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谱人生-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大声说:“张叔,我可以先付你一半,两千块!你先干干试试,到时候再付你剩下的两千块,怎么样?”

张宪法停下了步子,回头一看,正见陈繁掏出钱包来拿出一大摞老人头递给他,他再次愣了愣,接过钱一数,正好二十张,又检查了一遍,没有假钞。他还想看看陈繁钱包里还剩下多少钱,可惜陈繁收得块,没看着……

张宪法问:“陈繁,你想要做什么?你爸爸知道吗?”心里却在想,一出手就是两千块,真是暴发户的儿子啊,他说什么?这只是一半?一半就比自己给董立刚一个月多了!不如……就跟他干一个月试试吧!反正两千块已经到手了!而且,如果到时候他不给自己剩下的两千块,自己可以去找陈大龙要!至于董立刚那边,无所谓啦,反正这年头为谁跑车都差不多钱。

真不行以后还为陈大龙跑,至少他不会像董立刚那么小气!

陈繁说:“你先别管这些,反正不是干违法犯纪的事,我只问你,干不干?”

张宪法心里已经决定了,于是说:“干!”

心想,八成这个暴发户的儿子钱多了没地方花,想搞点古怪的事情玩玩!他要是知道陈繁钱包里只剩几百块,估计不可能这么果断……

陈繁说:“那好,张叔,我相信你不会拿了钱反悔的。”

张宪法还是问:“你到底要干什么?送货,还是拉货?”

陈繁摇了摇笑说:“都不是,我要你帮我收点货。”

张宪法:“收什么?!”

陈繁说:“玉米。”

张宪法奇问:“你收玉米做什么?”

陈繁说:“你别管,你尽管收。”

张宪法说:“你要收多少?以什么价格收?”

陈繁说:“现在玉米的价格一般是70块钱一百公斤,我们按71块钱一百公斤收,有多少收多少!”

张宪法惊得瞪大了眼睛,说:“你有那么多钱吗?”

陈繁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没有。”

张宪法无语:“那我们拿什么收?!”

陈繁笑说:“拿我爸爸的名字收!”

张宪法一愣,问:“你爸爸知道吗?”

陈繁说:“不知道……”

张宪法又问:“那你准备告诉你爸爸吗?”

陈繁说:“不准备……”

张宪法一听,马上说:“这事我不干,这是诈骗!”

陈繁笑了笑说:“张叔,你急什么,你觉得真让我爸知道了,他舍得让我坐牢吗?所以你不用担心这个。而且我又不是真要诈骗,那么多玉米,我收了干什么?还不是卖,卖了钱就可以付给他们了,我只是想赚取点差价而已。”

张宪法一想,明白了陈繁的打算,又想以陈大龙的身家,就算陈繁瞎搞亏了钱,他也能给填上,这么一想,才稍稍安心了点,又担心问:“这能有多少差价?你71块钱一公斤收,卖给加工厂,撑死了也就能卖75块钱,这点赚头,比油钱也多不了多少!”

陈繁懒得和他解释,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反正我每个月付你四千块,就算亏了,也亏不到你。”

张宪法一想也是,说不定这小子就是一时脑子发热,想赚钱,就想了这么一个可笑的法子,唉,反正他老子有钱,就随他折腾去吧,自己还可以趁机赚一笔,何乐而不为?

于是说:“收那么多玉米,放哪里啊,我家里就这么大,可放不了那么多!你爸爸的羽绒厂是有仓库,可是存货太多了,也没法放啊。”

陈繁说:“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早就想好了,别想了,赶紧去开车吧,我陪你一起去收玉米!”

他心里好笑:唉,这年头的人还真是纯朴,这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都不懂……

镇里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鸭子,鸭子吃什么?饲料!饲料用什么加工的?玉米!玉米供不应求了会怎样?涨价!

暂时还没有涨价,那是因为饲料加工厂还有一定的存货,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玉米会疯狂的涨价!

