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床上摆放着一堆信件。都是兵团战友寄过来的,有的索要考试复习资料,有的是打听小道消息的。连长居然也会花时间写了信,信中抱怨现在的工作不好做了,再也没有当年红火的场面了,还问李思明有什么好办法?李思明觉得好笑,自己又不是百宝箱,或者现在搞个人承包,要不然自己倒是不介意做回农场主。

曾智也来信了,这小子就要离开上海,他将去香港投奔他的“资本家”亲属。现在可以说他是时来运转,家族不仅在内地,在香港也很有影响力,曾经唯恐避之不久的身份,现在倒成了香饽饽。

李思明放下行李,立刻回到了实验室。林之文、金伟、许其山三位专家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

“李老师,你回来了?”看到李思明的身影,三人放下手中的活,开心地笑道。

“三位,最近进展怎么样?”李思明关心项目的进展情况。

“比我们预想的要顺利得多,虽然也出了不少问题,但问题不大。”许其山非常高兴,“关键是你的设计再完美了,以致于我们只是碰到一些样机生产上的小问题。”

“是啊,李老师,这次的项目完成的太顺利了,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做更多的测试,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林之文也说道。

“你们辛苦了!”李思明其实只是抄袭而已,而大量的工作都是眼前这三位专家完成的。

“不辛苦,不辛苦!”三人连忙摇头道,“装备能早一天交给军队,都是我们搞军工的最大心愿。”

……

晚上的时候,杨月拉着他去看电影,同行的还有徐大帅和徐丽两人。

这次看的是日本电影《追捕》,这是一部轰动全中国的外国电影。前世自称是铁杆影迷的李思明当然看过,不过在这70年代末的电影院观看,更让他感觉到其中经典的味道。

人们习惯了国产电影“高、大、全”的形象,而高仓健那高大、冷漠、坚毅的硬汉形象在中国掀起了“寻找男子汉”的热潮,而令中国男演员郁闷的是,他们被自己的女同胞冠上“奶油小生”的名号。随着影片的热播,以至于在70年代末的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那些男青年,穿着“杜丘”式的风衣,拎着日本进口的录音机,放着“啦呀啦……”的影片主题曲。

随着人流出了电影院,杨月和徐丽两人走在前面,还在叽叽喳喳地谈着电影中的硬汉,崇拜的不得了,大有恨不得嫁给男主角之感,身后俩男人则像两个受气的贴身丫头。李思明和徐大帅两人无比郁闷。

“大帅,别泄气,将来咱们有钱了,我们也去拍电影,清一色全是中国男人来演,绝对是大片。情节要多曲折有多曲折,场面要多火爆有多火爆。拍完了送到日本去放映,保准让所有日本男人自卑的集体跳太平洋自杀,所有的日本女人争先恐后往中国跑。”李思明道。

“为什么往中国跑?”大帅觉得他说的有趣。

“因为日本男人都死绝了,只有咱中国才有男人,保准这将是中国未来最大的一笔对外贸易!”李思明继续胡扯。

“哈哈……”杨月和徐丽两人听到,捧腹大笑!

“那为什么不去美国呢?”徐大帅哈哈大笑道。

“美国人跟欧洲一个种,你没看到他们一个个都长得跟毛猴子似的,全身汗毛还没进化完全。咱中国人就不一样了嘛!绝对是最优良品种!”

“什么乱七八糟的,净胡扯!”徐丽好不容易忍住笑意。

“这是典型的阿Q精神胜利法!”杨月说的很深刻。

“对,就是阿Q!刚才电影里有个跳楼的情节,如果是你,你敢跳吗?”徐丽问李思明。她说得是电影中,一段经典的情节,杜丘和横路与敌人的最后较量,横路用枪逼着长冈说:“从这跳下去,朝仓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也请你跳下去,你倒是跳啊……”

“大帅你敢跳吗?”李思明转而问徐大帅。

“问你呢!我干嘛要回答。”徐大帅并不吃这一套。

“要我说嘛,这个电影嘛,是个艺术加工的作品,咱们不要当真。”李思明打哈哈道。

“切,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杨月笑道。

“这明知道跳下去会死,我干嘛要跳。”李思明不服。

“枪逼着你,你也不跳?”徐丽不依不饶追问道。

“那我就和他谈判,和他谈谈人生啊理想啊家庭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一定会让犯罪份子哭着喊着向我认错!”

