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方很干脆的点头:“好,我们就去鞍山。”
第三百一十三章 千朵莲花山
谢小仙如今的工作没有以前那么“危险”,也不像当初那么不分白天黑夜与节假日的劳累,但清闲也只是相对而言,虽然有规定的公休假,平时却很难请下来。这次真是托大师兄抓住张仁和的福了,她刚刚参加专案组,所负责的联络协调工作就结束了,但是专案组还需要处理后续事务,她就趁机请了一周的假,加上头尾双休日一共是九天,足够出去好好玩了。
谢小仙的母亲名叫杜若蘅,游方在洛阳古墓博物馆曾经见过,是一位供奉地藏王菩萨的在家居士,平生信佛、好游山河。她是鞍山人,谢小仙也从小在鞍山长大,甚至跟随母亲在当地的山中寺庙里住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游方除了陪谢小仙回鞍山散散心之外,此行还有别的打算,是他计划中行游的开始,既感悟万物有灵之境,也是寻回剑灵秦渔的旅途。待到谢小仙回北京后,他就出发去沧州,重观荷花池与铁狮子,再到济南游大明湖赏小沧浪,然后还要去洛阳古墓博物馆,这就是当年秦渔现形的心路历程。
而在此以前还有事情,辽东他从未去过,关外的白山与黑水灵枢别有特质,需要仔细的去体味一番。另外张仁和莫名其妙的栽到了警方手里,风门各派都能猜到是兰德先生干的,他已经传书江湖怎么可能还会放过此人,如果连一个江洋大盗都拿不下,谈何对付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唐朝尚?
牵弓派听闻后难免忐忑,因为张仁和涉及到他们门派中一些尴尬的往事,游方计划顺便到辽宁拜访牵弓派,既是安抚也是表达谢意。张仁和的线索最早就是牵弓派私下提供的。但是话又说回来,谁谢谁还说不定呢,游方动用了这些人力物力资源,其实是完成了牵弓派当年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情。
与小游子走过的很多风景可能有所区别,鞍山并不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年中的很多时间,这里的气息显得有些污浊。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鞍钢集团总部就在这里,也是全中国最重要的钢铁产地之一。而周边一带的抚顺、盘锦、本溪盛产煤、铁、石油等各种矿产。
鞍山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出产包括铁、菱镁等多种矿石,境内的岫岩满族自治县一带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石产地之一,此地出产的玉被称为岫岩玉。这里也出产秘法晶石,当然了,其品种与产量远不能与松鹤谷所在的湘赣边境一带的山区相比。
并不是有矿石的地方就有晶石,也并不是所有的晶石都具备秘法晶石所特有的物性,但是这里出产几类特殊的秘法晶石,别处很难见到。岫岩玉的品像与传统的和田玉、蓝田玉、昆仑玉相比虽不是很好,人文内涵的积淀也略显不足,但有些特殊的玉质也可以做为加工秘法器物的材料。牵弓派的外堂就设在岫岩县,一是方便与江湖各派来往,二是方便做矿产生意,三是方便收集秘法器物。——这些都是外堂的职责。
而牵弓派的穿弓诀秘法,恰恰需要此地特产的几种秘法晶石相配合,运转时才能挥最大的作用。至于其内堂则在吉林境内与辽宁省交界处,小兴安岭余脉的山中,也是世代传承的宗门道场所在,历代弟子滋养形神、感悟灵枢、闭关修炼所在,交通并不方便。
游方来到鞍山,并没有着急到牵弓派拜山也没有通知他们。他陪着谢小仙在小时候住过、玩过的地方都转了转,既然是出来旅游,当然要去鞍山东南大约四十里外的千朵莲花山。
此山号称群峰荟萃如立地莲华千品,游方去过南昌的梅岭感悟叠嶂寻峦,梅岭号称有九十九峰、风姿各异,而此山共有九百九十九峰,缺一之数而成千,自古称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一代地师传人足下踏遍万水千山,此山之名也当真有趣,今天的游方终于登临这“千山”之上。
千山自古就是关外之洞天、佛道两教名胜所在,但做为风景区开发还是当代的事情。
