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长、省委书记这一级的工资,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一个谜。日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自曝: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一万元,交税后到手上的不超过一万,国资委的处长们每月收入约三千多块钱。意思是,他们的工资也不够花。

部级干部每月工资一万元左右,相对于大公司的白领的确不是高薪酬,与老板们的收入更是相差甚远。

但这并不意味着部级干部就很“穷”。

事实上,部级干部一般“标配”奥迪座驾,还有专职司机;正部级享受220平方米的住房待遇,副部级是190平方米。车子和房子,是如今两项最大的生活开销,这两样要么不用自己掏钱,要么只掏“房改成本价”,部级干部比“上面”的富人固然不足,但比“下面”的众多百姓绝对绰绰有余。部级干部在医疗方面也享受高干待遇,更不会出现“看不起病”的后顾之忧。

至于局级与处级干部,虽然明文上不配专车(公车私用另说),但基本都享受了福利分房,看病要么凭公费医疗,要么是大病统筹,生活同样有保障。即便年轻公务员实行“新人新办法”,许多公职单位还是有“微妙”说法,要么是将腾出来的老房分给新人,要么是通过“权力运作”经适房指标,还有的是发“房补”,反正公职机关比社会单位的“办法”多得多。为什么每年公务员考试都“挤破头”?为啥公务员“帐目收入”不高,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道理就在于此。

总体来说,给予公职人员体面稳定的福利待遇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这是老百姓能够理解的。毕竟,如果连中高级官员都要为生活犯愁,又怎么能指望其安心为公众服务?现在的问题是,某些掌握公权者“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以公权力多拿多占,甚至通过制定法律,将公共权力私利化,将部门利益法制化,想方设法将灰色收入“漂白”。这还不算最恶劣的,官员腐败案值越来越高,腐败官员的级别越来越低,更说明某些权力的“脱缰”性。

所以,官员“晒”账面工资没有意义,这说明不了生活水平低。在公务员工资已处于社会中等水平的情况下,公务员同样缺少涨薪依据。更重要的是,在民主社会中,从政与发财本来就不是正比关系。如果官员真的感觉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大可以辞官另谋高就。可人们却看到,一些高官仰仗权力成了拿着天价薪酬的国企高管……

人的欲望可能是无限的。消费档次不同,薪酬“够不够花”也是相对的。但这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权力腐败、权钱交易的“理由”。

除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自曝工资外,还有一位副部级高官在央视节目中自曝靠工资买不起房子。他就是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

贺铿说,现在的房价,我还是买不起。现在我住的那个地方,四环之外,五环之内,他们说是三万块钱一平方米,还有人说是三万以上。三万以上,像我这样,指望买个一百一二十平方米,我的工资一年不吃不喝也就10万块钱,你说怎么买?

看到了贺铿的话,有人就撰写了一篇读后感。作为一篇帖子,发到了网上。

帖子是这样写的:看到这则报道,不由我很自然地想到一个问题。这就是贺铿讲的是不是真话?本人有理由相信,光就工资问题来讲,不可能有假,因为按官定薪虽说是“官”念工资,可也是阳光性的,不会有假。如果是真话,那么,副部级官员年薪10万买不起房,是否至少能作这样两个方面的理解?

这就是第一,副部级高官靠工资买不起房,是否意味着高房价以来,除原来有房的以外,大凡部级以下买得起房的应该都有问题?我这么说,就是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那便是靠工资买不起房,就充分说明如今太多买得起房的官员不是靠工资买的。不靠工资买,除继承外,唯有三条途经,这就是其一,凭特殊待遇和福利,其二为经商办企业,其三是以权谋私搞贪腐。而这三条途经,哪条都是不合理的,前一条是不公平的特权行为,后两条还是严重的违纪违法。因为党员领导干部是不允许经商办企业的,以权谋私更是违法犯罪了。

