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慧人格-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向培风


…… 1

    智慧人格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向培风 著

    XIFANGZHIZHERENGECONGSHU

…… 2

    目 录mulu

    智慧的太阳………………………………………………………(…1)

    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街头演说家………………………………(…10)

    初识“理性智慧”……………………………………(…14)

    一、斯芬克斯之谜…………………………………………(…15)

    二、“公民意识”……………………………………………(…19)

…… 3

    2智慧人格

    三、“我们是用血、气、火来思想的吗?”………………(…25)

    四、心中的的“神”………………………………………(…28)

    五、人是万物的尺度………………………………………(…33)

    六、“我”=“我自己”?…………………………………(…35)

    特尔斐神庙的“神谕”………………………………(…40)

    一、认识你自己……………………………………………(…41)

    二、做自己的主人…………………………………………(…44)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47)

    一、坚韧的灵魂……………………………………………(…47)

    二、“饥饿疗法”与人格观照………………………………(…53)

    三、理性和奴性……………………………………………(…60)

    四、赫拉克雷斯遇见的两个女人…………………………(…68)

    五、没有人格的蛊惑家……………………………………(…73)

    六、“乔装跛脚的人优于真正跛脚的人”——人格悖论…(…80)

    七、面对牧人………………………………………………(…82)

    八、理性神…………………………………………………(…89)

    智慧的牛虻……………………………………………(…94)

    一、喜剧中的苏格拉底……………………………………(…95)

    二、“自知其无知”是最高的人格智慧……………………(…98)

    三、控告……………………………………………………(…102)

    四、辩护……………………………………………………(…104)

    五、判决……………………………………………………(…110)

…… 4

    目  3录

    六、慷慨赴死亦智慧………………………………………(…112)

    七、灵魂不灭………………………………………………(…116)

    八、不朽的人格……………………………………………(…120)

    九、希腊第一悲剧…………………………………………(…123)

    柏拉图天鹅之梦………………………………………………(…129)

    一、阿波罗神之子…………………………………………(…130)

    二、告别酒神的迷狂………………………………………(…132)

    爱的迷狂与美的“相”……………………………………(…137)

    一、天上人间——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138)

    二、阴阳人与自己的另一半………………………………(…141)

    三、娇嫩而智慧……………………………………………(…143)

    四、欲望来自贫乏…………………………………………(…145)

    启航在智慧的港湾……………………………………(…149)

    一、幻灭的政治梦………………………………(…149)

    二、寻找智慧的“相”…………………………(…154)

    三、初访西西里…………………………………(…156)

    灵魂马车………………………………………………(…163)

    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163)

    二、哲学家和非哲学家——两个人格世界………………(…16)

    三、纷扰中求宁静…………………………………………(…169)

…… 5

    4智慧人格

    四、太阳和洞穴:灵魂由黑暗到光明……………………(…172)

    五、灵魂马车………………………………………………(…174)

    六、自身内部有动力就能不朽……………………………(…176)

    七、灵魂工厂的产品………………………………………(…178)

    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183)

    一、“猪的城邦”与正义…………………………………(…183)

    二、个人人格与政制形式原本是对应的…………………(…186)

    三、哲人人格拯救社会……………………………………(…189)

    寻找哲学王……………………………………………(…195)

    一、二访西西里……………………………………………(…195)

    二、三访西西里……………………………………………(…202)

    三、幻灭的人格梦…………………………………………(…210)

    亚里士多德小马驹与世界的意义…………………………………(…214)

    一、潘多拉的盒子…………………………………………(…214)

    二、为自身而选择——幸福的真谛………………………(…219)

    国师与理性人格………………………………………(…225)

    一、谁也不愿把理解力总保持在儿童的水平……………(…225)

    二、自在自为地实现自身…………………………………(…230)

    三、人格的责任意识………………………………………(…234)

    四、健全充实的灵魂比精心修饰的外表要美丽得多……(…237)

…… 6

    目  5录

    五、慎思是人类最神圣的智慧……………………………(…242)

    中道智慧与人格………………………………………(…247)

    一、克洛苏斯大叫三声“梭伦”…………………………(…248)

    二、寻找:无过无不及“的中间境界……………………(…252)

    三、中道智慧………………………………………………(…25)

    恢宏大度的人格境界…………………………………(…259)

    一、操修理性而运用思想…………………………………(…260)

    二、习惯战胜国王…………………………………………(…262)

    三、恢宏大度——理想境界………………………………(…265)

    后记……………………………………………………(…270)

…… 7

    智慧的太阳zhihuidetaiyang

    古希腊是一个爱智的民族。每到黄昏,智慧女神雅典娜肩上的猫头鹰就展翅高飞、用它那双智慧的双眼搜索黑暗中的星光。由于爱智,古希腊人又尤其敏于求知。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太阳神阿波罗之子法厄同在长成人之后,孤身来到天地相接的东方,请求他那光焰四射的父亲:“让我驾一天太阳车吧!”