景区正门上“千山”两字为当代居士赵朴初所书,而正门两侧的对联“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是当代书法家启功题写明人的诗句。
游方与谢小仙就是经过牌楼入山,谢小仙还嘟囔了一句:“我小时候,这里好像不收门票。”游方挽着她笑而不言。
千山中有“一线天”,从巨大的山体岩石中贯穿而过,一眼能看穿对面,但给人的感觉两山一合仿佛就会把人挤成肉饼,狭窄处根本过不去。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来到这里的胖子也全过去了。这种错觉不仅是视觉上的或心理上的原因,地气灵枢确实很特异,它在浑然一体的山势中,很奇异的开启了一道分隔空间的裂隙,游方很自然的想起了牵弓派秘传的“穿弓诀”。
牵弓派的穿弓诀与卧牛派的定山诀,应出自同源,却是发掘风水灵枢特性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玄妙。
运转“穿弓诀”很凌厉,可以伤人也可以破法,与一般的滋养形神法决不同,它是移转风水局灵枢特性的一种秘法,与消砂派的消砂诀类似但又不同,可以专门修复破败的风水局,当然也可以破坏完好的风水局,移转灵枢时妙处如此。因此心性阴沉之人可能并不适合习练,非常容易舍本逐末,专为追求其凌厉阴险的穿弓煞意,反倒失去了滋养形神、忘情山川的本意。
游方还没有拜访牵弓派,来到千朵莲花山先想到的是穿弓诀秘法特性,一边与谢小仙谈论着此地的景观。一般的风景区按照旅游路线走,走马观花也就一天时间,就算是大型风景名胜,按照旅行团的行程顶多也就是两、三天参观完毕,可是这其中的景致真要细细品味起来,这点时间当然远远不够。
一位自幼就在这里长大的谢小仙,一位能感应山川灵性的小游子,应该是最佳的一对游山组合了。
他们一路走一路谈论,谢小仙皱着眉头道:“我从小就听说这里有九百九十九峰,如千品红莲台攒簇,少了一峰究竟在何处?”
游方笑道:“天地自然之数本就不全,总有一线遗憾,需在心中求证圆满,你我入这山中,你说那一峰在何处?若人不知品味,万般景致生动也是枉然。”
谢小仙用胳膊肘轻轻捅了他一下:“你的脸皮可真够厚的,言下之意立地成峰,你就是那九百九十九峰之外的一座山?”
游方笑嘻嘻的说道:“我未必是,也未必不是,就看你的眼中是否有他?你未必是,也未必不是,就看我的心中是否有小仙?……人生在世,就如在这千山中找寻,遗憾所在也是志趣所在。”
谢小仙一瞪眼:“到底有没有啊?”
游方赶紧点头道:“有有有,九百九十九品莲台簇拥一朵小仙。”
谢小仙这才满意的低下头,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喜欢追读小说和漫画,常常是漫长的等待,有时候几年都买不齐想要的书,越是这样,等买到心里想要的书,那种幸福感越强烈。”
游方追问道:“哦,你都收集什么漫画书啊?举个例子。”
谢小仙小声答道:“圣斗士……”
游方扑哧一声笑了:“原来你还有过这些爱好。”
谢小仙反问道:“那你呢,上学的时候都看什么课外书?”
游方想也不想就答道:“寻峦诀、消砂诀、定山诀、穿弓诀、撼龙经、天玉经、十二杖法……”
谢小仙打断他道:“我问的不是风水书,就是正常小孩看的那些。”
游方:“让我想想,乡下可没有那么时髦,我在村子里能翻到的都是一些老式的小人书了,《秦琼卖马》、《双枪陆文龙》、《哪吒闹海》、《鹬蚌相争》、《小商河》、《大闹天宫》、《武松打虎》、《七擒孟获》之类的。……小仙啊,你怎么了?今天一上山,我总觉得你不是很开心呢?”
谢小仙皱了皱眉头,神情似是有些委屈,但又不知是谁让她受委屈了,挽着游方的手臂微微撅着嘴道:“小游子,你走过的地方很多,有没有觉得……?”
游方:“觉得什么?”
谢小仙:“我说不好,反正很难形容,我母亲信佛,从小她就对我说生死明灭是常态,但是这些年见到一些河海山川,我总感觉到有些紊乱不宁。”
游方也微微皱了皱眉头:“这种感觉并非没有道理,也许并不是你的原因,仔细形容一下,好吗?”
谢小仙:“我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也在山中住过很长时间,虽然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但我从小就觉得这千朵莲花山有灵。”
游方的眉心微微跳了跳:“你倒让我想起你妹妹谢小丁了,你们姐妹的感觉都很有意思,怎么有灵了?”
