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4。县医院(日/内)
医院诊疗室。
相片洗出后,万海、方文桦和医院的赵恒一起来到大夫那里。
大夫接过片子看了又看,然后说:“万海,你和你爱人先回去,明天再来。”
两个人走了以后,大夫对赵恒说:“你看,这里有个黑点儿,你再给他照一张。”
25。五金厂(日/内)
第二天,五金厂。
有人喊:“万海!你的电话!”
万海:“哪的?”
答:“医院姓赵的!”
万海拿起电话,对方说:“万海,片子没拍好,你马上过来,再给你拍一张。”
26。县医院(日/内)
万海和方文桦一起来到县医院。
大夫:“万海,我们院的X光机可能老化了。我建议你去农垦局裴德医院看看。”
方文桦:“好,咱们明天就去。”
大夫:“把这张片子带上,供他们参考。”
27。裴德医院(日/内)
大夫对比着几张片子,看了一会儿;出去了。
大夫回来时,后面又跟了几个大夫。他们看看片子,又看了万海的两条腿和左腿膝盖,问了万海疼痛时的感觉。几个大夫相互看看,又一起走了。
方文桦和万海都紧张了起来,一种不祥之兆笼罩着他俩。
大夫回到诊室。对方文桦说:“你们是夫妻?”
方文桦:“是。”
大夫:“我想跟你单独谈一谈,请万海同志先到外面溜达溜达。”
方文桦点点头,万海走了出去。
大夫:“万海的病很严重。幸亏你们来得及时,再晚了就危险了。他的病叫‘成骨肉瘤’,属于恶性肿瘤。这种病发展的很快,现在必须尽快地做手术。”
方文桦:“做什么手术?”
大夫:“截肢。”
听到截肢,方文桦差一点晕倒。问道:“你们医院能做吗?”
大夫:“能是能,但是,最好还是到北京的大医院去;最不济也要去哈尔滨。”
28。金菊家(夜/内)
回到家里。
方文桦对金菊说:“妈妈,万海得的是骨癌,大夫建议去北京大医院做截肢手术。”
金菊:“快给北京万海大伯家的堂姐拍一个加急电报。”
方文桦:“我这就去电报局。”
29。金菊家(傍晚/内)
第二天下班后。方文桦拿着北京回电,垂头丧气地回到家。
金菊:“怎么了?”
方文桦:“回电了。”
方文桦把电报交给金菊,电文:“北京预防地震,各医院不收住院病人。”
方文桦:“听出差回来的同志讲,北京的胡同里到处是居民自己搭的地震房。人心惶惶。”
金菊:“去哈尔滨吧!”
方文桦:“好吧。我准备准备。”
30:五金厂(日/内)
厂领导找方文桦研究给万海治病。
厂长::“方文桦,是不是先跟哈尔滨市二轻局沟通一下,让他们帮助联系一个医院?”
方文桦:“不用。我已经和哈尔滨的七叔联系好了。他在哈尔滨市防疫站工作。已经给我们安排在哈医大附属医院了。”
厂长:“那好,你先领着万海去哈尔滨。钱不够、人不够,来信,我立即派人去。班子研究好了,你就是厂子派出去给万海治病的厂方工作人员。有关万海医疗的一切事情,该决定的你就决定;你可以先斩后奏。病治不好别回来。”
方文桦:“谢谢各位领导。”
书记:“你们两个尽快启程。有事及时联系。”
31。密山火车站(日/外)
五金厂厂长和几个职工到站台上送万海。
火车缓慢地开出站台,金菊一直看着火车拐向南面,最后一节车厢不见了,才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回家。
3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内)
【字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9月初。】
【画外音:1976年9月初,万海的左腿作高位截肢手术。】
九月初,万海在哈医大做截肢手术。
护士来到病房。
护士:“万海!准备好了吗?”
万海:“时刻准备着!”