“吹牛!”三人异口同声道。

“小月,你要注意,阿明太能忽悠了,别被他卖了还帮他数钱。”徐丽大义凛然道。

“我抗议!徐丽同学,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我李思明好歹也是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你这是污蔑。”李思明抗议。

“就你,也是混在人民教师队伍中的黑帮份子。”徐丽宣布抗议无效。

“大帅,你也不管一管?看来你气管炎病得不轻。我介绍你一个医生认识一下,我劳改时一难友,专治你这样的病,保证药到病除。”

“说什么呢?杨月,咱们不能饶了他。”徐丽气得不轻,寻找盟友

第二卷白衣飘飘的年代第十五章报告会与学术权威

第二天,李思明就被迟主任拉到了校长办公室。

看到了李思明,周校长很是高兴,亲手给他倒茶,让李思明受宠若惊。

“校长,您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李思明满腹狐疑。

“小李啊,你的那本新书,我拜读了,也让许多业类专家看了,大家都说不错,其中的技术水准很先进,基本上不比国外差,填补了我们在集成电路方面的技术空白,还有一些开创性的设计思想。所以大家都对你这个作者很是感兴趣。”周校长兴奋地说。

“这个啊,我只不过将以往国内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而已,加上国外近年来的科技成果,作进一步的研究而已。”李思明实话实说,说得不一定对,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还未出现过,他只不过将自己前世大学时代的东西复制一遍而已。

不过周校长以为他是谦虚:“就凭你这一本书,你可以称得上业类专家了,谦虚谨慎是对的,但也要实事求是嘛。我们北大还是很重视这一成果的,你能写出来,也是我们北大的荣誉嘛。”

“您说吧,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李思明问道。

“我刚才说了,大家都对你比较感兴趣,所以呢,学校安排你做一次学术报告会,邀请的人主要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同志,北京各电子厂的技术人员,京城各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我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你看这样好吧?”周校长说道。

“我说不行,能行吗?”李思明双手一摊。参加报告会的都是专家,到时候一定会提出各种专业性的问题,看来得好好准备一下。

“怎么,你紧张了?没啥的。”迟主任鼓励道,他以为李思明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会紧张。

“你好好准备一下,我对你有信心!”周校长笑道。

听说李思明要做学术报告会,还邀请业内专家来考评,这个消息立刻引起北大学子的注意。早就听说过李思明的大名了,那个号称只上过一次就逃课的家伙,被校方直接聘为老师的牛人,长得什么模样,是否名不副实呢?有好事者早就在公告栏里打出了学术报告会的广告,天知道他们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在人们都在议论纷纷的时候,李思明正埋头于实验室里的大堆资料中。做报告,他并不惧怕,要说这理论知识,作为电子学博士,他的理论知识比任何人都要深得多。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要转化成技术实践,还差得很远。正如一个稍懂科技常识的人都知道爱因斯坦著名的伟大的公式“E=MC2”,但是没听说哪个人能独自制造一颗原子弹。再比如,如果设计一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军舰,但是如果国内的钢板质量和制造工艺跟不上,也是白搭。

就拿70年代末的中国的来说,微电子学及其对应的半导体行业国外正蓬勃发展,但是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是微电子学中各项工艺技术,包括系统和电路设计、器件物理、材料制备、工艺技术、自动测试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技术的总和。所以要将理论转为现实,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工业基础,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相当数量的专家才行。