再一个就是副部级年工资10万买不起房,以基层干部的工资与之相比,岂不是永远买不起房了?仅就工资来论,现在干部工资的差距越来越搞得大。就省部级、地司级和县处级这三个层次来看,象贺铿这样的省部级年工资10万,地司级大概在6万左右,差4万那样,而县处级则大致是4万,不到省部级的50%,县处级以下就更不用说了。记得改革开放前期,既使中央领导和一般干部都没有太大的悬殊,我就纳了闷了:如今同为公务员,差距咋就这么大?改革的目标本应不断淡化以至最终消除“官本位”才是,何以反而不断强化?贺铿这样的省部级年工资10万买不起房,基层年工资挣2到3万的该作何想?不说别的,仅就工资收入分配一项,是不是彰显了严重的分配不公?这种根深蒂固的“官”念不除,又怎能实现公平正义?难怪中央“十二五”规划要着力解决分配不公了,也难怪人社部官员透露说今后要摒弃以官定薪了!

笔者好思多析,由副部级官员年薪10万买不起房引发上面两点理解,可以说是客观事实,深信绝大多数网友会支持。而现实是在当今公务员职务工资差别这么大的情况下,大凡是实权岗位的领导干部,少有象贺铿主任那样慨叹靠工资买不起房,而太多的是买房不算个事,这是不是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深入思考?上面讲了,这些官员根本不是靠工资来买房,工资在他们眼里就是小钱,有的甚至小钱都不是,而普通干部却是每增一块钱都难得,面对这样的实际,我们以官定薪折射的到底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就象前些日子深圳给亿万富翁,腾讯公司执行董事长马化腾们每月三千多奖励遭到广泛非议一样,岂不是在损贫济富?这让老百姓怎么看?让群众咋想?使人怎么看都觉得不是善举。在不断推进改革和构建和谐大业中,权力该严格监督矣,“官”念当涤除耶!这,才是笔者写本帖的真正所思之在。

话扯远了,言归正传。

当王国庆听说自己的月工资还不到1万元时,不由想,我一个堂堂的省委书记,如果只靠这点小钱,岂不要饿掉大牙?!

但正像他一开始考虑的,他只能捐一个合适的数字,那就一个月的工资吧,8800元。

省里的领导们昨天都接到了通知,说今天除了哀悼的仪式外,还有一个捐款的活动。大家也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在领导们默哀和捐款的时候,省电视台的记者都在现场进行了录像。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39章 人各有志

19、20、21这三天是全国的哀悼日,网上所有的网上游戏都暂停了。头一天,桑红咬咬牙坚持过去了。可到了20号这一天,桑红就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她对白明远说:“明远啊,你看看,一个汶川的事,让全国的网民都歇菜了,想玩个小游戏也玩不成。难道,不玩游戏就是爱国,玩了游戏就是汉奸?”

现在上网玩游戏、聊天、查资料、写博客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果一天不上网,一天不打游戏,桑红就觉得像是生了病,提不起精神,有些怅然若失,无所事事。

白明远笑笑说:“怎么说呢,这是国家大事啊!”

桑红说:“我看纯属形式主义,你再看看这几天的捐款,我就捐三次了。”

白明远问:“三次?”

桑红不满地说:“可不,三次。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我们响应市委的号召,捐了一次,算是为了单位的荣誉。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响应省记协的号召,捐了一次,算是为了记者的荣誉。作为一个女人,我们响应市妇联会的号召,又捐了一次,算是为了妇女的荣誉吧!捐了三次,我一个月的工资就全部给捐进去了。就这,还不完,我可能还得捐。”

白明远有些好奇:“是嘛,还要捐?”

桑红说:“上次,你帮我弄了一个市政协委员,今年我又进了政协常委。听说,市政协就要发起一个政协委员的捐款活动了。你说,我这个政协常委,捐还是不捐?”

