新招的征订员由他们两人带队,在屹昌市区各个居民楼进行地毯式的洗楼。自己则和任进跑屹昌市的各个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公费单位的征订。
转眼时间过了近二十天,区站内征订回来的报纸已经有了近千份,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在关动荡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一则得益于任进对晚报发行不遗余力的支持,再则得益于今年晚报大收订的政策比较优惠。任进的努力当然勿庸多言,而晚报今年的大收订优惠政策则很能让人心动。
由于大江都市报的市场介入,今年沿江市的大收订呈现出两强相争的势头。再加上邮局也放下了老大哥的架子,被报业逼得推出了征订上门的政策,并拿出了一个专门的号码185,只要读者有需要,拔打185服务电话,就会有人上门订报刊杂志。在这样一种态势下,今年沿江市的发行呈现出多头竞争,决战决胜的形势。为此,几家报纸都适时推出了自己的促销政策。大江都市报推出了订一份全年的报纸送一个台灯的业务,很受读者的欢迎。而晚报则别出蹊径,同129声讯台联手,联合了一家CALL机生产厂商,开展了订一份全年沿江晚报则送一台CALL机的做法。更是在读者群里引起了不小轰动。虽然CALL机早已不是消费市场的宠儿,手机也开始在国内大量普及,但是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推出这一业务,也确实十分的吸引人。
尤其是在屹昌这种偏远的地方,人们则对这一促销方式很感兴趣。这也使得屹昌市的长款订户大增。在这样一个新开发的地方,能有这么多长款显然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同时,这一现象也引起庄猛的警觉,他在屹阳的开发陷入僵局,到目前总订数还不过千份的情况下,嗅到了屹昌开发成功的味道。尤其是关动荡最近频繁地打电话催送CALL机过去,他心里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万一屹昌的发行量超过屹阳,那自己回到发行部无论如何都是交不了差的。庄猛考虑再三,他决定不再供应屹昌CALL机和发票,并想办法准备撤换关动荡,要求他回到屹阳来做内勤工作。可是主意虽然拿定了,怎么样才能迫关动荡就犯却成了庄猛最头疼的问题。当初放关动荡出去时只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可现在想收他回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对于庄猛的掣肘,关动荡是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他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发难,却是关动荡没有想到的。因为这个时候屹昌的开发已成了定局,庄猛就是一件物品都不送来,关动荡也不放在心上了。他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屹昌站起报后的正常运转,至于还回不回份数关动荡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但是庄猛直接让胡大海来接手屹昌站工作的事情,却是令关动荡没有想到的。为此关动荡十分的恼火,他不想让自己辛苦的成果毁在这个只知道愚忠而对发行一窍不通的混小子手里。当然对付这样一个混小子关动荡还是有办法的。他将他接到站里后,让任进将他安排到一个招待所住下,而后就不和他打照面。他到站里来,关动荡就借口出门办事,不予以理睬。站里的人见关动荡这个态度,也就没人将他当回事。这个混小子来了几次没碰到好脸色,也就自己放弃了。任进安排他在屹昌好吃好住了几天,他就乐癫癫地回屹阳报到去了。
至于这以后的事情,关动荡并不放在心上,他早就预料到和庄猛有闹翻的一天。因而他未雨绸缪,在屹昌开发之初,就将站里开发的一举一动向高显作了汇报。高显也将屹阳站的情况跟吴瑞年作了说明,这个时候就是庄猛到吴瑞年面前告恶状,关动荡也不在乎了。
第5节
此时沿江市内的发行市场经过了大收订的洗礼,也已经是尘埃落定,硝烟散尽,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了。
由于发行形势的变化,报社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报纸都想在市场抢占先机,省里的日报、市里的日报、以及沿江晚报、大江都市报、还有沿江日报刚办的一个下属的小报大江晨报、另外加上沿江市邮局。多家单位的发行部门早在九月头就开始了大收订的策划和酝酿。并找准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的研究,随时准备抛出自己的杀手锏,欲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当然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竞争时代,在人们的习惯爱好也趋于多元化的走势面前,想一下子将任何一家报纸完全挤出发行市场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这也就应了一句老话:存在就是合理的。而沿江市的市民们也在翘首期盼着各家报社的优惠措施,并准备在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过程中作出比对,重新调整自己的阅读习惯。