李思明清楚,微电子学是个未来技术,将来计算机将成为个人的必备物品;晶片的生产动辄投资几十亿美元,关键技术却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而现在这方面关键的技术刚刚开始研究,现在开始追起,还有可能追上。远的不必说,现在国内连录音机、彩电都需要进口。在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受国外IC(半导体)迅速发展和国内‘电子中心论‘的影响,加上当时IC的价格偏高(一块与非门电路不变价曾高达500元,销售利润率有的厂高达40%以上),而货源又很紧张,因而造成各地IC厂点大量涌现,曾经形成过一股‘IC热‘。不少省市自治区,以及其他一些工业部门都兴建了自己的IC工厂,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集中人力、物力,才能搞高科技,否则只能是低水平重复。

李思明有一个梦想,不仅要理论上要追踪微电子学应用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更重要在商业应用上要不落后于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可惜,现在各方面条件不太成熟。但是目前可以将理论研究可以作为自己的重点。文人

学术报告会,如期举行,宽大的礼堂座无虚席。老叶和陈剑及一帮同学,早就来了,作为电子学系的学生,虽然还未接触到专业课的学习,但是来给李思明捧捧场也是应该的。虽然李思明比老叶年纪要小得多,但达者为先,李思明早就成了他学习的榜样。

而徐大帅和陈诚早就发动出身于北大荒的知青,全部来听报告,尽管他们根本就不懂。

杨月自然是一定要来的,她不明白李思明为什么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要搞出大动静出来,但是这是令她自豪的事,还能有什么能比看到心爱的人做出成绩更让自己高兴的事?

会场的第一排坐着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他们当中有一位姓黄的老科学家引起别人的注意,他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内的领头人,早年师从数位外国著名科学家,回国后是中国半导体方面的开拓者。他曾是北大的教授,据说“大跃进”激发了北大半导体专业的师生的创业激情,在他的带领下,他们一度雄心勃勃,计划建立半导体工厂,但苦于没有资金,师生们就在物理大楼的门口卖冰棍。黄老师一马当先,大声叫卖,有一次正好碰到要去开会,他居然把自己的英国太太请来替他叫卖。但是文革一度中断了他的研究工作,在沉寂近多年后,又重新活跃起来,他开始了他研究生涯中第二个活跃时期。

在周校热情洋溢的介绍之后,李思明走上了讲台,看着底下或期盼或鼓励或热切的眼神,李思明激情澎湃。这是他的讲台,一个他在北大荒曾梦想过的一个舞台,现在他终于站在这里,他坚信这是他挑战科技高峰的起点,尽管未来的路还很远。

在这个讲台,他深入浅出地论述了集成电路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理,结合国内现状和国外最新发展,以最浅显的语言,生动地表述了他的观点。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诸如多晶硅薄膜“应力增强”氧化模型、工程应用方程和掺杂浓度与迁移率的关系,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还以电视机用集成电路为例,论述了集成电路的应用,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他特别强调了,目前国内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的无序发展状态,倡导国家相关部门,整合研究力量和企业布点,形成一套产、学、研的有序发展机制。

不过,坐在下面的科学家们并没有保持沉默,他们向李思明提出了许多专业性的问题,李思明根据自己的理解也一一给予回答,在理论知识方面他并不比任何人少,站在理论的高度上,他都轻易地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报告结束后,黄教授带头站起来,为李思明鼓掌。北大的学生们也热烈响应,这让李思明有些沾沾自喜。

人群散去,黄教授热情地拍着李思明的肩膀说:“小李,你的报告讲得太好了,有没有兴趣来我们研究所,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李思明正要回答,周校长插嘴道:“黄教授,您曾经也是我们北大,哪有在娘家挖墙脚的。小李我们又不是闲置着嘛,我们还是挺重视的!”

“周校长,我们可以直接让小李任研究员,将来如果有成果,我保证可以在评职称上给予更大的支持。”

“这个不用麻烦您,小李我们可以让他做教授,北大这点权利还是有的,大家刚才也看到了,北大提拔的是人才!”