白明远笑了笑说:“是这样啊,那你肯定是得捐了。要捐,你们这些常委们还要比一般的委员们多捐。”

桑红略显懊恼地说:“本想当个政协常委镀镀金,没有想到,没占到什么便宜,却要掏上自己的腰包。”

白明远说:“天下事,利弊相连。”

桑红说:“一个政协常委有什么利?吃不能当吃,喝不当喝,捐钱了,想起还有一个政协常委。你说说,气人不气人?”

白明远说:“算了,值不当。你又不在乎这几个小钱!”

桑红说:“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形式主义的问题。形式主义害死人!”

白明远连忙给桑红倒了一杯开水说:“亲爱的夫人,请喝口水,消消气!”

桑红喝了两口人,又趴在电脑前鼓捣了一阵,气呼呼地说:“唉,网上的游戏还是进不去。算了,他们不让玩,咱们自己玩。”

桑红一边说,一边就脱下了自己的外套,两团硕大无朋的乳峰就弹现在白明远的眼前。

白明远就上前抓握起来:“好,我陪夫人玩!”

桑红今天气不打一处来,她也不到卧室的床上去了,而是就在书房电脑桌前干上了。

桑红搓动了一会儿白明远的老二,白明远的出气就不匀了。桑红就伏在电脑桌上,白白的屁股撅得老高。

白明远提了提气,上前一步,紧紧地搂着桑红的蛮腰,下面就冲了进去。

两个人又拼了一会儿,整个电脑桌就晃得厉害,颇有些地震一般的感觉。

白明远就问:“是不是又地震了?”

桑红说:“管它哩,震就震吧,能把地球上的人都震死才好。”

桑红不怕,白明远当然也不怕。两个人又使劲地随着电脑桌晃动起来。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远在省城的王国庆也在和阿雪自己搞起了娱乐。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周,王国庆觉得自己和自己的K省都表现得很好。现在就是一些省的捐款超过他们K省,意义也不大了。因为他们K省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在领导们的心目中已经烙下了印痕。

一周过后,抗震救灾就进入到了常规性的工作中,王国庆觉得可以把这件事放一放了。

前两天,阿雪就同他联系过,想请他到老地方去聚一聚,说她心里最近有点烦。因为当时王国庆正在天天关注着中央领导人的活动与指示,他也在忙着筹划K省应当做的工作,所以就暂时把阿雪放在了一边。

等手头上的事告一段落,王国庆就约阿雪来到新州大酒店1909房间相聚。

王国庆问:“阿雪啊,听说你最近心情不太好,是怎么一回事?”

阿雪说:“哥,我现在的心里很矛盾。李小爽想要小孩,我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王国庆说:“阿雪啊,要个小孩是好事。有了自己的孩子,你这一生就有人可以依靠了。我虽然也很心疼你,但毕竟我的年龄大,将来很可能照顾不了你。”

阿雪说:“就是要生,我也不会给他李小爽生。要生,我就给哥生一个,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我想和哥有一个咱们自己的小孩。”

是的,早在自己当年任山阳市委书记的时候,阿雪就曾经为自己怀过孕,还想把孩子生下来。因为那个时候,王国庆正在为自己的副省级全力冲刺,他担心万一孩子的事曝光了,那他的仕途很可能就要终止。因此,他千劝万劝,总算说通阿雪把孩子打掉了。

现在,阿雪又提出这个问题,王国庆觉得阿雪真的是对他很钟情。现在和当时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他已经当上了省委书记,可以说是攀上了他人生的顶峰。现在有一个情人,有一个孩子,应当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想到这里,王国庆就对阿雪说:“阿雪啊,你对我的情义我知道。你让我怎么说好呢,你的这个想法,说真的,让我很感动。但,你看我今年都已对57岁了,还能行吗?”

