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菊做好了晚饭,招呼孩子们吃饭。
万鹭:“妈妈,爸爸怎么又没回来呀?”虽然万岚已经没事了,让孩子这一问,金菊犹如惊弓之鸟、心突突直跳。
万梅和万海也向妈妈投来疑问的目光。
金菊:“你们爸爸是工作狂,稿子写不完,是不能撂笔的。下星期肯定会回来的。吃饭吧!”大家无声无息地吃完了晚饭。
11。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内)
星期六,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下班铃声响过。
金菊给万岚打电话:“喂!万岚呀,今天一定要回来,……不行,必须回来!让孩子们打消疑虑,明白吗?……好了,一定回来!”
12。金菊家(傍晚/内)
万岚在给万梅讲诗,万鹭趴在万岚的背上,万海紧靠在万岚的身旁。
金菊一进们,看见万岚早她一步回来了,就笑着说:“爷几个团结的这么紧密!”她把顺路买回来的鱼、肉和蔬菜放到厨房。
金菊:“吃什么?”
万梅:“红烧鱼!”
万鹭:“炸里脊!”
万海:“包饺子!”……
万岚:“还是让你妈决定吧!”
“同意!”三个孩子一起喊道。
晚饭后,孩子们去写作业。
金菊:“我们出版社在冯雪峰社长主持下,开始编辑《鲁迅全集》了。”
万岚:“太好了。有你参加吗?”
金菊:“当然有啦。”
万岚:“鲁迅的文章你可是没少读吧?”
金菊:“在镇江和苏州图书馆时,凡是馆里有的,我几乎都看过;不过,也是走马观花的多。”
万岚:“那对你参与这次的编辑工作肯定是有好处的。”
金菊转了话题,说道:“你最好还是至少每周回家一次,免去孩子们的猜疑和惦念。”
万岚:“不是你想我吧!”
金菊:“你就不想!”
万岚:“审查之后,组织上又加重了我的任务。除了编辑,又把新设的驻北京记者的头衔给了我。”
金菊:“记者是什么任务?”
万岚:“杂志社在上海、北京两地各设一个专职记者。负责采访、报道两地电影界的活动情况,包括制片呀、编剧、导演,以及主要演员的一些幕后消息。”
金菊:“小心别把肺病累犯了。”
万岚:“没事!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一个脑袋两只手的劲儿有的是,可能是报恩吧?”
金菊:“报什么恩?”
万岚:“你看,党组织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多人力天南海北地去调查,弄清了我的个人历史问题。党对我负责,我对事业负责。现在是轻装上阵。多做点儿工作,应该的。”
13。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编辑10卷本《鲁迅全集》。金菊参加了由冯雪峰同志任主编的编辑工作。】
金菊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刊载有鲁迅文章的杂志、报纸;鲁迅写作的底稿;照片;单行本……。她在认真地翻看着,记录着。
冯雪峰走进金菊办公室,来到金菊桌前。
金菊站起来,说道:“雪峰社长来了!”
冯雪峰:“金菊,搞哪部分呢?”
金菊:“正在整理《朝花夕拾》的后记。”
冯雪峰:“那几幅插图怎么安排的?”
金菊:“这幅放这,这幅插在这……”她一边说,一边比量着。
冯雪峰认真地看着,不断地点头,说着:“噢,可以,可以。”
14。金菊水獭胡同新家(日/内)
【画外音:金菊家由马匹厂搬到水獭胡同。大女儿在女二中、儿子在五中读书。】
星期日,家里。金菊在整理书架。书架上大部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万梅:“妈妈,这个季度出版社又奖励什么书了?”
金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童年》、《母亲》、《我的大学》,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万梅:“我要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金菊:“拿去。万梅!看书要记读书笔记。”
万梅:“怎么记?”
金菊:“随便。想记啥就记啥。只要你坚持记就行了。”
万梅:“我试试看吧。”
金菊:“记完了要给我看!”
万梅:“行!”
万海:“我也要看一本新书。”
金菊:“那就看高尔基的《童年》吧。”
万海“好。”
金菊:“万海,你也要记读书笔记。”
万海:“看看我和姐姐谁记得好!”
万梅:“呀!刚上初中就敢跟我比?”
万海:“就敢比!”
万鹭:“妈妈!我也要看书!”
万海:“看你的小人书《鸡毛信》去吧。”
万鹭对万海做了个鬼脸;妈妈会心地笑了。
15。北京街头(傍晚/外)
晚饭后。夕阳衬托着皇城的轮廓。万岚和金菊在街上散步。
万岚:“你们出版社对职工的奖励都是自己出版的书,就不能奖励点别的东西?”
金菊:“我还就喜欢书,给别的我不稀罕;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每本书都有我的汗水。”
万岚:“我是没有时间看书了;就是看,也是些工具书。”
金菊:“我看书也是如‘五柳先生’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
万岚:“且‘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呀!”