谢小仙:“据这里的老人说,千朵莲花山地脉连长白,是大小兴安岭龙脉之末,也是辽东人居发迹之处,这附近还有几万年前原始人类部落的遗址呢。我小时候就觉得这里清正雅致,虽然气候冷一点但感觉很舒服,春天有槐花飘香,秋天有枫红霜白,真的很美,有时候我在路边经常兜看出神了。”
游方看着她,微微点了点头道:“确实很美,虽然我没看见,但是能感觉到。”
谢小仙又接着说道:“但是我这一次回到鞍山,来的这一路上,却看见了泉水断流、藤萝枯败,游方,你往那边看一眼。”说着话她的手指了一个方向,他们正登上一座山峰,离开了旅游主路线,游方顺着她手望去,只见远处的一座山峰一侧被挖空,地面露出一个巨大的矿坑,真的很大,就像一个巨湖却没有水波。其地气感应就像被穿弓之煞破败灵枢,但无论什么样的高手,以秘法恐怕都完成不了这一击。
游方延展神念感应山川灵枢,不知为何神念中却有刺痛感,仿佛听见了不知何处传来的呻吟。他立刻收摄神念转过头来,微叹一声劝慰道:“世事如滚滚洪流,淹没了大多,我们不能总是怀旧,社会总要向前发展。但也别忘了我们在世上是与谁相处?世人谈风水,不尽是惑弄蒙蔽手段,其中有真意啊。”
谢小仙很干脆的总结了一句:“这些就是在破败山川灵性。”
游方只得苦笑,他以前尽量不在谢小仙面前谈论过于玄妙的话题,没想到谢小仙今天主动提起了这些,看样子是真有感触,于是也摇了摇头道:“山川破败,因人之纵欲无度,却已忘情怀之美,舍本逐末。为眼前一点所得却牺牲了太多,且不顾风水章法肆意妄为,迟早又必须花代价挽回,却不知能否再挽回?路必须前行,但有些弯路走的实在可惜了!”
说话间两人继续前行,这里是“天上天”风景区,位于千山东、南、西、北四沟中的北沟,主峰叫五佛顶。
既然话匣子已经打开了,游方很自然的就谈起了风水以及山川灵性之美。这些与秘法修炼并不一定有关联,此类话题一般人也经常谈论。
这个风景区的开发与设计确实有些不伦不类,至少旅游和建设部门并不懂风水,或者说不懂真正的风水。在这样的地方,还修建了粗制滥造的惊险世界宫、唐代古城等所谓的人文景观,硬嵌在这关外洞天名胜的群峰之中。这里也不是公园游乐场啊,气氛与地气灵枢完全不合调,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就像人身上有多余的赘肉和粉疮。
谢小仙从小就在这一带长大,重游故地感觉不对却又很难形容出来,当然会觉得不太舒服,游方只得继续劝慰她就不要只看这些了,看着也碍眼。心中应有美好情怀,眼光要善于发现与欣赏,这千朵莲花山的灵秀险峻风景还有许多,他挽着她一路行游一边指点各处奇趣景致共赏,谢小仙这才又露出笑容,毕竟是出来玩的,就要开心点才好。
千山中有小梅岭与振衣岗,据说是仙人吕洞宾曾坐论仙家丹道之处,其灵枢之精粹浓郁确实非凡,他们在山中穿行最后到了五佛顶的半山腰处,并没有往上攀登,再回首往东南望去,便是著名的千山大佛。这尊大佛与其它著名的摩崖石刻如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不同,因为它就是一座山体的一面。
这座山陡峭的石壁天然形成了弥勒向右倾坐的形状,头部以及眼眉五官、手、膝、甚至连胸前的念珠都清晰可辨。这座天然佛山也有人工留下的痕迹,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一个人工凿刻直径约三米的圆环,阳光照在上面,从远处看去自然形成一个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环。
迳座“大佛”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现的,然后经过发掘考证,现这里有历史各代拜祭留下的遗迹,却掩于苍山中不为人知,又被人们重新“发现”了一回。
弥勒是佛家所谓的未来佛,严格说起来不应称佛而应称菩萨,游方遥望如山之菩萨、如菩萨之山,突然说了一句:“观山之气,果然有宝相庄严,可我感觉此山在笑,似是冷笑又似苦笑啊。”
谢小仙哼了一声道:“那时候我还小,还没上小学呢,听说某位大德在千朵莲花山发现了一尊大佛,整山竟然如弥勒造像。你看这菩萨在这里呆的多好,就像你刚才说的风水,与这群峰千品莲台相融一体,隐坐于古树藤萝间,自古有人祭拜。……现在倒好,又被发现了一遍,为了把它清理的更清楚,好让人参观眺望,那边山崖上的松槐伐毁、藤萝遭殃啊!”
