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有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是一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他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0平米的豪宅。终于完成了他的心血之作。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老师在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大又红的F,旁边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问:“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那么小,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花钱照顾他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老师接着说:“你如果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给你重新打分的。”
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久,然后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以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意放弃梦想。”
后来这位男孩真的完完整整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位老师还曾经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农场露营,离开之前对这位已经长大的学生说:“初中的时候,我曾经给你泼过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这样的话,幸亏你有这种毅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梦想,无论是否可能实现,都是梦想,与理想是有一些区别的。只要是孩子的梦想,就一定是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珍宝,它将带领孩子充满憧憬地去面对学习中的任何一个困难。父母或者老师对孩子的梦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无论如何,都要珍视孩子的梦想。
诱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一个接口就是让孩子不断有梦想,并在梦想的自我熏陶中去做每一件事情。链接孩子梦想的明智之举:
第一,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梦想泼冷水,无论你觉得孩子的梦想多么地可笑。
第二,告诉自己,同时也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第21节:成就感
第三,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每一个梦想描述出来,用图也可以用表格,当然也可以写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
第四,与孩子共同探讨研究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以及努力方法,并将学习的意义建构在每一个梦想上。另外,经常与孩子一起温习他的梦想,感受美妙本身正是梦想的根本意义。
4.成就感
成就感是怎样形成的呢?
成就感通常来源于对困难和逆境(概率50%)的不断克服,以及反复成功之后的不断获得认同与反馈,因此,就教育的意义而言,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惟一通道。
积极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及时准确反馈,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父母需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小进步小激励,大进步大庆祝。优秀的教育者总是能敏感地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变化,并及时作出表示,或者是一个眼神,一句赞扬的话,一张表扬性质的纸条等等。
如果没有这种习惯,那么应当努力去形成这个习惯。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反对使用物质奖励,因为它与成就感没有必然的关系,甚至容易转移并削弱孩子对成就感的积聚、感知。
(2)科学地用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我们经常会使用比较的方式来激励孩子,比如,“你看谁谁得了100分,你才得80分,你真笨,没出息的东西。”或者“人家就是聪明,智商一定高,而你呢,认命吧,天生就比人家笨”等等。
比较是很正常的,但消极的比较将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最宝贵的东西,没有自尊心就不可能有成就感。所以比较一定要掌握分寸,这个分寸是鼓励,而不是诋毁或者发泄,比如可以这样比较:“你看,他那样做倒不错,你也可以试试这样做,没准你做得更好。”
(3)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努力为孩子减少消极压力
过程评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注重一时的分数,而不考虑整个过程,容易将孩子逼进心理的死胡同。高明的父母总是能将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
5.感恩
只有懂事的孩子才能好好学习。在求知欲的几个接口中,让孩子懂得感恩,实质上就是培养孩子懂事,这样,孩子就能理解我们的苦心,并通过努力学习回报关心呵护自己的师长。
也许很多人说,爱孩子是不需要回报的,所以寄希望于孩子的回报心理本来就是不可靠,也是违背教育之责任的。
我们曾经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100名优秀大学生进行了学习规律个案调查,其中有66名学生在中学时期曾明确地把“回报父母的苦心”作为重要的学习动力之一。
这是现实的,而且从教育的原则出发,培养孩子健康的亲情体验,形成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样也可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上来。
关于让孩子懂得感恩,我们为父母亲提出了以下有效方法:
(1)不要包办
不能让孩子习惯于被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2)不要太容易让孩子拥有想要的东西