护士:“好!万海,勇敢点!背诵毛主席语录……”
病房门打开。方文桦和护士们把万海扶上手术车。方文桦和护士们离开病房,向手术室走去。
33。哈医大病房(日/内)
【画外音:1976年9月9日。震动全国的大不幸发生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8日,全国人民悼念毛主席,医院的大夫、护士都去参加追悼会。】
【字幕:1976年9月18日】
病房。方文桦坐在万海床边。
万海:“医院的人都去参加毛主席追悼会了吧?”
方文桦:“是的。连能动弹的病人也都去了。”
万海:“可惜,我们去不了了。”
方文桦:“我们就在病房里悼念他老人家吧。”
万海:“对!”
方文桦两手合十,默默祈祷:“毛主席呀,你老人家显显灵吧,保佑万海身上的癌细胞不要扩散,让他早日恢复健康。”
万海:“文桦,你干什么呢?”
方文桦:“我求毛主席他老人家保佑你早日恢复健康。”
万海勉强地笑了笑。
34。密山,方家(日/内)
金菊把两个孙子送到姥姥家。
金菊:“万海在哈医大作完了手术。我去看看。”
姥姥:“去吧。看一看心里就踏实一些了。”
金菊:“两个孙子就交给你们了,我晚上就走。”
姥爷:“放心去吧。”
35。哈医大病房(日/内)
病房。
金菊最不愿意看见的一幕展现在自己的面前。当她的手放到被单上,只摸到一条腿的时候,浑身麻木,好像自己的一条腿也没有了。
她没有掉泪,却下意识地擦了擦眼角。
金菊对儿子说:“万海呀,挺住,只要保住命,少一条腿,没关系。还可以安装假肢吗!记没记住小时候妈妈给你讲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有个无脚飞将军?(万海点点头)两只脚都没了,照样驾机打德国鬼子。”
方文桦:“大夫说,万海的腿还要做后续治疗,最好到水平更高一些的医院。”
36。哈医大病房大夫值班室(日/内)
金菊向大夫探听万海的病情。
金菊:“大夫,万海的病情怎样?”
大夫:“老太太,你是个有知识的人,我就直言相告。你儿子的病,是癌症中最厉害的一种。现在观察,已经有扩散的迹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金菊:“有什么办法吗?”
大夫:“说实在的,到目前为止,根治的可能性很小。你不是北京的下放干部吗,总还有些亲朋好友在北京,让他们帮帮忙,到北京去吧。毕竟那里的医疗条件、医生的水平都会更好一些啊。”
37。北京,日坛医院(日/内)
【画外音:1977年春节过后,万海和方文桦来到北京,住到万海大伯的堂姐家。在日坛医院门诊继续治病】。
日坛医院诊察室。
大夫对万海检查之后,对方文桦和万海说道:“万海手术做的不错。现在虽然有扩散的迹象,也只能在门诊继续治疗。”
方文桦:“大夫,能不能让我们住院治疗?”