李思明夹在两人中间,哭笑不得。最终周校长占尽地利、人和,学术权威黄教授也没有办法。

会后,李思明顺理成章成了北大教授,也是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这下李思明的大名在北大师中又一次成了讨论热点,甚至成了年轻学子的偶像。

……

“怎么,成了北大教授,还一副哭丧着脸的样子?”杨月笑道。

“高处不胜寒呐!”李思明苦笑道。

“别得了便宜卖乖!这样的事情人家打着灯笼还找不着呢!”杨月其实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我现在都不敢在校园里走动了,人人都围着我,感觉就像动物园里的猴子。”李思明哀叹。

“能比得上大熊猫吗?”杨月开玩笑道。

“当然比不上喽,人家大熊猫有专人照顾,整日养尊处优饭来张口的,我可没那个福份。”

“得了,每天还不是我来送饭,有你这样的吗?”杨月道。

“对,对。杨月同志劳苦功高,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李思明恭维道。

“这还差不多。”杨月并不计较这点,“我妈还念叨你,说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去我家?”

“对,这岳母大人是要拜见一下的。”

“什么岳母大人?别乱招呼!让你去我家做客,是看在兵团战友的份上。”杨月辩驳道。

“是,是。兵团战友!”李思明看着杨月绯红的脸,有些想入非非。

“看什么看,再看我就走了!”杨月终究抵不过他炽热的眼神。

第二卷白衣飘飘的年代第十六章新的项目

李思明每天继续躲在实验室里,每天要求见他的人很多,多半是新闻机关,李思明一一拒绝了,只有校方安排的推不掉的记者,他才接收书面采访,但拒绝拍照的要求。

对此,有人不解,有人冷嘲热讽,但他并不以为意,他始终认为,一个喜欢频频在媒体露面的科技工作者,他的贡献注定是有限的。

不过北大知青联谊会的会长陈诚大人来拜访,他却不能拒绝,对知青他有足够的好感。

“思明,哦不,李教授,不好意思打扰你了。”陈诚说道。

“什么教授,咱们还搞这些虚的?”李思明不满。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思明,我向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北京东光电工厂高级工程师程磊同志。他有一些事想拜托一下,你看有没有时间?”

程磊是陈诚的校友,要大几届,也是北大荒的知青,不过他是最早的那一批。幸运的是,他去了北大荒没多久就上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国营东光电工厂任技术员,现在已经成了高级工程师。

至于这国营东光电工厂,大有来头,李思明返城后也不止一次听说过。该厂是在1968年建立的(代号:878厂),当时正处于动乱的十年“文革”初期,国家领导号召建设大三线,四机部新建工厂,采用“8”字头的都是在内地大三线,唯独878厂,为了加快建成专业化集成电路生产厂,破例地建在首都北京。与此同时,上海仪表局也将上海元件五厂生产TTL数字电路的五车间搬迁到近郊,建设了上海无线电十九厂(简称上无十九厂)。到1970年两厂均已建成投产。从此,七十年代形成了中国IC行业的“两霸”,南霸上无十九厂,北霸878厂。在国外实行对华封锁的年代里,集成电路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是禁止向中国出口的。因此,在封闭的自力更生、计划经济年代里,这两厂的IC一度成为每年召开两次电子元器件订货会上最走俏的产品。当时一块J-K触发器要想马上拿到手,得要部长的亲笔批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电子中心论”,一时间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全民”大搞半导体。为了打破尖端迷信,报上宣传说城市里的某老太太在弄堂里拉一台扩散炉,也能做出半导体。批判878厂建厂时铺了水磨石地板为“大,洋,全”。这股风使工厂里不重视产品质量,这曾导致878厂为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生产电子电路研制百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推倒重来”。最后质量改进后的电路才使北大在1975年研制成中国第一台真正达到100万次运算速度的大型电子计算机-150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