第三十七章 我为玉米狂(上)

清江属于龙江的支流,流域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最适合栽种的自然是水稻,不过石河镇却有些例外,因为背倚着大云山,所以地势相对较高,虽然水稻梯田还是占去了绝大多数的耕地,但也有不少地方,因为灌溉不便,所以种植了小麦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

虽然玉米作为杂粮,口感不如水稻小麦,但胜在产量高,耐干旱性强,而且与水稻小麦的农忙时相互错开,由此,在石河镇玉米的种植面积也相当可观。不过由于饮食传统,石河镇的人的主食还是稻米,吃不惯玉米,所以大多数的玉米会作为商品,卖给饲料加工厂或者出口外地。

此时石河镇的养殖业并不发达,只有几家规模一般的养猪场,对饲料的需求不高,对玉米的需求不是很高,所以这些玉米大部分都会出口到外地,这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故此,玉米的实际收购价格要比外地要低一些,一般是一百公斤七十元,也就是一吨七百块。

所以当陈繁和张宪法开着大货车,一路吆喝着喊要以七十一元每一百公斤收购玉米时,无数农民赶过来询问,别看是一块钱的差价,农民最是计较这个了,倒不是因为他们小气,而是因为那些玉米都是他们在地里一棵一棵种下去,一个一个掰下来,一粒一粒剥下来的!——因为每家每户的玉米产量比较少,他们都没有配置玉米脱粒机,而是在农闲时,用手工剥下来的,这其中的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些都是他们的血汗,他们当然想能多卖一分钱就多卖一分钱!

石河镇并不大,张宪法又是司机,经常在镇子里跑车,所以认识他的人不少。

一个大概六十多岁扛着锄头的老农就认出他来了,吸了口旱烟问:“小张师傅,你这真七十一块钱收玉米?”他自动无视了陈繁,只当是他是张宪法的某个子侄,跟过来帮忙的。

张宪法心还有些虚,挤着笑说:“是,七十一块钱一百公斤,一百斤三十五块五毛,有多少收多少!”他知道农村人习惯用斤做单位,怕他们误会,所以才特地说明了一下。

老农一听有些欢喜,说:“那你把车开到我们家门口去,我家里有八百斤,全卖给你了!”

旁边一个妇女马上说:“先去我家吧,我家有一千二百斤!”

又一个中年汉子说:“张桂芬你怎么这样?我先来的知道不?……那个张师傅,先去我家吧,我第一个过来的!”

“还是先去我家吧!我家就在前面,近!”

……

场面顿时吵吵嚷嚷起来,好不热闹,他们都有点担心轮不上自己……

陈繁给张宪法使了个眼色,张宪法点了点头,表情却有点无奈,他其实是个胆子比较小的男人,这种打着别人名号招摇撞骗的事他还真是第一次做……

他咬了咬牙开口说:“大家不要急,我说了,有多少收多少,全部都是七十一块钱收,今天收不完明天再收!明天收不完后天再收!最先就去这位大爷家里!”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安心了,安静了,张桂芬倒是多了个心眼,问:“张师傅,你不是专门给瓶盖厂送货的吗?怎么突然收起玉米来了?”

张宪法忙说:“制盖厂不是转手了吗?我不想在董立刚那里干,就还跟着陈大龙干,陈大龙最近不是跟人合作建大棚养鸭吗?养鸭就得吃饲料吧,但是镇里饲料厂生产不够,于是他就想收点玉米自己生产,加上最近我正好没什么事,就让我开车来收……对了,这位是他儿子,陈繁,你们应该认识他吧?”

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陈繁,看着他,觉得有点眼熟,却认不出来,毕竟陈繁是个孩子,跟这群人打交道比较少,他们不认识也正常。

人群一个穿花褂子踩脚裤的小姑娘突然喊了出来:“是他!我上学期看见他在学校门口和人……”她是镇中初一的学生,见过陈繁几次,也听小姐妹说过这个酷酷的男生家里很有钱,她本来想说看见陈繁和别人打架,突然收住了嘴……

这下大伙儿都无疑了,心想,难怪会高一块钱收货,原来是陈大龙要收,他可是个大财主,当然不在乎这么点钱。

陈繁从车上跳了下来,笑说:“我爸让张叔来收玉米,我觉得好玩,就跟过来了,你们有多少就卖多少啊,别藏着了……噢,对了,我爸还说了,钱得过一阵子再付,你们知道的,我们帮借出了好几十万块给别人建大棚了,而且厂子里又进了一批新设备,资金有些周转不过来,所以收你们的玉米钱,暂时不能给你们,大概要等一两个月。”