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太容易。所有的父母都愿意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尽管父母亲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孩子往往感觉不到它的来之不易。所以,满足孩子的愿望应当学会量力而行,必要时可以设置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满足他。
(3)让孩子受一些挫折
特别是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偶尔受挫也是没有关系的。而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
(4)和孩子谈谈自己的艰辛与苦恼
可以经常和孩子讲讲自己的工作艰辛和苦恼。这样,孩子才能在体谅和感恩中健康成长。
6.发愤
因为自身明确的缺陷或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评价,将会激发一个人产生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的着力点将很稳定地集中到一个方向上来,即通过改变并创造条件实现最佳效果。
我们都知道张海迪、海伦·凯勒以及保尔的故事,他们拥有不屈的精神和坚苦卓绝的意志,克服无数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
第22节:发愤
所有的成功者都须经历孤独,屈辱,失败,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忍受孤独……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帮助自己的人,人要有出息,必须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与寂寞,在孤独与寂寞中才能卓尔不群。
忍受屈辱……暂时的屈辱与苦难是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的,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可以坦然应对出现在面前的不幸,关键是我们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忍受失败……机会的发生都存在于对失败的清醒认识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立即去做。这些都是发愤的思想前提,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发愤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如何改变条件去达到最佳效果,这是发愤的核心。
巴西有一个小孩叫桑托斯,他和巴西的其他小孩一样,从小酷爱足球。但是后来他得了小儿麻痹症,6次手术之后,虽然免于一死,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他的左膝盖骨变形,脚尖向外撇,肌肉发育不全,右腿也是严重的畸形,他不能站立,只能坐在轮椅上行动。
他看到街上的小伙伴们踢球,真是羡慕极了,有时候看得入迷,自己的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可是当他的脚碰到轮椅上的挡板而疼痛难忍时,他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
正是这个孩子,经过顽强的锻炼,后来竟能站起来,丢开轮椅,能跑能跳,学会了踢球,而且成为国家队的主力,参加过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世界杯比赛,为巴西队连获两届冠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个桑托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加查林,加查林是火箭鸟的意思,由于他比赛时满场飞快地奔跑,使人想起巴西最常见的飞得最快的火箭鸟。
加查林创造奇迹,首先在于他克制了自己的痛苦,他没有坐在轮椅上向隅而泣,而是行动了起来,积极地进行顽强的锻炼。其次,在于他看清楚了问题。他看出失败并未成为定局,只要努力,还有胜利的希望。这些都不算什么。
更绝的是,他利用自己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特点,练出了在快速奔跑中灵活地突然转身变向的绝招,同时,利用左脚外撇的缺陷来做假动作,快速转身切入,形成世界足球史上的奇迹。
这是发愤的经典案例。所以,当孩子受到挫折或者愤愤不平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安慰,也不是等待着孩子自己去领会,然后去发愤,而最好是:
第一,与孩子共同分析“不平”的真正原因通常是“条件”准备不足,而不是天赋或者人情世故,所以,要努力去创造条件、改变条件,争取胜利要有理由,要有方法。
第二,试着转移孩子的发愤情绪,最好的做法是找到立即可以圆满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保持忙碌。
7.发奋
榜样的作用仍然不能小看,榜样对孩子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对于孩子求知欲的诱发,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以往进行教育的时候,通常喜欢拿孩子感觉不到的英雄人物,或者伟人来做材料,这种激励是必要的,但起不了根本的作用。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所有优秀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不同时期的模仿榜样。从成功学的原理上看,模仿成功者的态度是一条成功铁律。就是说,今天,你看什么书,跟什么人在一起,决定了你成为怎样的人。与成功者交朋友,系统模仿成功者的态度,信念,习惯,策略,就是快速成功的最佳策略。
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明确榜样的生活氛围是很重要的,这样,孩子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发奋的基本动力,而且也可以逐渐在模仿中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1)要学会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去交朋友
我们经常说,孩子啊,不要总跟学习不好的人在一起,要多与学习好的孩子在一起,看起来是对的,但实际上是不科学的。最好的办法是节假日自己一家人和朋友一家人在一起,或者聚会,或者外出度假,或者旅游等。
这种朋友最好具备这两个条件……朋友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大一些,朋友的孩子因为学习获得了周围人的赞赏和认可。当然也不必太多,有一两个就行,这样,由于父母有选择地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氛围,不用再去强调应向谁学习,孩子自己就会知道找到求知的意愿。