金菊:“那可不是!我是书没少看,饭也没少吃。我现在看书是以欣赏为乐。人家的语言、人家的情感、人家的见地,有了共鸣,自然我就会接受、吸收;否则,一闪而过。一本书看完了,也许就剩下半本了;在‘周南’念书时班主任老师让我记读书笔记,一本书读完了,倒变成一本半了。”
万岚:“我真羡慕你,还有点嫉妒。为什么?你说说,啊,以前,在镇江图书馆、苏州图书馆,把自己埋到了书堆里;现在你又钻进出书的老窝,哪里是耳濡目染?简直就是浑身上下都浸泡在字里行间!想不看书都不行。”
金菊:“我自己都羡慕我自己。常常是一进出版社办公室我就精神抖擞、焕发出无法抑制的干劲儿。”
万岚:“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感觉到了,你现在浑身都是劲儿,弹性十足……”
金菊:“没正经!”
万岚:“真的,你现在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你就是温暖我们家的灿烂的太阳。”
金菊:“你可要注意身体啦!你看看,脸色可不太好看啊。”
两个人互相看了看,金菊对万岚的健康状况表现出忧心、不安。她挽住他的胳膊,两个人靠得更紧了。
16。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日/内)
【画外音:1956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特别是1957年一季度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传达之后,教育界、文艺界思想十分活跃。1957年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下达,《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什么要整风》。】
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全体职工大会,动员给党整风。
主持人:“我现在宣读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之后,“现在请党委书记做整风动员报告。”
党委书记:“……中央的指示,《人民日报》的社论都明确提出,这次整风是要在党内反官僚、反宗派、反主观主义;要扩大民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社会中要营造充分的自由、平等和主人翁的感觉。要摆脱旧社会的影响,更积极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文化。……给党整风是每个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按照毛主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导,畅所欲言,大胆地给党提意见;做到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同志们,要忠于党吗!表现你们的时候到了。……”
17。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部办公室(日/内)
出版部书记主持整风会议。冯雪峰同志列席。
在几个同志们发言之后,金菊站起来,争着发言:“……肃反时,在万岚同志受审查期间,公安部搜查了我的家,我无可置疑。但是,对我个人进行搜身,那是非法的!专政机关嘛,要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我是个妇女,有生以来,只在投奔北京经过香港时,进港和出港,英帝国主义管辖下的海关对我进行了两次搜身。当时,深感身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的耻辱!绝想不到,在祖国心脏北京,政府的专政机关,竟然在没有《搜查证》指名搜查的情况下,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第三次搜查全身。我当场就提出抗议,人家根本就不理会。我十分痛心!我不是住宅,我也不是万岚,我是国家干部。我是抱着一颗炽热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心,从敌占区绕道回到祖国怀抱的爱国妇女。作为共和国的公民,从道德上讲,我的人格受到侮辱,从法律上讲,我的人格受到侵犯。我认为,在肃反中违法搜身,就是肃反扩大化的表现。”金菊说得声泪俱下。
冯雪峰同志也同情地点头。
散会后,一个女同志对金菊说:“看你,好像小媳妇回到娘家似的,把一肚子苦水都吐了。”
18。金菊家(傍晚/内)
星期六。万岚回到家中格外兴奋。
吃晚饭时,万海:“爸爸当上先进工作者了?怎么这么高兴!”
万岚:“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高兴、最畅快的一个礼拜。”
金菊:“一定是在给党整风的会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吧!”
万岚:“知我者,你妈也!”万岚看看孩子们。
金菊:“同感!同感!”
万岚看着三个孩子,说道:“你们都听着,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党,都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这是执政党的通病。然而,哪个党派敢于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见见阳光啊?更何况是自下而上,广泛发动……”
金菊:“你的发言有没有夸大不实之词?”
万岚:“没有。我的发言,都是有根有据。有的是报刊杂志、文件上登载过的;在社会上、机关里的事情,我都有时间、地点,都不是我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我衷心希望,通过整风,我们的党能克服三个不良主义。”
金菊:“我相信,经过整风,共产党肯定会更健康、更有能力、更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第十八章 陷入泥潭步履维艰
更新时间2007…12…28 14:52:00 字数:7119
1。水獭胡同金菊家(夜/内)
【画外音:1957年5、6月。毛泽东做了《事情正在起变化》的讲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一场规模宏大、席卷知识界的反右斗争在中国展开。回到北京第九个春节过后,1958年,二月末最后一个周六,万岚没有回家。】
天已经很黑了,全家人还在等他回来吃饭。
万鹭:“妈妈,爸爸该到家了。这都七点多钟了!”
金菊:“出去迎一迎。”
三个孩子一起挤出门,走向大街。
过了半个多小时,三个孩子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金菊:“不要等了,一定是你们的爸爸稿子没写完,需要加班,我们先吃吧。”
夜深。金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种不祥之兆驱之不去,久久不能入睡。
2。人民文学出版社人事科(日/内)
星期一。人事科的同志从出版部把金菊找到人事科。
科长问道:“你爱人礼拜六没有回家吧?”