游方却忍不住笑了:“好可怜的菩萨,让人逼出来裸奔被围观啊!”
谢小仙也差点被逗笑了,却给了他一拳道:“不许这么说话,我妈妈信佛!”
游方赶紧一低头,冲着那边远山鞠躬道:“抱歉抱歉,一时感慨未择言,并无取笑之意,菩萨大度大量,请不要与我计较!”
然后他又一指那座山道:“我刚才讲风水原理,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藏菩萨于千品莲花中,天成灵镜之妙莫过于此,自古以来也是如此受山川之寄托。可有人非要画蛇添足,扯藤伐树裸山以呈,唯恐游客看不清这山似菩萨,反而是破败风光雅兴,焚琴煮鹤啊!……不懂就不要乱来,想方设法批来经费搞风景区建设,干工程就有钱挣可以理解,但钱却花错了地方,结果在败坏风景。”
第三百一十四章 蓦然回首
当天就在风景区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第二天游方继续陪谢小仙游山,去的是相对偏僻的东沟与西沟一带,基本上是在野径中穿行,领略自古以来的灵枢风光。谢小仙的心情好多了,始终笑呵呵的,一路对游方指点讲着各处的景观以及当地传说。
他们这一天在山里走的路可不短,步行穿过了风景区中大大小小的很多山峰,大多不是一般游客会走到的地方。平常这么乱跑是有危险的,但有游方这位保镖在,谢小仙倒也不担心,哪儿好玩往哪儿钻。
身体不够棒的话,根本走不下来这段路,但谢小仙却觉得很轻松,神形俱适,在这崎岖的山路上步履非常的轻盈,她有些好奇的对游方说:“有你在身边就是不一样,这么长、这么险的路,我感觉总有一股力量在扶着我。”
游方做了鬼脸道:“我抱着你走,岂不是更省事?不过山路还是自己攀登更有意思。”这倒是实话,每到山路崎岖险峻处,游方总是不动声色的以神念悄然护持,这比抱着她走路还要费力,但如此运用神念倒也很舒适惬意,至少没有那种生死相搏的紧张与凶险。
北方的春天来的晚,阳历三月,香港那边气候已经很温暖了,但鞍山这边供暖期还没过呢。山间草木微红与枯黄掩映,正在蛰伏中等待舒展,眼前的山色有些萧索,但元神却能感应到那万物期待生发的灵动。
古人曾有诗云:“常遑回合水潺湲,路转坡坨百折还。松涛涨壑千岩响,花雨浮空满地斑。”这个时节未见山花烂漫,但树影婆娑也是斑洒满地,山风拂过卧万株古松确如浪涛之声,风小时如远处传来,风大时仿佛有千岩回响。
在山中凉意飕飕,但是挽住游方,谢小仙却又一点都不觉得冷。偶尔走过有山泉的地方,能看见山中背阴处冰雪未融,而由于泉水温度高仍从泉眼处往外流淌,却在不远的地方结冰层层堆积,依山势形成小型的冰挂、冰沟、冰梯、冰坡等自然景观,这是在南方山野中见不到的奇景。
他们没有走回头路,从东沟走到西沟,晚上就入住一家温泉疗养院,泡泡温泉解解乏,第三天继续到山野中游玩,谢小仙非常开心,游方也感叹真没有白来这一趟,或许早就该来了。
他们在千朵莲花山游兴很浓,第四天去了南沟,也是千朵莲花山的主峰仙人台所在,相传是汉代辽阳刺史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遗迹,明朝初年峰顶被凿建成平台的形状,上面还刻有棋盘,此处又称观音台,有“五观”之说——观沧海、观日出、观莲花、观松风、观云飞。
仙人台三面都是峭壁深崖,唯东面可以攀登,小的时候,谢小仙经常和家人一起爬上去看日出,路非常艰险,但走到了仙人台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之感让她觉得走这段路大值了!清代一位高僧登临仙人台之后曾留诗云——几度登临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九州细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