    听到儿子这句话,阿波罗惊得目瞪口呆。 他连连摇晃他

…… 8

    2智慧人格

    那光芒四射的头:“儿子啊,快收回你的请求吧!你不知道,天国之路是多么坎坷崎岖,神马是多么桀骜难驯,连雷神见太阳车都发怵。 你可以从我这儿拿走任何东西,但你不要驾车。”

    那年轻人仍紧紧抱着父亲的脖子不放,他要亲自领略一下驾驭太阳车的激动和兴奋,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心甘。阿波罗没有办法,只得引着儿子走向太阳车,并一再叮嘱,握紧缰绳,别用鞭子,不可驶得太高,也不能太低。法厄同一步跃上车子,一抖缰绳,那四匹神马便鼓起翅膀,冲破晨雾,飞驰上路。毕竟,法厄同没有经验,马匹在途中挣脱束缚,拉着车子在星星中冲来撞去,一会儿直插云霄,一会儿又一落千丈。云层开始冒烟,山巅开始着火,灼热使土地开裂,法厄同呼出的热气像沥青一样漆黑,使得埃塞俄比亚人的皮肤顿时变成黑色,利比亚的土地变成沙漠。 最后,他跌落在厄里达诺斯河里。后来,河中仙女将法厄同的尸体打捞起来,把他掩埋在河畔的绿草丛中,还为他树立一块大理石的墓碑,赞扬他求知的勇气,上面刻着这样两行字:

    他虽未能实现自己的宏愿他的志向却令人敬仰。

    古希腊神话中,事关智慧的事不胜枚举。

…… 9

    智慧的太阳3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受众神之母赫拉的迫害,被迫去干十二件苦差。 有一件苦差是要在一天之内清扫完奥革阿斯养着三千头牛三十多年没有打扫的牛圈。 赫拉克勒斯想出一条妙计,在一天之内挖了两条又宽又深的壕沟,把附近的两条河流引进牛圈,顷刻之间,便把牛圈里的牛粪全部打扫干净。这都是英雄时代的事情,那时候人们用神话来表达爱智和求知的激情,进入古典时代(公元前五世纪至四世纪)

    ,人们对智慧的把握由直觉进入到自觉的阶段,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在言谈举止方面,处处以智慧为指引,人们十分迷恋修辞术,人人皆以推翻别人的论辩为光荣,论辩之智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一次,雅典法庭审判艺妓弗丽娜。 激愤的人群大嚷大叫“处死她!

    处死她!“眼看严厉的法官将要按陪审员和旁听者的意见做出判决时,弗丽娜的辩护人基比里德从她肩上取下紫红色的长衣。 整个法庭惊呆了,他们被这位艺妓美妙绝伦的裸体放射出的静谧清丽的光彩所震慑。 陪审员们安静下来,旁听者也不再叫唤,法官最后宣告被告无罪释放。这是一切无言的成功辩护,是一次运用得十分得体的智慧。 后来有一部分应人们的需求、研究传授使人逢凶化吉之类的智慧,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以传授智慧为己任的学者们——”智者“便因此而诞生。智者告诉人们:如果需要,我可以教你把圆的说成方的,把是说成非。

…… 10

    4智慧人格

    他们主张按人的本性行事,反对传统的习俗和法律对人的约束,喊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 人生社会这个舞台,过去是人请神来唱主角,当裁判,现在智者把人自己当作创造者、演出者和裁判。个人的感受和经验成为判别事物的标准,智慧问题摆脱了过去纯技巧的层次,向人格成长的方向靠拢,从而解放长期束缚在神的牢笼中的人,推动了希腊文化艺术的发展,然而,由于它没有格调,没有原则,个性的泛滥适逢社会衰败的土壤,这种“智慧”的负面影响就越来越明显继而成为社会腐化堕落的催化剂,诡辩代替过去循循善诱的论辩,智者的名声便越来越坏,智者的智慧也便成了残羹剩汁。苏格拉底是一位丑陋而清醒的哲人。 他认定当时需要一种清醒的理智——理性智慧。这种智慧最基本特征是智慧和人格的结合,当时雅典人就是因为格调低下的智慧的毒化,整个社会都得了“昏睡”

    病,人们要么躺在已经腐化的床上,人云亦云;要么固执一己之偏见,自认为是。诸神喜怒无常,凶残任性,它们的言行不能当作真知标准。那些自私自利、愚昧、贪婪、邪恶者的价值观也不能当作真知标准。智者的修辞术只是一种说服的技巧,告诉人们的是似是而非的东西,当然也不能算作真知。