那段时间,沿江市的发行界突然处于一种静默状态,人们仿佛只看到各大报社的投递员上门送报,却没有看到有投递员上门订报了,这让很多读者感到诧异。但是沿江市的所有发行人员都知道,这只是大战前的暂时寂静,这个时候,各个报社的发行部都在酝酿着新的发行政策,只等在合适的时候推出来,从而掀开自己报纸发行的新篇章。
终于,在九月中旬的一天,当大江都市报率先在自己的报纸上用一个整版推出自己大收订期间的优惠政策时,沿江市各大报纸间大收订的战火就被点燃了。对于大江都市报来说,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沿江晚报。市内其它几家报纸现有的市场,他们插不上手。像省里的日报、市里的日报,他们主要的征订对象是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他们的发行工作,国家每年都有红头文件和指令性计划予以支持。各单位是想订也得订,不愿订也得订。大江都市报则不同了,它完全靠自己报纸的办报优势和发行质量吸引读者,这一点和沿江晚报面临的是同一个现状。因而大江都市报也就将沿江晚报列为了主要的竞争对手。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家报纸是在同一个饭碗里抢食吃,谁下手早,谁下手快,谁就能多分得一杯羹。为此大江都市报研究了沿江晚报往年大收订政策,有针对性地推出了自己的发行政策:全年的订户不予以优惠,但是可送天堂伞一把;半年的订户优惠十元钱现金;季度订户优惠五元;甚至逐月订报的订户也可获赠有纪念性的圆珠笔一支。优惠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是历年来沿江市的报刊发行市场少见的。
对此,吴瑞年早就作好了思想准备。他率部将沿江晚报的大收订优惠方案研究成型,并报报社党委批准通过了,却一直放在自己的案头,静等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到来就将之付诸实施。而这个时机就是大江都市报大收订政策出台之时,吴瑞年想后发制人。果然,在大江都市报登出大收订政策的第二天,沿江晚报也拿出了自己的大收订方案,并在报纸上以同样大小的版面连续登载了半个月。
沿江晚报大收订优惠广告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年一度的大收订工作开展在即,为了回报本报的新老读者,特推出如下大收订优惠政策。
1。 全年期订户,免费送CALL机一台,并可当时交费,当天开通。
2。 半年期订户,优惠十元。
3。 季度订户,优惠五元。
即日起本报投递员将持工作证和发票上门,竭诚为广大新老订户服务。
这一下沿江市的市民心中可是乐开了花,没想到订一份报纸还可以享受这样的优惠,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看来还是改革好啊!他们在发出感叹的同时也开始在两家报纸之间权衡。面对两种选择,好多订户一时没了主意,到底订哪家报纸合适呢?可真是让人犯了难。在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有的订户也开始持一种观望态度:“别慌吧,反正离大收订截止日期还早呢!”
而沿江市的各大发行站,此时全都在站里点起了长明灯。各站的投递员们开始没日没夜地在自己的线路上跑,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在大收订中完不成任务,被站里扣罚奖金;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自己线路上的订户被别人挖跑,使自己的年终奖缩水。其实这所谓的年终奖,是投递员们自我安慰的一种提法。这个年终奖是各发行部在大收订期间为了鼓励投递员多订报而设的奖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奖励也是以计件的形式发放的。在大收订期间,投递员们每订回一份全年期的报纸,发行部承诺奖励7元。而一条线上一般都有二百五十家到三百家的订户,这些订户中又有百分之八十的订户有可能订长款。如此算下来,一条线的征订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就会有二百份以上的全年期订户,投递员就可以拿到1400元以上的奖金。这对投递员们来说可是一笔大收入,有了这笔钱他们就可以好好地过一个年了。所以投递员们在习惯上也把这笔奖励称作是年终奖。更何况这些发行员大多数都是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人,平时难得有这样的赚钱机会,因而他们很是珍惜。
所以大收订的号角一吹响,投递员们就个个奋进,人人争先。他们认为自己在线路上同订户之间维系了一年的感情,现在该有回报了。这个时候的征订不需要区站里怎么催,投递员们自己都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