张宪法看着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撒谎起来居然这么自然,如果自己不知道内情,恐怕也要被他骗到吧!于是心叹:这小子前途无量啊。

在这社会上,撒谎也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

听了陈繁的话,人群中再一次哄乱了:“这怎么行?别人收玉米,都是给现钱的!”“对啊,哪有这样的,收东西不给钱?”“没错,你爸那么有钱,收玉米怎么还赊账呢?!”“就是,我姐夫找他借了好几万呢,他连利息都不要,怎么收玉米就拿不出钱来了?”……

陈繁扬了扬手,示意他们安静,笑说:“大家安静一点,不要吵!放心,钱到时候一定会给你们的,我爸爸的信誉,你们难道还信不过吗?我爸借钱就借出去几十万了,还在乎你们这几百几千块钱吗?只是一时周转不过来而已,等下个月我爸爸的一批货出掉了,马上给你们送钱来,而且,不会让你们吃亏的,如果你们现在想要钱也行,按七十一块钱算,我们马上付给你,如果你们等两个月,我们给你们算七十三块钱一百公斤!”

众人一听,全都张大了嘴巴:七十三块钱一百公斤!

连张宪法也是很吃惊:这小子竟然敢开七十三块钱,这个价格,再加上运输费和人工费,铁定亏本!

拉到饲料加工厂,撑死了也就能卖个七十五块钱一百斤而已!

第三十八章 我为玉米狂(下)

众人一番思量:首先,他们肯定眼前这个少年就是陈大龙的儿子,那个小姑娘是他们村的,她父母也要卖玉米,所以她不可能瞎说,而且这小子的确眼熟;其次,他们绝对相信陈大龙的信誉,他们根本不相信一个借四五十万块钱给别人的富翁,会骗他们的几千几百块钱,而且有这么多人作证,他陈大龙真要骗了,肯定跑不掉;再次,玉米七十三块钱一百公斤,这价格实在太诱人了,如果不卖给他,也只能放在家里,一分钱涨不了,反而还可能被耗子糟蹋掉一些,就算马上卖给别人,钱放在家里又不能生钱!就算存银行,也没多少利息,如果卖给他,一个两个月之后也就能拿到钱了,他每一百公斤多给3块钱,可比银行利息要多!

他们根本没想到,这事陈大龙根本不知情,完全是陈繁私自决定的!因为他们根本想不到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其实,就算他们怀疑了这点,也不影响结果,反正他们确定陈繁是陈大龙的儿子就行了,你儿子收了我们的玉米,他不给钱你就得给钱,不给钱我们就告他诈骗,要他坐牢!你做老子的,能不救他吗?

这么一想,他们就想开了,在一个中年汉子第一个站出来答应之后,大家又纷纷抢着要张宪法把车开到他们家,先收他们家的……

张宪法还有些发愣,被爬上车催促他的陈繁拍了一下后,才开着车去了那个扛锄头抽旱烟的老汉家,将他们家的八百斤玉米全部收到了车上,老汉不识字,连欠条都没要,他信得过陈大龙的信誉,而且这么多人都看着,到时候就算他们想赖也赖不掉。

有了这个开头,接下来就更顺利了,张宪法把车一家一家的开过去,然后在卖主的帮忙下,将玉米连同袋子一起搬到货车上,陈繁也帮忙。

很快货车就装满了,陈繁算过了,总共八千斤,也就是四吨,张宪法开车准要走,陈繁却示意他等等,然后对着众人说:“你们谁过去帮忙下货?来两个人就行了,每人给十块钱。”

众人又是一惊:卸这么点货,就给十块钱?……他们每天在地里起早擦黑的忙,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三四百块而已,平均一天下来,也就十来块钱,而这车上的八千斤玉米,卸下来要不了几十分钟,这样就能赚十块钱,谁不干?反正现在不是农忙,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惊诧之后,又开始纷纷报名了,陈繁随便选了两个看起来比较强壮的中年汉子,让他们坐到后面车斗里,坐在玉米袋子上,然后让张宪法开车。

他真不是懒,而是……他从小没干过这么重的活儿,就刚刚帮忙帮玉米搬上车,他的胳膊已经酸得不行了……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身体还成熟,如果伤到了影响了发育,那就太划不来了!

张宪法踩着油门,茫然问:“开去哪里?”