阿雪说:“哥,一点问题也没有,我知道你的性能力,你现在的状态和十年前没有差别。”

王国庆听了阿雪的话,心里美滋滋的。一个漂亮的女人称赞他的性能力强,这种自豪感绝不亚于组织上肯定他的工作能力强。

王国庆兴奋地说:“好,那咱们就生一个。”

阿雪说:“生,生一个天下无双的又聪明又漂亮的孩子!”

王国庆受到了阿雪的称赞,越发地神勇起来,三个小时,梅花三弄,他自己也不大相信他已经是57岁的人了。

大概也是在这同一个时刻,远在北京的吴天然正送妻子踏上南下的列车。王聪聪已经报名参加了解放军301医院组织的医疗队,今天晚上就要奔赴四川灾区了。

列车就快发车了,王聪聪抱着小非非亲了又亲。这一周来,像孙梅香一样,王聪聪在电视前面也不知掉了多少泪。作为一名护士、一名母亲,王聪聪被打动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那争分夺秒的救人场面,那舍己为人的感人画面,那母子别离的悲壮场景,那苦苦挣扎的生命奇迹,那中央领导人亲切而坚定的话语,无不让王聪聪泪水涟涟。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王聪聪再也不愿呆在舒适的办公室了。当她得知医院要组织医疗队到四川抢险一线时,王聪聪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个时候,她忘记了儿子吴克非,也忘记了她还没有和丈夫吴天然商量。

一直到名单定下来了,王聪聪才和吴天然提起了此事。没有想到,吴天然对她的这次选择非常支持。

吴天然说:“聪聪啊,你放心地去吧。非非在家,我会照顾好的。到四川以后,注意保护好自己。另外,你每天都要给我打一个电话。”

王聪聪深情地说:“老公,我这一走,苦了你了!”

吴天然轻轻地拍了拍王聪聪的脸蛋说:“放心,你老公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

当列车就要开动时,王聪聪仍抱着吴克非亲了又亲。她不知道,她这一次到四川去,是出于一种情感的冲动呢,还是出于一种理智的选择?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40章 红色经典

正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吴天放,对家里谁也没有交待,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汶川。他去的时间比王聪聪还早三天,他此行的目的是要用自己手里的画笔来定格那些憾人心魄的画面。

吴天然被一篇报道深深打动,他觉得不到汶川抗震一线去,就不不配被称作一个画家。

这篇报道写的是温家宝总理在四川的“黄金72小时”。原文不长,全文如下。

五月十五日十四点二十八分,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七十二小时。

在这堪比黄金的七十二小时中,六十六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九次视察七地灾情,召开六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用高效、迅速、果断的七十二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

温家宝的七十二小时,是给灾区带来生机与希望的七十二小时,他的行程表始终指向“第一时间”。

十二日下午,刚刚从河南考察农业和粮食生产储备情况抵京的温家宝总理,在赶往中南海的途中,得知四川强震的消息,第一时间折返机场奔赴灾区。

十二日晚八时,在前往震中的路上,在得知前方道路受阻的第一时间,温家宝在都江堰搭起指挥部就地部署救灾工作。

温家宝总理总是在结束一地工作的第一时间就赶往下一地点,步步向震中地区靠近。

十四日下午,当第一批空降勇士成功着陆汶川的消息传来,温家宝又在第一时间搭乘直升机直飞汶川。

几乎所有网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总理已经身在哪里了。因为总理已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一杆指引着生机和希望的精神旗帜。

动作的迅速,说明了思路的清晰和意志的坚决。在飞机上、在指挥棚里、在抢救现场,温总理反复强调一个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他要夺取时间:“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务必要在今天晚上十二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他要钢铁意志:“有一线的希望,就会付出百倍的努力。”“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他的动员令果决而断然,“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温家宝的七十二小时,是为灾民带来勇气和信心的七十二小时。

温家宝爬上残破的断墙向聚集的灾民喊话:“解放军要多少兵力就支持多少兵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决不会放松!……”

温家宝透过废墟的缝隙鼓励受困孩子们:“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