大夫:“全国各地来的病人太多,床位不足啊。在门诊治疗也一样。”
38。密山,金菊家(日/内)
密山金菊家。县轻工局的一个女同志给金菊送来方文桦从北京来信。信中内容:“……在日坛医院门诊治疗数月,病情未见轻。最好想办法住院治疗。……”
39。方家(日/内)
【画外音:金菊接到信以后焦躁不安,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吃不好,睡不着。思来想去,下了决心,自己去北京。】
金菊来到方家,商量去北京事宜。
金菊:“亲家、亲家母!万海在北京住不上院,病很难治好,非得我亲自出马了。大孙子我带着,小孙子就得劳累你们两个了。”
姥姥:“两个都放在家里罢。带个孩子,到北京办事也不方便啊。”
金菊:“这次去了,恐怕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还是带上一个吧。”
40。北京,交道口金菊侄女家(日/外)
交道口的一个胡同。金菊侄女家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小院中间有一个公用的水龙头;西侧有一丛枸杞树,是这个小院唯一的一点儿有生命的绿色。
侄女和金菊在院里转悠一圈。
侄女:“二婶,我们家这个院里,除了东侧住的是一个北大的英语老教授;西侧是另一家;其余是我和我的俩个儿子住。万海两口子住在装杂物的、临时清理出来的一间小屋里,还有一间仓房,我把东西归弄归弄,搭个床,你领大孙子住。”
金菊:“好。”
41。北京,阿曾家(日/内)
【字幕:阿曾家】。
金菊在阿曾家,向阿曾介绍万海的病情。
阿曾:“既来之,则安之。能治一定要治好,不能治也要想办法治。”
金菊:“现在在日坛医院门诊治疗,住不上院。”
阿曾:“我给北京市卫生局写个条子,先试试。”
金菊:“写吧。”
阿曾在一张便笺上写到:“至亲万海患骨癌,请给予关照。”她签上名、日期后,交给了金菊。
42。日坛医院病房(日/内)
【字幕:日坛医院】。
病房。
【画外音:星期三来医院会诊的赵教授,每次来都要看看万海的病情。】
检查后,金菊出来送他,赵教授说:“孩子年轻,身体素质好。请你放心,我们会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最有效的药品给他治疗。”
金菊:“谢谢赵教授。”
43。日坛医院病房(日/内)
病房主任领两个西方外国人和几个大夫来到万海床前。
两个外国人查看一番万海的身体,询问了一些情况,回到办公室。
44。病房主任办公室(日/内)
大夫把金菊和方文桦找到办公室。
病房主任:“这两位是美国朋友。他们向我们推荐一种新药——阿霉素。他们说,这种药的化疗效果较好。现在征求你们的意见,是否同意使用?就是贵一些。”
金菊和方文桦互相看了看,金菊:“医院是什么意见?”
主任:“这种药我们中国没有用过,没有临床试验报告。外国使用的情况我们有所了解,比其他药效果要好一些。”
方文桦:“妈妈,万海已经病到这个程度了,用吧?”
金菊:“行!用。”
方文桦:“这个药药费贵,我征求一下厂子的意见,然后再定。”
45。病房(日/内)
方文桦出去打长途电话,回到病房。
方文桦:“妈妈,厂长同意使用阿霉素了。”
金菊:“你们厂子真够意思。万海花了厂子不少钱了吧?”
方文桦:“我算了一下,去年一年的利润差不多都给他治病了。”
金菊:“这回我真的体会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好’了。”
46。病房(日/内)
【画外音:国内着名的中医大夫李岩应阿曾的邀请,来到日坛医院诊视万海病情。】
医院领导陪同李岩大夫给万海看病。
李岩安慰金菊,说道:“现在看,这个孩子的病情还算稳定。我再开些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47。交道口侄女家(日/外)
一个四十多岁的解放军干部(王师长)走进四合院。
王师长:“请问金菊同志在这儿住吗?”
金菊迎了出来,以为是自己的参军的大儿子沪生;仔细一看,不是。
金菊:“你是谁呀?”
王师长:“我姓王,是空军某师干部。我找你是为了治病的事。”
金菊:“治病?给谁治病啊?”
王师长:“是这样,我妈妈得了肺癌,也住在日坛医院。听说你老人家在北京有人,有个事想请你出面帮帮忙。”
金菊:“什么事?”
王师长给金菊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48。四川,雅安山区(日/外)
【字幕:雅安山区。】
在一座破庙里有一个生病的老年妇女。病入膏肓。
一日,口渴难耐,在昏迷中,喝了房檐下、装满了雨水的一个大香炉里的水。
不久,病情好转。后来又痊愈了。
49。交道口侄女家(日/外)
讲完了雅安那个老妇人的故事,王师长说道:“据说,那个老太太得的是胃癌。”
金菊:“这都是些无根无据的传说,你这个解放军的大干部怎么还相信这些无稽之谈。”
师长:“那个老太太的外甥女从雅安来了,现在就在北京。她带来一些和她姨姨喝水的香炉里的、能治癌症的东西相同的药物,日坛医院里有些病人吃了,有的人病情明显好转。”
金菊:“你是来向我推荐她的药品?”