陈繁说:“噢,忘了跟你说了,开到粮站去。”

他当然不是直接拉到粮站去卖,那样价格还不如卖给饲料加工厂,他只是想借用一下粮站的仓库而已。石河粮站的站长叫王德福,和陈大龙林重远是战友,他与陈大龙的关系也还算不错……

王德福这几年混得不怎样,由于许多私营粮食加工厂的兴起,他们绕过粮站,直接从农民手里收购粮食,这让粮站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他这个粮站站长,在镇上的地位自然也越来越低了……

想想前些年,他多威风……可是现在呢,由于外面的粮食加工厂粮食价格要比粮站高一两块钱,所以来粮站卖粮食的越来越少,对此,他这个站长也无能为力,粮站的粮食价格是国家规定的,他想提高也提高不(。电子书)了,再说了,就算他有胆子提高价格,那差出来的价钱,难道由他来出?国家可不认这个!

更严重的是,粮站衰落了,他的收入也少多了,光靠国家发的那点工资,不够养老婆孩子啊!

于是,他每天看着粮站空空的院子,空空的仓库,忧伤发愁!

这时候他看见一辆满载的大卡车开进了粮站,心中一喜,忙迎了过去。

陈繁把头伸出来,笑着跟他打招呼:“王叔,您好!”

王德福见是陈繁,大为讶异:“你小子来这里做什么?这车上装的什么?”

陈繁说:“玉米!”

王德福奇问:“你爸什么时候种这么多玉米了?”

陈繁笑说:“不是我爸种的,是我收的!”

王德福问:“你爸收这个做什么?卖给我吗?”他心里自动将陈繁话里的“我”理解成“我爸”了,认为这些玉米是陈大龙收的。

陈繁忽略了他前面一个问题,直接回答后面的一个问题,说:“不卖给你!”

王德福说:“那你开到粮站来做什么?”

陈繁说:“我想租粮站的仓库一用,把这些玉米存在这里!”

王德福马上说:“不行不行,这仓库是国家,我可不敢自作主张租给你!”

陈繁也不着急,笑说:“王叔,你不能这么想,现在粮站的情况你也清楚,并不是太景气,仓库基本都是空的,仓库可是国家资源啊,放在那里浪费,多可惜!何不把它租出去,赚点外快,也算是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为粮站做贡献嘛!”

其实陈繁心里清楚,王德福早就心动了,陈大龙告诉过他王德福这个比较贪,而且虚伪,现在粮站效益低了,他的油水也少了,所以这种出租仓库的事他肯定是乐意干的,只不过他怕人说三道四,想找个说法而已。

果然王德福一听陈繁的话,立即点了点头说:“小繁,你说得对啊,王叔这些天一直在想怎样拓宽思路,为粮站争取更多的利益呢,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啊!”

陈繁心里虽然对他有些恶心,明明就是自己想搞点外快,却说得这么深明大义……

只是此时有求于他,只好忍他了,说:“那,王叔,我就租那间仓库吧!租两个月,两千块钱,怎么样?”

王德福眼睛一亮,说:“好啊!”心想,两千块啊,抵老子四个月工资了!太赚了,改天看看还有没有别人要租,把粮站的仓库全租出去才好!这些收入可不用交给国家!

陈繁又说:“王叔,不过现在我只付给你五百块,两个月之后再给你剩下的,怎么样?”

王德福想了一下,干脆的说:“没问题!”心说,就算剩下的不给,五百块钱也不错了,反正都是白拿……而且陈大龙会在乎这点小钱?

他始终都以为这些玉米是陈大龙收的……他知道陈大龙正在搞什么养鸭计划,所以收点玉米再正常不过了,也就没多问。

陈繁从钱包取出了五百块钱递给了王德福,心中哀叹:就剩两百块零花钱了……

在接下来,便是陈繁和王德福指挥着两个农民叔叔帮他把玉米全搬进了仓库里,张宪法人倒是挺厚道,一直在帮他们搬。

等他们搬完之后,陈繁的钱包里又少了二十块钱……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陈繁每天都像这样,跟王德福一起去收玉米,只不过他高价收玉米的消息早传开了,石河镇的几个村,几乎人人都知道陈大龙的儿子在以七十三元的价格收玉米,于是收购也变得顺利多了,不到半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