金菊:“没有。”
科长:“他被捕了。”
犹如五雷轰顶,金菊的心紧紧地收缩到一起,猛烈地跳动起来,一时说不出话;她强挺着、装出冷静的姿态,然而,脸色发白、嘴唇颤抖,惊恐、悲痛的心情难以掩饰。
科长:“不要太难过了。你快回家收拾一下,把你爱人用的被褥、换洗的衣服送到第二监狱去吧。”
金菊:“第二监狱!在哪?”
一个男同志说:“在德胜门外,坐十九路车,终点下车,不远就到了。”
3。北京第二监狱(日/外)
金菊排在探监人的一排队伍中间,环顾着这陌生的场所。
排队的人,阴沉着脸,个个都两眼发呆、盼望着与里面的人早点会面。
窗口里面的接待人员面色灰暗,重复着大概相同的问话;从里面吹过来的一股阴凉潮湿的冷风,让人鼻子发酸。
金菊错动着脚步,来到会面窗口。窗口很大,金菊心中暗想:“啊,可能看到万岚会更清楚一点?”
里面的接待人员板着面孔,瞅也没瞅金菊一眼,看着行李问道:“你的行李送给谁的?”
金菊:“万岚”。
接待人员:“都有什么东西?”
金菊:“被褥和衣服。”
接待人员:“没有别的东西?”
金菊:“没有。”
接待人员不问了,在纸条上写了几个字,放到行李上;把眼睛移向了金菊身后那个人。
金菊有些急了,大声问道:“人呢?”接待人员撇了她一眼,示意让她躲开,然后拉长了声音:“下一个!”
金菊沮丧地离开了第二监狱。
4。《大众电影》杂志社(日/外)
金菊乘车公共汽车来到《大众电影》杂志社。
在传达室门口,传达室人员问:“同志!找谁?”
金菊:“我是万岚的爱人,我找《大众电影》杂志社领导有事。”
传达室人员:“什么事?”
金菊:“我要问一下万岚为什么被捕了?”
传达室人员:“那好,你先等一下,我问问哪位领导接待你。”
5。《大众电影》杂志社人事科(日/内)
传达室人员把金菊领到杂志社人事科。
传达室人员直视着坐在桌后的一个中年男子,对金菊说:“跟他谈吧。”
坐着的人看看金菊,指一指旁边的一把椅子,让金菊坐下,问:“你是万岚的爱人?”
金菊:“是。”
人事科的人说:“万岚是被公安部逮捕的。现在押在第二监狱。他有政治历史问题;在大鸣大放中,借给党整风之机,恶毒攻击党、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罪行严重。至于定什么罪,要等法院判决。”
金菊有气无力地、近乎自言自语:“历史问题肃反时不是查清了吗?他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他为什么呀?他疯了?”接着,提高了声音,问道:“他是怎样攻击的?”
人事科的人:“这个,你不必怀疑。大鸣大放都有会议记录,还有他写的大字报,证据确凿。”
6。水獭胡同金菊家(日/内)
金菊回到家里,一个人坐在床上。泪水在脸上流淌着。她突然下地,向门外走去;又停住脚步,站在那里,若有所思:“不行!我不能去找徐老,也不能去找阿曾。我现在是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我还有什么资格去见他们。更要紧的是不能因为我们的问题连累了老师和好友呀!”
傍晚,金菊坐在备好了晚饭的饭桌前发呆。三个孩子放学陆续回到家。看见妈妈悲哀的表情,都没敢吱声;他们在里屋小声嘀咕着什么。
金菊喊道:“都过来吧!先吃饭。”
万海:“妈妈,是不是爸爸又有事儿了?”
金菊点点头,“又被隔离了……”
万梅:“又是为什么呀?”
金菊看着孩子们焦虑不安、疑惑不解的面容,不敢放声大哭。勉强装出一副平静的样子,吓得孩子们不敢看她。
这个晚上,一家人饭没吃;孩子们也无心温习功课,小心翼翼地爬到床上;屋里,死一般的肃静。
7。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日/内)
【画外音:祸不单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反右斗争也如暴风骤雨。古典文学编辑部的几位老同志首当其冲;紧接着,冯雪峰同志被划入丁陈反革命集团。金菊在劫难逃,很快被定为右派分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开会批判右派分子金菊。金菊站着,检查自己的罪行。之后,大家进行批判。
同志甲:“右派分子对新社会心怀不满,利用党整风的机会,捏造事实,恶毒向党进攻,蓄意攻击社会主义。……”
同志乙:“金菊在旧社会就是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忠实走狗。她是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
同志丙:“金菊明目张胆地对抗肃反运动,竟敢公然向国家专政机关提出抗议!还要讲什么资产阶级的人格?还讲什么社会主义人人平等,人格平等。妄想!阶级敌人和人民的人格就是不能平等。你看看你,在整风会上猖狂到了什么程度!……”
8。人民文学出版社人事科(日/内)
党委的同志和人事科长与金菊谈话。
科长:“金菊同志,部里已经正式批准,定你为右派分子。工资降三级,留原单位监督劳动。”
金菊虽然早已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一旦惩罚真的变成事实,犹如坠入百丈深渊,半天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