师长:“不是。那个雅安女人受到市卫生局和医院的限制和驱赶,说她是非法行医。”
金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师长:“不是那样的。我找了几个老中医,他们分析了她带来的药,在药典上都是可以查到的。”
金菊:“都是些什么药?”
长:“陈年的香灰、几百年以上的棺材下面的泥土……”
金菊:“听着都恶心,还能治病吗!我不信。请罢。”
那个解放军师长让金菊撵出了院子。
50。交道口侄女家(日/内)
方文桦由医院回来吃晚饭。
金菊:“文桦,下午来一个解放军干部,他说医院里有的病人吃了四川雅安那个女人的土药,病情好转。让我帮帮忙。”
文桦:“帮什么忙?”
金菊:“没等他说完,我就把他撵走了。”
文桦:“现在病房里沸沸扬扬,都在说那个女人的药有效。”
金菊:“我明天去医院找几个人问问。”
51。日坛医院(日/外)
日坛医院院里一颗大树下。金菊和几个住院的病人闲谈。
金菊:“听说你们几个都吃了那个雅安女人的药了?”
众人:“吃了。”
金菊:“效果怎么样?”
有的人:“好多了。”“见轻。”
病人甲:“我的病情依旧,还那样。”
女病人:“天津的一个女同志前天出院了。”
金菊:“是吃了她的药吗?”
女病人:“是,她就在我的对面床。”
病人甲:“她是乳腺癌,好治,大夫早就让她出院了。”
52。交道口侄女家(日/内)
【画外音:金菊回到交道口,心乱如麻,对那几个人的谈话半信半疑;她想:若是果真有效,机会难得呀。】
下午,那个解放军师长又来了。
师长:“金阿姨,我听说你到医院了解情况去了。我妈妈吃了她的药,病情也有缓解,所以,我想,能不能让那个雅安女人卖药合法化,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些工作。”
金菊:“怎么做工作?”
师长:“我这里搜集一些资料。还有十几个人的吃药后病情好转的病例。我们能不能给市卫生局写一个报告?”
金菊:“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师长:“我请教几位中医,他们说,雅安女人带来的药,属于藏医藏药体系,怎样配伍才能医治癌症,还不清楚。但是,我们如果把临床的效果总结出来,不也是作了一件弘扬民族医药事业的好事吗!”
金菊:“那么,你是想用我的笔杆子,还是用我的人事关系?”
师长:“都用。”说完,笑了起来。
53。日坛医院病房主任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金菊整理了师长送来的一些资料,形成了一篇报告。师长把报告打印出来,之后,送到了市卫生局。一直没有回音。金菊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以赌徒的心态,花钱买了雅安女人的土药。偷偷地给万海吃了一段时间。终于被院方发现。】
病房主任:“金菊同志,做母亲的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关键在于,雅安女人带来的东西出处不明,成分不明,没有做过消毒处理,那是十分危险的。你儿子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达到现在的状况,不说是奇迹,也是比较少见的。我多少也听说了你的过去。一个女人,一生中遇到那么多的坎坷,都能坚强地挺了过来,我很钦佩你。万海的病恐怕是你一生中最难以忍受的遭遇了。然而,我们无法逃避现实。按目前的科学水平、医疗水平,只能做到如此了。人还不能胜天。”
金菊:“惭愧啊!我这是慌不择路、饥不择食。主任,你的话我能够接受。我不信命,但是,我相信科学;相信生命的法则。”
54。交道口侄女家(夜/内)
【画外音:由于万海的病情没有太大变化,医院决定病人先回家吃药治疗。1978年6月。万海病情加重。】
万海躺在床上,疼痛难忍。
方文桦:“妈妈,近些日子万海的病情好像有些恶化。”
金菊:“我看也是,还是回医院吧。”
55。日坛医院抢救室(日/内)
万海病痛日益加剧,只能依靠杜冷丁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