…… 11

    智慧的太阳5

    苏格拉底主张真正的真智是理性,真正的智慧是靠理性而求得的社会人生的真谛,而最大的智慧是“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并进而不懈求索。自知其无知,才能保持自己独立向上的人格。他认为,英雄首先应该是道德的楷模,雅典应该积极思考理智和完善灵魂,以无愧于智慧之邦的称号。神谕说,他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他自己说:“我无非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已。”

    他自喻牛虻,到处螯刺、惊醒雅典,刻意促进重新奋发。然而,久迷于昏睡之中的人最恨别人的搅扰,至高无上的神最怕人的清醒。于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的最大一桩冤案发生了,雅典人将苏格拉底处以死刑。苏格拉底因追求真正的智慧而罹祸,他的学生们并不因此而中止智慧的寻求,其中最优秀的继承者当属宽额头的柏拉图,他循着苏格拉底的思路,问:真正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真知在哪里,真理在哪里?

    柏拉图发现人以精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卑劣的肉体感受越丰富,高尚的精神生活就越贫乏,视觉、听觉、决乐、痛苦等等扰乱灵魂的宁静与专注,使人们远离真理性的认识,因此,在他看来,人只有使自己的思想不受感觉的干扰,保持它应有的纯粹性,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 12

    6智慧人格

    为了说明获取真智慧的必要途径,柏拉图用了大量比喻,如灵魂马车,太阳和洞穴,这都是思想史上的精典比喻。 柏拉图力图剥开人们思想上的一层又一层外壳,最后达到真知,他称这个最终的东西为“相”。

    在他的对话里,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埃及发明计数、几何和天文学的白鹭神塞乌色对国王说应该将这些技艺传给全体埃及人。 国王问他怎么传授呢,塞乌色说如果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好了,因为书写是一门学问,它可以使埃及人更为聪明也更便于记忆。 可是国王却抱怨说,如果人们学会了文字,灵魂就变懒了,他们就不再去练习记忆。 人们会依靠外在的标志去记忆某种东西,而不再依靠灵魂固有的记忆了。语言能否表述真知,有着许许多多外在包装的东西是否就是真智慧,柏拉图都打了一个大问号。 他认为,人们应该拨开迷雾,去观照正义自身、美自身、智慧自身。 要达到这一境界,哲学思维——纯粹思维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哲学是最高的智慧,最辉煌的人格是哲学王。柏拉图把这种智慧与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一辈子呕心沥血,寻找哲学王,塑造哲学王,在自己的学园里构筑哲学王国的框架,尽管屡受挫折,仍然矢志不渝。柏拉图将智慧人格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从而奠定了人类理性大厦的基石,有人说,几千年西方哲学史无非是对柏拉图的注释而已。柏拉图的对话跌宕起伏,不但是深邃的哲学思辨,而且

…… 13

    智慧的太阳7

    是优秀的文学杰作,和著名的希腊戏剧一样,既有非常优美的文学,又有极其感人的哲理魅力。 作为创作者来说,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一是让人们了解思维的具体历程,不急于塞给人们一个抽象的结论,二是通过对话来“接生”孕育在对话者心中的有生命的智慧,破除虚假的幻象。 对话体的得体运用,在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为了让读者领略这种文体的风采,我们在文中就引用了一些对话段落。柏拉图还在世时,学生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修改他的学说,引起柏拉图的不满,尽管柏拉图视亚里士多德为柏拉图学园的“学园之魂”

    ,接班人的位子还是没有给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告别了老师的学园,却没有背老师的志向,他也像老师一样,想用“智慧的甘泉”来平息宫廷的野心,用哲学改造当政者的头脑。结果当然是失败。 然而失败并非一无所获,对社会的深刻把握,使得亚里士多德认定:财富太多或太少,难免人生坎坷,勇武太过或者小足,人生都将不幸,只有走一条中庸之道,生活才能平安无忧。 他说,失败有多种方式,而成功只能有一种方式,这就是不偏不倚的中庸智慧。获取这种智慧,就能保持心境淡泊、悠闲;获取这种智慧,就能按照理性原则,自主抉择。他鼓励人们不要被“尚富的暗流”所吞没,要过一种“理性的优良的生活。”这种生活,“不外向于他物”

    ,自足自乐。

…… 14

    8智慧人格

    在人格上,他以中道智慧为标准,定了这样一个理想境界——恢宏大度。这种人表里如一、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沉勇刚毅,品德高洁,他自己一生努力做这样一个完美的人,他还幻想把亚历山大大帝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