(2)与孩子研究成功者的学习经验
第23节:心情原则
阅读传记,缩写伟人的童年求知故事,将每一个伟人的求知精神总结出来,如陈景润、鲁迅、居里夫人等。
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原则
两个人都到医院看病。一位真有病,很重的肺病,医生给他照了×光。另一位没病,但老怀疑自己有病,非得让医生也照一下X光,医生拗不过他,只好给他也照了。没想到洗出来之后,两个人的胸透相片往病历档案里装时弄反了。
到看片子的时候,有病的人一看自己的病已经好了,顿感轻松、愉快,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个健康的人,高高兴兴地生活,过了一年,到医院复查,真的一点病都没有了。
那位有病的人呢?本来就疑神疑鬼,再看自己肺部的病灶片子,情绪更加低落、沮丧,心理压力极大,惶惶不可终日。这样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没到一年时间,真的因病去世了。
这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经常提及的一个经典案例。从中可以发现,当意识通过下意识告诉病人自己没病时,潜意识便调动体内的潜能向病灶进攻,以使自己真的没病,潜意识的力量很大,果然战胜了病灶,使病人逐渐康复。相反,当意识通过下意识告诉潜意识自己正犯病,且非常严重时,潜意识便组织身体各部分器官撤退,把病灶引入体内,最终使健康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病人。
对于大脑的潜能开发也一样,如果能不断输入积极的意识,让意识通过下意识对大脑提出要求,潜意识就会调动体内的潜能发挥作用。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比如,有一道题苦思冥想都没有做出来,在睡前将有关的条件、信息输入大脑,第二天早上起来,说不准答案就出来了。
潜能是可以开发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男子铅球世界纪录在100年内翻了一番,1886年是10。02米,1986年为22。64米。而1864年世界跳高纪录是1。67米,到1985年,瑞典的舍贝里跳过了2。42米。体育运动纪录的不断刷新,除了与人的身体素质的自然发展有一定关系以外,很大程度上与体育训练的改进,使人的运动潜能得以开发相关联。
人与人的区别不是智商也不是学历更不是社会地位,而在于是否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开发而已。
人们常说,我们只使用了我们全部智力潜能的10%,但实际上可能连1%都不到,或者是0.1%甚至更少,就人脑的复杂性和多用性而言,它远远超过地球上的任何计算机。
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有六条原则:
1.心情原则
就是需要通过情感的阳光以及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将孩子潜能的屏蔽捅开,比如贴近自然。总之,要培养孩子的丰富感情世界,从而导入良好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就会自觉地输入积极因素,从而调动潜意识进行工作。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天才的秘密就是智力潜能比一般人开发得多一些早一些而已。所有天才的诞生都源于成人为他们的幼年生活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环境,并获得了较好的心灵阳光。莫扎特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很小的时候就听他父亲演奏音乐,在他的周围有许多乐器。他五岁时就拉小提琴并为小提琴作曲,八岁时谱写了他第一部交响音乐。所以,为孩子的心灵生活布置充足的阳光,培植健康的情感世界,让孩子始终有个好心情,是非常重要的。
2.开窍原则
西藏有一个高山湖,它的水位比雅鲁藏布江高出数百米,如果能打通一个山洞,把水引出来发电的话,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实际上,该湖所具有的只是潜能,而不是“现实能”,就“现实能”而言,该湖的水与天津塘沽口海拔为0米的水完全一样的。“窍,孔洞也”,打山洞就是在周围的山上开窍,开了窍以后就可以把潜能的水能转化为“现实能”。人的大脑潜能,为高山所阻隔,这里的“高山”包括偏见、自卑、懈怠等消极因素。
3.暗示原则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了,他让校长把三位老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过去三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我们特别挑选了三班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这批学生的智商比同龄人都要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成绩。”
第24节:遐想原则
老师们表现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临出门时,校长又叮嘱他们: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者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一年之后,这三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数高出两三成。这时候,校长才告诉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而只是随机抽选出来的普通学生,三位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只有归功于自己教得好而已。而校长又告诉他们,其实他们也是随机抽选出来的。
是因为暗示发生了重要作用,这三位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充满了自信与自豪,工作中自然就格外卖力;学生知道自己是个好学生,肯定会努力学好,结果就真的全部优秀起来了。
4.遐想原则
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许多伟大理论的诞生都是遐想的结果。一个夏天的下午,当爱因斯坦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透过微闭的眼睑,凝视着太阳,玩味着通过睫毛而来的光线。当时他开始想知道沿着光束行进会是什么样子,他就像进入了梦境一样,躺在那里,让他的思想随意邀游,幻想着他自己正沿着光束行进。突然他意识到(顿悟)这正是刚才所探求的问题的答案,这个意识正是相对论的精髓。
5.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